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節:反正(一)
作者:人間十年      更新:2021-02-04 22:32      字數:4092
  徽州府主力部隊北上進攻安慶和廬州,許漢鼎這一路作為一隻偏師,帶領兵部幾個家夥,一共三百餘人去湖廣招兵買馬,路過九江府,拿著徽州府路條,作為盟友,九江府明軍沒有為難,直接讓這隻軍隊通過,許漢鼎從瑞昌縣進入武昌府,踏進武昌府第一天,就被少數八旗兵偷襲,三百多士兵拚死護住銀子,許漢鼎也是拿出死勁和八旗兵死戰,要不是秦楚率軍隨後趕到,許漢鼎將會成為徽州府軍第一個陣亡總兵。

  將八旗兵趕走後,許漢鼎一臉羞愧來到秦楚麵前,向著秦楚表示歉意,秦楚沒有將他道歉放在心上,而是問他,怎麽進入武昌府第一天就被清軍偷襲,還是被清軍中最精銳八旗兵偷襲?

  許漢鼎也是一頭霧水,他之前在李棲鳳那裏獲得消息,清軍主力都集結在荊州府,怎麽在湖廣東南方向也布置這多麽兵力?

  秦楚又問他,武昌府哪裏有軍戶可以招納,許漢鼎趕緊告訴秦楚大明在湖廣都司下屬數十個總旗,距離最近是武昌衛,以及武昌左衛,其中武昌衛人數最多。

  隻是武昌左衛早年間已經荒廢,從此地北上,一路上都有小規模哨所衛所,運氣好說不定可以碰到逃散軍戶,要是沒有遇到,就直接將這一路上百姓全部帶走。

  秦楚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剛剛進入武昌府,就被韃子襲擊,這附近肯定有韃子軍營,而此地為興國州範圍,興國州統領通山、大冶兩縣,根據斥候打探到消息,這兩地有少量清軍將士駐守。

  命令李非、高田和譚功軒三人分別從東、西、北三個方向進行探索,其中譚功軒去通山,高田去大冶,李非去興國城,遇到清軍不要交戰,直接撤回來,遇到百姓和逃散軍戶也一並帶回來,後天中午在興國城匯合。

  三人領命而去,秦楚帶著其餘兵在李非後麵不緊不慢跟著,許漢鼎也和他說起這湖廣地區見聞,湖廣明軍二把手,巡撫堵胤錫素有遠謀,而湖廣明軍一把手,總督何騰蛟目光短淺,不足為慮,在滿清那裏,堵胤錫反而是勁敵。

  秦楚對何騰蛟和堵胤錫了解,都是從史書上得來,許漢鼎說的倒和史書一致,這也是他第一次踏入湖廣地界,和曆史一樣,湖廣等地也是一片焦土,經過幾年混戰,路上也看不見難民,各地人口都被軍閥當成寶貝,沒有特殊命令不得離開統治範圍。

  當天下午,李非就帶著城防軍已經殺到興國城外,興國州守備全歐正在城內青樓飲酒作樂,聽聞有明軍來襲,嚇得差點不舉,連忙穿戴好鎧甲,在部下擁簇下來到城牆,看著城下明軍,大搖大擺往城裏殺來,他幾乎不敢相信,這年頭還有這麽大膽明軍,在八旗兵麵前,明軍主力被打的灰灰湮滅,這是從哪裏冒出來的明軍?

  難道是從江西殺過來的,仔細想想也不對,江西明軍正在全力和葉臣軍團交戰,哪有多餘兵力攻打興國州?

  全歐看著明軍人數不多,心裏也稍微安定,興國城內有一千六百兵丁,麵對城下數百明軍,全歐有必勝把握,他甚至在考慮要不要帶兵殺出去,把明軍就地消滅,可以為自己記上一功。

  李非也沒想攻城,就手底下這幾百人,沒有火炮,沒有雲梯,沒有攻城錘,真的隻能用頭攻城,在城下轉悠一圈,覺得就這麽走,有心不甘心,就扯開嗓門對著城上就是一頓吼。

  “你們這群給韃子做狗的崽種,見到主人來了,也不開門迎接?”

