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節:爭權奪利(六)
作者:人間十年      更新:2021-02-04 22:32      字數:4093
  郭淵還是有些不放心,再一次向秦楚獻言獻策:“大人,金聲恒已經起兵抗清,按理說我們不應該和他心存芥蒂,可是此人鼠首兩端,他反清不過是為一己之私,心中並無朝廷,更無天下蒼生,有我軍在徽州府軍替他擋住韃子,他高興都來不及,又怎麽會同意同他交換領地呢?”

  秦楚對金聲恒很了解,他的部下絕對不是葉臣對手,葉臣麾下戰將如雲,八旗兵和綠營兵也絕對比金聲恒部將厲害,況且金聲恒大心腹大將王得仁已經戰死,就算是其他地區明軍對金聲恒施以援手,他仍舊不是葉臣對手。

  所以他先北上收複一些州府,讓金聲恒以為他無意南下,最後逼得金聲恒來求他,而在這期間,他可以盡情擴充兵力,甚至可以和李棲鳳一較高下,但是這個念頭很快就被打消,不能過分刺激李棲鳳,李棲鳳所在太平府,是應天府最關鍵一道屏障,和李棲鳳開戰,隻會讓滿清對南直隸明軍更加恐慌,會再一次集結軍隊,對南直隸明軍進行毀滅性打擊。

  諸位將領也懂得秦楚意思,秦楚命令他們明日也跟隨大軍北上,盡一切能力擴充軍隊,諸位將領在領取軍令後,紛紛告退,秦楚讓吳茂也退下,讓韓三刀過來接班,同時邀請許漢鼎前來,他希望可以利用許漢鼎清軍總兵身份,來勸說曾經部下反正。

  不多時韓三刀就趕過來,秦楚讓他帶上部分侍衛在大廳外站崗,他繼續在大廳內等候許漢鼎,在和濟爾哈朗和李棲鳳交戰中,從清軍投降過來中將領有許漢鼎,還有濟爾哈朗前鋒汪觀,以及忠貞營殘部高田等人,既然戰局暫時穩定下來,就該輪到這三人登場。

  許漢鼎被吳茂通知,說是秦大人有請,他竟然有些迫不及待,或許秦大人會給他高官厚祿,還是大筆金銀財寶,他懷著激動心情來到議事大廳,大廳外圍時韓三刀等侍衛,見他前來,立即給他讓開一條道路,許漢鼎進入大廳,秦楚正在盯著地圖看,發覺許漢鼎進來後,將目光轉向到許漢鼎身上,熱情招呼許漢鼎就坐。

  許漢鼎上前給秦楚作揖:“下官見過大人。”

  秦楚很隨和和他說道:“許總兵,大家都是朝廷的人,莫要和我客氣,今日找你前來,是有一件事情想與你商議?”

  或許是秦楚態度客氣,口氣隨和,許漢鼎竟然對秦楚產生莫名好感,他連忙說道:“大人有事盡管吩咐,下官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為大人漂漂亮亮完成任務。”

  “哈哈哈,許漢鼎,和我說說,你在李棲鳳那裏一些事情。”

  許漢鼎一愣,秦楚問啥不好,非要問這個,他之前跟著李棲鳳廝混,也跟著李棲鳳擊敗各路明軍,這讓他很是為難,杵在原地不知道該怎麽和秦楚開口。

  “你就和我說說,你在李棲鳳那裏還有沒有信得過的部下?”

  許漢鼎基本盤基本上在和吳阿南交手中灰灰湮滅,在太平府隻剩下一些仆人和雜牌兵,加起來也不過一千多人,這些人肯定早就被李仲興等人瓜分,他有些歎氣,說道:“大人,在韃子那邊已經沒有多少人,大人要是缺兵少將,下官倒是有個注意。”

  秦楚有些興趣,問他有什麽好主意可以招到更多士兵?

  許漢鼎神神秘秘說道:“大人,這南直隸算是打空了,在這裏招不到兵,可是在大西南和兩廣,還有福建啊,這裏有大量破爛軍戶,別看這些人穿的破破爛爛,手裏頭家夥也都是鏽跡斑斑,可隻要給他們糧餉,讓他們吃飽飯,再給上還湊合家夥,養上一段時間,不比邊軍差多少。”

  但是這幾塊地盤,都不在秦楚手中,距離最近的福建,不久後也即將被清軍占領,剩下沿海等地在鄭成功手中,而其他地方不是在朝廷手中,就還是在朝廷和清軍爭奪中,秦楚說道:“這幾塊地方不都是被人占了嗎?”

