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表露心跡
作者:二老爺      更新:2020-05-04 14:28      字數:2410
  不由得青陽不心驚,若真如陳平所說,李斯有可能借著機會置趙高於死地,那麽這對青陽絕對不是好事,青陽要的是內閣和禦司監兩家彼此鬥爭內耗,這樣他才有機會借機上位。

  如果沒了趙高,讓內閣一家獨大,那時候別說青陽,就是胡亥也說話不好使了,沒有製約的內閣,就意味著皇權旁落,那時候帝國運轉根本不需要皇帝,內閣可便可以一手遮天,胡亥會淪為吉祥物,青陽也再無出頭之日,救秦大計更無從談起。

  如今大秦弊病,並非一個內閣可以挽救的。

  隻不過青陽自認自己的設計並沒有太大問題,在他看來,趙高隻要沒有失去胡亥的寵信,那麽內閣就沒辦法真正置趙高於死地,自己的本來目的也隻是借內閣的手壓製趙高而已。

  這時候陳平拱手道:“公子,朝廷鬥爭看似複雜,但往往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最有效的,若臣是李斯,在胡亥出巡的情況下,就會把鹹陽令閻樂賄賂反臣一案做成鐵案,不僅如此,更要讓趙高也牽扯其中,坐實他們通賊謀反的罪名。

  謀逆之罪一旦坐實,在二世皇帝無法幹涉的情況下,就可以果斷處死趙高,二世皇帝不在鹹陽,內閣主導朝廷大小事務,要做到這些易如反掌,趙高根本無力抵抗,趙高一死,內閣大勢已成,介時二世皇帝憤怒與否都無關緊要了。”

  青陽一聽,身上的冷汗刷的一下冒了出來。

  是啊,為何自己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閻樂行賄一案本就牽扯到皇子謀反,這種事隻要沾上就沒那麽容易甩掉,而百官皆以內閣為首,隻要抓住這點大做文章,坐實趙高謀反的罪名並不難。

  即便是先斬後奏處理掉了趙高會讓胡亥憤怒,但是那時候胡亥回鹹陽將要麵對的是一個已經無法遏製的內閣了,到時候帝王也得低頭,他的憤怒也沒人會在意了。

  趙高依靠胡亥上位,而胡亥的地位穩固同樣源自趙高,一旦趙高身死,下麵的臣子皆以內閣馬首是瞻,帝王將會被架空。

  這就是內閣和宰相製服的差別了,宰相權利雖大,但多是輔助帝王,但內閣卻可以更高效管理政務,一旦相製衡的禦司監失去力量,內閣就真正隻手遮天了。

  如果趙高沒了,憑禦司監剩下的趙亥和曲宮兩個小魚小蝦,在李馮兩大氏族主持下的內閣麵前隻有瑟瑟發抖的份,那時候內閣出具的票擬,他們根本沒有膽子駁回,禦司監也就淪為擺設,朝廷徹底成為內閣一言堂。

  陳平的確智計無雙,僅憑青陽嘴裏所說的朝廷局勢,就能敏銳的發現這一招殺機,這一點,連青陽都沒有想到過。

  青陽道:“可若如此,必然逼得趙高臨死反撲,郎中令執掌胡亥親從軍,一旦圖窮匕現,趙高必然調遣宮殿士卒肅清鹹陽宮,”

  陳平道:“衛尉馮劫警衛宮門,豈會任憑趙高作亂。”

  青陽道:“權利鬥爭演變至刀兵之禍,禍亂超綱,鹹陽動蕩,這樣的罪責他們誰都承擔不起。”

  陳平笑道:“所以若要一舉除掉趙高,需要以雷霆之勢一擊製敵,若瞻前顧後,大事難成矣。”

  青陽道:“何謂雷霆之勢?”

  陳平道:“無他,先殺人,再論罪而已,若是陳平,隻需帶快刀手一名,入殿誅賊,再昭示罪證,彼時趙高已死,餘黨安敢出聲,如此大事定矣!”

  青陽愣住,一時間不知說什麽好,陳平的手段有效嗎,絕對是有效的,若李斯真的如此作為,事情大有可為,隻不過,大多數人並不擅長用這麽直接的手段解決問題。

  事實上,曆史上趙高就是被子嬰用這種手段弄死的。

  大多數人思考問題,首先想到事情的後果和影響,所以往往瞻前顧後,反而忽略了最直接的方法。

  而要快刀斬亂麻,把複雜的局勢簡單化並非容易事,這既需要明銳的觀察力,更需要非人的魄力,就連青陽在自己的思維習慣下,也不會去想到用這種直接的手段去解決問題。

  不過陳平用計多詭謫,行事直接膽大,又敢於冒險,這種手段出自他的嘴裏並不奇怪。

  青陽有些拿不準的問道:“你且說說,李斯有這般魄力嗎。”

  陳平搖了搖頭:“這卻是不好說,李斯其人表麵方正,實逐名利,昔日構陷韓非,今日篡先帝遺詔,皆因害怕失勢,今其與趙高勢如水火,若是發現了機會,應當不會畏首畏尾。”

  青陽頓時眉頭一皺,陳平所說還是很有道理的。

  陳平似乎明白青陽的顧慮,便笑道:“公子卻也不必憂慮,其實就算內閣掌控了朝廷,公子也並非無可作為。”

  青陽一愣,隨後若有所思:“你是說上郡?”

  陳平讚賞道:“公子聰慧,不錯,不論是趙高還是李斯執掌朝政,隻要三十萬北方軍仍然在蒙恬將軍手裏,事情仍然大有可為,”

  青陽歎道:“如果真到了那一步,說不得隻能聯合蒙恬將軍南下鹹陽了,隻是如此一來,大秦根基動搖啊,看來慫恿胡亥巡狩,確實是我思慮不周了。”

  陳平連忙道:“公子不必妄自菲薄,謀劃之事沒有萬無一失之說,以平觀之,公子雖弱齡但心思剔透,行事果決,已經遠非常人能企及了,某在公子之時,不如公子多矣,而更讓陳平為之折服的,則是公子的自信。”

  青陽一愣,有些愕然:“自信卻是從何談起?”

  陳平拱手,鄭重道:“昔日平問公子,如何救秦,公子複曰取亥而代之,弱冠之齡言竊國之事,公子自信如言取釜中肉食,於是陳平知公子誌向之高遠,彼時公子之自信,陳平為之折服。

  後觀公子謀劃,步步為營,行事有度,於是陳平又知公子腹有城府,不可以少年事之。

  所謂君擇臣,臣擇君,陳平得公子看重,才有舒展才華的機會,而陳平能事明主,更乃人生幸事,雖死亦效之!”

  青陽看著陳平,心中感慨良多,陳平一番話或有奉承,但必為肺腑,陳平能得明主乃人生幸事,而青陽能得陳平以誠相待,又何嚐不是幸事。

  青陽托住他的雙手,道:“今日以後,你我之間就如魚水,代郡多年舊城,舊路破敗難行,平且隨我前去吧!”

  陳平踏去前方,拂手引路,道:“平為公子探路,舊路亦不難行!”

  青陽搖了搖頭,負手站在陳平旁邊:“秦人可不嬌弱,區區舊路,又何須他人探行,你我魚水同心,自當並行前去!”

  兩人相視一眼,以後哈哈大笑起來,引得旁人側目。

  這大笑,自然是因為暢快,此時兩人皆已敞開心扉,彼此再無一絲隔閡,從此以後勠力同心,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