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高考=重生?
作者:國手丹青      更新:2020-05-06 15:21      字數:5191
  草草的寒暄了幾句之後,蘇喆等人就跟著隊伍離開了會場。

  除呂雅之外,蘇喆王倩雯和徐昊三人約好了十幾分鍾之後在校門口等待。幾人一起坐車回藝博看聶老師咋安排。

  經曆了早上的同仇敵愾,徐昊和蘇喆的關係也是更深層次的緩和了。他兩之間的這層窗戶紙越來越薄了。

  兩人回到宿舍,發覺居然沒有啥可以收拾的。但想了想,王倩雯一個女生應該比較麻煩。不妨就坐下來緩緩吧。

  這一趟回去之後,就輪到他們鯉魚躍龍門了。

  回想自1977年恢複高考製度以來,不僅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尤為重要的是高考製度為我國在新時期及其後的發展和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一決策及其采取的一係列前所未有的理性措施震動了中國和世界,有力地凝聚了全國人心,大大推動了中國走出文化改革夢魘,全方位進行改革的步伐。

  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國家和政府實際上是以恢複高考作為打破理論教條、解放思想的突破口,是為在各條戰線全麵開始撥亂反正采取重要措施,恢複高考製度具有劃時代的曆史意義。高考製度為我們提供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注重社會公正、公信力,實事求是、順應了民意。

  就我國的社會製度來說,高考對於每一位單獨的個體公民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高考,是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人生考試,是自己走向人生巔峰的第一步考試。是為自己理想奮鬥拚搏的一次考試,是一個出生寒門邁入高等學府的一次重要考試,高考,承載了一個考生的夢想和抱負。

  高考是自己人生中一次非常非常重要的經曆,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這次人生中難得的磨礪,每個人都應該和想要好好的把握住這次機會。

  高考是一個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一個人生走向成功的起點。

  每年的高考,那些家長們坐在考場外,焦急的等待著自己的孩子考試的結束,而學生們也要為自己的考試努力。麵對高考,就是麵對人生的第一次考試,珍惜這次難得的磨礪的機會。相信成功絢麗彩虹就會在風雨之後綻放在人生的天空之中。

  高考時對中國青年人群的第一次社會分層。

  高考的本質跟我國古代科舉製度是一樣的,就是給廣大普通中國人一個翻身逆襲的機會,使社會各階層成員處於流動的狀態。所以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如果你不是家財萬貫,那麽高考是完成階層流動的很好的辦法。

  蘇喆曾有幸和一名正在上二本學校畢業的的大學生聊天,那名學長說道他自己找工作的經曆。幾乎所有的五百強的公司,在招聘的時候都會要求,985院校和211院校畢業。有心的畢業生也會在國內知名的招聘網站上搜尋。而簡曆上的選項也許滿足:985院校或211院校畢業。

  也就是說基本的院校條件不滿足的情況下,你的簡曆連被看到的機會都沒有,現實就是如此的赤裸裸,如此殘酷。其實也能理解企業的這種做法,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我們是五百強公司的老板,你選拔人才的時候更喜歡哪些大學的畢業生呢?是985院校211院校的還是隨便一個野雞大學出來的畢業生?

  在我們國家,大多數人隻有參加高考,在高考中成為勝利者,才能擁有良好的學習條件,真正享受學習的快樂。

  中國隻有那麽幾個大學同時擁有良好的學風,不太差錢的科研經費,真正懂人文社科並且願意給本科生上課的老師,誌同道合的同學,湊活的居住條件和校園環境這幾個能讓人享受學習的條件。

  不要聽人隨便的說啥居家看書自學,高中那點入門知識,自己看書可以搞定,大學的知識除非你天賦異稟或者財務自由,否則你還是需要導師和實驗室的。人文社科也一樣。自己看莊子,老子,做物理實驗,學到的東西,是無法和在一個好的大學,有優秀老師的指導,有一群優秀的同學一起學習的效果相提並論的。

  很多人持有上大學如坐火車的理論,認為無非是商務座,軟臥,站票的區別,而現實明確的告訴我們,這個比喻是不恰當的,因為上不同的大學不是火車坐次的區別,上不同的大學是徒步,坐火車和坐飛機的區別。

  徒步的永遠到不了坐火車的目的地,即使你一直走,走的再快,結果也是一樣的。坐火車的也永遠沒有坐飛機的節約時間。而你要付出的車票或是機票錢,就是你高中時的努力程度或是你高考時的分數。

