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我想回家
作者:風吹過的沙      更新:2020-05-03 15:33      字數:4335
  三國求生手冊最新章節

  最為欣喜的自然是顏益,他強壓住激動的心情問道:“此消息張當家是從何處聽聞?所言當真?”

  張晟道:“前些時日,我好友楊恪曾同時收到張燕的求援信,以及討逆將軍派來的使者,當時我便在鹿穀山,當時就勸楊恪莫要理會張燕,而是交好討逆將軍。”

  “楊恪似乎聽了我的勸告,沒有理會張燕,不過仍是派了些人往黑山去打探消息,飛燕寨被圍之事便是從他處傳來,當不為假。”

  張晟此話裏的內容不少,除開說張燕被圍向楊恪求援外,還特意點明了自己勸說楊恪之事,其向常山示好之意十分明顯。

  加上今天這頓殷勤招待,其用意不言自明。

  顏益也是心領神會,說道:“張燕為禍冀並十餘載,乃吾兄必欲除之而後快的大敵!張君勸說楊恪與張燕劃清界限極為明智,為這份明智,在下敬張君!”

  如崔鈞、龐統、司馬芝也是有眼色之人,紛紛舉杯相敬。

  張晟笑著與眾人共飲,說道:“談不上什麽明智,隻是如今世道紛亂,我等黔首百姓有如浮萍一般,還當把眼睛擦亮一些,才不至於無故遭殃,無法存身啊!”

  眾人都是心中暗道你這黔首百姓坐擁數千兵馬,可也太弱小些吧?

  顏益更笑道:“張君手下兵強馬壯,又怎會無法存身?”

  張晟歎道:“哎!外人看似我張白騎坐擁數千兵馬,聲勢浩大,威風八麵,然則自家人知自家事,我這也是迫不得已,帶著部眾們尋個活路,也為這司並之間的百姓略略擔些風雨罷了。”

  顏益覺著張晟這話很有問題,帶著部眾尋活路也還罷了,為百姓擔風雨卻又從何說起,便問道:“張君此話怎講?”

  顏益隻是隨口一問,本也沒指望能從張晟嘴裏聽到什麽,不料張晟卻是交淺言深,邊飲邊談,與眾人倒起了苦水來。

  “此事卻要從中平六年說起,在那之前,雖有黃巾鬧事,但我等三輔、三河地界卻也相對太平,百姓們談不上安居樂業,但也勉強得活。”

  “可是那一年,董卓這西涼老賊帶著一群虎狼之師衝入雒陽。那些西涼賊真不為人子,絲毫沒有些官兵的樣子,公然抄掠縣鄉,毀家滅戶無惡不作。”

  “我家在河內,最先受賊部波及,而縣鄉百姓對那些披著官軍外衣的賊人還毫無防備,無數百姓慘遭淩虐。那些賊人還不僅僅是搶錢搶糧搶女人,他們簡直喪盡天良,以屠戮百姓為樂,簡直比之我這輩子見過最惡毒的賊人還要殘暴。”

  “我所居的縣鄉亦有不少人家遭殃,我當時在縣中為吏,僥幸有些薄名,遂召合了一些縣卒、輕俠欲要閉門杜賊,然勢單力孤防守不牢,縣城被攻破,我等隻得躲入山中與西涼賊繼續周旋。”

  “其後關東諸郡國守相齊齊舉兵欲要勤王,然卻被董賊打退,董賊亦忌憚關東群雄再生事,焚毀雒京挾持天子西遷。”

  “然而,三河地區仍舊是賊寇肆虐,盜賊叢生,各路兵馬交相爭鬥,百姓們根本沒有活路。司馬君既是溫縣人,當也清楚當時的場景。”

  司馬芝在北上的官二代中年齡最長,為人也最為老成持重,他本人也是親曆了十餘年前那場禍亂,之後輾轉逃去了荊州。

  方才聽張晟講述的時候就雙眼微紅,緊緊捏著拳頭,此刻被問及,便答道:“張君所言句句屬實,可惜在下無張君這般豪俠之氣,不能親自抗擊賊人,衛護家鄉。”

  張晟搖搖頭道:“我不過有匹夫之勇罷了,亦不能成事爾。”

  顏益一聽,若此人言語屬實,倒是與張燕等賊人不同,是個能拉攏的對象,便說道:“張君能有這份心,能身體力行,便是心係社稷百姓的大俠,吾等當敬之。”

  眾人又飲了一杯後,張晟繼續說道:“當時,肆虐河內、河東的多為外來的賊寇,大多數是西涼賊,也有一些其餘地方來的流寇,甚至是黃巾餘孽,還有北方胡人。”

  “彼輩對這片土地絲毫沒有敬畏之心,行事肆無忌憚毫無底線,我當時身邊也聚攏了不少三河子弟,與彼輩沒少發生衝突,因有著本地百姓支持,漸漸站穩了腳跟。”

  “這十餘年來,我雖是占據了些河內、河東與並州之間的山嶺,然卻與那些賊子不同,不會去肆虐縣鄉百姓,因著我等也都是生於斯長於斯的這三河子弟啊!”

