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不列顛人的宰相
作者:赫羅尼烏斯      更新:2020-05-09 22:35      字數:3470
  合利斯紀元1715年

  歐洲?北海

  寒冷的風從東部吹來,它鼓滿了戰艦的白帆,執勤的船員身著厚重的俄羅斯式灰色長袍,雙臂緊緊的相合於身前,手放在背後試圖把自己變成墨西哥雞肉卷以抵禦北海的冰冷。

  “三聖徒”號是俄羅斯帝國新造的風帆戰列艦,一共裝備有100門24磅重炮,這樣威力強大的戰艦,在加勒比海可以擊敗所有海盜團夥,劫掠所有商船,封鎖所有城市。

  但…………,在北海,它不能。因為不列顛人的老巢就在這片海不遠的西部與俄羅斯相望。

  俄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但無論再強大,仍然擺脫不了建立在封建農奴製之上的整個封建體係,盡管沙皇彼得一直試圖效仿尼德蘭與不列顛,開展改革運動,但俄羅斯的人民是如此頑固,以至於他們不願接受西方的一切…………

  就在彼得大帝還在出國“留學”的時候,四個國內的射擊軍造反了。

  沙皇,這個詞在俄語中就是“凱撒”的意思。早在1469年,也就是在君士坦丁堡陷落後16年,奉教皇保羅二世之命,在東羅馬帝國滅亡時逃往西方的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帕列奧羅格公主,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教皇試圖通過這一手段統一分裂的加瑟裏克教會和奧索都斯教會。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東羅馬帝國末代公主索菲亞後,俄羅斯便以羅馬的繼承人自居,將索菲亞帶來的拜占庭象征雙頭鷹奉為國徽。號稱“第三羅馬”。

  俄羅斯的人民崇拜沙皇,認為他理應成為整個合利斯世界的統治者。俄羅斯民族並不想拯救自己,他們也不想拯救周邊的民族,他們想要拯救全世界。

  曾有一位莫斯科的大牧首這樣讚美到:世界的曆史,其實就是三個羅馬的曆史。第一羅馬,被日耳曼蠻族滅亡了。第二羅馬,即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異教徒滅亡了。而第三羅馬,也就是俄羅斯,必將永世長存。

  理想是如此美好,現實卻是如此悲慘。在18世紀,俄羅斯依然被大多數西方國家視為“野蠻之地”,絲毫沒有“第三羅馬”的威嚴。她的農業被封建製度束縛,她的工業商業掌握在外國投資者的手中,人民文化水平低下,十個莫斯科人中,你將無法找出可以識文斷字的。

  如今,在聽聞偉大的沙皇竟然公開承認俄羅斯的落後,並且還親自前往“日耳曼蠻族的領地”學習他們的“奇藝淫巧”,射擊軍官們不能接受這樣的侮辱,他們認為真正的彼得已經死了,現在是一個“被惡魔附體的假沙皇”正坐在沙皇之位上,唯有推翻他,才能解放俄羅斯帝國的人民。

  結果可想而知,彼得親手用劍斬下一名軍官的頭顱,並以極其殘酷的手段鎮壓了這場起義。

  ………………………………

  身為三聖徒號風帆戰列艦船長的米哈伊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科爾尼洛夫將軍,還記得那年發生的事情,他永遠忘不了沙皇那張憤怒的臉,從那一刻起他就明白了一個殘酷而又不得不接受的真相:自己的祖國是真的落後啊。

  米哈伊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科爾尼洛夫將軍,1673年出生於俄羅斯不良斯克地區,身份為伯爵,後來參軍,他在

  聖彼得堡海軍武備學校畢業並參加了沙皇彼得一世鎮壓射擊軍起義的戰鬥。

  在戰鬥中,科爾尼洛夫作戰英勇,故此受到了沙皇彼得一世的賞識,被任命為海軍少將,此時他隻有36歲。

  後來科爾尼洛夫又參與了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戰爭,率領黑海艦隊擊敗了土耳其人的海軍。

  1715年末期,42歲的科爾尼洛夫晉升為中將。這次晉升,並非因為戰功,而是沙皇有意而為之。

  彼得一世非常清楚,當今世界最強國,當屬不列顛尼亞帝國,唯有與它結為同盟,才能在這北海有所發展。

  他告訴科爾尼洛夫將軍,我把國家的未來托付到你的手上,請你將我的國書完好無損的護送到不列顛群島,把它交給喬治一世。

  請陛下放心,我不會辜負祖國對我的信任。科爾尼洛夫將軍如是說。

  ………………………………

  三聖徒號即將抵達倫敦,就在這時,天下起了大雪,減低了瞭望員的能見度。

  當天晚上,瞭望員才看見倫敦城夜晚的燈火,那燈火與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燈火不同,人們知道,那是來自現代社會的繁榮之光。

