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節:清軍重來
作者:人間十年      更新:2021-02-04 22:30      字數:3950
  馬喇希調集重兵攻打銅陵城之際,黃道周把守從山關持續,也遭受到葉臣部清軍重炮轟炸,兩隻清軍都咬著牙要攻下對麵關卡,來證明誰才是南直隸清軍主力。

  從山關內,叛徒黃澍按著曆史既定軌道,騙取從山關守將信任,隻不過是從金聲換成黃道周,黃道周對黃澍來投抱有很大希望,對他十分信任,卻沒有想到此人竟然是人麵獸心,利用黃道周對他的信任,在夜間打開關門,迎接清軍入城,從山關失陷的曆史軌跡沒有發生改變。

  從山關守軍在長達數十日攻守中,筋疲力盡,全關能戰之士不足千人,被清軍破關後,心有力而氣不足,被成建製消滅。

  黃道周戰死不退,部下拖著從後山撤退,他端坐在地上,麵對北方再三磕頭,下達最後一個命令。

  “諸位,速速從後山撤出,老夫今日寧死不退。”

  殘餘將士見他抱定必死之心,隻能是含淚而去,從山關守軍被清軍一一消滅,葉臣和尼堪帶著卜從善,餘永綬,劉良佐等將領來到黃道周身邊,黃道周腳下堆滿保護他而陣亡明軍屍體。

  葉臣有些自豪,姿態卻放低向他問好。

  “黃大學生,別來無恙啊?”

  “哼,莫要多言,今日戰敗,要殺要剮,爾等隨意。”黃道周閉上嘴巴不在言語,不論葉臣還是尼堪等人和他說什麽,他都拒絕回答。

  葉臣禍水東引,把黃道周送回應天府,交給洪承疇,讓洪承疇來處理黃道周,他繼續揮軍南下,下一步計劃攻占江西北部重鎮,打通南下通道,兩麵夾擊東南沿海殘明勢力。

  “報,都統,馬喇進攻銅陵失利,重傷而亡,麾下八旗損失過半,同時失去大同組建所有建營兵。”清軍布置在南直隸各處傳令兵及時將清軍在池州府慘敗消息傳遞至葉臣。

  攻克從山關帶來喜悅心情,瞬間被馬喇池州府慘敗打消,葉臣和尼堪都認為不能任由池州府局勢惡化。南下攻打江西,池州府,徽州府,安慶府三府作為大後方,不容有失,徽州府和安慶府都在清軍手中,隻有池州府,清軍被壓縮在西北一角。大軍南下攻擊明軍,池州府義軍出動就會會切清軍斷糧道,還可以騷擾後方,引起後院失火。

  葉臣和尼堪說道:“貝勒爺,我看還是讓田雄繼續攻擊池州府,暫緩去浙東幫助洪承疇。”

  尼堪同意葉臣調動田雄進攻池州府,他也主動請纓,留下來和田雄一起對抗金聲,他說道:“僅僅依靠田雄一部遠遠不夠,我看我也留下來,和田雄還有白裏翁一起消滅金聲等人。”

  “我把餘永綬也調撥給你,田雄部一萬三千人,餘永綬一萬七千人,你本部兵馬五千人,還有我軍在貴池三千兵馬,一共四萬餘人,兵力不夠就從太平府,寧國府抽調地方兵勇,將金聲等賊人消滅,切莫讓反賊切斷我軍糧道。”同時葉臣命令傳令兵緊急傳令田雄,暫緩去浙東,留在池州府配合尼堪清剿反賊,葉臣和尼堪率領清軍在從山關停留一夜,第二天各自領兵去江西和池州府。

  同時他沒有忘記李棲鳳,將他對池州府作戰計劃告訴他,李棲鳳作為南直隸督師,正帶著李仲興和許漢鼎攻一萬人馬從應天府出發,不久也會來到池州府,整合池州府,太平府、寧國府、徽州府四府清軍力量,形成一隻強有力大軍,這支軍隊將會是南下清軍後方兵源。

  被抽調回池州府的餘永綬,他和田雄不同,他對池州府抗清勢力發展勢頭過快趕到不安,當初偷襲江天一失敗,損失麾下大將和數百精銳,後來跟著葉臣攻破宣城,又拔除太平府義軍主力,可還是讓金聲等義軍主要首領逃脫,義軍像火種一樣在池州府生根發芽,眼看就要攻占池州府全境。

