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書道大家
作者:風吹過的沙      更新:2020-04-30 16:48      字數:4294
  三國求生手冊最新章節

  顏益不光能言善道,還是個行動派,到士人中間說了一聲故羽林監大書法家羅暉就在此處,當即一群北上士人都願意隨他去拜謁請益。

  當杜氏族人帶著杜畿以及眾人來到羅氏所居的裏坊時,羅氏族人如臨大敵,裏監門忙閉了裏門站在爬到裏牆上道:“汝等聚眾而來,可是要鬧事麽?小心羽林公帶話給縣君,治汝等之罪!”

  那杜氏族人前些時候受了不少窩囊氣,此刻卻是有底氣得多,回罵道:“你個殺才,看看清楚,孝廉郎在此,特來拜見羅公,還不快快打開裏門,前方通稟!”

  那裏監門睜大了眼睛一打量,這才認出了杜畿,心道不好,這杜伯侯不是離家好多年了麽,怎麽就回來了。

  一郡孝廉可不是小小裏監門惹得起的,他忙下了裏牆打開裏門,更提前派人去通知族長與羅暉。

  裏門打開後,杜畿與崔鈞謙讓了一番後,這才並肩入內,而其餘士子們跟隨其後,大搖大擺地進了羅氏的裏坊。

  裏監門見來人中不少衣飾華貴,也不敢阻攔,隻是通知族人鄉裏,以防有事。

  一行人徑直來到羅暉的居處後,投上門刺請見。

  很快,羅暉的家人就大開中門,請眾人入內,這讓一直跟在眾人身後的裏監門大吃一驚。

  如羅暉這般的冠族高門通常而言進進出出都走大門便開的小門,甚至仆從都得走別處的角門。

  而大門通常隻有迎接重要人物的時候,才會打開。

  杜畿雖然為孝廉,出任過郡丞,但也不過是六百石官。

  反觀羅暉的羽林監雖也隻是六百石,但這可是中朝官,要比外郡郡丞高上一大截,且羅暉又是長輩,按理說怎麽也輪不到開中門相迎。

  裏監門心裏驚疑不定,畢竟他們與杜氏之間的齟齬並沒有真個告知羅暉,眼下杜畿如此受羅暉重視,若是杜畿說些什麽,到時候羅暉若是怪罪下來,即便現任族長也不敢違逆。

  而裏監門不知的是,羅暉家開中門相迎卻不是為了杜畿,而是因為同行的崔鈞。

  崔鈞是太尉崔烈之子,自身又仕官二千石太守,從身份地位而言都要比羅暉高,且崔鈞祖父崔瑗擅草書,曾作《草書勢》以傳世。

  羅暉當年在雒陽為羽林監時,曾多次登門拜訪崔烈,切磋書法,與崔鈞極為相熟。

  既是二千石來訪,又是故交,所以開中門相迎也就不足為怪了。

  當杜、崔二人領著眾人來到堂前時,發現一位白眉白發的老者已經親自站在堂下等候諸人,見眾人入內便笑道:“哈哈哈!我看到門刺卻是一驚,心想伯侯竟然回來了,又看到崔西河的名諱,實在令人意外啊!”

  杜、崔二人忙趨步上前心裏。

  杜畿道:“鄉裏晚輩見過羅公。”

  崔鈞卻道:“羅公何見外也,呼我州平便是。”

  此中除了杜畿、崔鈞之外,其餘人大都不認得羅暉,但見都跟在杜、崔二人身後通名行禮。

  羅暉道:“前時聽聞伯侯與州平都在劉景升處,眼下聯袂而來,又帶著這許多年輕英才,可是方從荊州北上?”

  杜畿道:“正是如此,晚輩今日方歸家中,這便前來拜謁羅公。而崔君等人隻是在杜陵暫時停歇,不日便將繼續北上。”

  羅暉疑惑道:“繼續北上?諸君可是要往許都去?可從襄陽去許都,何必舍近而求遠?”

  崔鈞笑道:“非也,我等非向許都而行,乃是去常山。”

  羅暉道:“常山?可是有何特異之處?”

  崔鈞道:“常山相顏立善興建六山學院,請來钜鹿大儒張子明開課授講,我等受其邀請北上遊曆一番。”

  羅暉道:“顏立善,可是去歲官渡力挽狂瀾的討逆將軍?”