  也會有很多的人表示,從大學出來之後,沒學到多少有用的東西,難麽請你告訴我什麽才算是你所定義的有

  用的東西,廚師的收益還時開挖掘機的本領才算是有用的東西?高中所學的知識為了你在大學繼續學習而打下的基礎而已。

  你覺得科學是讓你學的知識嗎?其實它也隻是讓你有個合法性,讓老百姓都服你,但是其實你什麽都不會。做事情都是你的手下或助手。高考也是一樣的,他並不負責培養和選拔人才,他隻負責給你一條出路,給階層之間一個流動的門或是出口而已。

  你有沒有想過假如沒有高考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會陷入怎樣的局麵和混亂?其實都不用想,文化改革的時候就曾經有過,你都不會否認那是一場災難吧,最後上大學以官家子弟優先,然後才有可能是寒門子弟。而這僅僅隻是有可能。

  所以,在考慮高考意義的時候,不要隻是考慮它對個人的意義。還要考慮它的社會意義。高考有一萬個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在出現更好的,更符合我國社會形態的取代方法之前,我們需要它來維持我們有序的生活,這就是現狀。

  高考不是為天才設定的考試,天才畢竟隻有少數,可是這套製度麵對的是無比廣闊的受眾群體,從製度設立的那天起,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孩子和以後將會誕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公民都必須執行和服從這套製度,所以如果它不能顧全到所有的人,它至少要盡可能地顧全更多地人,這是一點兒錯都沒有地。

  對於一個除了高考找不到任何出路的寒門子弟來說,為了分數拚命是有意義的,因為他隻會考試。他沒有別的興趣愛好或是才華和技能。除了高考能帶給他步入自己理想的生活之外,就算有勇氣去社會上摸爬滾打可能也沒辦法混的風生水起,那麽高考就是他全部的希望之所係,怎麽努力都不為過。

  也許又會有人說,這樣的他指揮是一個無情的考試機器,或是他是一個應試教育下的失敗品。但是這就已經是他所能接受的最好的結果了。在這個階級固化的時代,一個一無所有的窮人想要改變門庭。所能采用方法隻有參加高考,而且這個過程是極其漫長的。

  但是對於一個天才來說,或是可以考慮找到其他人所不曾走過的成功道路,甚至可以有各種各樣通向成功的道路。但是,我們都不是那少數的天之驕子。或者說,在成為天才之前,我們都是普通人。

  相比較而言,高考是一件性價比很高的事情了。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出來混遲早是要還得。所以高考不拚,大學不拚,出來大學進了社會就得拚。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麽你就那麽幸運,這個世界本就是不公平得。很現實得說,連投胎都不公平你還想要怎樣維度下得公平。對,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有些人一生下來就已經在羅馬了。對於你來說,因為別人的出生環境比自己優越就要放棄嗎?不可以吧。

  別人高考拚一年,用分數換來的即便是985名校全校學生都有的資源,但是這些資源你在普通一本即便是全專業第一名都沒有的。別人的朋友圈是進實驗室做項目發Paper刷GT,你的朋友圈隻能是吃喝玩樂帶我飛。能比嗎?

  假如你在普通的一本學校裏麵付出的是那些混日子的普通學生的十倍努力,那麽名校即使是有十個人在付出你同樣的努力,人家定期相互交流一下也要比你一個人單打獨鬥要強的多,家具就是這樣產生的。

  高考失敗當然並不意味著人生失敗,但是,注意但是。但是當你想當上CEO贏取白富美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要比那些高考成功的人付出十倍乃至幾十倍的努力,因為他們的起點要比你高得多。

  高考不認真,出來後努力,水平和一本學生畢業後是一樣的人,我想大部分都是加班加點拚出來的人,可是人家好的大學出來的學生呢,就是每天上課寫寫作業泡泡圖書館而已,你不覺得高考的性價比太高了麽?努力一年換來的分數定的上你多年的起早貪黑和熬夜加班。

  千年的文化沉澱使得每個中國都無法避免錯綜複雜的人脈關係。而這樣的人脈聯絡往往公私不分。如果像某些人士所設想的那樣全部大學自主招生,隻會導致有人脈的上,沒人脈的下。人脈越廣的人通常越接近特權階級,那麽,一條直上直下的通道就被堵死了。也就是說,沒有權,沒有錢的階級就會一輩子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不隻自己一輩子,子子孫孫一輩子也都將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高考在現代化的大城市裏麵可能隻是一場考試,孩子們還可以出國,還可以有很多打算。但是,在小城市,在農村,一次高考,就能決定一個孩子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還是靠技術吃飯。