  “我以為,與其讓那些西涼賊,胡人,流賊在此肆虐,倒不如由我來守著這片土地,至少比那些渾渾噩噩不知所謂的流官有用得多。”

  “我雖也向縣鄉百姓收取錢糧,向沿途商旅收取過境之資,但絕不會無端作惡,更不會做殺雞取卵之事。”

  “諸君若不信可去問馮掌櫃,這十餘年裏,我可有為難過彼輩過境商旅?”

  “甚至周邊有些不長眼的流賊劫殺商旅,我都會帶人前去把他們盡數剿滅驅趕走。”

  “隻不過,我這片苦心,又有誰人知曉呢?”

  張晟這番表白心跡看上去十分誠懇,雖然大家都不清楚其所言真偽,但至少從表麵上看,他在河內、河東地帶收取地方與來往商旅保護費的做法還真是一片公心。

  雖然顏益不會真因為張晟幾句掏心窩子的話就輕易信了他,不過他想起族兄曾說過的兩句話。

  “一個人隻要有向善之心,並能付諸實施,便不會無可救藥。”

  “若是一個人一直偽裝行善,堅持個數年、數十年,便是偽善也變成了真善。”

  顏益道:“張君的苦心,總有一天能為世人所理解。”

  張晟道:“哎……!不指望咯,隻希望三河百姓他日莫要戳著我脊梁骨大罵,便已是僥天之幸!”

  表白了一番心跡後,張晟又與司馬芝聊了些河內近況,話題便又轉回到了黑山之事上。

  麵對眾人連連發問,張晟隻道:“我隻知此次討逆將軍動作很大,號稱從五路出兵進攻黑山,更邀請趙國郡兵,以及並州刺史高幹相助。至於究竟是何進展,倒也未能詳知。”

  張晟更在言語中為楊恪多次美言,稱楊恪行事與張燕截然不同,與他相若,乃是並州本地人氏,對鄉裏頗有回護。

  顏益自也是順著他的話虛與委蛇了一通,稱張晟與楊恪的諸般言行,他定會告知顏良。

  若是此番真能剿滅張燕以及餘黨,這並州群山中的秩序,少不得要楊恪、張晟等人幫著維係。

  若是條件允許,從並州向西的諸條陘道也會重新開啟,讓冀州商旅能與並州、司州互通有無雲雲。

  同時,顏益也在心中暗暗期望,若是以此為契機,說動張晟、楊恪等人歸附,那無疑又是大功一件。

  因此,他對著張晟越看越順眼,言語之間也就越發投契起來。

  在用完了瓜果點心後,肉食菜肴也烹製完成,眾人敞開肚皮胡吃海喝了一頓,就連負責值守任務的李三等扈從也進了些米飯肉食。

  一頓酒食用罷,眾人這些時日來的疲勞盡是去了七七八八,人人都興高采烈。

  尤其是士人們更是感歎,原來常山府君的名聲如此響亮,竟然連遠在數百裏外的地方好豪霸也願意示好結交。

  有了三河與並州接壤地帶最大的豪帥張晟主動示好,眾人接下來的路途就十分順利,張晟甚至還派了一隊人護送他們進入上黨地界。

  當他們來到上黨郡治長子縣時,竟是聽聞了一個更為震撼的消息。

  張燕死了!

  雄踞黑山十餘載的黑山之主,竟真個被顏良給剿滅了,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雖然並州官方對外宣稱是刺史高幹與常山相顏良合兵進剿的成果,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顏良的常山兵才是其中關鍵。

  如今滿城的士民俱都在談論此事,百姓們無不拍手稱慶,為顏良的討逆營叫好。

  當時他們正暫駐在長子都亭之內,連都亭內的吏員都在談論此事。

  “王二,你可聽說了沒?張燕死了,黑山賊被剿滅了。”

  “自是聽說了,早上那從州府來報信的郵人還是我接待的,我一時高興還請他引了一壺酒,喝了酒後,他還說了一些布告之外的消息。”

  “噢?是何消息?快說與我聽聽。”

  “郵人說了,此番高使君雖也帶兵進山,但隻不過剿了一兩個小山寨,根本就沒參與攻打賊首張燕。據說……據說臨到末了還與那討逆將軍鬧得有些不快!”

