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李儒在行動
作者:蒼山淺陌      更新:2020-04-24 12:11      字數:3006
  三國之九原虓虎最新章節

  “但步兵、長水、射聲三營,並非是重組後形成的,這三營原本都是歸故去的大將軍何進統領,大將軍故去後,上到天子,下到一眾世家,都開始往這三營中遷入心腹,最終步兵營被天子的親信盧植攥在手中,長水一營被袁家所得,射聲一營被劃成了兩半,一般由騎都尉曹操所得,另一半落到了弘農楊氏的手中。”李方細細的為雄闊海解釋道。

  “這麽說來,其餘三營校尉幾乎沒可能拉攏?”雄闊海恍然大悟的說到。

  “正是如此!”李方搖了搖頭,無奈的說到。

  對此李方也沒什麽辦法,既然已經選擇投靠董卓,那他自然是希望其餘三營也能跟著一起投效,隻可惜人家早已“名花有主”,李方空有一顆挖牆腳的心,但並沒有那個實力。

  畢竟有的時候,並非鋤頭揮的好,牆角就會倒。

  此番雄闊海麵見李方,也是得了李儒的授意前來。

  李儒已經和李方談了許久,開始李儒還不敢直接說明來意,這掉腦袋的事,誰敢明說?

  光天化日挖天子的牆角,作死也不是這麽作的啊!

  但李儒經過了一番旁擊側敲後,他發現這李方是個唯利是圖的小人。

  既然貪財,那事情就好辦了!

  在這之後,李儒便放飛了自我,開始了拉攏李方之旅。

  原本李方腳踏兩隻船,表麵上忠於天子,背地裏投效袁家,但經過了李儒的拉攏,李方直接把他的老東家袁氏扔到了一旁,決心跟著董卓幹。

  越騎營的校尉錢鈞同樣如此,其實不隻他二人,除去盧植統帥的步兵一營,長水、射聲兩營也是這般作為。

  即便大夥都不太看得起年幼的天子和垂簾聽政的何太後,但這該做的麵子工程,還是得做的。

  所以北軍五校的多數校尉,都是表明上忠於天子,背地裏卻已經選好了效力的主子。

  值此亂世,腳踏兩隻船並沒有什麽錯誤,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隨後雄闊海再度與李方相談了一番,接著二人便先後離開了醉仙居。

  李方返回他的屯騎營,雄闊海則是返回了三輔之地。

  雄闊海離開醉仙居前,醉仙居的掌櫃一直將雄闊海送到了門外。

  醉仙居的掌櫃並沒有不識趣的讓雄闊海下次再來,他心裏也有β數,這基本上就是個一錘子買賣,哪還有下次了?

  但臨死前還得掙紮一下呢,所以醉仙居掌櫃還是選擇將雄闊海恭敬的送出了醉仙居。

  至於雄闊海還會不會來,這是雄闊海的事,他並不能幫著雄闊海決定。

  返回了三輔之地後,雄闊海立即把李方他倆的談話內容告知了李儒。

  雄闊海可不敢等,喝了不少酒,再不告訴李儒一會忘了可就壞事了!

  到現在雄闊海也沒明白李儒為什麽讓他這個大老粗去和人商談,李儒自己去不好麽?

  但雄闊海有個優點,那就是不該問的他從來不問,李儒交待他去他就去,管他為什麽呢?

  李儒聽後點了點頭,對雄闊海說到:“有勞將軍了!”

  雄闊海聽後咧嘴一笑:“些許小事罷了,先生不必言謝!”

  隨後雄闊海便辭別了李儒,返回了營帳休息,李儒則是開始了他的新一輪謀劃。

  北軍五校之事頗有些複雜,先前定好的計劃還得重新製定一番才是啊!

  另外,收買曹寧的事情也該提上日程了啊!

  李儒也知道自家主公不是個有長性的人,已經讓他等了這麽久,再等下去天知道這暴躁西涼老哥會做出什麽事情來。

  李儒可是知道自家主公的性子,那發起狠來連老母豬都……都吃,一吃就吃一整頭的那種。

  李儒是個心思縝密之人,此人不僅是西涼集團的首席謀士,甚至可以說是董卓的唯一智囊。

  說起來,呂布對李儒還是有些忌憚的。

  為何?

