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拉攏陳圭,暗流湧動
作者:蒼山淺陌      更新:2020-04-24 12:12      字數:2256
  三國之九原虓虎最新章節

  “就算戰敗又能如何?即便是戰敗,天下人也會知道吾劉玄德之名,亦是會知道漢室尚未衰微。對漢室懷有赤誠之心的仁人誌士們受到感召,必會效仿吾的舉措,如此一來,漢室可救矣!”劉備慷慨激昂的說到。

  “主公有此宏願,漢室中興指日可待!”田豫拱手道。

  “眼下還不是說這些的時候,咱們還是想想如何才能將曹操擊退吧!”劉備緩緩的歎了口氣。

  兵強馬壯、猛將如雲的曹操,實在是劉備不願麵對的一個勁敵啊!

  ……

  徐州,下邳。

  陶侃思慮再三後,終於打定了主意,打算與劉贇聯手謀反。

  陶侃也想通了,是陶謙不仁在先,那就休怪他行不義之事!

  這日,陶侃與劉贇邀請陳圭、陳登父子前去陶侃府上赴宴。

  人老成精,這幾日陳圭已經嗅到了城中不同尋常的火藥味。

  於是陳圭父子欣然前往,並為陶侃和劉贇二人帶去了禮物。

  陳圭可不是什麽等閑人物,陳家是正經的官宦世家,名門望族。

  雖然和四世三公的袁家沒法比,但陳家的能耐也不容小覷。

  陳珪的叔父是陳球,先後擔任過郡守、列卿,最後一直升到太尉。

  陳球門下有兩子一侄:

  長子陳瑀,曾任吳郡太守;

  次子陳琮,曾任濟陰太守;

  侄子陳珪,曾任沛國國相;

  而且陳圭父子都是聰明人,所做投資從來沒有虧過。

  這爺倆先跟陶謙、後迎劉備、再附呂布、後降曹操,將明哲保身發揮到到了極限,同時也成功達到了利潤最大化。

  書歸正文,酒過三巡,陶侃直截了當的將造反一事擺在明麵上,並詢問陳圭父子的意見。

  陳圭不動聲色的抿了一口酒水,而後笑道:“將軍,事到如今,您還用問我父子二人的意見麽?若是老夫不答應,恐怕我父子二人都得命喪此處吧?”

  陶侃皮笑肉不笑的笑了笑,而後說到:“先生慧眼如炬,確是如此!”

  說罷陶侃喝道:“來人呐!”

  陶侃話音落下,百餘名披甲執戈精兵立即從兩旁的房間竄出,神色不善的盯著陳圭父子。

  “得罪了!”陶侃拱手道。

  “將軍不必如此,老夫何時說過與將軍為敵了?”陳圭笑問道。

  “哦?”陶侃揮了揮手,門前的士兵盡數退回到兩旁的房間內。

  “陶謙並非明主,陶商與陶應二人還不如陶謙。若是陶謙傳位給將軍,我父子二人方會繼續留在徐州,否則陶謙駕鶴之日,便是陳氏一族離開徐州之時。如今將軍想脫離陶謙單幹,我父子二人自然沒有不從之理。”陳圭泰然自若的說到。

  “如此甚好!得汝二人相助,簡直就是如魚得水,大事可期矣!”陶侃喜道。

  “恭喜主公!”劉贇很有眼力見的衝著陶侃道喜。

  “拜見主公!”陳圭父子改口道。

  “好!好!好!”陶侃一連說了三個“好”字,顯然是開心極了。

  “主公,陶商兄弟倆手下的那點兵馬不足為慮,但曹豹手下的一萬精兵,卻是個變數。”陳圭拱手道。

  “無妨,若是曹豹從了吾,吾很快便能架空他的兵權;若是不從,殺了便是!”陶侃殺氣騰騰的說到。

  心態轉變之後,想通了的陶侃變得愈發殺伐果斷,不複先前的瞻前顧後。

  “主公明鑒,如此屬下便放心了。”陳圭拱手道。

  “來!吃酒!吾敬二位一杯!”陶侃舉杯道。

  “主公請!”陳圭父子舉杯道。

  酒宴散去之後,陳圭父子便回到了家中。

  歸家之後,陳登不解的問到:“父親,為何您要投效陶侃?”

  陳圭聽後歎了口氣:“元龍啊,你雖是天資聰慧,但要學的還有很多。今日若是不應下此事,你以為吾父子二人還有命歸家麽?”

  陳登瞠目結舌道:“父親,您是說,陶侃擺出的架勢不是嚇唬咱倆的?”

  陳圭無奈的說到:“吾兒,你見那架勢像裝出來的麽?”

  陳登驚詫的問到:“他怎敢如此行事?”

  陳圭歎息道:“他連改換門庭的造反之事都敢做,我父子二人又算得了什麽?”

  頓了頓,陳圭接著說到:“府上的家丁護院不過五千之數,若是與陶商兄弟倆聯手,陳家頃刻便會遭受滅頂之災。曹豹這個徐州上將有名無實,此人是個十足的曹豹,與其合作,為父簡直就是嫌命長了。故此眼下來看,投效陶侃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陳登聽後詢問道:“可父親,先前您不是說投效曹公方能保陳家無虞麽?”

  陳圭搖頭道:“今時不同往日,曹公的大軍被陶謙擋在琅琊不得寸進,想打到下邳來,怕是還得些時日,為父本想收買曹豹掌控其麾下兵馬,待曹公來時歸降曹公,但為父卻漏算了陶侃這個變數,眼下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陳登是個聰明人,不過是缺少閱曆罷了,在陳圭的點撥之下,陳登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想通了的陳登拱手道:“孩兒多謝父親教誨!”

  陳圭點了點頭:“吾兒,你去將家丁護院們召集,不出兩日,陶侃便會對陶商父子動手,咱們不可作壁上觀。”

  陳登拱手道:“孩兒遵命!”

  當天晚上,曹豹便受邀來到了陶侃府上。

  照理來說,陶侃屢次三番邀請陳登父子和曹豹以及一眾下邳大小官員,陶商和陶應兄弟倆應該有所察覺,但這哥倆麾下的人手實在是有限,在陶侃存心不想讓他倆得知情報的前提下,這哥倆幾乎成了瞎子。

  而且陶謙臨行前交待過,不得無故滋事,尋陶侃的晦氣,一切以大局為重,故此這哥倆便老老實實的待在府上,哪也沒去,什麽行動都沒采取。

  在陶侃大棒加甜棗的威逼利誘下,曹豹沒有過多猶豫,直接答應與陶侃聯手,並改認陶侃為主。

  曹豹能做到徐州上將的位置,雖是大多仰仗資曆和機緣巧合,但此人察言觀色的本事並不弱,否則也沒法做到這個位置。

  曹豹也算看明白了,如果他不應下此事,恐怕就得豎著進來橫著出去。

  即是如此,那他還不如答應陶侃,留著性命以觀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