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一次極其重要的文會
作者:秋風攬明月      更新:2020-10-30 00:02      字數:4297
  《梁祝》開篇便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讓大家很期待後麵發生的故事,特別是,祝英台拜在周士章門下之後,將會發生什麽樣的事情呢?

  一名女子,如何在男子學院之中讀書呢?

  正如蘇毅之前所料想的一樣,這個世界,小說業發展遲緩,是因為沒有好的小說。

  真若是出現好的小說,還用愁銷量嗎?

  比如梁祝的銷量,便讓蘇毅極其的滿意,賣的速度雖然比不上《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那麽快,但這是因為,許多人都購買了很多份論小九九乘法口訣,估計是打算回去給親朋好友學習的。

  梁祝基本上都是單份單份的賣,甚至,在蘇毅看來,以後梁祝的銷量要遠超《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

  為什麽這樣說呢?

  這是因為,《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主要針對那些參加科舉的讀書人。

  而梁祝,則是麵向所有人。

  參加科舉的讀書人才多少啊?

  普通大眾又有多少呢?

  缺少娛樂項目的世界裏麵,一部。

  子恒書店開業第一天就大火這件事情則是不爭的事實,顧客是消費群體沒錯,而顧客往往也是最好的宣傳者。

  小九九乘法口訣表與梁祝的出現,最先是在士林圈子之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據說,省文院的高層,都聚集在一起,徹夜研究蘇毅所寫的《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

  可見蘇毅這篇《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到底多麽的重要。

  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章。

  但真正引起巨大轟動的,卻不是《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而是梁祝。

  這是一個讀書人至上的世界,連不能科舉的女子,都一心求學,在被父親多次拒絕之後,一病不起,既讓人心疼,又讓人有一種莫名的感覺,這種感覺,像是一種期盼,畢竟,能夠讀書的人,隻是少數而已,寒門家庭,很難供孩子走仕途之路,能夠讀幾年私塾,認一些字,就不錯了。

  天下讀書人,多是孔子所說的小學之道吧。

  小學之道後,便不會再繼續讀書了。

  家庭條件不允許。

  比如蘇毅的父親蘇洪天不就是這樣嗎?

  讀了一些年的私塾,本想著以後參加科舉,但是家庭條件不允許,最終斷了這個念頭。

  梁祝之中的祝英台,讓很多人都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

  這大概是梁祝上來便銷售驚人的一個原因。

  此外,梁祝問世之後,還引起了一件事情的熱議。

  那便是,是不是應該開女子學院?

  自李易安建立女宮,女子雖然有了晉升的渠道,但是女宮招收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天下有才學的女子何其之多啊,但是能夠加入女宮之人,卻如同鳳毛麟角一般。

  若是建立女子學院,廣招女子入學。

  就算這些女子日後不為官,隻晉升文位,對於人族來說,應該也是一件極有利的事情吧?

  畢竟,到時候人族將會多出許多的高文位強者。

  所以梁祝問世之後,引起的熱潮實在是太驚人了,有人看的是故事,有人則是在討論更深層次的東西,就連茶館中,酒肆中,客棧中,天橋下的說書人,也開始將梁祝搬上了說書的舞台,那些不認識字的普通老百姓怎麽知道梁祝的故事?

  一是聽說書,二是聽人聊天的時候講起梁祝。

  由於這個世界對版權的保護做得很好,所以蘇毅也不用擔心有人敢盜版梁祝。

  印刷廠這邊,則是加緊印製《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與梁祝。

  不過在後續的印刷過程之中,蘇毅定的規格是,十份刊物,兩份為《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八份為梁祝。

  畢竟《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的受眾也比不上梁祝的受眾。

  蘇毅的心情相當的不錯,《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以及梁祝的銷售,隻是書店銷售的一部分,許多人被帶動,進行了二次消費,其它書籍的銷售情況也相當不錯。