  因為李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領先了這個時代,李儒麾下,有著專門的情報機構,並且直接對李儒負責。

  該情報係統一切大小事宜,皆有李儒一人決斷。

  最為董卓的女婿外加首席謀士,董卓給予了李儒充分的信任,從不過問情報係統內部的事情。

  李儒需要做的呢,就是收集情報,然後精簡情報,將裏麵有價值的信息告知董卓即可。

  也正是因為這個情報機構,李儒才能得知許多旁人不知情的秘辛。

  比如說屯騎、越騎兩營的新任校尉都是唯利是圖之人,比如說丁原與其義子曹寧之間的關係並非像外人看到的那般融洽。

  若不是有這個情報係統,李儒豈會在曹寧身上費這麽大力氣?

  這年頭講究個“天地君親師”,就算是義父義子,這層關係擺在這,一般人也不敢貿然撬這個牆角。

  可李儒敢!

  不但如此,李儒甚至還敢挖天子的牆角,因為宮裏同樣有李儒的心腹。

  雖然這些人的地位不高,幾乎都是太監、仆役或是宮女一類的人物,但隻要用心打探,總會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像李儒這樣的人,把他歸到二三流謀士的範疇可謂是大錯特錯。

  董卓手底下隻有李儒一個謀士,李儒也是董卓唯一信賴的謀士。

  董卓緣何能盤踞洛陽?這其中雖然和董卓強勁的實力有關,但李儒的作用同樣是不可或缺的。

  換句話說,李儒在董卓集團的地位,不亞於諸葛亮在劉備集團、周瑜在孫氏集團的地位。

  董卓在三國初期能夠叱吒風雲,李儒的謀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李儒描寫的筆墨不多,但李儒每一次出手,都可謂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原著中,何進召邊軍入京誅殺十常侍之前,李儒便已初露頭角。

  董卓帶兵進京之前,李儒建議道:“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上表”,即是正式性的向天子、向朝廷表明意圖。

  這一個上表過後,董卓便成了主動幫皇室清繳亂黨的臣子,名正言順的占據了大義。

  也正是因為如此,董卓集團向京師進軍才有了所謂的合法性。

  李儒第二次出手,是在董卓商議廢帝之時。

  董卓向李儒問計,李儒的回答是:“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

  一眾文武大臣對此的反應則是:“諸官聽罷,不敢出聲”。

  在李儒按部就班的部署下,董卓直接把劉辯廢掉,改立劉協為帝,後來還毒死了劉辯以絕後患。

  李儒的第三次出手,讓董卓以嘶風赤兔馬的代價,得到了天下第一猛將呂布,還順帶著搞死了丁原,接手了丁原的並州狼騎。

  第四次出手,呂布戰敗,李儒建議遷都長安,使得風雨飄搖的董卓集團苟延殘喘了一陣子。

  第五次出手,使得曹魏霸主曹孟德吃到了人生第一次敗仗,甚至險些丟掉了性命。

  對此本次戰略部署,李儒是這樣安排的:“丞相新棄洛陽,防有追兵。可教徐榮伏軍滎陽城外山塢之旁,若有兵追來,可竟放過;待我這裏殺敗,然後截住掩殺。令後來者不敢複追。”

  就這樣,曹老板被董卓麾下大將徐榮在滎陽給一通暴打,怎一個慘字了得?

  若不是族弟曹洪拚死相救,將戰馬讓給了曹老板,估計也就沒有曹老板後來的故事了。

  隻可惜,李儒跟錯了主子,與明哲保身的賈詡不同,李儒這一跟,就是一輩子。

  若是換個主子,李儒的光輝事跡絕不止這些,李儒也不會落得個被斬的下場。

  關於李儒的結局,版本有很多,原著中李儒被手下綁了向王允邀功,最終被王允處斬。

  但在《魏書》的版本中,李儒並未身死,而是不知下落、銷聲匿跡,史書中再無明確記載。

  【本章花了點筆墨描寫李儒,不是為李儒洗什麽,就是單純的說一下李儒這個人吧,老蒼從來不認為李儒是個混子,董卓在初期能混的風生水起,李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簡單的花了點筆墨描寫,就是覺得有點可惜吧。希望老哥們不喜勿噴,怕了怕了,哐哐哐!(非計費字數)】

  【寫作家感言裏怕有的老哥看不到,多謝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