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要死要活
作者:風吹過的沙      更新:2020-04-24 02:52      字數:4381
  三國求生手冊最新章節

  有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正當牛大做著立下首功的美夢時,現實卻給了他一個慘痛的打擊。

  張燕對討逆營的長槊步陣早已不再陌生。

  第一次見到時,是在上艾縣界的甘陶水邊,彼時顏良的扈從背水一戰,列成長槊陣把賊人的連番攻勢盡數抵擋下來,最終配合昌琦的伏兵來了個大反殺。

  第二次見到時,是在張臨率兵來援之時,長槊陣抵擋住了銅頭的步陣攻擊,又阻礙了張臨的兵馬前進。

  飛燕寨中吃過長槊步陣平推的賊人有不少,他們也在時候總結出了一個規律,以步卒對上陣列嚴整的長槊陣幾乎無解,對方前後數層的長槊呼應,讓對手極難近身造成威脅。

  破解長槊陣的方法必先要打亂他的陣型,讓他們無法互相支援。

  張臨的部眾衝陣時曾嚐試過用戰馬硬衝,收效並不理想。

  因為馬匹對寒光閃閃的槊刃天生就有趨利避害的天性,會不受控製地降低馬速,失去衝撞力後,也就談不上衝散陣腳。

  還有另外一個方法便是投擲重物,比如飛斧、手戟、短刀、狼牙棒等物。

  長槊兵們身著甲胄並不持盾,麵對力弱的羽箭或許並沒有問題,但受到重物投擲也是難以承受。

  然而這個方法也有個弊端,即是賊兵們並沒有足夠的沉重短兵用以投擲。

  這年頭飛斧、狼牙棒、手機、短刀都是要鐵的,也就是要錢的,造價都不菲,輕輕一拋就沒了,代價也太大了些。

  不過投擲重物打亂步陣的方法被就此衍生開來,隻消投擲的東西地方步卒難以抵擋,便能達到效果。

  張燕一聲令下,賊兵們在後方燃起了無數火把,然後發一聲喊,齊齊往討逆營步陣中投擲出了許多火把。

  這些火把都經過特別處理,沾滿了鬆脂和油膏,燃燒起來經久不衰,一旦沾到衣袍很難撲滅。

  而元氏營步陣站位十分緊密,正成為了火把攻擊的最好靶子。

  這非常規的進攻手段,讓元氏營陣中一陣慌亂,時不時有人的衣袍被火焰點燃,為了躲避火攻,也為了撲滅火焰,討逆營戰士們不免站位分散開來,再也保持不了前後層疊的嚴密陣型。

  張燕見策略收效後更不猶豫,催動賊兵往前猛攻,一下子衝到了討逆營步陣近前,展開了激烈的搏殺。

  事實證明,當長槊陣的站位不能保持密集的時候,便不再是令人生畏的刺蝟陣,發揮不出集群效應,戰力大打折扣。

  所幸牛大通過參加教導營的課程,知道各兵種之間當靈活運用,不會一條道走到黑。

  見長槊陣無法發揮優勢,便令身處其後的刀盾兵與戟兵上前接手防線,與賊兵展開了亂戰。

  這一下可就正中張燕下懷,若是雙方一本正經地列陣而戰,以賊兵們的訓練度和組織度,肯定不是討逆營步陣的對手。

  但換作散兵亂戰就大不相同,賊兵們過往的日子裏打的大都是這樣的仗,一窩蜂衝上去亂砍亂殺,靠著人數優勢和氣勢壓倒對手取勝。

  這一回也是一樣,賊兵青壯五千,老弱兩千,人數倍於元氏營兵馬,更兼是從上往下俯攻,又有黑夜為掩護,可謂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頓時把牛大率領的元氏營壓著打。

  在賊兵的猛烈衝擊之下,元氏營頻頻往後退卻,饒是牛大親自帶兵上陣,仍止不住這股頹勢。

  牛大心裏大罵道:“媽的,今天這些賊人發什麽瘋,個個都不要命似的。”

  遭逢如此挫折,牛大仍舊不願向後方開口求援,原因無他,他丟不起那個臉啊!