  相對這個處處被詬病不公平的社會而言,高考是目前為止最公平的方式,它基本不論出身,

  不論錢財,而提供了一個平台,使得某些人能夠越過龍門。而類似美國的申請方式,中國的自主招生模式,保送模式就公平性而言都無法與高考相提並論。資源分配的不公平導致了在這些看似創新和公平的模式下無法保障真正弱者的翻身機會。

  而高考看似在大江南北同一天考同一場試,似乎隻此一家,但是這樣的設置恰恰是保證公平的根源,這樣的設置,避免了舞弊,避免了多次考試帶來的費用負擔,使得幾乎人人都考得起,每所大學也都認可。

  它有多重要?看看每年高考季社會環境的變化就可見一斑。現如今,國人重視高考的程度,絕不亞於77年恢複高考的時候。

  你也許會認為這有些過了--高考它隻是一個過程,高考成績就是一個分數。考得好的,收獲一份經驗,考得不好的,擁有一份經曆,對人的一生而言,並沒有那麽重要。

  但是一個高的分數能夠換來一紙高的學曆,一個夠高的分數能夠跨進名校的大門。幾年之後選擇工作或者事業的機會就會不一樣,人生的起點也就會不一樣。

  人生,真正的起跑線是從高考開始的。

  高考勝出,至少說明在此之前的數年時間裏,你主動學習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知識的積累,理解,掌握能力,你忍耐寂寞的能力,抗拒誘惑的能力,應對挫折的能力,自律的能力超過了止步於大學之外的同學們以及普通大學的學子們。

  我們為什麽要努力高考?

  有人說,大學就是步入社會前的過渡階段,什麽都學,也什麽都學不精,無所謂好壞。相當於上高速之前的匝道,不管你走那一條,最終都會上高速的。是的,都能上,但終點會一樣嗎?

  再好的大學裏也有混日子的人,再差的大學也有牛氣的人。自己沒考上好的大學,隻要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一樣可以成為矮子裏麵的將軍,成為可以與名校畢業生比肩的牛人。

  但是你想過嗎?高中學習有老師督促,講解,引導,有緊張而高效的學習氛圍,有全社會的支持與鼓勵,你都沒有學好,指望在普通大學逆襲,成功的幾率又有多少?實際上,一所普通大學最要命的不是它的普通,而是沒有一個你爭我趕的學習氣氛。普通大學成了大學生的安樂窩,幾年一混,原有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態都沒了。走上社會後,想成為頂尖級的人才顯然比名校畢業的有難度,且難度不小。

  為什麽很多企業招聘會設置學曆門檻?為什麽985、211成了找到好工作的敲門磚?因為你能考上牛逼的學校,說明你有高於普通人的學習能力。你所在的學校就是你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體現。這些不用寫的天花亂墜,學校那一個紅頭公章就已經說明一切。

  好學校是一件華麗麗的外衣,穿上它光彩照人,沒有它黯然失色。

  好的大學,氛圍就可以簇擁著你不斷向前。住在清華園裏的高曉鬆說,遇到什麽問題隨便敲開哪家的門,都是頂級的教授,在這樣的環境裏,想不進步都難。而普通大學可能連一個仰望的機會都沒有,有的隻是和你一樣想著打遊戲、逃課、準備小抄蒙混過關,到最後再混張畢業證書的人。

  當時你可能不覺得什麽,因為大家都是這麽混過來的,差別不大,等到離開學校,走上社會,有了對比之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隻井底之蛙,這時候方才領悟大學也是有差別的。即使你現在發憤圖強,奮起直追,那幾年的光陰也找補不回來。在你跑的時候,誰又會在原地等你呢?

  高考真的決定一生嗎?

  高考想考一個逆天的分數實在是不容易,即便經曆一番”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之後,也有不少人依然折戟沙場。不過高考沒有考出理想成績的同學不用氣餒,”高考決定命運“這句話太唬人,想想看真正成功者和企業家,還有那些農民,包括我們IT界得精英有幾個是大學畢業的,我想大家已經能想到幾個吧?

  在今後的日子裏,慢慢的,同學們會發現無論是在高考中考得好的還是沒有考好的,都會發現一個真理: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比起分值,人們往往更看重顏值。

  對於這方麵來說,蘇喆對於自己有著清醒認識,自己一個出身寒門的貧苦小子怎麽和人富二代,官二代比資本。他永遠也忘不了母親為了自己高考的不分心,竟然連見自己最後一眼的機會都放棄了。這對於一位母親來說是最殘酷的選擇了吧。

  但是她別無選擇,這是自己能夠留給自己最愛的兒子最後的禮物了。愛一個人的極致表現不就是舍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隻希望他能活出你所期望的樣子不是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