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節:學習(一)
作者:人間十年      更新:2021-02-04 22:32      字數:3247
  馬錫也是不忍心,雖然在贛州城被“信豐縣鄉勇”給打一耳光,可那也隻是鄉勇個人飛橫跋扈,和老百姓並沒有多大關係,高田和馬錫不同,率領部下進入信豐城,第一件事情就是接手城防,信豐是本土勢力大本營,對秦大人各項政策很是抵觸,這一次被清軍襲擊,本土勢力遭到毀滅性打擊,殘餘軍民任由高田接收城防,在完成對全城占領,經濟部和後勤部等部門也安排官員進駐信豐縣,宣布對淪為家奴軍戶,民戶等百姓為自由民,因為後勤部需要大量勞動力來支援建設,工部也需要勞力來進行試驗等,這些恢複自由身的百姓暫時沒有出路,很快就被工部和後勤部瓜分。

  廢除戶籍製度後,經濟部按照市場上價格收購達官貴人土地,麵對官軍的戰刀,已經大不如前的本土勢力,被迫接受改革,將大量閑置土地賣給官府,換來數以千計銀子,有這些銀子,至少可以保證以後生活。

  信豐縣作為本土保守勢力大本營,被官府徹底改造,其他三地本土保守勢力紛紛改弦易轍,紛紛用土地和家奴換取銀子,短短一個月時間,秦楚利用清軍之手,徹底打敗本土保守勢力,不僅獲得大量自由民,還掌握贛州府全府土地。

  在這一年秋天,清軍重心放在西南諸省以及蒙古高原,對華南明軍進行防禦策略,秦楚終於有時間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贛州府原來各地官員不是戰死就是他跑,權力出現巨大真空,等秦楚恢複政權後,各地知縣等官員人選卻又不知道從哪裏尋找。

  為了這個問題,秦楚特意召集牛光天等部門僉事和馬錫等各軍主要將領進行商討,就連在建昌府李振等人也被邀請過來,眾人一起圍著問題集思廣益。

  在會議上,牛光天又是第一個發言,按照他的想法,各州縣仍舊是以駐軍為主,然後七部門相互配合,這種觀點立即遭到李振等人強烈反對,李振以前就是地方官員,對地方了解程度,遠遠超過牛光天等軍人。

  他和牛光天等人說道:“牛僉事,贛州府地廣人稀,倘若以駐軍為主,各軍分散到各地,韃子來了,光是召集軍隊集結的時間,韃子就能夠攻占一半贛州府土地,依本官之見,還是由各領域官員幹自己領域的事情,補金額可以恢複農田水利,還可以給大軍提供糧草等後勤物資。”

  牛光天最討厭隻會動嘴皮的文官,這些人別的本事沒有,抬杠水平比王獻還要厲害幾分,不由得罵到:“你說得輕巧,原來的官員都跑的七七八八,上哪裏找合適的人選?”

  他故意這麽說,就是維護駐軍各各部門利益,一旦在各州縣設立知縣等官員,各軍和各部門權力會受到極大製衡,軍人出身的他,當然對李振等文官派進行抵製。

  但是七部門中間,也有人同意李振提議,經濟部、工部和後勤部就是李振擁護者,他們想和軍隊脫鉤,在軍隊羽翼下,兩部門很多工作不能夠完全開展,故支持李振在各地恢複原有政權建設和政權結構。

  其外四個部門,兵部,參謀部,情報部支持牛光天,內務部一直不參合這些事情,花三娘全程都在默默聽著眾人討論。

  眾人意見不一致,秦楚不是天才,隻是一個格鬥家,對政權建設更是沒有任何經驗,從組建狼營開始,到占領贛州府全境,他做的都是軍隊建設,對政權建設一竅不通,可恢複原有政權,又萬萬不可,一旦恢複原有政權,一切都將會回到原點,不論是麵對清軍還是東瀛人,都毫無勝算。

  秦楚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情,問經濟部黃紹山:“黃僉事,各州縣有多少人口?”

  黃紹山趕緊回答他,各州縣人口,除贛州城有三萬餘人,其他各地城市人口不足萬人。

  “那各地鄉村人口呢?”

