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節:死戰到底(九)
作者:人間十年      更新:2021-02-04 22:31      字數:2850
  洪群時有些不好意思和他說道:“下官思來想去,還是為官一方,造福百姓更能發揮我的抱負,這軍旅之事下官是個外行,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牛光天哦的一聲,和他說道:“哦,原來是這樣,那你還是在參謀部好好幹吧,我的傻兒子。”

  洪群時自討沒趣,隻能是跟在他屁股後麵往徽州府深處撤退,秦楚在撤出叢山關二十裏地後,命令諸軍停止前進,各軍派遣精銳斥候,在方圓進行警戒,警戒直徑為秦楚所在地方圓五裏,發現任何非徽州府軍人員,統統格殺。

  這麽做就是為了保密,全軍將士仍然不換裝,保持百姓和傷兵打扮,秦楚和幾個主要將領做出新一輪決定,秦楚帶領狼喉營趕往黃山,王獻,劉良能各帶一軍隨軍行動,聆聽陽和鐵峰兩軍作為後備力量,負責全軍後勤。

  徽州府軍主力秘密向著黃山前進,這一路上沒有發現清軍斥候,清軍斥候也不敢深入到徽州府深處,隻看見駐紮叢山關徽州府百姓,在今天早上紛紛離開叢山關,具體去哪,清軍斥候也不清楚。

  劉良佐知道後,心裏直嘀咕,這徽州府軍在幹什麽?竟然遣散隨軍支援前線百姓。

  莫非是糧草不濟?

  還是有其他原因?

  劉良佐坐在軍營裏,和幾個下屬將領為這個問題爭論一個上午,最後一致認為明軍糧草不足以支撐幾萬人供給,所以遣散部分支前線百姓,以便節約口糧。

  劉良佐越想越有道理,他認為叢山關守軍力量並沒有削弱,離開的都是些平民百姓,明軍主力仍舊在叢山關駐守,還甩掉一大批戰鬥力弱的群體,他命令全軍加強戒備,他這隻軍隊是為了迷惑明軍,讓明軍不敢出關,也不敢去支援地方,他隻需要等待許漢鼎打通涇縣,既可以撤回涇縣,和許漢鼎合二為一,當前任務就是和明軍互相幹耗,借此機會讓叢山關明軍能成為擺設。

  而關內守軍如臨大敵,關內有四到五萬百姓,每天消耗糧草無數,還要防止細作在關內活動。

  為解決這個問題,董方和鐵峰還有焦根三人坐在一起,炮營屬於後勤部,後調到工部,最後變成秦楚直屬部隊,雖然駐紮在關內,但是炮營主力部隊也悄悄下山,一些小型火炮在夜間偷偷運出關,也在趕往黃山路上。

  失去炮營加持,叢山關守軍力量無比虛弱,董方終於覺得大顯身手時候到了,關內百姓在會戰結束前不允許離開關內,並且在百姓中挑選出一千名十五至二十五,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三十五至四十五男子各一千名,每人配備長槍大刀和少量三眼銃,全部穿上軍服,早上由二十歲這部分百姓假扮正規軍,在關口巡邏,中午則換上三十歲百姓接替巡邏,傍晚則是命令四十歲百姓巡邏,夜間由城防軍和績溪軍交替巡邏,防止有清軍細作混出關外。

  城防軍不僅僅是協助守關,還有一件重要事情,就是保護好尼堪,尼堪乖乖聽話,鐵峰對他們也會優待,要是有逃跑或者是作亂,秦楚給鐵峰生殺大權,沒有和金聲恒談妥之前,不允許活著的尼堪離開叢山關。

  董方將人員分配完善後,焦根愁眉苦臉和他說起內務部就這點人,還都是依靠情報副僉事易征幫忙訓練的官員,各方麵能力都還不是很強,對於有可能隱匿在關內清軍細作,本根無從下手。

  鐵峰是叢山關守軍軍職和職務最高的將領,但他也屬於客軍,叢山關守軍還是以績溪軍為主,他開口說道:“老焦,你也是跟著花僉事混的,這有啥難,你盯著天上,關口,還有河流,守住這三點,就算有韃子細作,也不能把情報傳出去。”

  “鐵將軍,你有所不知,我這滿打滿算也就五十個下屬,這哪裏看得過來,不說別的,這天上飛的,我們內務部也沒那個本事射下來,關口倒是有鐵將軍和董將軍幫忙看著,這水裏遊的,也忙不過來,這山上有多少條溪水通往山下,隻需要把情報綁在木條上,晚上往溪水中一放,第二天天亮韃子就可以收到,還請二位將軍多多幫忙,我內務部將會從其他方方麵去尋找韃子細作。。”

  董方來了興趣,問他怎麽尋找韃子細作?