  他實在不願意和尼堪攻擊金聲,迫於壓力麵和心不和跟著尼堪北上攻擊池州府,他私下命令部下,不要主動和義軍接戰,隻有八旗兵作為後盾才可以向義軍發起進攻,如有違令者,嚴懲不貸。

  尼堪大軍路經旌德縣,張略作為田雄部聯絡員,率部在此地恭候多時。

  “末將恭請貝勒爺,餘總兵二位大人,田總兵已到青陽縣,隻等貝勒爺發號施令,一舉攻破朱賊把守青陽城。”

  尼堪和他擺擺手說道:“不急,我軍先拿下石埭縣,徐徐進之,你和田總兵說,擋住青陽和銅陵援軍,本貝勒爺這次要會一會這個秦楚和狼營,竟連敗我軍,看看究竟是他三頭六臂還還是哪方妖怪?”

  清軍在尼堪帶領下朝著石埭城進攻,秦楚也快馬加鞭帶領三營將士回城,在回城前,他把部分傷兵留在銅陵城接受更好醫治。

  傷兵中,就包含譚功軒,他在銅陵城下被八旗兵撞傷,傷勢有些嚴重,他和幾十個傷兵留在城內治療傷口,大軍撤離銅陵之際,黃穎受秦楚囑托,帶著一大堆吃食來慰問傷病,譚功軒躺在硬板床上,看著黃穎一個一個安慰傷病,在他眼裏,黃穎就是仙女下凡,可碰而不可及。

  就像是雲裏,霧裏,天上,人間,譚功軒恍惚間看見黃穎翩翩而來。

  “譚功軒,你個呆瓜,哈喇子都流出來了,你被韃子撞傻了,趕緊擦一下。”

  不知道什麽時候黃穎來到他的身邊,她以為譚功軒受到重傷,口水不自主流出來,從懷中掏出用手絹,為他擦拭拉哈子。

  “黃姑娘,我...”譚功軒一時激動,用手抓住黃穎雙手,激動興奮讓他不能言語。

  黃穎被他嚇得一跳,趕緊把手絹扔給他,讓他好好躺著不要亂動,等傷口好了趕緊回石埭城燒磚,石埭城牆要築的越高越好,還有內城,也要加固。

  黃穎走後,譚功軒被迷戀的深深不能自拔,周圍幾個傷兵對他一頓嘲諷。

  譚大蛤蟆想吃天鵝頭啊?

  就一燒磚頭的,還流哈喇子啦,真丟人。

  黃姑娘以後可是總兵夫人,你小子吃了豹子膽,也是黃姑娘心地善良,換做其他人摸她的手,早就被剁了爪子。

  傷兵對譚功軒熱潮冷風,譚功軒無動於衷,他把手絹緊緊拽手裏,暗自發誓一定要混的出人頭地,他永遠記得他要用八抬大轎把黃穎娶回家。

  他安心在銅陵城養傷,兩耳不聞窗外事,隻有把傷養好,才能夠和黃穎共赴愛河。銅陵城是池州府最安全地方,而在銅陵城外,還有很多小股勢力存在。

  清軍和義軍南直隸各州府血戰後,隻有池州府存在抗清勢力,池州府清軍勢弱,白裏翁為首清軍被以金聲為首義軍死死壓製在貴池縣,但是在清軍和義軍以外,還存在一些小勢力。

  在太平府和清軍攻防戰中幸存下來少部分義軍,經過幾個月努力發展吞並,也成為新勢力,其中以王琢和吳遠二人勢力最為強大,他們強行吞並劉廣雄殘軍。

  林道明和元岩墩打不過,隻能是俯首認輸,人馬都被王琢合並後,王琢實力大增,吳遠和王琢商量要不要去銅陵城投奔金聲?

