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商業載人航天的競爭者們
作者:大臉貓臉大      更新:2020-07-09 21:10      字數:2464
  “不錯,你們的進度相當快,甚至快的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最終,唐超坐在一邊的辦公室裏,通過大窗戶看著外邊忙碌的工程師,對張立言說道。

  “嘿嘿,還是老板你給的核心資料實在給力。”

  張立言端過兩杯熱茶來,接著說道:“如果不是那些核心技術,我們現在可能連設計都還沒完成呢。”

  其實張立言是真的感慨,他在歐羅巴宇航局那邊幹過好幾年,他是真的沒見過這樣造航天器的。

  航天器和火箭之類的東西,利用傳統的方法想把它們造出來,都要經過漫長的技術論證,然後對論證的技術進行各個擊破,掌握技術之後再進行製造,製造的過程中就開始試驗了。

  不僅各個零件要試驗,各部分也要試驗,組合到一塊之後還要試驗。

  沒完沒了的論證,沒完沒了的試驗,沒完沒了的完工,才是航天器設計製造的常態。

  一款新的航天器出來,沒個幾年時間,根本都見不到影子。

  後來出了一個猛人,也就是創辦了太空叉的馬一龍,他們公司設計建造新火箭就賊快。

  因為他們都是邊設計、邊製造、邊測試、邊修改的。

  最開始,他們並不會把所有的項目都吃透,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改進。

  造的差不多了,試飛一下,不管失敗還是成功,吸收技術之後就進行下一個項目。

  很快,他們公司的第一款火箭“獵鷹九號”就成功研製出來了。

  進接著,沒多長時間,使用現成技術的第二款火箭“重型獵鷹”也成功了,順便刷新了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記錄。

  現在他們更牛批,都開始露天造火箭了,出新火箭的速度更快。

  當然,因為他們造火箭的方法異於常人,所以“星艦”火箭的數據一變再變,去年才徹底定下來。

  以至於現在各大視頻網站上都有好幾個版本的宣傳片。

  其實也是太空叉做宣傳片做的太快了,結果沒幾個月,自己把火箭設計方案一改,又得重新做宣傳片。

  而他們現在隻是對它進行技術驗證,過程那叫一個狂野,焊吧焊吧,就開始做試驗了。

  成功了,就下一項實驗。

  失敗了,就馬上焊一個新的,接著試驗。

  等這些技術都驗證成功了,他們才會建造定型的“星艦”火箭。

  隻不過除了這款還在技術驗證期的超級新火箭,獵鷹九號都快成勞模了,重型獵鷹空有那麽大的載重能力,愣是撈不著發射訂單。

  可見這個時期正常的私人航天公司要想生存,國家方麵的訂單是多麽重要。

  不正常的,那另說。

  也因為這個,所以幾個航天大國的火箭都是“能用就行”,隻有實在需要了,才會研發新型火箭。

  可是一款新火箭又不是那容易造出來的,所以常常因為新型火箭無法按時發射,導致各種發射任務延期。

  一鴿再鴿。

  而領航者公司造新款航天器,又是另一種狀態。

  首先一點,領航者公司沒有延後那一說,隻有提前。

  像之前的“初航號”火箭、“坎月係列”月球探測器、各種衛星,包括現在即將完工的“飛鏢x”航天飛行器試驗機。

  這一切,都來自唐超,而按照唐超所說,這一切其實還來自公司的一個秘密科研中心。

  那個秘密科研中心給出的論證數據不僅詳細的令人發指,非常讓人懷疑他們是從成品上反推出來的。

  另外,給的核心技術也是一個不落,張立言他們隻要拿到手,並且稍微學習一下就能用。

  也就是唐超說秘密科研中心任務重,所以隻有核心技術,一些外圍技術需要這邊來突破,要不然他們這裏就是單純的製造廠了。

  這就是他們進度飛快的原因。

  因為根本停不下來,一切都是那麽的絲滑,那麽的順其自然。

  如果這都能鴿,那他們就不用幹了,甚至都沒臉拿工資。

  更別說他們還有時間進行學習,除了拿著資料自學,唐超這個首席技術官有時候也會講點東西。

  不過唐超不講細節的東西,他專講未來發展和大技術方向,員工們非但不覺得奇怪,還一致認為唐超不愧是首席技術官和老板,格局就是大,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他們哪知道,那隻是因為唐超基礎不紮實的原因。

  不過等以後,唐超再講課的時候,肯定會講一些細節的東西,因為他的基礎被金手指夯實了。

  所以現在,聽著張立言的吹捧,唐超實打實的受了,因為他不心虛了。

  至於對工作人員的再培訓,那也是沒辦法,別看他們現在幹的活還在地球的科技範圍之內,等到以後,會有大量的超高科技項目等著他們。

  不學習根本就行。

  也因為這個,唐超腦海裏的可控核聚變技術還沒著落呢,公司裏根本就沒相關的高端人才和高端設備。

  要想搞那個,他必須另想辦法。

  兩人喝著茶聊了聊後續的事,然後就聊到了目前的國際航天格局上。

  又因為剛才看了“飛鏢x”,所以很自然的就聊到了載人航天,尤其是商業載人航天上。

  “雖然‘飛鏢x’進度提前了,但是各種試驗甚至試飛也要抓緊,那些搞商業太空遊的公司最近都有大動作。”唐超轉著茶杯說道。

  張立言喝了一口茶水,聞言放下茶杯說道:“對,太空叉的載人龍已經執行過兩次載人飛行任務了,他們近期會召開發布會,宣布載人龍飛船的具體太空旅遊計劃。”

  “山脈公司的那個‘追夢號’迷你航天飛機也已經向國際空間站運送過兩次貨物了,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終於拿到了載人許可,如果他們成功測試了載人能力,肯定會馬上加入太空旅遊的行列中。”

  唐超點點頭,不過他看了張立言一眼,笑著說道:“沒錯,但是相對於上千萬美元一張船票的正式太空遊,深藍起源跟真銀河的亞軌道旅行計劃或許會更受歡迎一點。”

  “因為它們夠便宜,隻需要幾十萬,甚至十幾萬美元。”

  張立言聽了哈哈大笑,“也是,真會花幾千萬美元去太空轉一圈的人畢竟是少數。”

  “亞軌道旅遊也不錯,花錢少,但是衝出卡門線之後一樣是太空,一樣可以體驗失重感,一樣可以看到地球的大弧線。”

  兩人笑著,唐超突然說道:“哎,老張,你說如果讓他們先完成一次太空遊,然後我們再以價格、舒適度、真太空軌道等全方麵碾壓他們的方式出場,會怎麽樣?”

  “這個……”

  張立言也是一時語塞,他是火箭工程師,運營方麵的事,他確實不了解。

  不過他大概能想到,如果領航者那麽幹的話,估計會讓他們剛才說的四家私人航天公司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