  “原來如此,我還想呢,高使君臨州也有數年了,一直沒出兵剿賊,為何前些時日稱與黑山賊不共戴天,原來是去撈便宜的呀!”

  “可不是麽,想必是與討逆將軍分贓不勻,故而起了紛爭。”

  “那顏常山也忒大膽,竟然不給高使君顏麵。”

  “那是,討逆將軍可是有真本領的,赴任半年多就料理了張燕,又怎會看他人臉色。”

  聞聽此等好消息的顏益買來酒肉,讓眾人都好好樂了一樂,也算是遙遙慶祝一番。

  席間,王仲宣現場賦詩一首以為讚賀,詩曰:

  “被羽在先登。甘心除國疾。

  尋戈刺群虜。為民揚大義。”

  餘者士人紛紛也賦詩應和,場麵十分熱烈。

  ——☆——☆——☆——

  張燕被誅殺的消息,隨著各種渠道傳播開來,故事情節也各有藝術加工。

  在上黨郡銅鞮縣,銅鞮侯莊院之內,剛剛得了消息的銅鞮侯家庶子劉胤匆匆來到後堂道:“君侯!君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銅鞮侯劉緒正在後堂內聽義女郭女王撥弄胡琴,聽劉胤如此激動,都停下手中的動作看向了他。

  劉緒道:“是什麽消息,讓伯嗣如此失態?”

  劉胤笑道:“莫說是我,便是君侯或女王聽聞了怕也是如此。”

  “噢?是什麽事情如此震駭,且快快說來。”

  “縣寺放出露布,宣稱賊首張燕已經授首,黑山賊喪敗矣!”

  “什麽!”

  “咚……!”

  聽聞劉胤如此一說,銅鞮侯放聲驚呼,郭女王則手一抖,手中的胡琴掉落在了地上。

  銅鞮侯站了起來,拉住劉胤的手道:“伯嗣所言屬實?會不會是誤傳?”

  劉胤道:“愚侄也曾有此疑惑,尋人打聽之下,方才聽聞了與布告上不同的一種說法,不過張燕身死,黑山賊喪敗一事卻是如出一轍,並無二致。”

  銅鞮侯道:“噢?二者有何不同?”

  劉胤道:“布告所言張燕乃是被高並州與討逆將軍合兵擊敗,而來往商旅傳揚的消息則言此番張燕兵敗身死純是討逆將軍的功勞,高並州隻是白跑一趟罷了。”

  銅鞮侯冷哼一聲道:“那定是州郡官吏為高元才遮醜,若高元才真有能耐,何能容張燕囂張到現在?”

  劉胤也附和道:“君侯所言甚是,當時顏常山來到銅鞮時,其風範便令愚侄心折不已,也唯有此等英傑人物,方能力禦曹逆,掃滅賊虜。”

  銅鞮侯在屋內來回踱步一番後,說道:“我要寫信給顏常山,向其送上一份厚禮,以賀此大功!”

  劉胤道:“那是當然,我願親自為君侯送信,當麵向顏府君拜賀!”

  銅鞮侯笑道:“當得當得!我這邊寫信!女王,且為義父磨墨!”

  劉緒喚了一聲,不料郭女王卻並無動作,回過頭去才發現郭女王呆愣在原地,麵上兩行清淚留淌到衣襟之上猶未自覺。

  銅鞮侯不免心中一痛,來到郭女王麵前,手撫其頂道:“癡兒!張燕已然身死,你家人之仇也已經得報,莫要太哀傷了!”

  郭女王這才從無聲凝噎從醒轉過來,抱著劉緒的腿便是一陣痛哭,劉緒、劉胤二人隻得好言寬慰。

  郭女王哭過一陣之後,突然抬起頭來。

  隻見淚水猶自氤氳在她的一雙美目中,白皙的臉龐上掛著絲絲淚痕,甚至小巧可愛的瑤鼻還有些發紅,還真是梨花帶雨楚楚可憐。

  郭氏女仿佛在心中下定了很大的決心,說道:

  “大人,我想回冀州!”

  “我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