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製衡再製衡
作者:風吹過的沙      更新:2021-01-06 02:12      字數:4284
  事實證明,閻柔手下的兵馬並非都是弱雞,就比如眼前倉促結起的步陣便十分嚴整。

  走在最前的刀盾兵肩膀挨著肩膀,用盾牌把身體遮護得十分嚴實,即便是討逆營將士的長槊刺得十分精準也難以尋到空隙,被他們緩緩迫近。

  城頭上的神射手們看到了下麵的危機,居高臨下連連發弩,很是射翻了些人手。

  奈何他們人數實在太少,十來個人哪怕箭無虛發,也阻擋不住大群兵馬向前湧去。

  敵兵來到近前後也不與長槊兵糾纏,用盾牌遮護住頭臉便抱住粗大的拒馬往後拖動。

  不過他們這一動之下還是露出了破綻,仲遐率先一槊刺向了一名正抱著拒馬腳的敵兵。

  長槊從兩麵盾牌的間隙裏刺了進去,直接紮穿了那名敵兵的護肩,刺出一個血窟窿。

  其餘長槊兵亦是毫不手軟,長槊連連刺擊,雖然大多數都被盾牌遮擋了下來,但仍有好些敵兵被刺中倒地,大大阻礙了他們搬動拒馬的速度。

  寧城兵營軍候見前線發生傷亡後有些躁動,親自拔刀向前道:“都給我頂上去!哪個膽敢退後半步,立斬無赦!”

  寧城守兵在他的催促之下隻得硬著頭皮繼續向前,拚著人員頻頻死傷的代價拖動那些沉重的拒馬。

  這個不惜傷亡的戰法的確有效,漸漸地,布設在最外側的第一道拒馬被挪動開了幾個口子,方便守卒衝到更前。

  不過那些心急著向前的守卒卻沒討得了好處,衝在最前的人很快便成為討逆營戰士們優先攻擊的目標,在幾杆長槊的同時招呼下紛紛殞命當場。

  那些不停向前的守卒們被逼無奈,隻得繼續用笨辦法,試圖把第一排拒馬盡數搬開,留出足夠他們大部隊壓上的空間。

  隨著越來越多的拒馬被拖走搬開,阻隔在雙方麵前的屏障越來越少,寧城守卒可以越來越從容地抱團壓上,而討逆營將士們麵對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

  當隻有一層拒馬阻隔的時候,守卒們的矛戟已經可以攻擊到拒馬後的討逆營戰士,而不用擔心長度不夠。

  甚至還有人嚐試拖動搬開第二道拒馬,隻不過這個嚐試卻沒能奏效。

  那是因為仲遐在架好兩層拒馬後見還有時間,便找來繩索把第二道拒馬的木腳給綁在了一起。

  眼下守卒們想要拖動一個拒馬便等於要拖動周圍一圈十幾個。

  既然拖動不了第二道拒馬,守卒們便索性放棄,而是讓刀盾兵身後的矛戟兵壓了上來進行對攻。

  如果說先前刀盾兵頂在前方拖動拒馬還隻是前戲,那眼下的長兵對攻便算是真正的肉搏。

  隻見在第二道拒馬上空,雙方的兵器你戳過來我戳過去,時不時有人被戳中受傷,發出淒厲的慘叫。

  當雙方需要比拚槍矛陣對攻的時候,便真正顯現出刻苦訓練的重要性。

  討逆營戰士們持槊的手堅定有力,不停重複著日常訓練時的姿勢,刺出,收回,再刺出。

  即便他們都是騎兵,但步陣長槊刺擊的動作每天至少要練習一百次,以萬為基數的練習量讓他們的動作絲毫不會變形走樣,且自然而然會與身周的同伴互相協力,爆發出一加一大於二的威力。

  雖然討逆營戰士們的長槊陣堅定無比,但麵前湧來的敵人實在太多了,在敵人前線主將親自督戰的情況下,仿若不要命地往前壓上。

  在敵人的人海戰術衝擊之下,討逆營戰士卻隻能死戰不退。

  因為這道拒馬乃是他們最後的屏障,若是往後退卻,讓敵人從容翻越過拒馬,那他們將再無屏障,將被迫用血肉之軀結成陣型硬抗。

  一方努力前衝,一方死戰不退,雙方的傷亡在所難免。

  即便討逆營戰士武技嫻熟配合精妙,手中長槊屢屢命中,但也難以避免敵人的長矛長戟往他們身上招呼。

  雖然討逆營戰士身上的甲胄精良,但如此近的短距離被長柄武器刺中仍不好受,站在第一排的長槊手們很快便傷痕累累。

  仲遐本人也是如此,為了顯示堅決守住這條防線的決心,他親自站在隊伍的最中央最前線,手中長槊雖戰果累累,但手臂、大腿、腰肋處也多次被敵人刺中。

  饒是他披了兩重甲,敵人的矛尖紮刺在身上仍是讓他感到十分疼痛,在沒有被甲胄覆蓋到的上臂位置甚至被帶出了一道深深的血痕,鮮血正不停地從傷口處流下,滴滴答答地滴在身前。