  王琢半眯著眼睛,他對義軍談不上多大感情,但對清軍也看穿本質,他和吳遠說道:“讓林道明和元岩墩過來。”

  林道明和元岩墩自從被王琢擊敗後,大部分手下向王琢投降,兩人打不過,又不願意繼續為明軍和清軍效命,於是也向王琢投降,王琢沒有殺害他倆,反而讓他倆繼續帶兵。倆人深受感動,繼而死命效忠王琢。

  “將軍叫我等前來,有何吩咐?”林道明見到王琢就感覺後背涼颼颼的,王琢那一雙眼神過於狠毒,他不敢直視。

  “叫你倆來,是要讓你倆去銅陵看看,我們老在這也不是辦法,不管是明軍還是清軍,誰贏得天下,都不會允許我們繼續存在,所以得盡快找一條出路,別看現在小日子爽的不要不要,等天下局勢明朗後,再做選擇就遲了。”

  林道明雖然不想投靠清軍,但還是實打實分析,和王琢說道:“末將認為還是去投靠韃子,這明眼人一看,韃子奪得天下勢在必得,咱沒必要給大明朝殉葬。”

  元岩墩不做聲,劉廣雄被擊敗後,他隨波逐流,和林道明,王琢比起來,他才是真正淡泊名利,隻想安安穩穩過完這輩子。

  一直沉默不語的吳遠突然發飆,他粗著脖子對林道明大罵:“荒唐,我看你就是軟骨頭,你要走去韃子,帶著你得人走,反正你也就百八十人,都走了我也不心痛。”

  林道明勢力不如王琢,隻能是站在那裏被罵的狗血淋頭。

  王琢雙手狠狠的拍在一起,吳遠罵聲戛然而止。

  “別罵了,罵人有用嗎?前些天韃子圍攻銅陵城慘遭失敗,在池州府還是明軍占優勢,可出了池州府,可就是韃子天下,吳遠,你用腦子想一想,我們該去哪兒?”

  “去哪我不管,反正我不投韃子,王琢,江天一對你不薄,你沒有忘記他是怎麽死的吧?”吳遠和他說起江天一慘死在當塗縣,被清軍亂刀分屍,王琢聽的就是一陣陣心煩,他突然和吳遠說道:“你過來。”

  吳遠果真把頭湊過去,王琢拔刀速度風馳電掣,一刀從吳遠脖子上砍過。

  林道明和元岩墩被嚇壞了,吳遠的腦袋還在肩膀上,刀刃隻是從吳遠咽喉皮膚劃過,吳遠也被嚇得瑟瑟發抖。

  王琢隨後和三人說道:“這裏是老子說的算,老子要去哪就去哪,都聽到沒有?”

  三人低下頭,吳遠更是把頭低的不能再低,生怕王琢再來一下,他的腦袋可要和身體說再見。

  “這些天都打起精神來,密切關注池州府戰局,韃子如果繼續攻打南邊,我們重新去太平府,搶他個底朝天。”

  吳遠眼睛一亮,看來王琢還是忠誠大明,可隨後王琢又說道:“韃子如果回師池州府,金聲有失敗痕跡,立馬攻擊銅陵城,作為禮物送給清軍。”

  王琢這一隻勢力徹底淪為城牆頭,在南直隸和他想法一樣還有其他七八隻地方勢力,這些地方勢力都是由明軍散兵和農民軍組成,他們也在時刻關注戰局。

  而他們人數也不少,加起來有兩萬餘人,王琢是其中勢力最大一隻,有五千餘人。雖然底下人數多,王琢可是知道這五千人都是些軟腳蝦,祈福老百姓還湊合,和清軍和一二線明軍碰麵,不戰即潰,這也是他為什麽沒有對林道明、元岩墩趕盡殺絕,因為他需要正規軍來充實勢力。

  這些牆頭草中有一隻比較獨特,是李濃這部分兵馬,和秦楚形成盟友關係,便把目光轉向太平縣和旌德縣清軍,狼眼營能這麽快獲取清軍動向,他功不可沒,清軍在徽州府和寧國府動向都逃不過他的眼睛,而打探到的情報及時和狼眼營分享。

  李濃勢力也達到飛速增長,在旌德縣助秦楚一臂之力的大順軍低級軍官大眼帶著部下來投,讓他實力大增,短時間內人數暴增至八百人,人數太多,小島容納不下,隻能被迫放棄水上營地,全軍撤往距離石埭縣較近山寨,進可攻退可守,還得到狼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