  最開始印刷的五千份梁祝,五千份小九九乘法口訣表銷售完之後,後續梁祝又印刷了萬份,小九九乘法口訣表印刷了兩千份,基本上也都已經銷售一空。

  梁祝與《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的價格都定在了五百文一份。

  短短幾日時間裏麵,單梁祝與《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的銷售,就已經達到了一萬一千兩,算上其它書籍的銷售,加起來差不多一萬兩千兩,去掉各種成本,淨賺五千兩左右。

  這個利潤,讓蘇毅都感覺有些咋舌不已。

  幾天時間而已,竟然淨賺五千兩白銀,確實讓人感覺吃驚。

  當然,蘇毅也知道,這是因為《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與梁祝剛剛發布引起熱度的原因,在最初幾天的熱度過後,該買的多數都已經買了。

  後麵的銷售,鐵定會大幅度的下滑,而且,像《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這種學術性比較強的內容,在短時間內賣掉了七千份之多,與鄉試也有很大的關係。

  許多鄉試的考生,聽說了消息,也都前來購買。

  但更多的人,或許也隻是借同窗的抄錄一下,畢竟寒門子弟居多,許多人由於經濟拮據,往往會選擇抄書。

  再往後幾天的情況與蘇毅預料的果然差不多,不管是梁祝,亦或者《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的銷售都有了不小的下滑,許多人在等待著梁祝第二篇上市開售,也有很多人聽說蘇毅還有許多類似於“小九九乘法口訣表的理論”,他們同樣期待後續的內容開售,但蘇毅的打算是半個月一期。

  若是發布太頻繁,對銷售反而有比較大的影響,畢竟買一份就要五百文,不是一筆小錢,而且印刷社那邊也需要時間準備,此外,蘇毅這邊也得有時間去寫這些內容才行啊,蘇毅平時要讀書,還有許多其他的事情,空閑下來,寫梁祝,寫學術性文章的時間又有多少呢?

  統籌各個方麵,半個月發布一期,應該算是最為合理的時間了。

  而現在,由於已經到了十月份,鄉試的日期定在了十月十號,這可是一個好日子,距離鄉試也隻有幾天時間了,會稽城似乎也籠罩在了一種有些奇怪的氛圍之中。

  凝重,壓抑,不光是應考的考生,包括那些不參加鄉試讀書人,在鄉試舉行的時候,也會感受到各種壓力,這些讀書人的親朋好友,同樣會感覺到壓力。

  主要就是因為鄉試真的太重要了。

  鄉試一旦中舉,就有資格做官了。

  一旦下放,在縣城裏麵當個二把手沒有太大的問題。

  若是有人脈,有關係,甚至能夠在州府甚至省城的一些重要部門任職。

  當然了,若是不想這麽快出仕,可以繼續苦讀,等待著會試。

  若是能夠考中進士,那真是祖宗十八輩積德了。

  現如今問道社的名氣也越來越大,特別是蘇毅發表了《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之後,在會稽城士林圈子之中引起的轟動太大了。

  在此之前,許多人隻覺得蘇毅有詩詞文章方麵的才學,這個時候才發現,蘇毅在數學方麵的造詣竟然也這般的高深。

  對於蘇毅的評價,顯然更高了,連曲阜文院的聖人都被驚動了,諸聖在諸聖殿宇內討論蘇毅所寫的《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海聖提議要在聖刊之中,單獨拿出一版刊登蘇毅《論小九九乘法口訣表》,並且寫入教材之中,讓天下讀書人皆可以學習。

  有聖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聖人的意見是,可以將這些內容發表在聖刊上麵,但是不要署蘇毅的名字了,因為蘇毅的名聲已經夠大了,在署上蘇毅的名聲,容易造成蘇毅驕傲自滿的情緒,對蘇毅反而不一定是什麽好事,這個提議得到了不少聖人的讚同。