  然而討逆營戰士們遇到的危機還不止這些,先前去北門的那隊守卒雖然被仲璜帶人衝散,但去南門的那百餘人卻已經從南城門處登上城牆,沿著城牆來到了西邊城牆。

  仲遐雖然在城牆上方雖然也有所布置,用障礙物阻攔住了兩邊的通路,更有十幾個神射手防守。

  但神射手們忙於阻攔南邊來的敵人,已經沒有辦法居高臨下對城下的仲遐提供遠程支援,讓從後麵壓上的敵人更無所顧忌。

  眼看著衝上來的敵人越來越多,己方戰士不停有人重傷倒地,城牆上方和下方同時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仲遐手裏長槊不停,但心裏卻在念叨道:“牛大這廝怎麽還沒來!再不來乃公可就要堅持不住了啊!”

  正當仲遐率部陷入苦戰,寧城守兵們以為勝利在望奮勇爭先時,城外突然響起了奔馬隆隆踏在大地上的聲音。

  聽到這個聲音,寧城守兵還不明所以,但仲遐與他的部眾們卻是心頭大喜,此刻能從西邊殺來的大股騎兵除了牛大還會有誰?

  “援軍來了!殺啊!”

  隨著仲遐的這聲大喝,身邊的戰士們士氣大振,仿佛集體打了一劑興奮劑一般,非但止住了頹勢,還隱隱間有反向逼過去的跡象。

  遠處的騎兵前進得飛快,奔馬踏在大地上的聲音越來越響亮,從這如雷般的聲音上便能聽出,來了至少有兩三千騎。

  正在交戰中的寧城守兵原本還不知道來者何人,但聽聞對方大喊“援軍來了”然後又突然爆發出強大的鬥誌時,便下意識地相信了。

  眼前的這些敵人如此難纏,而敵人居然還有大批援軍即將到達,寧城兵馬的士氣不可避免地急轉直下。

  此消彼長之下,討逆營戰士們壓力驟減,再也不似先前隨時麵臨奔潰的形勢。

  雖然寧城兵軍候不停催逼部眾往前,意圖在敵人援兵到達前奪回城門。

  但最前線的寧城兵已經漸漸脫離了他的控製,不願麵對越殺越興起的敵人。

  第一撥兵馬終於衝過城門洞進入城內,為首的正是牛大本人。

  在進入城內前,牛大就隱約看到了城內的架勢,早就扯開銅鑼般的嗓子大吼道:“讓開,讓開,讓我衝過去!”