  “大人,這你就不懂了吧?朝廷和韃子打來打去,和我們不沾邊,我們隻需要帶上大量銀子,去這些地方招兵,招個萬八千將士完全沒有問題,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再回來路上被其他勢力給吞並。”

  秦楚聽許漢鼎意思,他像是有渠道招兵,就問道:“莫非許總兵有妙計,在這些地方招兵買馬?”

  許漢鼎曾經在湖廣地區和張獻忠作戰,對當地很是了解,哪些地方軍戶多,哪裏軍戶心向大明,都了如指掌:“大人,下官曾在湖廣任職,對當地軍戶頗有了解,大人信得過,下官可以去湖廣地區給大人招兵買馬。”

  秦楚對許漢鼎還有這本事,不由得刮目相看,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立即命令從庫房中拿出兩萬兩白銀,讓他帶上去湖廣,用這些銀子吸引更多兵馬來投。

  許漢鼎對秦楚千恩萬謝,秦楚能夠給他兩萬兩白銀,由此可見秦楚對他的信任,他帶著秦楚命令去找朱由崧領取銀子,朱由崧現在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許漢鼎找他要銀子,立馬就給他,許漢鼎看著兩萬兩白銀,卻犯愁了,這些銀子怎麽帶啊?

  關鍵時刻,兵部終於凸顯出其作用,劉大眼,武韓,許龍飛三人終於派上用場,秦楚命令三人協助許漢鼎,三人各自回到軍中,向主將請兵,說是去湖廣地區招兵,招到兵馬後,可以迅速補充軍隊,使得每一隻軍隊都可以滿編。

  各軍主將聽說要招兵,趕緊派兵支持,三人帶著近百人隊伍回到兵部,然後集體找到許漢鼎,表示願意為許總兵分憂解難。

  許漢鼎看著三百多將士,心裏大喜,他在徽州府軍掛職總兵,但這個總兵沒兵沒權,封地也沒有,今日看見兵部帶人來協助,這感覺就是瞌睡有人送枕頭。

  他立即帶上三百人隊伍以及兩萬兩白銀,踏上去湖廣路上,這三百人隊伍裏麵有三個內務部官員,他們以通鋪士兵身份潛伏在其中,一旦發現許漢鼎有脫離徽州府控製,立即表明內務部身份,請求兵部三位郎中處死許漢鼎。

  許漢鼎計劃第一站是湖廣黃州府,這裏軍戶多,清軍和明軍在荊州府反複爭奪,這裏處於群龍無首狀態,雖然有大部分軍戶逃亡,但是剩下軍戶人數還是非常可觀。

  這隻軍隊從徽州府直接向西進入江西九江府,然後從九江府進入黃州府,在他出發後不久,秦楚也立即帶上侍衛隊和城防軍李非部,高田部跟上,反正各軍各部任務已經分配下去,秦楚在徽州府也無所事事是,還不如去外麵打打秋風。

  隨著各部兵馬紛紛出城,黟縣城內顯得空蕩蕩的,七部門隻有漁夫,黃紹山和花三娘在城內,軍隊也隻有鐵峰城防軍在駐守,這個時候黟縣城防最為空虛,但也是最安全地方,周圍沒有清軍,城內也是其樂融融,大量百姓去城外田地耕種,抓住任何時機播下種子,以換取秋季豐收。

  劉良能和聆聽陽兩路兵馬很快就收複池州府和寧國府,雖然收複兩府之地,卻見不到半個人影,這兩地已經被打孔,聆聽陽和劉良能留下少數兵馬駐守城池,然後揮軍北上和其他諸軍,一起對安慶府和廬州府進攻。

  安慶府清軍主力已經被白裏翁葬送在池州府,隻有他一人逃回安慶府,安慶府人口眾多,但是支持他人卻很少,下屬幾個縣城更是緊閉大門,其中太湖,懷寧等大縣當地清軍任命官吏丟下城池,紛紛撤往太平府等地,白裏翁在池州府東拚西湊,終於湊足一直七千人雜牌軍,駐紮在懷寧,防止明軍從懷寧攻入安慶府,他也派人向李棲鳳求救,李棲鳳在太平還有數萬兵馬,但是信件還沒有送到,明軍已經打上門來。

