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節:回城(六)
作者:人間十年      更新:2021-02-04 22:31      字數:3631
  牛光天是七部門最長者,他代表所有人輕聲問道:“指揮使,狼眼營真的全軍覆沒啦?”

  秦楚痛苦點點頭說道: “呼,狼眼營沒了。”

  睜開眼看到花三娘也在場,於是又說道:“花僉事,你莫要在這裏,左昌正在你那兒,你回去從他口裏了解到這次失敗原因,寫一份報告給我。”

  花三娘很快就回到內務部,左昌正在那裏等待他,而秦楚留下牛光天和郭淵,讓其他人都回去,繼續忙手頭工作。

  狼眼營全軍覆沒,他正好要借此機會撤銷狼眼營建製,順便也和兩位商量此事。

  和他倆說道:“狼眼營已經不複存在,這隻軍隊就從我軍序列中掛掉,二位怎麽看?”

  牛光天是一員老將,對軍隊建設組織很有經驗,他說道:“其實保持一隻純粹斥候部隊,很有必要。”

  秦楚問他為什麽這麽說?

  “和我說說,有利都有哪些方麵?”

  牛光天細細說道:“利,是我軍不缺乏斥候,甚至可以依托斥候部隊訓練出夜不收等精銳,在作戰中可以依托該部隊打探敵情,各軍不需要格外培養這方麵將士,可謂是我軍一座寶庫,怎麽能隨意撤銷呢?”

  他話音剛落,參謀部副僉事郭淵當場予以反駁,郭淵還有些年輕氣盛,說話有些衝。

  秦楚和牛光天並沒有因為他語氣問題而製止他發言,倆人靜下心來,聽取郭淵對撤銷狼眼營一事看法。

  郭淵微微調整呼吸,緩緩說道:“牛僉事,我和你持相反意見。”

  “一隻成建製斥候部隊,浪費大量軍餉,現在左將軍規模還不是很大,還是以步軍居多,暫時還看不出大問題,但是長期以往造成信息閉塞,二位大人可以試想一下,各軍沒有斥候,每一次作戰必須依靠狼眼營來打探軍情,使得情報傳遞更加冗長,戰場上瞬間變萬萬千,等我軍接到狼眼營傳遞回來情報,戰場上早就麵目全非,情報也會失去及時性和即時性。”

  郭淵說話很有針對性,把狼眼營弊端一一指出來,最關鍵就是信息滯後性,秦楚對參謀部有郭淵這麽有才華幹將感到欣慰。

  牛光天臉色鐵青,這個郭淵處處和他作對,狼眼營作為獨立於地方各軍武裝力量,是用來平衡各各軍隊重要力量,看到秦楚對郭淵說法認同,也撕破臉皮和秦楚說道:“指揮使,下官認為郭僉事就事論事,沒有看得更長遠。”

  秦楚有些意外牛光天對郭淵,有這麽大意見:“哦?牛僉事,你繼續說。”

  “我軍現在有祁門軍,歙縣軍,休寧軍,績溪軍,四大地方軍,指揮使直屬狼喉營駐紮在黟縣,這隻軍隊可以算得上黟縣軍,大人在徽州府一府之地僅僅依靠我黟縣一軍,是可以鎮住四方,但是長期往後呢?必須還要有其他力量來製衡,來牽製各地軍隊,這就是我堅決要保留狼眼營原因。”

  “你這才是阻止徽州府軍進一步發展,狼眼營存在嚴重影響全軍,各軍必須要有自己斥候營,而不是單獨組建斥候營,這種不倫不類軍隊早就應該撤掉,這一次狼眼營幾乎全部折損在南昌府,不就是很好例子,狼眼營作為斥候部隊,本身沒有強大戰鬥力,必須依靠各軍協助才能夠發揮出實力,可每一次作戰,哪有那麽多軍隊配合狼眼營,我軍在戰場上被自己捆住手腳。”

  郭淵一套一套反駁地牛光天,氣得牛光天毛發倒豎,郭淵得理不饒人繼續說道:“這還隻是一般規模,要是清軍分三路,分五路攻擊,我們該怎麽應對?又或許我軍主動清軍,分兵攻打清軍,各軍沒有斥候,反而事事要依靠狼眼營,狼眼營要分別給各軍打探軍情,請問這戰還能打下去嗎?”

  牛光天還是沒有轉過彎,或許他和郭淵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他虎著一張老臉,他全心全意我秦楚,擔心秦楚控製不住地方。

  結果說了這麽久,秦楚也不幫他說話,讓他有些心灰意冷,秦楚也發覺他深情落寂,和他說道:“牛僉事,我知道你為考慮,擔心地方各軍不受控製,可你反過來想想,真是地方各軍不受控製,僅僅依靠狼眼營也無濟於事,兵部不是製定出三至五年輪換一次政策嗎?隻要把這政策執行到位,地方各軍沒有能力造反,況且地方各軍並沒有委任官員權力,還有各軍糧餉和地方稅賦都歸於經濟部所有,地方各軍除非是叛變投降韃子,否則他們沒有半點勝算。”

  牛光天被秦楚一點撥,瞬間悟透,有兵部和經濟部兩大部門管控,地方沒有興風作浪土壤,還有內務部這個恐怖部門,牛光天突然想起來,內務部會不會拿左昌人頭來立威,直接處死一個遊擊將軍,在軍隊內樹立起至高無上威嚴。

  他偷偷為左昌命運感到擔憂,希望這個年輕將領可以逃過這一劫,畢竟年青青年才俊不可多見。

  秦楚沒有想到這些,他當即以指揮使名義,命令牛光天起草撤銷狼眼營編製,狼眼營殘部編入狼喉營李長刀部,即日起各軍從現有部曲中編練斥候。

  牛光天起草後,秦楚加蓋徽州府都指揮使大印,由快馬送給各地駐軍,而狼喉營駐地婺源縣由狼喉營接管,秦楚也再一次考慮提拔新鮮血液,這一次在徽州府作戰中,李長刀表現突出,另外許飛龍表現也很不錯,許飛龍從江西投奔而來,秦楚拿捏不準他忠於朝廷,還是忠於自己?

