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誘餌
作者:風吹過的沙      更新:2020-04-21 10:45      字數:4379
  三國求生手冊最新章節

  張臨雖然年少,但心氣卻高,那是因為他父親張牛角曾經坐過黑山軍的頭把交椅。

  他雖然不像叔父張坦一樣時時念叨著奪回黑山軍大權,但在心裏卻並非沒有想過。

  然而與張坦不一樣的是,張臨不屑於用山寨之間內鬥來完成權利交替。

  他認為叔父張坦糊塗了,在黑山危難之時,怎麽可以背棄盟約投靠官兵?

  那今後眾山寨將如何看他們叔侄倆?

  背後捅盟友一刀的叛徒?

  張臨認為,他應當像他的父親張牛角和張燕一樣,在危難之時站出來帶領部眾們渡過難關,從而被眾山寨推為首領。

  而這一次張燕被圍,便讓張臨看到了這個成為英雄的機會,且不提他與張方的私交很好,便是在大義上也應當援救,所以張臨毫不猶豫就鼓動部眾隨他南下。

  然而凡事都是想來容易做來難,張臨帶人南下之後,他便遇到了種種問題。

  比如他從各山寨拉扯起的隊伍良莠不齊,並不像他最先鼓動南下的那一千精銳,很多人甲仗不全,行動起來毫無隊形可言,走上一會兒便吵著要休息。

  這對從來沒有獨自領兵的張臨而言,是十分頭痛的問題。

  而最大的困難在於,這匆匆拉扯起來的數千人吃什麽?

  各山寨本就缺糧少食,肯出人已經很不錯了,讓他們出糧食,門都沒有。

  而張臨畢竟年輕,也沒有心黑到拿刀架在山寨首領的脖子上,逼他們拿出積儲的糧食那種程度。

  所以,他們剛剛進入上艾後,隨身攜帶的一些糧秣便吃幹抹淨,接下去便要挨餓了。

  見沒的吃了,很多盲從而來的賊兵便想要拔腿開溜。

  張臨沒有辦法,隻得暫緩南下救援的大計,轉而抄掠沿途鄉邑。

  哪曾想,這被迫之下的舉動卻誤打誤撞地延緩了北路軍的攻勢。

  在行動開展之後,張臨也意識到了戰術有效,更是將抄掠戰術發揚光大,逮著官兵的糧隊襲擾。

  然而,這好幾千人,靠劫掠獲得糧食還是太過勉強了。

  稍小的鄉邑村落被劫掠一空,稍大的堡寨卻閉門自守,輕易不能攻破,為了買平安交出的一些糧食隻夠他們飽一頓饑一頓。

  因為吃不飽肚子,張臨率領的這夥人馬士氣始終提不上來,更時不時有人無故離隊,讓張臨也很無奈。

  而緊接著,常山兵對於糧隊安全更為重視,派出不少人護衛,讓他們更尋不到什麽機會。

  直到這一天,斥候從前方傳來消息,說常山兵路上的糧隊全部消失了,而原本巡弋糧道的兵馬也不見了。

  張臨聞訊大為訝異,不明白常山兵在搞什麽玄虛,他又派人查探之下方才得知,常山兵正集中兵馬沿著清漳水沿岸的道路猛攻南下路上的山寨。

  張臨當時便意識到,或許是常山人對張燕的總攻將近,不願再與自己糾纏。

  張臨也表示想帶領部眾主動攻打常山兵大部隊,阻攔其南下,但卻被其餘頭目們所勸阻。

  大家都不傻,從前些時日與常山兵小股騎兵的接觸下便看得出來,在同等人數下,他們碰上常山兵完全不是對手,在兩倍於敵的情況下,勉強能維持均勢,在三倍於敵的情況下,也僅僅是略占上風而已。

  他們這一次鼓動了六七千人,如今跑得跑,散得散,隻餘下了三四千人,若是憑這些人手和常山兵硬剛?

  那還真是老壽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煩了。

  然而張臨卻十分不甘心,他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常山兵一路南下,他卻無所作為吧?

  那他還當哪門子的英雄?

