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辛毗對策
作者:風吹過的沙      更新:2020-04-21 10:37      字數:4553
  最快更新三國求生手冊最新章節。

  如果說掃平房山賊王當一夥是顏良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那強行通過對國相府中掾屬官吏的征辟任用,讓外來的與本地的士人各安其職,便是他放的第二把火。

  至於第三把火,則是重申“禁國中士民交通黑山賊,違者以通賊論。”

  可莫要小看這則申明,在當下漢律中可是規定【知人為群盜而通飲食餽遺之,與同罪;弗知,黥為城旦舂。】

  也就是說如果你知道對方是罪犯,而你還給他送飲食物資,與罪犯同罪。

  黑山賊攔著山間陘道,大收買路費,沿途商旅若說不知他們是山賊怎麽也說不過去。

  若是普通旅人被訛詐買路費也就罷了商賈繳納大量買路費便是資敵行為,是嚴令禁止的。

  此則申明一旦發布,配合上那兩百餘具山賊首級,讓常山本地士民知道新任國相要大力剿賊是認真的。

  對此,普通黔首百姓自然是交手稱讚,但那些靠幾條山間商路獲利的商賈和他們背後的一些世家大族卻犯起了愁。

  此事的始作俑者顏良卻沒有理會商賈與世族的小心思,他還有更重要的四件公事和一件私事需要處置。

  這四件公事分別是加強各縣鄉防務,征募簡拔新兵,聯合趙國中山國一起推動鹽鐵酒專賣加緊恢複房山鐵官。

  因著房山賊王當被剿滅之事,誰也無法估計張燕及其黨羽是否會出兵報複,故而需得未雨綢繆。

  顏良已經決定在房山新設一處大營,常設兩千人馬,以呼應靈壽、蒲吾、南行唐、井陘四縣。

  如今再準備在石邑以西設置一營,屯兵兩千,以控禦太行八陘之一的井陘東側出口。

  在房子縣與高邑縣附近設置一營,屯兵一千,以照拂常山國最南端的幾個縣,並與趙國遙相呼應。

  而常山國中,賊患最為嚴峻的乃是上艾縣,此縣孤懸於黑山西側,從黑山東側的大片平原去往上艾,需得通過井陘。。走至少百餘裏山路。

  此縣如今縣長出缺,顏良準備把頗有擔當的原靈壽縣丞遷去當縣長,再把房山之戰中先登奪哨,智勇兼得的狀元郎衛恂任為上艾縣尉。

  光是任命新官員還不夠,他決定讓昌琦帶上兩千精兵護送他們上任,以震懾附近之賊。

  這兩千人雖然不足以主動剿賊,但憑城而守,保住上艾城不失應該沒太大問題。

  隻要上艾不失,那整條井陘的兩頭便被捏在了顏良的手中,無疑扼住了黑山張燕的喉嚨。

  相比與各縣鄉防務的嚴峻形勢,此次募兵的情形則要順利得多。

  因為顏良昔日的威名,在官渡之戰中的英勇事跡,引得無數渴求戰場建功的青壯報名,再加上前幾天的房山一戰,證明了黑山賊並不那麽可怕,愈發激起了本地士民的積極性。

  顏良在招募簡拔新兵的同時,也對各縣戍卒進行訓練,沙汰掉其中的老弱,從新兵中擇人補充。當然,新兵中最為優異的那一批直接歸入了討逆營各部,輪不到成為縣卒。

  原定於元氏與真定兩地同時進行的大比被合並到了一塊,至於大比舉辦地卻並不放在國治元氏,而是因為某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原因放在了真定。

