第四百三十一節:贛州府之殤(二)
作者:人間十年      更新:2021-02-04 22:33      字數:2077
  圖賴對譚功軒的表現大為讚賞,把譚功軒帶在身邊,並且承諾他,打下贛州城,由他擔任贛州城總兵,譚功軒卻對他提出一個請求,就是攻破贛州城,能否保全一些人不受到清軍傷害?

  對於譚功軒找個小小要求,圖賴很爽快的答應他,畢竟在贛州城內還有譚功軒家人和黃穎,這些人理應受到保護,圖賴和他說道:“城破後,你帶人先進城,把你要保護的人都帶到軍中,我保證他們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譚功軒滿是歡喜,終於有機會把黃姑娘娶回家,要是黃姑娘不從,那可有些棘手,不過沒有關係,哪有不怕死的女人,她不是喜歡秦楚嗎?那就砍掉秦楚腦袋,讓她心如死灰,到時候一定會從了他。

  留守贛州城軍隊,沒有秦楚等贛州府首腦都出征在外,而陷入一盤散沙,贛州城城內,還有花三娘和江臂通可以做得了主,兩人決定收縮兵力,把贛州城附近兵馬全部聚集在城內,準備和清軍進行消耗,江臂通比花三娘懂得軍事,他派部下去南安府請求援助,他有信心可以堅守一個月,城中各部門哨兵就有五百多人,城防軍主力一千五百餘人,以及在城中養傷休整的各軍將士七百餘人,還有數千老百姓幫助守城,清軍怎麽在短時間攻破呢?

  他和花三娘等文官在城中給將士打氣助威,王大公子和周福東兩人更是散盡家財,分給守城將士,就是希望將士可以盡全力堅守贛州城,等南安府援軍回援,圍殲這支孤軍深入清軍。

  贛州城做好防備,等待清軍前來進攻,清軍確實也確實攻過去,主帥圖賴對明庭很了解,他敢孤軍深入贛州府,就是吃定明軍其他勢力不敢,也不願意救援贛州府,不管是關內還是關外,他見到過太多明軍,友軍陷入絕境,近在咫尺都見死不救。

  清軍在譚功軒引領下,很快就抵達雩都城,他立即下令包圍雩都城,本以為會在雩都城大戰一場,結果雩都城城門被打開,幾十個士兵屁顛屁顛向清軍投降,這些士兵都是前段時間投降明軍的綠營兵,他們不肯撤退,就是想把雩都城貢獻給清軍,換取榮華富貴。

  對於開門投降的明軍,圖賴都給予重賞,這幾十個明軍都獲得一百兩白銀,帶頭一人更是提拔為千總,圖賴就是要用這種方式來收買人心。

  在雩都城停留了半天,這半天時間裏,他又命令一百騎兵帶著他的親筆信和馬刀,去郴州府向鼇拜求助,既然要攻打贛州府,那麽就讓附近清軍全部動起來,一次性滅掉贛州府明軍勢力。

  休息半天後,圖賴帶領一萬八千餘人向著贛州城前進,在他們身後,秦楚正帶著一千多士兵強追猛趕,在路上遇到情報部官員和斥候給他傳遞的消息,情報顯示清軍直接殺向贛州城,贛州城是秦楚大本營,一旦被清軍攻占,被整個抗清大局,都會造成嚴重打擊,秦楚下令全軍加快速度,一定要在清軍圍攻贛州城之前進入城中,和城中軍民共進退,增強軍民守城之信心。

  高田問秦楚要不要向其他友軍請求援助,秦楚想了想,金聲恒正在攻打饒州,沒有多餘兵力支援他,金聲又遠在南直隸,一來一回,時間上來不及,隻有向兩廣勢力求助,請求瞿式耜等兩廣大員派兵支援,畢竟唇亡齒寒,贛州府和兩廣相鄰,如被清軍攻占,對兩廣生存帶來致命威脅,清軍可以隨時隨地從贛州府發動對兩廣進攻,讓兩廣疲於應付。

  秦楚讓李長刀去廣東請求援兵,李長刀堅決不去,並且和秦楚說道:“大人,我要是去兩廣,誰來給大人衝鋒陷陣?”

  高田站出來和李長刀說道:“這不是還有我嗎?你腿腳好,功夫也不錯,你去大人更放心。”

  李長刀有些驚愕,秦楚對他點點頭,示意高田說的很對,他隻好帶上一百名士兵,掉頭往南走,去廣東肇慶府尋找瞿式耜,請求他立即支援秦楚,同時秦楚叮囑他,路過定南縣的時候,把吳茂也帶上去廣東。

  秦楚知道吳茂再給聆聽陽傳達軍令後,肯定會再一次回到他身邊,但是這一次清軍勢力龐大,贛州府軍隊又處於虛弱且分散的狀態,回來也無多大用途,還不安全,就讓他跟著李長刀去廣東請求支援,和瞿式耜援軍一起回來。

  李長刀走後,秦楚繼續趕往贛州城,在距離雩都城三十裏官道上,和圖賴留在此地哨兵交戰,圖賴布置的哨兵都是由蒙古八旗組成,以騎射見長,人數隻有一百多人,卻各個都是能征善戰之輩,利用騎兵高速遊走能力,不間斷騷擾明軍,時而對明軍進行騎射,等明軍集中兵力反擊,又策馬而去,明軍騎兵不多,不能夠對其進行反製,反而被蒙古八旗騷擾影響全軍速度。

  對此,秦楚沒有任何好辦法,高田想留下來和清軍決戰,被秦楚一口拒絕,留下來的步兵,麵對一百多清軍騎兵進攻,會被蠶食的一幹二淨。

  高田比秦楚還要焦急,清軍騎兵騷擾至少帶走五十多個士兵性命,這樣打下去,跑屍還沒有到雩都城,就要被清軍蠶食的七七八八,根本沒有餘力去支援贛州城。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身後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秦楚以為是清軍又來騷擾,下令全軍將士做到應敵準備,等走近一看,竟然是劉良能和劉大眼帶來一百多騎兵,在前期戰鬥中,劉良能的軍隊雖然被打殘,但是戰死大部分是步軍,還剩下一部分騎兵跟著一起撤退,因為騎兵從山中撤退還比不過步兵,於是他帶著騎兵從梅嶺周圍官道撤退。

  明軍撤退秩序比較混亂,沒有人在意劉良能從官道撤退,劉良能也沒有發現在明軍兩軍在梅嶺爆發戰鬥,等所有人走出梅嶺,才發現在梅嶺爆發一場血粼粼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