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進獻砂糖
作者:蒼山淺陌      更新:2020-04-21 18:28      字數:2315
  沒過多久,外麵便傳來了一聲太監獨有的嗓音:“奉先來了?在哪呢?可想死咱家了!”

  屋內的李元芳尷尬的摸了摸後腦勺,主公深得這老太監喜歡啊!

  張讓推開門進了屋,看到屋內之人並不是呂布後,不禁大失所望。

  張讓淡淡的開口道:“你是何人?”

  李元芳行禮道:“啟稟君侯大人,小人乃是呂大人的屬下,此番前來是替呂大人給君侯大人送信的!”

  張讓不禁被這聲君侯叫的心花怒放,很快就收起了剛才的那副臭臉,笑著對李元芳說到:“奉先的信在哪?拿來給咱家瞧瞧!”

  李元芳將呂布的書信遞給了張讓,張讓拆開書信看過後,很快便對李元芳說到:“奉先所說的遼東砂糖在何處?”

  李元芳從懷中掏出了一袋包好的白糖,將其遞給了張讓。

  呂布在信中將這白糖誇的隻應天上有,張讓不禁對其充滿了興趣。

  拆開包裝後,張讓看到晶瑩剔透的白糖後便是心生歡喜,隨即張讓捏了一把送入口中。

  入口即化,滿腔甘甜,便是張讓最真實的感受。

  “好啊!好!枉老夫活了大半輩子,如此美味竟是從來不曾品嚐過,當真是白活!”

  張讓緩緩閉上了眼睛,回味口腔中的甘甜。

  良久,張讓睜開了眼睛,對著李元芳笑道:“奉先當真是向著咱家,如此美味,老夫聞所未聞啊!”

  李元芳拱手說到:“不瞞君侯說,我家大人剛研製出白糖,便命小人快馬加鞭趕赴洛陽,為君侯進獻此物,一路上小人足足跑死了三匹馬!”

  張讓聽後這心裏更受用了,猛的一拍桌子:“賞!理應厚賞!”

  李元芳謙遜的說到:“君侯不必如此,我家大人一直承君侯的情,賞賜什麽的,那便是君侯外道了!”

  張讓聽後一瞪眼睛:“咱家說賞就得賞!莫說是你,就是奉先在這,也得受了咱家的賞!”

  李元芳苦笑道:“也罷,全憑君侯吩咐便是!”

  張讓滿意的點了點頭:“對了,奉先信中所說,這種遼東砂糖似乎可以量產?”

  李元芳拱手道:“君侯大人慧眼如炬,正是如此!”

  張讓沉思了片刻,隨即開口道:“那此番前來,除了咱家手上這包,你可還帶了其餘遼東砂糖來?”

  李元芳回答道:“稟君侯,小人奉我家大人的命令,為君侯帶來了約三十包。”

  張讓聽後大喜:“好!如此甚好!奉先如此向著咱家,咱家自然承情,你在咱家府上稍作歇息,咱家這便入宮為聖上進獻此物,此等神物,怎能老夫獨享?不成為禦糖豈不是可惜了?!”

  隨即張讓衝著門外招呼道:“來人呐!為咱家招待好貴客,咱家入宮一趟!”

  “諾!”幾個下人齊齊拱手道。

  張讓進宮後,靈帝立即放下了手中的公務,不,是懷中的宮女,召見了張讓。

  張讓進獻了白糖後,靈帝險些沒把包裝白糖的紙給吃下去。

  當然,開個玩笑,靈帝作為皇帝,怎麽也得注意點帝王的儀表姿態。

  然後都沒用張讓提禦糖的事,靈帝在得知了這名為遼東砂糖的東西可以量產後,立即拍板決定將其定為禦糖。

  至於定價和采購的相關事宜,靈帝壓根就懶得過問,他要的是糖,別的都交給張讓處置就行了。

  於是張讓將其中的二十包白糖進獻給了靈帝,他與靈帝寒暄了一會,就高高興興的坐轎回府了。

  回到府中之後,張讓賞賜了李元芳不少金銀,讓李元芳給呂布帶回去,權當作回禮。

  隨後,張讓找來了一個心腹的太監交待一番,命他跟隨李元芳一道返回遼東,與呂布商談采購的相關事宜。

  這個心腹太監不是別人,正是呂布買官時碰到的小太監李永。

  到了遼東境內之後,由於最近呂布一直沒有放鬆過對襄平城及周邊城池的建設,所以此時遼東比先前那副寒酸的樣子強了許多。

  進入了襄平城後,小太監李永看著眼前煥然一新的襄平城,以及整潔的街道,不禁讚歎連連。

  他在心中暗自對呂布豎起了大拇指,短短時間內,能將這邊陲之地建造成如此風貌,著實是不易。

  李元芳將李永帶到了呂布的太守府上,呂布與李永簡單寒暄了幾句後,李永恭敬的將張讓的書信遞給了呂布。

  呂布接過了書信,信中多是寒暄之詞,但呂布敏銳的捕捉到了其中的關鍵性信息,張讓說李永已經跟了他四五年,嘴巴絕對嚴實,是自家人,此番采購事宜,張讓叫呂布全與他商談便是。

  除此之外,張讓在信中表明靈帝全權將采購事宜都交於他處置,如何定價,張讓叫呂布做主便是。

  看到這,呂布就明白了,張讓這是叫自己把價定高一些,多的與他分成啊!

  這家夥,活脫脫守財奴一個,家裏有那麽多錢花不出去,還要賺錢!

  呂布將信紙放到了一旁,沒再多說廢話,直接切入了正題。

  這時李永拱手道:“大人,咱家臨行前,君侯交待咱家,這禦糖如何定價,全憑大人做主便是!”

  呂布點頭示意他已知曉,隨即呂布低頭思忖,這定價應該定多少呢?

  但這糖作為禦糖,定價若是太低,別說張讓不同意,就是靈帝得知了價錢也會不高興。

  這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是誰?

  從名義上來說,在封建社會,這人自然是皇帝。

  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周朝的禮樂製開始,這規矩便傳下來了。

  但實際情況,卻未必是這樣。

  拿崇禎帝舉例,崇禎帝雖然是這天下名義上的主子,但搖搖欲墜的大明朝到了崇禎帝那時候,卻已經是內憂外患,邊軍的軍餉拿不出,文武大臣的俸祿開不成,崇禎帝和他的皇後甚至穿著帶補丁的衣服,這你能說他是天底下最富有的皇帝?開什麽玩笑?

  但像崇禎帝這樣的,卻隻在少數。

  不說別人,就說當今的皇上,漢靈帝,這家夥國庫裏的錢絕對是個天文數字。

  別說靈帝了,就連他的手下張讓都吃了滿嘴流油,靈帝有多少錢可想而知。

  曹嵩當年買的三公職位,光是這一筆進項,就足以頂上漢朝許久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