  全歐一聽,火冒三丈,這是哪裏冒出來孫子,他命令士兵射箭,射死這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夥,李非早就防備清軍偷襲,特意帶領部下在弓箭射程之外晃悠,騎在馬上慢悠悠走來走去,李非這麽做,是有他的道理,譚功軒和高田在通山、大冶一日遊,清軍在他們到來之前,早就跑得沒影,城裏也空無一人,兩人在城裏沒有找到有價值東西,立即帶領部下往興國城集結。

  在當天晚上就和秦楚碰麵,而秦楚也打探清楚興國州清軍兵力,隻有在興國城有駐軍,駐軍人數不過兩千,而徽州府軍加起來也有兩千多人,附近也沒有其他清軍,既然清軍實力不如自己,那麽幹脆就打掉興國州,以此為契機和何騰蛟等湖廣明軍將領結交,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於是抱著試一試心態,命令李非去城下叫罵,高田和譚功軒二人在左右兩側埋伏,引誘清軍出城,對這個計劃能否成功,秦楚也隻是試一試,不能成功立即帶兵撤回,來湖廣主要目的是讓金聲恒,看一看他在湖廣地區動作,讓他盡快請求他出兵相助,以便和他達成交換贛州協議。

  全歐在城內點兵一千,打開城門後,直接殺向李非,李非見清軍竟然真從城內殺出來,立即下令撤退,將清軍引到距離城門越遠地方,全歐窮追不舍,今天非要宰了這群明軍,說不定大將軍念他守土有功,提拔他為參將。

  追出城們一裏多地,逃跑明軍突然停下步伐,全體將士集體轉身,在他麵前結成陣型,他大驚,從左右兩側又殺出兩隻彪軍,和正麵明軍對他發動反衝鋒,清軍落入明軍埋伏,全歐立即下令撤兵,衝出來容易,想撤回去就難,秦楚帶領侍衛攔在全歐後麵,四支隊伍同時發動對清軍進攻。

  這其中以高田表現最為積極,他作為新加入將領,要給秦大人一個好印象,也為了報仇,高田從荊州府撤到南直隸時,在興國這裏可是被清軍咬上一口,損失近半人馬,當時帶兵清軍將領就是全歐,全歐也是以這一軍功,從千總提拔為興國州守備。

  高田領著部下對清軍發動死亡進攻,所謂死亡進攻,就是每個將士,在沒有打穿清軍之前,不許回頭,也不許支援其他人,必須要打穿清軍後,再在回頭發動新一輪進攻。

  一千清軍麵對如狼似虎徽州府軍進攻,很快就招架不住,在最前麵最勇敢將士被明軍消滅後,其他人做出明智之舉,擠在一起把武器都扔了,全歐也想扔掉武器,但是卻被高田認出來,高田帶著部下走上前,狠狠一刀砍掉全歐腦袋。

  秦楚眯著眼睛,不用他發話,李非立即走上前罵道:“高田,你這是何意?加入我軍後,難道還不知道我軍不得濫殺俘虜嗎?”

  高田沒有理會李非,而是提著全歐腦袋,來到秦楚麵前,因為徽州府沒有下跪這一說法,他有些解氣說道:“大人,末將從荊州府撤到興國,被這廝帶人殺死近半弟兄,要不是這狗,末將至少可以帶上兩千兵馬投靠大人。”

  秦楚並沒有因為高田和全歐過節,而對他有所開恩,直接宣布對高田處罰,從守備降級為副守備,以後表現積極在官複原職,高田完全接受,並且虛心向秦楚建議立即進攻興國城,這附近雖然沒有清軍,但是北邊武昌府肯定有清軍,不久也會得知興國州有明軍活動跡象,趁著清軍主力過沒有反應過來,立即攻下興國城,將城內人口和物資一並帶走。

  秦楚默認高田意見,既然來到武昌府,不能在湖廣地區白來一趟,繼續北上興國城,在興國城碰碰運氣。

  興國城內清軍官員以為全歐會大勝歸來,哪曉得全歐把主力軍都帶出去後,竟然一去不回。

  在天黑前他們看見明軍押送俘虜到達城下,高田更是一臉橫肉,提著全歐腦袋在城下叫罵,要求立即打開城門,否則城破之日,全城老少爺們一個不留,興國城內可是有一批老少爺們。