  所以,當前方的斥候報知,除開清漳水沿岸那條路徑外,另外兩條南下的道路都沒多少人把守時,張臨果斷決定趕在常山人前邊南下與張燕會合。

  當然,也有頭目提醒他這可能是常山人設下的圈套,乃是要引他進山,然後再派兵堵截。

  不過張臨卻聽不進去,他自負地認為這黑山之間的道路複雜難行,隻消自己鑽進了山中,常山人哪裏這麽容易能阻截到自己。

  在張臨的堅持之下,眾人還是隨同他一頭衝進了南下的山路。

  在這條山路上,原本也有一支常山兵在攻打沿途的山寨,不過在稍前的時候就撤走了,讓張臨南下十分順利。

  沿途所遇到的第一個山寨的首領,剛剛從被圍困的危機中擺脫,就看到了張臨帶兵經過,想當然地就把這解圍的功勞安在了張臨的頭上。

  “少將軍真有當年牛角將軍的風範,一帶兵過來就把官兵給嚇跑了。”

  張臨麵對誇耀,略帶含蓄地問道:“噢?你見過我父親?”

  那山寨首領道:“那是當然,當年我隻是老將軍手下的一名小卒,曾隨牛角將軍摧城拔寨,立下功勞才積功升遷的。隻可惜,牛角將軍中了官兵的流矢,哎……”

  張臨聞言也是默然,父親死時他還太年幼,並不記得太多往事,一些都是長大後聽長輩們說的。

  但這不妨礙他將父親的光輝事跡當作榜樣,並生出效仿之心。

  那山寨首領又道:“若是牛角將軍在天之靈知道少將軍如今也能挑大梁,肯定十分欣慰。”

  張臨也點頭道:“我不會令父親失望的,叔叔請守好寨子,我要帶兵南下去救飛燕將軍,便不多耽擱了。”

  山寨首領道:“好好好!老夫在此為少將軍助威,恭祝少將軍幫助飛燕將軍擊退常山人。”

  辭別那個山寨首領後,張臨像是打了雞血一樣,不停鞭策部眾加緊南下,好成就他的英雄美名。

  當隊伍最末的斥候來報,說身後出現了常山騎兵的蹤跡時,張臨也不以為意,隻向部眾說道:“飛燕將軍手下雄兵萬餘,南邊楊恪與他都會帶領部眾來援,在黑山之間,黑山軍還沒怕過誰來,當他們合並之後,定會讓不識好歹的常山人好看。”

  由於張臨一心一意南下,並未理睬身後可能出現的敵人,倒是讓雙方都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比如小規模的遊鬥之類。

  而此事的結果便是,當張臨帶著部眾心急火燎地南下之後,此條道路便重新被常山兵給堵上,那個不久前還吹噓張臨是少年英雄的山寨首領破口大罵道:“媽的,這豎子是作什麽的,怎麽他前腳剛走,後腳又有常山兵把我給圍起來了。”

  一路猛進的張臨對此還一無所知,直到他來到虎頭山十裏之內,才發現情況不太對。

  虎頭山周邊的一些山寨已經被攻破焚毀,別說讓他們獲得糧食補給,便是一個休駐的落腳點都沒有。

  而他們在前進的路上,接連遇到好幾股常山兵攔截。

  雖然攔截的兵馬都不多,張臨花費了一些力氣後就衝破了阻截,成功殺到虎頭山下。

  然而,也僅止於此了。

  因為虎頭山下那一片稍顯平緩的穀地上,已經被常山人布下了一座座兵營,一隊隊人馬正在持續不斷地進攻飛燕寨,當然也攔住了張臨的去路。

  俗話說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當張臨連連衝破多層阻截來到虎頭山下時,已經是人累馬疲。

  張臨倒是想要一鼓作氣殺散山下的常山人,進到飛燕寨裏去。

  然而正在圍攻飛燕寨的官兵反應十分迅捷,立刻分出兵馬轉過頭來攔截他,讓張臨衝了半天竟然不得寸進,反而死傷甚重。

  張臨與隨同前來的頭目們察覺不妙,欲要暫且退後修整一番,卻發現不知何時,他們前來的道路也被常山人給封堵了起來。

  那先前看上去並不起眼的步卒們結成了厚實的長槊陣,也不往前逼近,隻是那如林般的長槊宣告了此路不通。

  張臨倒是有一些帶兵的天賦,值此困境,他大聲招呼道:“前後都有敵人,我等若有猶豫之心,今日必無幸理,隻有隨我一路向前,殺散了麵前的敵人與飛燕寨中的袍澤合兵,才有活路。二三子,隨我殺啊!”