  “回大人,各地鄉村人口都匯集在城池,還有少部分人躲在深山老林,下官認為贛州府鄉裏山裏人口不足萬餘人。”

  黃紹山也是根據經驗來推斷人口,因為戰亂,各地人口流動性太大,秦楚也沒有責怪他,因為有這麽多人口,腦海裏閃過很多念頭,比如開辦學校,培養出新型人才,對土地進行進一步改革,引進紅薯等高產量農作物,天才一般的想法有很多,可真正運用到實際,卻發現是多麽荒誕和可笑。

  比如開辦學堂,上哪裏找老師,又教什麽,難道又是四書五經和八股,那和即將沒落封建製度沒有區別,工部倒是有一堆讀書人,這些人飽讀詩書,談天說地頭頭是道,可怎麽治理地方,也是一片空白,還有土地改革,人口都集中在城裏,就算把地全部分了,也耕種不顧過來,更何況紅薯玉米等高產量濃霧做,並沒有得到廣大推廣。

  秦楚揉著太陽穴,不知道該從哪裏下手,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啊,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李振卻又提出一種方法,那就是在人口較多地方恢複原有官府組織建設,人口較少州縣,仍舊由駐軍代為管轄,至於各地官員,就從現有各部門和各軍中抽選,這樣不僅避免軍隊和地方之間的矛盾,還能夠激發活力,是解決當前矛盾的最好辦法。

  眾人都不說話,平日抬杠能手王獻,此時也保持沉默,他們對這些確實不太擅長,秦楚搖搖頭,對李振這個建議還是予以否認,這樣會造成軍隊和地方割裂,暫時能夠掩蓋矛盾,往後將會造成製度上最大漏洞。

  他坐在椅子上想了很久,眾人也都不做聲,等待他發話,過了半個多小時,才說道:“贛州府十二州縣,其中龍南,信豐等地已被韃子夷為平地,這兩暫時不設知縣,各地駐軍不再參與地方治理,隻負責作戰和守備,暫時也不回複官府衙門,以經濟部為主,經濟部任務是恢複農桑,抓緊時間把地上都種上,爭取在入冬前收獲一些糧食,另外,各地官員人選不得從原有官員中挑選。”

  李振為之一愣,立馬說道:“大人,我建昌府有少數官員有重新回到各地,那這些人應該怎麽安排。”

  秦楚對這些官員談不上討厭,但絕對也不會立即重新啟用,和在座所有人說道:“重新回來的官員,忠心可鑒,我們也舉雙手歡迎,但是在重新任職前,必須到贛州城接受統一操練,不願意來贛州城的,那就走好不送。”

  秦楚也知道現在重新挑選人選,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所以要對現有官員進行大改造,同時大力啟用黃紹山等經濟部官員,但是朱由崧和曾體仁兩人不再計劃之內,兩人仍舊是在民政司混日子,這些天給戶籍百姓登記造冊,活生生把倆人書法水平提升一個檔次,這也是秦楚和黃紹山沒有想到的事情。

  秦楚這個方法病史十分完美,甚至有很多缺陷,比如經濟部人手就不足,其他各部也不見得服氣,可是在當前環境下,贛州府仍舊是以軍事鬥爭為主,民生等其他方麵往後放放一放。

  散會後,秦楚留下李振,邀請他共進晚餐,李振也是第一次單獨和秦楚近距離接觸,他有些拘謹,畢竟他曾經也投降過韃子,雖然隻是詐降,但還有些不好意思。

  見他有些不自然,秦楚熱情招待李振,並且邀請他入座,有禮貌的和他說道:“李知府,莫要拘謹,在這裏沒有主客之分。”

  李振這才欣然就坐,隨後胖妞給秦楚端來幾個家常菜,一盤水煮魚,一盤花生米,還有一盤蒸雞蛋,這些就是今日秦楚宴請李振的菜肴。

  李振看得有些恍惚,雖說贛州府剛剛光複不久,一盤肉都沒有,這也太寒酸了吧?秦楚笑眯眯看著他,示意他可以用餐,他給李振碗裏夾上一大塊魚肉,笑眯眯說道:“李知府莫要稀奇,我們從南直隸到江西,一直都是這麽過來的,我等又久在軍旅,對吃的喝的也不是很在意,倒是李大人,常年擔任地方父母官,在治理地方這方麵很有經驗,以後還是要多向你學習啊。”

  李振見秦楚這麽謙虛,趕緊站起來給秦楚鞠個躬,他這個建昌府知府,是秦楚幫他爭取來的,建昌府沒有幾個人,也沒有幾個兵,可好歹也是一府知府,在江西地界算得上封疆大吏,對秦楚,他還是心懷感激之情。

  “承蒙秦大人厚愛,下官必當肝腦塗地,為大人打理好建昌府。”

  “李大人,別和我說這些虛的,你以前是興國州知州,為官一任,在地方治理方麵比我等武夫要強得多,今日特意邀請你共進晚餐,想在你這裏取經,還請李大人多多指點。”

  秦楚一席話非常誠懇,李振也從秦楚態度和言行中,看到秦楚確實是想學習,秦楚並不同於一般武夫,當年土木堡之變,朝廷武勳被蒙古人團滅,從那以後,武將就一直被文官集團壓製,普通武將見到級別不如自己文官,都要下跪行禮,直到大明朝風雨飄零之際,武將再一次翻身為主力,他們對文官態度,再不像以前那般討好,今日秦楚謙虛且不恥下問態度,讓他感覺自己總算是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