  但是海聖卻堅決反對這種說法。

  海聖覺得,蘇毅少年老成,而且經曆了詩詞文章多次登上聖刊的榮譽,應該能夠正確的處理這種事情,而這些內容,太過於重要,登上聖刊,對於蘇毅的名聲是一次巨大的提升,可以幫助蘇毅養名養望,提升文氣文位,好處無窮,但若是就此剝奪了蘇毅的名字,這對於蘇毅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海聖的這種說法,自然也有一些聖人支持,雙方據理力爭,最終,文聖說道,“就署上蘇毅的名字吧,否則的話,豈不是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

  這件事情就此拍板決定。

  當然了,這些消息不為外人所知。

  這幾天時間,蘇毅除了溫習功課之外,就是準備十月五號的文會。

  這場文會是許多人都期待召開的,大家希望在鄉試之前,得到蘇毅的指點。

  有句話不是叫做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嗎?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這一次的文會不對外開放,隻針對問道社的成員。

  由於這段時間問道社人數激增,差不多已經有二百人左右了。

  這些學員,來自於會稽城各州府。

  其實想要加入問道社的學員遠比二百人多,但蘇毅覺得。

  問道社應該設置門檻。

  不是想要加入問道社就能夠加入問道社的,需要對這些報名的讀書人,進行審核。

  審核的內容主要包括品行,學識。

  尤其是品行方麵,更是重中之重。

  這個世界上,不缺少那種學識極高,但品行不端之人。

  這種人,蘇毅敬而遠之。

  人生在世,品行第一。

  這是蘇毅的原則。

  也是他定下的規矩。

  十月五號這天,問道社的成員,齊聚問道社。

  蘇毅來這裏的時候,外麵被圍的水泄不通,許多人都是其他學社的成員,或者沒有學社的讀書人,聽說問道社要舉辦文會,便前來旁聽。

  其實文會旁聽這種事情,也算是不成文的規矩,沒有哪個規定說不能旁聽,當然了,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問道社第一次文會的時候,就有不少不是問道社的讀書人前來旁聽。

  蘇毅未曾阻止。

  這一次不一樣,這一次是鄉試之前的文會,蘇毅要講解一些比較重要的內容,這些內容,在蘇毅看來,對於鄉試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蘇毅自然希望問道社的成員,能夠在鄉試的時候取得比較優異的成績,若真能夠取得優異成績,到時候問道社必然名聲大噪。

  可以招收更多的,更為優質的成員,對於蘇毅這位社長而言,好處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幫助也是不言而喻的。

  要不然,蘇毅何必花費那麽多時間,精力,甚至財力成立問道社呢?

  而蘇毅不是聖人,平時的文會讓外麵的人參加倒也無所謂,但鄉試之前的這次文會,斷然不會讓外麵的人旁聽的。

  那不是給問道社的這些成員,增加了很多對手嗎?

  文會上,蘇毅是從案例入手,開始講解他的心得經驗,比如綜合卷,經常出現的一些題目,這些題目應該怎麽分析,怎麽解答等等,蘇毅一一講解給大家。

  再比如詩賦卷,應該賦予詩詞什麽樣的感情,應該用什麽樣的計較來寫各種不同的詩詞。

  經義卷方麵,又該如何切入主題等等。

  各種各樣的問題,想要講清楚,一個月也講不清楚,所以蘇毅隻講解了他認為最重要的一些內容。

  內容看似不多,但實際上,講解加上答疑,結束的時候差不多也到了酉時(下午五點)。

  然後大家在距離問道社不遠處的酒樓之中定下了幾桌酒席,吃完飯之後,便各自返回住處去了。

  距離鄉試隻剩下最後五天時間,實際上能夠溫習的時間,也隻剩下四天時間了。

  剩下的幾天時間,蘇毅主要做了幾套以往鄉試的試題,他想要通過做過往的試題,比對答案之後,來尋找自己的不足之處,然後惡補一下,真到了鄉試之時,遇到弱項,不至於手足無措。

  這種方法蘇毅覺得還是很有效果的。

  最後幾天的溫習,蘇毅感覺自己的收獲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