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劉備上位,荊州之主
作者:蒼山淺陌      更新:2020-06-28 18:05      字數:2374
  文聘率部回到襄陽後,蔡瑁並未出言責怪,因為前幾日他親自在漢江上與諸葛亮打了一仗。

  隻此一役,五萬荊州水軍折損過半,封長青與張允二將戰死。

  蔡瑁在親兵的護衛下算是逃過一劫,但他手下的親兵卻幾乎損失殆盡。

  這一戰過後,蔡瑁算是徹底被諸葛亮打沒了心氣,甚至萌生出了離開荊州的想法。

  幾日後,荊州之主劉表醒轉,在得知了劉備勾結了劉琦圖謀荊州的消息後,劉表怒罵數聲“逆子”,而後吐血三升,不治而亡。

  在劉表的喪期之內,劉備倒也沒有恬不知恥的前來攻打襄陽,畢竟他已經勝券在握了,急也不急於這一時。

  料理完了劉表的喪事後,蔡瑁與蔡夫人、蒯越、蒯良等人商議,打算棄荊州出走,前去投奔女婿呂布。

  蔡夫人雖然有些不甘離開,但她並不是個愚蠢之輩,她也明白眼下隻有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

  更何況是去投奔呂布,她那不安的芳心砰砰跳動,故此那抹不甘倒也沒有太濃。

  蒯越和蒯良不必多言,舊主劉表已故,若是再擇一主,呂布這個天下第一大諸侯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諸如文聘等將,他們對此事沒有任何的決定權,願意走便跟著走,不願意便留下,蔡瑁不會強求。

  但眾將也都不是傻子,劉備和呂布比起來,壓根就沒有什麽可比性;

  再者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劉備害死了劉表,或者說劉備加劇了劉表的身亡。

  冒著被人戳脊梁骨的風險,投奔一個勢弱的劉備,如果不是腦袋被驢踢了,一般人都幹不出這事來。

  就這樣,蔡瑁收拾了襄陽的所有錢糧輜重,帶著荊州一眾文武和剩下的一萬步卒、三萬水軍抄水路連夜離開荊州。

  盡管是背井離鄉、狼狽而逃,但這樣總比留下等死強,所以除了個別故土難離的士兵外,餘下的對此都沒有什麽抵觸。

  諸葛亮雖然算到了蔡瑁會離開荊州,但並未派兵阻攔,第一是隔著襄陽不便阻攔,第二便是此時阻攔會加大戰損,蔡瑁已經決定要走,那就沒必要阻攔他了。

  至於那些損失的錢糧,這和荊州六郡比起來哪有半點的可比性?

  ……

  裝模作樣的等過了劉表的喪期後,劉備便率兵占據了荊州六郡,正式成為了新的荊州之主。

  對於劉琦,劉備信守了承諾,給了劉琦許多錢糧,並賜給了他數個大宅、百十名丫鬟仆役。

  劉琦雖然因為劉表身亡一事和劉備鬧的有些不愉快,但劉琦也是個聰明人,他並未將此事挑明,而是將其藏在了心裏,他深知胳膊擰不過大腿,眼下挑明了,他未必能活的長久。

  坐擁一州之地的劉備心情大好,對諸葛亮更是敬若神明。

  經過荊州諸役,劉備麾下的文武也都對諸葛亮心服口服,沒人能挑出諸葛亮的不是來。

  諸葛亮的聲望日益增長,已經成為了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魏文通和尚師徒也難望其項背。

  ……

  幽州,薊縣。

  接到了錦衣衛的情報後,呂布啞然失笑,雖然知道蔡瑁會敗,但他怎麽也沒想到蔡瑁會敗的如此之快。

  但蔡瑁這個便宜老丈人帶著荊州文武來投,這對呂布來說倒是個不錯的消息。

  別管荊州集團文武的質量怎麽樣,至少還有個數量,白撿的東西,就別挑那麽多了。

  過了幾日,蔡瑁的來信便送到了呂布手上,呂布給蔡瑁回了一封信,並將此事告知了蔡鈺。

  這日,蔡瑁帶著荊州集團的文武來到了薊縣,為了表達對蔡瑁的歡迎,呂布親自出城相迎,蔡瑁的老臉上盡是得意的笑容。

  此番蔡瑁帶來的武將有:蔡中、蔡和、文聘、邢道榮、李舜臣、高仙芝;

  文臣謀士有:蒯越、蒯良、伊籍、韓嵩。

  蔡中與蔡和的數據呂布並沒有查詢,因為擔心辣眼睛。

  文聘的數據如下:武力95,統帥92,智力74,政治68。

  邢道榮數據如下:武力92,統帥70,智力66,政治59。

  蒯越數據如下:武力55,統帥74,智力95,政治95。

  蒯良數據如下:武力57,統帥71,智力93,政治98。

  伊籍數據如下:武力60,統帥62,智力86,政治85。

  韓嵩數據如下:武力58,統帥55,智力80,政治82。

  上述一眾文武,呂布對文聘的數據最為滿意,作為荊州上將,文聘可謂是有勇有謀,智勇雙全,本土武將中能有這個數據之人並不多。

  邢道榮就不多說了,就算有雷銳開山斧提供的一點武力加成,邢道榮的武力也不過93點,其餘的數據也都是平平無奇,沒什麽亮眼的地方。

  蒯越,字異度,襄陽中廬人。曾在劉表初上任時幫助劉表鏟除荊州一帶的宗賊(以宗族、鄉裏關係組成的武裝集團)。劉表病逝後與劉琮一同投降曹操,後官至光祿勳。

  蒯越是荊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年輕時頗具名望。

  大將軍何進也因為聽聞他長於計略,於是聘請他作東曹掾。

  蒯越曾勸何進要先發製人,盡快把宦官殺掉,但何進猶豫不決。

  蒯越因而預料何進必會敗亡,於是便向何進申請出任為汝陽令。

  果不其然,何進最後為宦官所害,蒯越卻轉危為安。

  蒯良,字子柔,襄陽中廬人。歸附劉表後,蒯良為劉表定下安撫荊楚的政治方向,佐其成業,被劉表譽為“雍季之論”。

  伊籍,字機伯【這是三國中老蒼忍俊不禁的幾個字之一】,原為劉表舊部,後歸劉備隨其入蜀,平定益州後,伊籍被任命為左將軍從事中郎。

  韓嵩,字德高,義陽人,為劉表手下從事中郎將,曾奉劉表命到許都以觀虛實。

  韓嵩在出發前先表明,若天子賜其官職,則自己不再為劉表所用。

  後果如所言,天子拜韓嵩為侍中,遷零陵太守,回來後不斷稱道朝廷、曹操之德。

  劉表卻以為韓嵩懷了二心,欲處斬韓嵩。

  韓嵩大叫:“將軍負嵩,嵩不負將軍!”

  幸得蒯良解言,韓嵩方才無事。

  除去這些文武以外,李舜臣、高仙芝和沐英三將,也都是不錯的人才,送上門來的人才,呂布自然會笑納。

  這些文武倒也好安排,武將們打散分至各軍團即可,文臣們根據能力安排位置,反正呂布手下的地盤多的很,不怕沒地方安置這些文臣。

  至於蔡瑁帶來的兵馬,篩選後打亂分至各軍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