  推動鹽鐵酒專賣之事也已經有了一些進展,前往趙國邯鄲的五官掾劉劭順利說服了趙相陰夔。

  陰夔十分爽快地答應一起推動此事,並言趙國所行各項政令一應仿效常山。

  這一點也不足為怪,趙國本就隻有五個縣,體量比常山小了不少,既然有顏良願意牽頭此事,陰夔隻要搖旗呐喊便能跟著一起獲利,何樂而不為。

  而派往中山國治盧奴縣的功曹張廣與派往鄴城關說冀州官吏的主簿田燦都還沒有進一步消息。

  恢複房山鐵官一事則是暗中緊鑼密鼓地進行顏良不僅吩咐親信在常山國中尋訪擅長采礦、建窯、冶鑄之事的工匠,還遣人去往幽州與兗州、青州等地尋找合適的匠人。

  幽州涿郡、漁陽,兗州泰山、濟北,青州濟南、齊國等地都曾有鐵官,眼下遭逢連年戰亂,有些鐵官荒廢了,有些匠人則是流失了。

  顏良相信,許之以豐厚的報酬,總是會有人願意前來,若是有真才實學者更不惜於委以鐵官令、丞等官職。

  反正如今八字還沒一撇,真建起了鐵官還不是顏良說得算。

  在元氏留了七八天後,顏良打算再度北上真定,明麵上是說要去主持新兵、戍卒的大比,也可以就近聯絡中山國相,實際上卻是為那一樁私事。

  長史辛毗仿佛也有些洞察了顏良的意圖,並未阻攔,隻是在行前與顏良暢談了一回。

  在國相府邸的內室中,辛毗說道:“明府到任之後,行事果決,使國中有欣欣向榮之態,在下佩服之至!”

  花花轎子人抬人,顏良也回道:“良於政事一道疏荒得緊,若無長史夙興夜寐料理政務。。我亦無心整頓軍務。”

  辛毗倒也不是專門為拍馬屁而來,他接下來就開門見山道:“既然明府將政務委之於在下,那在下也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長史但言無妨。”

  辛毗道:“如今明府整軍備甲,兵威赫赫,隻是剿滅賊寇,光靠戰兵亦是有所不足,還需輔之以其他手段才是。”

  “願聞其詳。”

  “昔日禦史大夫晁錯有言‘有十城十仞,湯池百步,甲士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這些年國中備受賊患滋擾,沿邊諸縣田地多有拋荒,若民不得食,則民心不安,且明府今後剿賊消耗糧秣必不在少數,為長久計,當大興墾殖之事。”

  “長史所言甚是,如今已是冬日,待到開春,當巡縣促耕。”

  辛毗又道:“巡縣促耕自是必然,不過如今拋荒田土多在緣邊山區,彼處民人流失嚴重,恐怕短期之內恐無力改善。”顏良前幾天剛剛去過靈壽,對此情況也有所目睹耳聞,不由歎道:“吾亦知之,為之奈何?”

  辛毗道:“如今之事,不妨效仿漢初之政,行屯田之事。”

  “屯田?”

  “然也,若施行軍屯,既可得糧,又可得兵,實乃一舉兩得之策。”

  後世說起屯田,很多人都說這是曹魏首創,把這項政策吹得上天,不過真要研究屯田的起源,則要追溯到漢文帝時期,且當時的規模也要大的多。

  當然,如今曹操在兗州屯田搞得飛起,讓不少勢力豔羨不已。

  但各地的情況是不同的,曹操的屯田政策行得通,其他勢力未必也行得通。

  因為當時的兗州、豫州、徐州的部分土地乃是戰亂最頻繁的地方大量民眾流失,土地無人耕種,曹操便組織流民進行軍屯。

  而江東政權也有樣學樣,在江淮地區組織了不少屯田,因為那些地方同樣飽受戰亂,大片土地被老孫家和他手下各將領們強占。

  但這個政策在冀州的大多數地方卻行不通,因為冀州相對安穩,除了北邊與公孫瓚連年作戰之外,其他郡縣都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人民並未大量流失,田地墾殖也井然有序。

  這也是曹操數年後在打下冀州之後看著戶口籍冊洋洋自得的原因之一。

  唯有靠近黑山附近的一片區域,受黑山賊的滋擾很深,大片田地荒廢,之前袁紹忙著和公孫瓚打,打完公孫瓚又打曹操,來不及解決黑山之患,所以也顧不上這些田地。

  如今辛毗提及屯田之政,倒也正當其時,讓顏良大為心動。

  不過,曹操和孫權開展屯田都是組織了大量流民,而冀州並沒有這個條件,顏良因而問道:“屯田之民當從何而來?”

  辛毗顯然早有盤算,說道:“來處有三,一者可募引各郡國失地、無地之民,二者眼下司兗之地戰火紛擾,亦可前往招募,三者明府欲要斷絕黑山賊之生路。。或可誘使依附黑山之民下山屯墾,如此則我愈強而賊愈弱也。”

  顏良讚道:“長史此策大妙,招攬屯客與厘定屯田之事當盡快進行,待到開春之後便大舉開展。”

  辛毗又道:“行屯墾,實倉廩乃是其一,興禮教,廣布教化,使民知禮義乃是其二。如今縣鄉庠序多有疏荒,故民不知禮,乃有從賊之舉,若明府能大力興學,則民知禮義廉恥,乃絕賊人之根基也。”

  興辦學校之事顏良也早有考慮,畢竟知識是第一生產力。

  如今這年頭詩書等知識大多還掌握在世族手中,等閑百姓無從獲取。

  不過這個情況在二十年前有所改觀,靈帝在熹平年間曾下詔盧植、蔡邕等博學之士正定五經,刊刻於太學門前,成為當初一大盛舉,引起各地人士前往傳抄。

  如今熹平石經已經在戰亂中毀壞,雖然能找到不少典籍的抄本,但要尋找合適的師長卻不容易。顏良說道:“恢複學校庠序勢在必行,不過苦無合適人選,長史可有以教我?”