  這………,就是強大的大英帝國嗎?他們國力強盛,商業發達,人民富足。……,這就是我的祖國未來的樣子嗎?我們…,也能做到嗎?科爾尼洛夫感歎到。

  三聖徒號在泰晤士河口停靠,在那裏還停靠著三艘不列顛帝國的一級戰列艦,宏偉如同海上城堡。

  帝國的繁榮,使這些俄羅斯人被深深的震撼了。華麗的西式禮服,談吐優雅的婦女紳士們,富裕的商人和貴族,沿街都是商店、酒館、報社書店。

  18世紀初,倫敦掌握英格蘭人口最大的城市,超過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是英國第二大城諾裏奇的十五倍。

  科爾尼洛夫來到聖詹姆斯宮,麵見了喬治一世。

  喬治一世頭戴假發,身材中等,看起來並不像一位君王,因為他的眼中充滿了疑惑,缺乏王者之氣勢,甚至有些頹廢。

  這位五十多歲的英皇有氣無力的說你是誰?…

  在下是俄羅斯帝國海軍中將米哈伊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科爾尼洛夫,前來遞交沙皇彼得一世的國書。

  喬治一世拿起彼得的國書,看了又看,心中不禁掀起厭惡之感,不是因為他歧視俄羅斯人落後野蠻,而是他不認識英文…

  該死!又是這些東西!……

  科爾尼洛夫不明白喬治為何會突然這樣說,於是問到。

  陛下,您怎麽了?

  寡人讀不懂這些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文字,你們為什麽不翻譯成德語?

  科爾尼洛夫這才想起來,這位君主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漢諾威選帝侯領,他是個德國人,而非英格蘭本地人。

  “可是…,這家夥在倫敦生活這麽久了,就不知道學一學英文嗎?”

  事實上,喬治試著去學過英文,他的母文是德文,後來又學會了使用拉丁文和法文。但是不知道是怎麽回事,他就是學不會英文。

  喬治皇帝曾經抱怨到:“你們那些無能的英格蘭祖先,為何

  要設計出這些燒腦的文法和萬惡的單詞來折磨寡人!”

  久而久之,喬治開始不在像之前一樣仔細的批閱內閣的奏章,往往都是默認通過,近期,新內閣上台執政,皇帝似乎一點也不關心自己帝國的一切事務。

  “比起英國,我更懷念德意誌老家…”思鄉之情在老皇帝的腦子裏不斷湧現。

  那天晚上,憤怒的喬治?路德維格宣布罷免宰相羅伯特?沃波爾,他即不信任輝格黨也不信任托利黨,轉而尋找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黨派“公理教會”來處理朝政,這一行為使議會非常憤怒。而皇帝罷免舊宰相的動機居然是“他竟然敢阻撓孤返回漢諾威度假!”

  喬治一世把國書還給科爾尼洛夫,並對他說:俄羅斯欲入聯盟一事,孤深感榮幸,今海盜猖獗,法妖恐有叛亂,英必供君以百科,有隔間於殿之左側,第一大臣(宰相)做工其中,爾等可與其商討。

  喬治一世明顯是不想和科爾尼洛夫討論這些政事了,準備把決定權交給自己新任命的宰相。

  我先代表祖國謝過陛下了。看來這樣的策略的確能夠取得成功,科爾尼洛夫就去左側的那個房間去找他們的宰相商討了。

  他推開房間的門,隻見一位年紀看起來隻有16歲左右的年輕少女,身穿藍紫色與粉色的祭司袍,一頭美麗的淺紫色長發,她坐在辦公桌前抬起頭看向科爾尼洛夫,微微一笑,用動聽的聲音說到你進來吧。

  科爾尼洛夫就走進來,並關上了門。

  科爾尼洛夫將軍向其致以軍禮我是俄羅斯帝國波羅的海艦隊的科爾尼洛夫中將,來此向貴國遞交沙皇彼得一世的國書。

  本人阿多米尼斯多雷特,不列顛尼亞帝國第一大臣。

  二人一起討論有關兩國間的各種事務,並在大多數項目上達成了共識。

  閣下,聽聞您正在嚐試建立一個“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軍事組織”,這是真的嗎?科爾尼洛夫問到。

  是的,我確實準備這樣做。

  那……,不知道您是打算以怎樣的方式…,來建立它?科爾尼洛夫進一步問到,試圖從宰相嘴裏套出一些有利於俄羅斯今後軍事建設的話題。

  哦,這是通過神聖術啊,一種奇妙的密儀,在世界上……隻有我會。阿多米尼斯多雷特如此說。

  那麽……,請問您是否可以分享一些建議?

  對不起,那是不行的,這是我的機密,可不能隨便說出去。不過………,有一點我倒是可以告訴你。

  是什麽?

  組建這個組織,一定要精通劍技和航海術和神聖術的人來建立。而這些人,不必考慮他們的出身,也不必考慮他們是否願意效忠於你。事實上,即使是世間最叛逆的家夥………,我也會讓他們永不叛逆,讓他們…,永遠不再擁有叛逆的能力!

  少女充滿神秘感的話語讓科爾尼洛夫聽得雲裏霧裏,他完全不能理解這位宰相透露出的是怎樣的消息。

  第二天,三聖徒號離開了倫敦,這次,它承載著的是不列顛尼亞對俄羅斯發起的聯盟邀請,隻要沙皇在上麵簽字,世界聯盟就會增加一位新成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