  銅陵軍和徽州府軍同時進攻懷寧縣,銅陵從從西門進攻,徽州府軍從東門進攻,白裏翁在城中疲於應付,在明軍兩麵夾擊下,清軍在城牆守軍在城牆上對著明軍發射弓箭和火銃,明軍在第一波攻城收到些許損失,但是隨後調整戰術,尤其是徽州府明軍,再一次拿出勇氣和清軍對射,在明軍猛烈進攻下,在城牆上清軍被死死壓製,明軍在弓箭手和火銃手掩爬上城牆,很快就攻占西城牆和東城牆,占領城牆手,西門和東門很快就被打開,由雜牌組成的清軍,在城門被攻破後,兵敗如山倒,被打的連連後退,白裏翁八艘過來的銀子全部分下去,試圖鼓舞士氣,和明軍決一死戰,清軍在銀子和生命麵前,很快做出正確選擇,不是逃跑就是就地投降,沒有人多看銀子一樣,白裏翁見軍隊已經崩盤,在明軍還沒有完全進城,連忙帶上一馬車銀子,從北城牆一個不起眼側門悄悄撤走,他要帶上這些銀子去天平複,祈求在李棲鳳軍中求得一官半職。

  懷寧縣被明軍攻占,明軍繼續像安慶府其他州府進攻,安慶府其他各縣望風而降,更有知縣帶上全縣戶口冊投降明軍,安慶府全境很快就被明軍占領,各地百姓見明軍打回來,也並無多大欣喜之情,對他們而言,不論是大明,還是大清,隻不過是換個活法,但是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徽州府軍發出告示所打破,徽州府軍各軍深入到各地,隻要是有人地方,他們都回去宣傳徽州府分田分地政策,徽州府現有百姓不過數萬人,還有大量空地沒有分配,安慶府百姓看見告示,紛紛奔走相告,三天之內,就有三萬多人願意跟隨徽州府軍前去徽州府,聰明的人知道清軍肯定不會輕易讓明軍占領安慶府,不久後清軍會打回來,清軍打回來屠城之舉數不勝數,所以越來越多百姓願意跟著徽州府軍回到徽州府。

  但是銅陵係將領不一樣,他們知道池州府和寧國府已經是百裏無人煙,他們必須要在安慶府站住腳,金聲再出發至極就命令安慶府由吳阿楠占領,更北邊廬州府由關培傳占領,在打下安慶府後,明軍立即進攻廬州府,廬州府地理位置重要,往北邊是鳳陽府,鳳陽府是朱家龍脈之地,也是明朝中都,但是此時鳳陽府龍子龍孫被殺的血流成河,但是作為中都,鳳陽府麵積非常大,下屬五州十三縣,分別為壽州,泗州,宿州,潁州和亳州,鳳陽府人心向著大明朝,隻要攻下廬州府,明軍還可以吸引鳳陽府軍民來投。

  進攻廬州府前,銅陵明軍和徽州府明軍出現一次嚴重毆鬥,兩軍前鋒在為誰打頭陣而爭論,打嘴炮誰也打不過對方,最後竟然直接動手,還在沒有使用武器,都是赤手空拳互毆,最後是徽州府軍技高一籌,打的銅陵軍滿地找牙,進攻廬州府前鋒任務由徽州府明軍擔任,徽州府軍也不負眾望,第一戰就攻克舒城,占領廬州府中心地帶,占領舒城後,徽州府軍內部也出現矛盾,馬錫和王獻兩人想繼續打下去,但是聆聽陽和劉良能卻根據現實情況,反對繼續占領廬州府全境,因為根據情報部官員傳回來情報顯示,在太平府李棲鳳部,已經開始調集軍隊,像是要進攻廬州府,請在廬州各部密切關注從天平複而來的清軍,防止內清軍打一個措手不及。

  而狼喉營幾個千總對此沒有發表意見,他們跟在諸軍後麵,遇到戰事就積極配合,打下一地,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在當地招兵買馬,招兵買馬格外順利,因為有內務部,兵部和參謀部幫忙,打下安慶府,狼喉營就從兩千人擴充到四千人,擴充兵馬中有一般是原明軍軍戶,還有一半是不願意給韃子做順民百姓,以及部分俘虜和農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