  在去年八月,阿濟格率軍殺入武昌府,武昌府明軍稍加抵抗,自知不敵,旋即投降,武昌府投降,使得興國城明朝文武官員不是棄城而去,就是打開城門投降,清軍護軍統領博爾惠駐守武昌府,這裏作為武昌府南大門,特意命令全歐在此守備,哪知道全歐一個激動,被明軍誘殲,城內雖然正規軍隻剩下六百餘人,可在城內百姓卻有八千多人。

  這些人大多是當地官員紳士,可還有大量私兵,官員紳士家丁湊一起竟然有兩千多人,武器裝備也都不弱,有雜炮七門,火銃六百八十杆,很多家兵都是前明軍出身,戰鬥力並沒有隨著成為家兵而衰退,反而在解決溫飽後變得更加強悍,清軍官員紳士紛紛團結起來,把私兵都集中到城牆上,以此來據守興國城。

  興國州知州中氣十足,對城下高田罵道:“爾等.”

  等字還沒有吐出來,李非就是一箭射過去,雖然距離遠,沒有射中,但也把他嚇得不輕,連忙把身邊一個小兵頭盔遷過來,蓋在頭上, 生怕被明軍一箭射死。

  高田按照秦楚給他的說法,在城下高聲疾吼:“城內的人聽著,我們是江西金聲恒總兵部下,奉當今天子之命,光複武昌府,對逆附滿清者,隻要肯歸來,之前之事,既往不咎。”

  高田這麽一吼,城內還真有人動了回歸心思,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給韃子當順民,隻是被形勢所迫,才不得已委曲求全,隨後許漢鼎和兵部幾個家夥把兩萬兩白銀都抬過來,整整兩萬兩銀子啊,許漢鼎更是牛皮哄哄在城下說道:“我以前跟著韃子混,現茅塞頓開,毅然回歸朝廷,現在是寧國府總官兵,這裏有兩萬兩銀子,隻要肯歸順朝廷,這些銀子都歸諸位所有。”

  城牆上頓時人聲鼎沸,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跟著滿人,特別是一些底層百姓,清軍來了以後深深受到剝削之苦,城內開始出現騷動,不斷有火光冒起,應該是反清人群在城內縱火,興國州知州趕緊領命同知帶領部分私兵去城內鎮壓暴動。

  剛剛去鎮壓騷動同知,卻突然帶人急急忙忙趕回來,知州正要怒罵他,卻感覺到胸口一涼,一把沾滿血跡見到從背心捅進,又從胸口頂出,知州牙齒吱吱作響,想說話卻又說不出來,被身後一員虎將一腳踢出老遠,隨後城牆上打成一鍋粥,反正和韃子死忠進行一場慘無人道廝殺,秦楚也沒有閑著,命令盾牌手上前,掩護部隊進攻城門,城牆上清軍看見明軍衝撞城門,趕緊用弓箭等武器射殺,卻被同知為首反正清軍退下城牆,被明軍用上亂刀分屍。

  很快興國城城門就被撞開,大量明軍湧入城門,城內戰鬥呈現一邊倒,在明軍幫助下,清軍反正更加順利,隻用兩個時辰,城內清軍死忠全部被殺,有一些人想臨陣投降,同知卻以他們投機取巧為借口,統統殺掉。

  李非帶領城防軍終於發揮作用,城防軍最擅長在城市內作戰,也正因為有城防軍鼎力協助,蔡誌勇兩個時辰時間,就消滅數千清軍死忠,並且迅速將城內一些神火打劫暴民擊殺,城內秩序迅速得到穩定,等到秦楚進城後,同知帶著十幾個文武官員在城門口迎接秦楚。

  一個大概四十多歲老頭看見秦楚進來後,趕緊上前給秦楚下跪:“下官興國州同知李振拜見大人,還請大人開恩啊。”

  秦楚連忙將他扶起來,以十分祥和口吻和他說道:“李同知快快請起,你能知途迷返,本官高興都來不及,都說我大名脊梁骨,何談開恩這一說法啊?”

  李振趕緊在前麵引路,將秦楚引入興國城,興國城麵積不大,和擴建後石埭縣麵積相當,但是明顯比石埭縣更接近地氣,李振一邊走一邊和秦楚說道:“下官願意帶領興國城軍民重歸大明,還請大人不記小人過,讓我全城軍民報國有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