  到了這時刻,賊兵們也知道不賣命是不行了,全都鼓起餘勇隨同張臨往前猛衝,竟然衝得麵前的討逆營步陣連連後退。

  虎頭山上的飛燕寨上,張燕父子也把山下的動靜看在眼裏。

  虎頭山被圍已經整整三天了,在三天之前,周邊的十餘個山寨一一陷落,不是因為守備力量不足被強攻攻破,便是索性開門乞降放棄了抵抗。

  張燕父子一開始還不明白,為何先前在常山兵壓力之下堅持抵抗的這些山寨,竟然在短短幾天之內先後投降。

  直到前幾天杜長出現在飛燕寨外,他們才醒悟過來,原來杜長已經徹底反水,並利用他與周邊各山寨首領的關係來勸降。

  當杜長在寨外嚐試遊說張燕開門乞降的時候,寨中的賊兵們大都勃然大怒,怒罵杜長吃裏扒外,竟然反過頭來幫著官兵對付自己人。

  有些脾氣火爆的賊兵賊將更是嚷嚷著要把杜長留在飛燕寨中的家眷給殺了泄憤,然而卻被張燕給製止了下來。

  張燕隻是在寨牆上對杜長說:“你杜長能降,諸山寨能降,但唯獨我張燕是萬萬降不得的,你就別白費力氣了,讓常山人來攻吧,看看他們要在虎頭山下丟下多少人命才攻得進來。”

  杜長畢竟做了張燕十多年下屬,聞言也十分羞愧地答道:“我會把將軍的話帶給討逆將軍。”

  當杜長正要灰溜溜返回的時候,寨牆上的張燕又說道:“杜君且放心,你在寨中的家眷我會幫你照拂好,若是……若是有……有那一刻,也請杜君多多費心。”

  張燕此話說得語焉不詳,然而杜長卻聽懂了,張燕是在向他表示,若是飛燕寨真的被攻破,還請他出麵幫著庇護下張燕的家小,代價便是他杜長的家小也會被妥善安置。

  杜長聞言轉過身來,重新朝張燕鄭重一揖,然後才退下山去。

  再然後,便是討逆營將士輪番攻打飛燕寨。

  隻不過飛燕寨經過張燕經年累月修建增固,著實算得上是黑山之間最難以被攻破的山寨之一,饒是討逆營將士如何悍勇亦進展不大。

  此刻見了山下的動靜,張方興奮地說道:“父親!你看!是張臨兄長的旗幟!張臨兄長帶兵來援了!”

  張燕自從那次吐血昏迷之後身體一直不大好,隻不過值此危機當頭強自支撐著。

  聽兒子這麽說,便順著張方指著的方向看去,看到果然有一支人馬正在與圍攻虎頭山的常山兵交戰。

  然而張燕端詳了半天,卻發現來者雖然打著張字大旗不假,但那旗幟之下卻隻看到張臨的身影,並沒有看到張坦那圓滾滾的身軀。

  而且,這股人馬雖然氣勢頗盛,從隊形的厚薄來看卻沒多少人,若是張坦真個全力來援,哪裏會隻派這些人手,少說也得再多一倍吧!

  想到這裏,張燕便大體猜測到了此來或許並非是張坦的主意,至少張坦並不願意全力來援。

  不過張燕想想也對,張坦與自己一向不對付,趁著這機會踩上一腳也不是沒可能。

  張燕雖然心中有數,但卻不打算說出來打擊兒子的積極性,且好不容易來了一股援兵,也的確讓寨中頗為低迷的士氣為之一振。

  看著山下張臨率領的部眾與常山兵殺得難分難解,張方十分憂心地道:“父親大人,張臨兄長遠道而來,人困馬疲,定是不利久戰,我等不能坐視他們在山下陷入困境。”

  張燕用心審視了一下山下戰作一團的雙方道:“阿方,你有沒有注意到,常山人並未盡全力阻攔。”

  張方疑惑地答道:“沒有盡全力?”

  張燕道:“是啊!你看,常山人在山下立了幾個大營,從旗號來看分別是元氏營、石邑營、高邑營、常山典農,前幾日攻寨的時候,元氏營與石邑營攻得最猛,最難應對,但高邑營就略遜一籌,至於常山典農兵就更不值一提。而你看,眼前去阻截張臨的,竟然隻是常山典農兵,更精銳的元氏、石邑營兵都沒有出動,足以說明問題。”

  張方長大了嘴巴道:“啊!真是這樣!那……常山人是想要做什麽?難道是想要拖垮援兵?”

  張燕神情嚴肅地搖了搖頭道:“不!這是常山人設下的誘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