  崔鈞道:“正是,羅公也聽聞此事。”

  羅暉笑道:“老夫雖居窮鄉僻壤,也是有所耳聞。”

  顏益本以為,眼前的老者定會如過往諸多人一樣,打聽官渡之戰的詳情,而他又要站出來費一番唇舌。

  不料羅暉卻不走尋常路,好似對打打殺殺並不在意,說道:“且不提這些糟心事,老夫新近寫了些字帖,諸君且入內來一觀,老夫可是聽聞邯鄲子叔、梁孟皇都寓居襄陽,看看老夫的字與二人孰高孰下。”

  好嘛,原本杜畿還打算把話題引到疏浚河道之事,不過羅暉癡迷書法,一見麵就拉著他們探討起了書法技藝。

  眾人隨他入了堂內後,隻見一方巨大的書案上已經堆了不少書冊,有帛書,有竹書,有紙書。

  羅暉展開一幅帛書,上邊寫的是八分大字,得意洋洋地道:“聽聞梁孟皇宜為大字,工於八分,不知比之老夫如何?”

  眾人都湊上前去觀賞,隻見羅暉的字果然寰轉有度,骨架清奇。

  其中杜畿、崔鈞、王粲等人都擅書,杜畿當然不會輕易評價,王粲更是後學晚輩論不到他說話,崔鈞卻並無顧慮,說道:“公書法果然高妙,然仆以為,公擅章草,於八分或非所長矣!”

  羅暉聽他這麽說倒也不生氣,說道:“州平果然行家裏手,八分的確是偶爾為之,做不得數,再來看看我這篇草書。”

  眾人又湊近看去,見羅暉展開一卷紙書,上以草體寫就滿滿一卷。

  若說剛才的八分還有些循規蹈矩,則眼前的草書筆走龍蛇大氣磅礴,盡顯書法名家風範。

  杜畿當先便讚道:“好字!羅公草書,可傳神也!”

  崔鈞也讚道:“當年在雒陽之時,仆便以為羅公書法已當世無對,不想今日一見更勝往昔啊!”

  羅暉捋須微笑,顯得極為得意,但嘴上卻說道:“州平謬讚了,老夫之字亦不過脫胎於二君之先人矣!且有師宜官、張伯英、趙元嗣、梁孟皇、邯鄲子叔、皇休明等人珠玉在前,老夫又怎敢言當世無對乎!”

  羅暉這番話倒並非謙辭,建初年間,齊相杜度善草,見稱於章帝,上貴其跡,詔使草書上事,遂有“章草”之美名。

  杜度也是杜陵人氏,乃西漢名臣杜延年曾孫,杜畿的族中先人。

  而其後,安平崔瑗、崔寔父子也以草書名著於世。

  同樣擅長章草的羅暉在旁人麵前或許還拿拿架子,但在杜、崔後人麵前,著實不敢自詡。

  而師宜官、張伯英、梁孟皇、邯鄲子叔、皇休明都是當世公認的書法名家,其中數人名聲比羅暉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杜畿誇道:“羅公與所提諸公書法各擅勝場,並冠天下也!”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於書法一道上,到了像羅暉這等造詣,的確是難以比較誰比誰更勝一籌。

  崔鈞道:“正好,我等方從荊州而來,手中各有一些荊州諸公的墨寶,可請羅公品鑒一番。”

  羅暉聞言立刻眉毛上挑,急切地道:“如此甚好,速速拿來一觀!”

  在座諸君在襄陽時多拜在梁鵠、邯鄲淳、趙岐、宋忠、司馬徽、龐德公等人名下就學,蒙師長贈了一些墨寶,這次都有備而來,一一拿出來請羅暉過目。

  羅暉看過諸人的墨寶,於其餘人的大都看過就算,但唯有對士孫萌拿出的一幅梁鵠所書八分,以及崔鈞拿出的一幅趙岐所書章草頻頻仔細斟酌,頻頻頷首。

  “妙啊!妙啊!獸跂鳥跱,誌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好字!好字!”

  這人癡迷起來就是不一樣,羅暉一個八十多歲白發老頭子,看著麵前的書法手中頻頻舞動,仿佛在隔空臨摹意會,神情投入,表情欣喜。

  過了好一會兒,羅暉才止住了勢頭,意猶未盡地道:“咦?為何我沒看到有邯鄲子叔的墨寶?”