  不過牛大不去求援,卻不代表後方的人視若無睹。

  在賊人打開寨門,主動衝下來的時候,顏良就意識到這事情不簡單,與後山賊人突圍之事環環相扣,端的是好策略。

  他也擔心張燕被逼急了後瘋狂反撲,即便是最終能夠抵擋住張燕的進攻,自身若是損傷太大也得不償失。

  畢竟,在顏良看來,張燕的黑山賊隻是一個開胃小菜,不值得下血本。

  所以顏良立刻叫來了顏枚,吩咐道:“伯舉,賊人或是要強衝下山,若是硬要抵擋難免傷損過甚,你且領本部將士上去助牛大一臂之力,不過也不要硬抗,且戰且退即可。”

  “隻消堅持到天色發亮,到時候你可以故意漏一個破綻,放開一個口子,引賊人從西側衝下。”

  “我會帶上艾、高邑兩營在西側布下口袋陣,將這些以為衝出桎梏的賊人一網打盡。”

  顏良說的這個方法並不稀奇,乃是討逆營中慣用的戰法。

  前一天,趙國郡兵在攔截張臨的援兵時就用過差不多的戰術。

  顏枚也是心領神會,立刻帶兵上前支援牛大。

  而顏良對牛大也並不太放心,又叫來沮輝,吩咐道:“景高,你去牛大身邊,將我擬定的戰術告知他,讓他與顏枚互相配合,邊打邊退,不要硬抗。”

  交代過後,他又召來仲遐、昌琦,與他二人交代了戰術,以高邑營為袋口,以上艾營為袋底,趁著夜色的遮掩,快速在山道下方布置一番。

  且說顏枚帶著石邑營上前相助後,山道上的形勢稍稍緩解。

  石邑營與元氏營都是強兵,聯手應戰之下,麵對賊人的瘋狂衝擊也並不虛。

  隻是顏枚、牛大二人得了顏良的示意,為了避免自身傷亡過劇,也為了示敵以弱,依舊保持著邊打邊退的節奏。

  夏天的太陽升起得早,將近五點,也就是寅時末,天色就漸漸發亮,呈現出一幕濃濃的蔚藍色。

  當顏枚收到顏良的通知,稱口袋陣已經布好時,顏枚便指揮著部眾佯裝不支,讓開了左側的道路。

  賊兵們本就是散兵遊勇,漫山遍野地殺下來,當見到山道西側有空檔時,也不待人指揮,便自覺地往缺口處湧去。

  顏枚見賊人果然中計,便帶著人繼續讓出一些位置,使得缺口更大,吸引更多的賊人前往。

  趨利避害乃是萬物天性,當人們遭逢絕境的時候,會逼使人爆發出超乎尋常的力量,來拚搏出一線生機。

  但當見到生機出現在眼前後,人們往往不願意再拚命掙紮,而是努力求生,搶在同伴之前先逃脫險境。

  眼下就是如此,若按照張燕的初衷,應當借著這一股衝勢,徹底殺散阻攔之敵,這樣才可保萬全。

  但當部眾們從西側的缺口爭先恐後湧去時,張燕也無法阻攔,隻得在眾人的挾裹中前進。

  雖然讓開了一道口子,但顏枚也不是任其安然逃竄。

  石邑營的兵馬在缺口處結成了長槊陣,在賊兵們湧過缺口的時候,對走在側邊的賊兵進行截殺。

  雖然長槊陣並未上前相逼,但也引得逃竄中的賊人紛紛躲避,進而引發人員推搡踐踏,引起更大的混亂。

  這時候,哪裏還有賊兵願意停下腳步去與討逆營士卒糾纏,唯恐自己跑得比同伴慢而已。

  猶有餘裕的討逆營將士們甚至拿出了隨身的弓弩,對著跑動中的賊人漫射。

  反正也不需要什麽射術,隻要對準大體的方向便是了,總有些倒黴蛋會撞在箭矢上。

  若是細究起來,剛才兩邊硬剛的時候死傷的賊人雖多,但還可接受,而逃竄中的賊人死傷竟然遠遠超過剛才搏殺之時。

  賊人們你追我趕,頂著長槊威脅,迎著茫茫箭雨,好不容易衝過了這處缺口。

  當他們以為逃出生天的時候,斜刺裏又殺出一股敵人,那嚴整的長槊陣與方才的對手如出一轍。

  那一排排猶如刺蝟的長槊陣向前逼近,將逃亡中的賊人中間截斷,放過了走在最前的一撥,卻攔下了走在後側的一撥。

  遭到攔截後,大多數敵人第一反應並不是抵抗殺敵,而是湧向越來越狹窄的逃生通道,有些人更是攀著陡峭的山崖往下走,好早日逃離這越來越危險的境地。

  然而,討逆營將士們卻不會如此輕易放過他們。

  從中攔截的高邑營將士與側翼襲擾的石邑營將士,還有背後包抄的元氏營將士們三麵夾攻,而另一麵則是山石嶙峋的陡峭山崖。

  賊兵們逃無可逃,避無可避,先前奮勇拚搏的膽氣也在逃竄過程中消耗殆盡,再也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抗。

  而討逆營將士們一邊進逼一邊用氣了攻心戰術。

  “投降不殺!跪地免死!”