  仲遐雖然沒有回頭,但也知道牛大想要做什麽,他指揮著正麵的部眾分別往左右讓開一條道路。

  牛大絲毫不減馬速,直接驅策著戰馬,從仲遐讓出的空檔前衝了過去。

  正麵的寧城兵驟見與他們糾纏了半晌的敵人突然讓出道路,還沒適應過來,就看到一股氣勢洶洶的騎兵朝自己衝了過來。

  那阻攔步卒們前進的拒馬絲毫不能成為騎兵前進的阻礙,牛大直接拉起馬頭,讓戰馬一躍而起,跨過拒馬衝入了敵人之中。

  戰馬尚未落地,重重落下的鐵蹄便已經踹飛了一名寧城兵,而牛大在落地前手中長槊便左揮右掃,逼退了麵前好幾名敵兵。

  在冷兵器時代,步卒抵抗騎兵的方式便是結嚴密步陣,讓騎兵不敢衝陣。

  然而方才寧城兵與仲遐率領的兵馬剛剛經過一場惡戰,哪裏還會有嚴密的陣型。

  而他們麵對的敵人更是毫不講理的牛大,牛大仗著自己甲胄精良兵器犀利,直接帶著騎兵惡狠狠地踏陣而入,把正麵的敵人給攪得一團糟。

  隨著衝入城內的騎兵越來越多,仲遐所部已經無需再作戰,他們隻需斬斷束縛拒馬的繩索,將拒馬拉開出一道道口子,讓源源不絕跟上來的騎兵向前衝去。

  這場對寧城西門的爭奪戰打到這個份上已經毫無懸念,雖然牛大姍姍來遲,但一旦入場便是決定性的碾壓。

  寧城兵在騎兵衝陣之下毫無還手之力,被殺得四散而逃,即便是先前嚷嚷著必欲奪回城門的寧城兵軍候也知道無法挽回,轉身擁著齊周便朝東門方向跑。

  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哪裏還不清楚,前線是真個敗了,敵人才能輕鬆饒過己方兵馬來偷襲寧城,而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隻不過,他們即便是要逃都未必能逃得了。

  城內的騎兵肆意馳騁,直接往三個城門方向殺去。

  即便有人率先打開城門往外逃時,卻發現城外已經有小股兵馬來回巡梭。

  雖然分往各城門外的兵馬不多,對於大股逃跑的兵馬並不會上前攔截,但對於小股落單的敵人絲毫不會手軟。

  城內大局已定,牛大來到西城門處看望仲遐。

  仲遐看到牛大前來便沒好氣地罵道:“你若是再遲來一些,我可就要交代在這裏了!”

  牛大憨笑道:“是我的錯,不過我也不是沒原因的,你剛剛走沒多久,白龍山口處便來了一群馬城處退下來的敗兵,足有一兩千人,我帶人把他們殺散後便立刻來接應你,沒想到你下手如此利索,已經拿下了城門。”

  仲遐一翻白眼道:“早知如此,我也不急著動手了!”

  牛大打哈哈道:“不過總算是趕上了,沒有耽誤大事!”

  仲遐看著身周忙著包紮傷口的部眾,還有一些已經倒臥在地上再也不能起來的袍澤,心中十分悲痛。

  但戰爭便是如此,勢必會有人犧牲,隻消他們的犧牲能夠帶來更大的價值便是值得的。

  寧城戰局已定,雖然稍有波折,但好歹有驚無險地成功拿下。

  而在三十餘裏外的廣寧城外,此刻也正在發生一場驚人的變化。

  作為分配到攻打廣寧偏師任務的夏侯衡,卻並沒有把自己當做一支可有可無偏師的覺悟。

  他從辛儒的口中聽聞顏良還有引軻比能來大小寧城分一杯羹的打算,更是暗暗下了決心想要憑一己之力便搞定廣寧城,不讓那些翻臉比翻書還快的鮮卑人在漢人的土地上得益。

  所以夏侯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即利用東部鮮卑大人素利來拿下廣寧。

  不得不說,夏侯衡的想法十分大膽,因為素利作為東部鮮卑大人,其處置權隻有顏良親自作出,其他人是沒有權限來處置的。

  但夏侯衡向辛儒分析說,如果他們隻是從東部鮮卑中挑出一些小頭目來,固然能夠趁著留守廣寧的東部鮮卑不備,攪他個一團糟,得些實利。

  但廣寧城裏還有不少本地守卒,城外更有不少東部鮮卑留守兵馬,僅僅靠他們數百人並不足以收複廣寧,更可能打草驚蛇,使得東部鮮卑率先逃離,讓他們的戰果大大打折。

  想要徹底拿下廣寧,隻有說動素利,以交換自由為代價,讓素利簽訂下不平等條約,再以素利的名義出麵,方才能夠以此為支點輕鬆地拿下廣寧城。

  辛儒對此頗有顧慮,雖然顏良許他臨機決斷之權,但處置素利這麽大的事情顯然並不包括在內,不過夏侯衡的一番話卻成功說動了他。

  “將軍為了拿下此戰,不惜將苴羅侯的部屬半賣半送給軻比能,更隱隱間有扶持軻比能來製衡東部鮮卑之意。”

  “然而如今東部鮮卑大敗,眼看著軻比能就要騎到東部鮮卑頭上了,如若讓軻比能繼續壯大,顯然並不合將軍的本意。”

  “眼下軻比能與東部鮮卑的仇已經結下,兩者的仇怨勢必不能輕易化解,若我們順勢放了素利,不但能讓他幫我們拿下廣寧,更可以素利反過頭來製衡軻比能。”

  “唯有鮮卑人之間互相征伐不斷,才不會空出手來侵擾漢人,而將軍亦可以抽出手來解決幽州之亂。”

  “此乃一舉多得之事也,中郎何不早做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