  邯鄲淳性格謙和,為人滑稽,在座諸人都與之相善,不少人留有他的墨寶,不過他們卻不敢獻醜,因為誰都知道顏益新得了邯鄲淳親手所書的兩冊書。

  顏益便從隨身包裹中拿出這兩卷《笑林》與《藝經》來,雙手高舉遞給羅暉,說道:“此乃邯鄲公行前所賜,還請羅公過目。”

  別人拿來的墨寶都是一幅字,多是十幾、幾十字,至多百餘字,但見顏益拿出來厚厚兩本紙書,羅暉也是微微訝異。

  羅暉接過書冊,翻開一看,便被吸引住了目光。

  如果說梁鵠以寫大字見稱,那邯鄲淳便是以寫小字而稱奇。

  他們所用都是脫胎於隸書的八分書技法,也就是後世楷書的雛形。

  邯鄲淳用以寫在書冊上的字體,放之後世有一個稱謂,那便是蠅頭小楷,正完美發揮了邯鄲淳的書法技藝。

  如果說章草、八分大字上,羅暉還略有所長,在這蠅頭小楷上,比之邯鄲淳肯定是自愧不如,所以看得是如癡如醉,竟略過了書中內容,隻看進去了筆法筆意。

  羅暉將兩冊紙書細細看罷,長吸一口氣道:“修短相副,異體同勢,奮筆輕舉,離而不絕。纖波濃點,錯落其間。若鍾虡設張,庭燎飛煙。嶄嵓崔嵯,高下屬連。似崇台重宇,層雲冠山。遠而望之,若飛龍在天;近而察之,心亂目眩。奇姿譎誕,不可勝原。蔡中郎誠不我欺也!邯鄲子叔已盡得王次仲之書勢也!”

  王次仲便是改進隸書為八分書的上穀書法名家,羅暉將邯鄲淳的書法比擬王次仲,可以說是極其高的評價。

  隻見羅暉幹瘦卻依舊穩定的手指在書冊上一一撫過,像是撫弄二八處子的肌膚一般溫柔,眼中滿是讚賞之意。

  這神情可把顏益給看得發愁,心想這老家夥若是開口問我討要此書,那可如何是好。

  好在羅暉顯然並沒有那麽不要臉,拿起書冊遞還給顏益,還用十分鄭重的語氣說道:“邯鄲公將此兩冊書贈予小友,足見其對小友之殷殷冀望,小友若悉心揣摩,時時習練,假以時日,或能為又一書道方家也!”

  顏益當然是恭恭敬敬地接回書冊,答道:“小子自當承二公之意,隻是小子愚鈍,恐未必能有所成。”

  羅暉道:“無妨,修習書法一如陶冶性情,小友尚且年輕,日後的路還漫長得很。若是覺得子叔的篆書、八分太過工整,不妨借鑒下老夫的章草,或能兩相補益,小有所得。”

  說著便從書案上取了一幅自認為滿意的章草遞給顏益,看得旁人又是羨慕又是嫉妒,心想怎麽好事總是輪到這小子。

  顏益也是心裏美滋滋,又是一陣拜謝。

  聊過了書法,羅暉請眾人在家中進了飧食,席間也都是聊些各地風物趣聞,時人逸事,根本就沒談到什麽正事。

  老先生畢竟年紀大了,精力有所不濟,眾人也沒有如往日般飲宴不綴,略進飯食後,便罷席告辭。

  杜畿心裏有些鬱悶,從進到羅宅後,話題便一直圍繞在書法等事情上,他幾次想要開口說河道之事,卻總是找不到機會。

  眼見筵席將散,杜畿正要冒昧開口,羅暉卻對他道:“伯侯,老夫雖早就不理俗物,不過也略有耳聞水道疏浚之事,此事族中小兒輩多有欠妥之處,先時我還不願插手,不過既然伯侯親自來了,自不會讓伯侯失望。”

  杜畿聞言大喜道:“有公此言,晚輩自可放心。”

  杜、羅二家因用水之事生了齟齬之事,杜畿隻告知了崔鈞與顏益,其他人都並不知情,聞聽羅暉此言都一頭霧水。

  隻有崔鈞與顏益心中卻想,薑還是老的辣,別看羅暉七老八十,又沉迷與書法之道,實則心裏門清呢!

  顏益仗著剛與羅暉親切交流的份上,開口說道:“敢言於羅公,小子與邯鄲公一般,於機巧一事上頗有興趣,聞公族中有請得扶風馬氏子,精於機關木作,可否容小子一見,好滿足小子獵奇之心。”

  羅暉對於此事也知之不詳,隻是聽聞過族中請了人來製作大型翻車,用以灌溉田畝,便說道:“或許有之,稍後我會讓小兒輩送其來見伯侯與小友。”

  此言一出,杜畿與顏益都是心中滿意,再度向羅暉致謝後告辭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