  焦根看了看周圍,房子裏隻有他們三人,說道:“內務部官員也將會扮演百姓,打入到百姓中,在百姓中發現可疑人員,全部幹到後山山澗,等會戰結束後,就算有韃子細作也將會失去作用。”

  鐵峰問他:“你這招會不會引起百姓騷亂,或者是濫殺無辜?”

  “不會,我們內務部要殺人,也是需要經過上麵同意,隻是把有能是韃子細作百姓集中到一起,讓他們沒有途徑去傳遞情報。”

  鐵峰拍拍手,和董方和焦根說道:“那就這麽定了,咱們趕緊去準備,秦大人可是對我們寄以厚望,咱們可要給他守住叢山關。”

  三人很快分頭行動,董方去挑選百姓充當巡邏隊,同時還組建一支弓箭鳥銃隊,隻要有鳥兒從空中飛過,能射殺就全部射殺,城防軍士兵將山上所有流向山下水流,進行攔截,防止細作將情報順水漂流到山下。

  兩人在關口還布置兩隻百人隊,防止巡邏的百姓中有韃子細作,從關口奪路而逃,內務部官員則是悉數變成尋常百姓,在焦根帶領下進入到百姓中,暗中觀察可有清軍細作在進行破壞行動?

  關內和關外又進入和平時期,但是在涇縣卻爆發一場慘烈攻防戰,許漢鼎帶兵強攻涇縣,明軍利用簡陋武器和低矮城牆,和清軍血戰三天三夜,被劉澤清和李仲興重傷的貴池總兵吳阿楠,再一次重拾信心,帶領殘餘部下,親自上場,在城牆上和清軍搏殺,他親手殺死十幾個慶軍士兵,給戰死將士複仇,唯有擊敗這隻清軍,以後才有可能招更多兵馬,重新奪回被白裏翁戰力貴池等地。

  進攻涇縣的清軍將領許漢鼎和他一樣的心態,他要給戰死綠營兵血債血償,還有李仲興一條胳膊,更不要提被斬首的劉澤清,心裏同樣充滿怒火,隻有攻克涇縣,才會平息怒火。

  明軍依靠頑強鬥誌,愣是擋住許漢鼎瘋狂進攻,三天時間明軍損失一半兵馬,郭淵和關培傳輪流上陣,始終保持足夠數量守軍,在正麵和清軍相對抗。

  明軍大部分將士都是新兵,清軍士兵久經戰陣,都是老兵油子,雖然暫時沒有攻克涇縣,但是損失遠遠比明軍少,許漢鼎對於沒有及時攻克涇縣很不滿意,命令部下繼續強攻,爭取在五天內攻下涇縣,打通和大本營聯係。

  在進攻寧國之前,李棲鳳就告訴他,等擊敗金聲後,常州府和蘇州府兩地總兵由他挑一個,這兩地可是江南富饒之地,不論是哪一個,都可以讓他下半輩子衣食無憂,還可以蔭庇子孫後代。

  他想盡快攻克涇縣,部下卻有所抵觸,這幾天強攻進展不大,但也殺死大量明軍,已經做得很好,許漢鼎讓他們繼續進攻,全軍都出現不同程度厭戰情緒。

  許漢鼎及時發現這個問題,他也沒有說啥,隻是命令全軍休息一天,第二天加大攻城力度,清軍休息的這一天時間內,郭淵,關培傳還有吳阿楠三人帶領士兵修葺損壞城牆,三人齊心協力,麵對清軍圍攻不退縮,甚至是結拜異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人發誓要堅守到最後一兵一卒,在他們三人堅持下,三軍將士也在苦苦堅守,所有人都知道外無援兵,但是能堅守一天就是一天,就能夠為其他友軍減輕壓力。

  在晚上休息時,三人躺在城牆跟腳下,有一句沒一句相互閑聊,郭淵問道:“關總兵,吳總兵,二位大哥是啥時候認識秦大人?”

  說起這個關培傳可就不困了,率先說到:“這說來可就話長了,秦楚是條漢子,不瞞二位小老弟,我至今都看不懂他,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是條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