  “投降不殺!跪地免死!”

  “投降不殺!跪地免死!”

  在刀槍劍戟威脅與勸降口號的雙重打擊之下,終於有賊人拋下武器跪地乞降。

  而隻要有人帶了這個頭,其餘的賊人們仿佛沒了心理負擔,大都也跟著跪地乞降。

  隻有少數冥頑不靈之徒仍在負隅頑抗,但很快就被逼迫近前的討逆營將士們格殺當場,被攔下的近半賊人盡數伏誅,幾無落網。

  作為黑山之主的張燕自然不會被落在後方,他身邊的一群親信賊兵擁著他走在最前,算是逃過了高邑營將士的攔截。

  張燕也曾回頭觀望,但見到後邊一大群人被攔截而下時,即猜到了他們的命運。

  對此,張燕也無能為力。

  這時候若是停頓下來救援,不但難以救出後方的部眾,更會妨礙到前邊部眾的逃生。

  而且,即便是張燕下令救援,又會有幾個人聽他的命令?

  所以他也隻有加緊向前,趁著敵人來不及阻攔逃脫這處危險之地。

  此時天已經蒙蒙亮,第一道曙光已經照耀在山峰頂部,山腳下的視野也漸漸好轉。

  正當張燕帶著兩三千部眾,欲要從山腳下往西南方向逃逸時,卻發現在他們的前方,在清晨的薄霧中列著一個森嚴的步陣。

  那步陣呈鶴翼之勢,兵鋒從兩邊張開,幾乎將他們麵前的道路連通左右兩側一起遮擋住。

  見賊兵踏著嘈雜的步伐走上前來,晨霧中突然擂響了滔天的戰鼓。

  那戰鼓聲是如此的響亮,仿佛把晨霧都震得不停晃動。

  攔在他們生前的正是昌琦所率領的北路軍,當昌琦與隗冉合兵之後,二者的兵力達到了五千兩百人。

  除開留駐上艾城的數百人,以及被隗冉帶去巡弋周邊的千餘騎卒,昌琦手中可動用的兵力達到了三千多。

  所以昌琦有足夠的底氣,布下了十分囂張的鶴翼陣。

  在各營營督中,除開坐鎮常山的左司馬張斐外,就屬昌琦來到虎頭山下最遲。

  見其他各部都大有斬獲,而他隻是攻破了沿途幾個不起眼的山寨,這讓好勝心極強的昌琦大為不甘。

  所以當顏良任務,讓他完成最後的攔截時,昌琦便發下宏願,那便是。

  一個都不能少!

  隨著戰鼓聲起,親自披著鐵胄鐵甲,手持加料長戟站在步陣最中央的昌琦扯著吼道:“殺賊!”

  不論是上艾營的本部兵馬,還是暫時受昌琦節製的房山營兵馬,都對這員勇猛無匹的將領十分敬重,立刻跟著他一起吼了起來。

  “殺賊!”

  “殺賊!”

  “殺賊!”

  簡單有力的呼號,配合著隆隆的鼓聲,尚未接戰,昌琦便把本方的士氣推向了高峰。

  反觀張燕率領的賊兵,先後經過了山坡上的惡戰,又在逃竄的途中連連遭受截擊,士氣早就跌到了穀底。

  打慣了大仗惡仗的張燕知道眼下的情形十分不妙,他手下的賊兵並非不能打,但此刻卻戰心不堅,這樣又如何衝破攔截。

  對於激勵士氣這種方法,張燕也玩得熟極如流,他知道部眾們此刻所思所想是什麽,便在清晨的薄霧之中舉刀向前,大喊道:“衝過去就能活,衝不過就是死!二三子,要死還是要活?”

  這二選一的問題,連小孩子都會選,賊兵們紛紛呼號道:“要活!要活!要活!”

  張燕讓部眾們吼了幾嗓子,提振一下士氣,又喊道:“要活的跟著我衝啊!”

  賊兵們也跟著喊道:“衝啊!衝啊!衝啊!”

  就這樣,一邊喊著殺賊,一邊喊著衝啊,兩撥同樣有些歇斯底裏的人迎麵撞到一起,展開了又一場慘烈的搏殺!

  ps:明天會結束第四卷,還會在卷末與大家互動一番,探討本書的未來,期望諸位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