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端午
作者:我不叫薛傑啊      更新:2020-04-28 20:49      字數:2220
  林趙氏將艾草插在門口,迎來了端午。

  門前掛艾草意為招百福,不僅可以驅逐蚊蟲,還可阻擋外麵聚集的毒氣進入家中。

  後世對於端午的由來,流傳最廣的說法便是因紀念屈原,可大魏的端午,和屈原並沒有什麽卵關係,甚至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屈原這號人物。

  隻有一些喜愛《離騷》的粉絲,才會給他們屈原歐巴打call,後世這一批人很多被叫做語文老師。

  然而大魏的端午並不是什麽好日子,在人們眼中,五月時晝最長夜最短,是陽極盛陰極衰的時候,但物極必反,也就在此時,陰氣悄然滋長。

  再加上生存環境惡劣,五月多發疾病,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月份,被稱為“惡月”。

  五月如此邪惡,這個月出生的孩子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人們認為,此月出生的孩子會妨害父母,尤其以端午這天出生的孩子為甚。端午出生的孩子,往往會被父母送人、遺棄甚至殺死。

  端午,也是畫兒的生日。

  一早,本該候在門口的小丫鬟不見了,蘇瑾最後在她房間裏找到她的時候,小丫鬟正裹著被子縮在床角偷偷抹眼淚。

  看到少爺進來,小丫鬟用衣袖慌亂擦了擦眼淚,又往床角縮了一下。

  “少爺,你、你離畫兒遠一些,畫兒是個不吉利的人。”

  小丫鬟聲音透漏著委屈,說著眼眶又開始發紅。

  蘇瑾好說歹說,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才將小丫鬟勸了下來,可她還是自覺離少爺遠一些。

  一個小丫鬟,自然是沒有慶祝生辰這一說的,何況是在這麽個日子,畫兒也從來不敢向別人透露自己生辰。

  固然,蘇瑾可以給她慶祝生辰,但這會讓畫兒在府裏的位置更加尷尬。

  正好今日無事,便好好過一次端午吧。

  現代人對於端午的記憶,多半就是賽龍舟吃粽子了。

  賽龍舟,據記載起源於越王勾踐,《事物原始·端陽》有雲:“越地傳雲,競渡之事起於越王勾踐,今龍舟是也。”

  也就是說,賽龍舟並不是來源於投水沒被撈到的屈原歐巴。

  至於吃粽子的習俗,那就出現的更早了。

  春秋時期,人們就用菰葉將黍米包成牛角狀,這是最早的粽子,俗稱角黍;戰國時期,人們便用竹筒裝米,然後密封,用火烤熟,俗稱“筒粽”。

  端午節的起源,比屈原更早,隻是千百年來,屈原的故事深入人心,語文課本又學過《離騷》,人們就自然而然的把賽龍舟和吃粽子,甚至把端午,都和屈原聯係在了一起。

  端午節還有讓蘇瑾聽著就受不了的活動,食梟羹!

  梟就是貓頭鷹,因長相對不起觀眾,叫聲淒厲,被人們視為不祥的象征。

  再加上古籍中,有貓頭鷹長大後吃掉自己母親的記載,以孝治天下的大漢,便開始了端午食梟羹的傳統。

  自漢代開始,皇帝端午節於宮中設宴,將梟做成羹湯賜給群臣食用。食梟羹有強烈的政治意味,寓意將不忠不孝的人從皇帝身邊驅除,借此弘揚儒家忠孝觀念。

  幸好這個習俗局限於宮廷,沒有流傳到民間。

  此外,端午還有飲雄黃酒的傳統,來驅除蚊蟲和預防疾病。白素貞就是喝了這玩意以後,某草蟒英雄才發現自家媳婦變成了大白長蟲,一股強烈的刺激湧上心頭,沒能挺住直接撲街。

  但蘇瑾不能帶小丫鬟吃夜貓子,也不願教唆未成年人喝酒,雖然他心裏有些期待小丫鬟喝了酒也變成大長蟲,但他是不會承認的。

  至於另一個抓蛤蟆的習俗就免了,蛤蟆也就是蟾蜍,五毒之一,因其毒性入藥,五月初五被認為是毒氣聚集的日子,這一天的蛤蟆毒性最強,入藥效果最好,因此,每年端午都是蛤蟆的祭日。

  能帶小丫鬟去玩的,也就鬥百草了。

  端午也是出門踏青的日子,采集大量的花草和草藥。

  鬥百草分為文鬥和武鬥兩種。文鬥比拚參與者的植物知識,認出更多植物的人,這點某掛逼誰都不懼;武鬥則是兩人分別拿住手中植物的莖,用力拉扯,斷者為輸。

  武鬥尤其深受婦女兒童喜愛,據傳每年端午,都有些少婦,為此連梳妝打扮都不顧,急匆匆出門,蘇瑾聽了都有些好奇。

  文鬥武鬥先不說,上次帶小丫鬟和靈兒出去踏青,看她們挺喜歡的,這次正好帶他們一塊去。

  蘇瑾自身也喜歡山喜歡海,據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他感覺自己果然機智勇敢。

  喊上靈兒和林趙氏,帶上蘇三,小丫鬟聽說出門踏青,心情好了幾分,叫上三個小姐妹,湊齊了琴棋書畫。

  隔壁的李家兄妹聽到動靜,過來後加入踏青大軍,路過群玉院又喊上靈雨和巧巧,一群人浩浩蕩蕩向南門走去。

  靈兒開心的嘰嘰喳喳個不停,她帶上了自己的小風箏和小魚竿,連小鋤頭都沒落下。

  常來蘇府的靈雨,被林趙氏拉著手問話,言語間有些不知所措,巧巧好像聽明白了些什麽,捂嘴偷笑。

  李汐照例還是不愛搭理蘇瑾,據李瑜所說,是因為第一批香水沒有她的,哪怕蘇瑾補上好幾瓶都不管用,蘇瑾不懂的是,她生氣的並不是香水,或者說不隻是香水。

  自己老娘不知道問了些什麽,靈雨臉頰爬上了一抹紅暈,離得太遠,蘇瑾沒能聽見,林趙氏看看靈雨和巧巧,再看看不遠處的李汐,嘴角含笑,暗道自己前段時間太過著急了。

  一行人中,和靈兒年紀差距最小的是畫兒,二人又常常一起學作畫,關係極好,此刻正湊在一起說悄悄話。

  出城以後,畫兒心情放鬆了,但還是自覺和靈兒保持一點距離,蘇瑾有些明白小丫鬟以前為何那樣膽小自卑了。

  端午端午,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一行人進入山中比較平緩的山坡,開始采集草藥,蘇瑾化身百科全書,引得畫兒陣陣崇拜。李瑜兄妹五穀不分,更別說草藥了,老老實實在後麵跟著。

  靈兒也分不清草藥,但她有自己的方法引起關注,跑到畫兒身前,說了些什麽,很快,山裏又響起了歡快的“采草藥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