  但是李長刀是狼喉營得力幹將,外放李長刀,導致狼喉營戰鬥力呈直線下滑,婺源縣處於徽州府和饒州府交界地帶,處於交戰中心地帶,清軍和明軍在此地殊死交戰,整座縣城生靈塗太,實際上僅僅依靠婺源一地,養活不了一隻大軍。

  秦楚正在物色人選,突然想起來譚功軒,前幾天還在長樂街痛打往慶奎,救他和黃穎出重圍,譚功軒也不止一次變現出想成為戰兵意願,他在兵部擔任僉事,正好借此機會讓他去婺源曆練,秦楚個牛光天說道:“你們兵部不是有一個叫譚功軒的郎中嗎?”

  牛光天對譚功軒不是很熟悉,隻是知道他是從狼尾營調到兵部擔任兵部郎中,秦楚既然要提拔為他,他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他和秦楚說道:“譚功軒去婺源縣,暫定幾品?”

  “他隻是郎中,婺源縣也不適合大軍長期駐紮,就任命他為千總,領兵五百駐紮婺源縣。”

  隨即秦楚任命譚功軒為千總,即日起入住婺源縣,另外一方麵繼續招兵買馬,內務部和兵部加大招兵力度,務必在半個月內將各軍人數恢複至開戰之前。

  因為汪慶奎等人被驅逐,內務部和兵部招兵順風順水,在黟縣周圍百姓也看穿汪慶奎等人醜惡嘴臉,為之前拒絕參軍拒絕保衛家園感到羞恥,紛紛踴躍參軍,兵部根據各縣人口、地形等多種因素決定各軍士兵人數,並且和經濟部對各軍軍餉等做出合理規劃。

  而內務部所有官員都到各軍新兵訓練司,對入伍士兵進行入伍前調查,這個任務由周肅來主持,對從清軍占領區新兵格外重視,對士兵籍貫、口音、飲食等各方麵進行觀察,在周肅鍥而不舍努力,剔除出一百多來曆不明的新兵,更有十多個清軍細作被揪出來,這些細作多半是盤踞在太平府李棲鳳部下,他們混在難民中,企圖借徽州府軍招兵混入軍隊內,在以後交戰中為清軍傳遞情報,做臨陣倒戈等事情。

  周肅在黟縣一地就揪出來十幾個細作,其他各軍新兵訓練司卻沒有這個能力,隻是盡一切努力,把認為有可能是清軍細作新兵逐出隊伍。

  短短十天內,各地駐軍恢複到出征饒州府前規模,並且略有擴大,人數雖然上來,但是秦楚心裏清楚得很,這一隻徽州府軍百分之六十士兵是新兵,軍事素養完全比不過老徽州府軍。

  秦楚在這十天內,苦苦思考上哪找有戰力老兵,經過十幾年戰亂,明軍精銳損失殆盡,剩下都是地方二三線軍隊,而頗有戰鬥力農民軍不是投降何騰蛟,就是跟著清軍進攻朝廷,留給秦楚選擇餘地不大,隻能是從內地百姓中編練新軍。

  編練新軍需要時間,秦楚最缺的就是時間,還有軍隊所需要的裝備等,徽州府都沒有能力去生產。

  在新兵訓練場地,各地新入伍士兵不論是武器還是穿著打扮五花八門,新兵在軍裝上做不到有效統一,有身著明軍紅襖服,也有從清軍身上拔下來綠營服,更有一些新兵穿著麻布單衣,在校場上使用各式各樣武器訓練。

  關興傳作為總教頭,為此事還寫信給在池州府堂兄關培傳,希望堂兄可以支援些製式武器和軍服,讓徽州府軍從外表是看像是一隻成建製軍隊。

  關興傳在支援朱盛濃,和清軍僵持後就回到池州府,在石埭縣小子日過得很是滋潤,接到堂弟求援後,大手一揮從倉庫調出五千紅襖服,三千把大刀一並送到黟縣,秦楚得知此事後,作為回報,命令黃紹山從糧庫裏拿出十萬斤糧食,差人運送到石埭縣。關興傳在石埭縣有兵有馬,唯獨缺的就是糧食。

  擊敗尼堪後,義軍在池州府蓬勃發展,這裏處處可見義軍軍營和來回走動士兵,大量被打散明軍攜帶家屬來投,因為石埭縣被秦楚經營後變成池州府最繁華城市,這裏竟然聚集十萬之眾,人多糧食不夠吃,糧食成為關興傳心病,有秦楚送來十萬斤糧食,石埭縣舉縣沸騰,關興傳一時興起,看到這十萬斤糧食,心裏感謝秦楚八輩祖宗,這是雪中送炭,有糧就可以養活更多人,就可以組建更多軍隊和韃子作戰,他高興之餘又從倉庫裏給秦楚送來一千杆鳥銃和二十門虎蹲炮和一百箱彈藥。

  秦楚一一笑納,並且私下和關興傳達成協議,一方有難另外一方有能力必須前來救援,這個協議直接繞開金聲,雙方心照不宣達成。

  金聲這段時間也沒有時間管理這些事情,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和西南明軍溝通上,從秦楚給他帶來信件中,他可以端倪出西南戰局糜爛到必須及時改變,再不改變朝廷在西南方略,西南戰局在不久後將會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