  辛毗答道:“縣鄉庠序可各招地方儒士教授經書,不過國中之校卻有些為難,劉孔才、張稚讓等雖也是飽學之士,然年資尚淺,恐不能服眾。”

  顏良也知道劉劭、張揖等人要興辦郡校還不太夠格,問道:“如今國中可有德高望重的博學名士?”

  辛毗道:“常山國中或難尋覓,不過在下卻有一人選,隻是此人未必能為明府所用。”

  顏良道:“卻是何人?”

  辛毗答道:“乃是明府同郡人士,任縣張公。”

  被辛毗這麽一提,顏良也想起了這個人物,問道:“可是張臶張子明?”

  辛毗道:“正是此人,張公少遊太學,學兼內外,後歸鄉裏。袁公前後多次辟命,其人均避辭不應,乃移居上黨。我聽聞並州刺史高幹亦表張公除樂平令,張公亦固辭不就。張公年高德昭門下生徒眾多,若能召其於常山講學,則文事大興可期。”

  對這個人物,顏良倒是有所耳聞,此君生於漢順帝永和年間,如今已然六十多歲,而且若是無甚意外,還會再活四十年,絕對是活生生的人瑞。

  好在張臶與他同為钜鹿人氏,他可以去請教一下家中長輩,或者田豐、沮授等人,是否可以代為關說。

  從張臶接連拒絕袁紹和高幹的征辟來看,此人不為名利所動,讓他做官估計是不願意的。

  不過顏良也沒打算這麽做,這年頭有學問之人大多願意開門授課,倒並不是為了那點微薄的束脩,而是為了傳播自己的學說,以期揚名天下。

  所以顏良打算請張臶來常山,給他安排好地方,讓他開學講課,並承諾負擔他和他部分學生的衣食住行料來如此優渥的待遇多半能說動。

  顏良答道:“長史提醒的是,張子明的確是上好的人選,我當遣人往上黨迎之。”

  辛毗見自己的兩項建議都得到了顏良的首肯,心中十分滿意,遂道:“明府近日來調兵遣將充實各地防務,以備禦黑山賊僚。不過如今我在明,而黑山賊在暗,彼可隨時隨地前來襲擾,於我而言多有不便。”

  顏良也歎道:“唉~茫茫黑山,到處皆可藏匿賊人,我分兵守禦各地,亦是不得已而為之。”

  辛毗道:“孫武子有言:‘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欲要圖謀黑山,在下倒是有一人可薦,此人對黑山諸賊了如指掌,或有奇效。”

  顏良奇道:“噢?還有此等人物?卻是何人?”

  辛毗微微一笑道:“此人乃昔日黑山之‘平漢將軍’,如今冀州之‘建義中郎將’,魏郡陶升是也。”

  被辛毗這麽一提。。顏良一拍大腿道:“著啊!我竟忘了此人。”

  這陶升原本是魏郡內黃縣吏員,當年袁紹剛剛因為天子遣人調解,與公孫瓚罷兵,就聽說魏郡之兵勾連黑山賊,攻破了他的大本營鄴城。

  當時袁紹與眾多將士幕僚的家人都在鄴城之中,眾人俱都憂懼不已。

  而陶升當時也是攻入鄴城的賊軍之一,不過他看穿了於毒等人不能成大事,便護住袁紹和將領幕僚的家人,送往了斥丘,並通知袁紹。

  袁紹大為感佩,表陶升為建義中郎將。

  因著陶升對袁紹與眾將領幕僚有救援家人之恩,故而在冀州人緣不錯,雖然出身低微,但也混了個美差,如今正帶著本部人馬駐守在清河國境內。

  顏良道:“我與陶升往日並無交往,長史與其可有交道?”

  辛毗道:“昔年我家人也在鄴城,蒙建義托庇,故而曾當麵致謝。”

  “如此便好,我當請求大將軍調陶建義前來常山助我。長史可願致書一封,為我向陶建義說明情況?”

  “敢不從命。”

  三國求生手冊。

  最快更新三國求生手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