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淺談《呐喊》
作者:國手丹青      更新:2020-05-06 15:21      字數:5252
  他生前就宣稱:“我們的追求高於隻拍攝自然景觀的攝影師。我們不想繪製漂亮的圖畫掛在牆上裝飾房間。我們要創造,至少也要奠基一種有益於人類的藝術。這種藝術引人入勝,它發自內心深處。”

  又說:“我們不應該再畫室內的閱讀者和編織女了,而應描繪那些能夠生活、呼吸、感覺、受苦和愛戀的人。”他不想拒絕這人生的恐怖,他想讓人們理解他描繪的可怕和慘烈,他希望人們會象走進教條那樣在它們麵前脫帽致禮。

  蒙克所描繪的世界是人類複雜的精神世界,他刻意表現死亡、憂鬱和孤獨,描寫上世紀末的藝術家在充滿矛盾與痛苦的現實中,其孤獨的心靈對人生產生的懷疑和焦慮。

  1890年,蒙克開始著手創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係列作品“生命組畫”。這套組畫題材範圍廣泛,以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為基本主題,采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

  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畫《呐喊》,是這套組畫中最為強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蒙克並不是為了愉悅觀眾的視覺去畫畫的,他的畫很難取得觀眾們的歡欣。

  最初,人們在看到《呐喊》時,認為蒙克一定已經瘋了,這幅畫是在他神智不清的時候畫下的。在《呐喊》原作的右上角上有一行淺淺的字寫著“隻能是瘋子畫的”,雖然現在已經不能考證是這句話是蒙克自己寫上去的還是別人的惡作劇,但畫中確實表現了一種瘋狂的絕望與不安。

  絕非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以一種專業的心態在創作,他要表現的情感也許不隻是自身的苦痛,更是當時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的極端的孤獨與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麵前的恐懼之情。

  僅就這一幅作品,便對後世有著重要的紀念意義。《呐喊》是蒙克的代表作品,而蒙克被譽為是西方表現主義繪畫派的先驅,所以這幅畫之於後世有很大的意義。表現主義繪畫的主要特征在於“借誇張與扭曲的色彩、線條,豐富畫麵的表現力;

  在印象主義中得到充分表現的自然主義被放棄,而取其簡化的手法,並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加以發揮”。正是《呐喊》等一係列畫作開辟了表現主義的表現手法。

  《呐喊》是精神的焦慮以圖式顯現的最傑出的代表。這幅作品被認為是現代人類充滿焦慮的現實,而又無法擺脫這一現實的永恒象征。

  它反映了存在主義者對人類自身孤獨和焦慮的呐喊:表現出在工業社會潮流的席卷下,對個人的渺小、心靈的機械化、理性的泛濫和科學主義的霸權等嚴重的不安和反抗,試圖從這種現代性籠罩的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表達了他絕望與逃亡的路。這不僅是蒙克自身靈魂的“呐喊”,也是他對工業社會中人的命運的關切。

  蒙克在憂鬱、驚恐的精神控製下,以扭曲的線型圖式表現他眼中的悲慘人生。他的作品反映了歐洲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麵貌。在蒙克生活的時代,再沒有別的藝術能夠像他那樣深入到人的靈魂之中,把那心靈的美與醜一並展現給世人。也沒有人敢於他那樣赤裸裸地描寫人類本能的醜惡,使善良與罪惡並存,讓美麗與醜陋共生。

  如今,《呐喊》中那個捂著臉扭曲著的人物形象被廣泛的應用到商業、娛樂業中,人們用它來表達某種諷刺或恐慌的情緒。然而,《呐喊》最大的意義可能是它讓人們找到了宣泄焦慮恐懼情感的出口,找到了人與人靈魂的孤獨的相互映照。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夏天旅遊旺季,大批遊客湧入挪威競相飽覽這個北歐國家的風采,為這個剛剛點燃熱情的國度又增加了一燃火熱。人們懷有驚歎的心情暢遊峽灣,同時又感慨著這個國家的文明與富饒。

  亦或是有人流連忘返,急不可耐的已經預定了下一次的到訪,卻又滿含顧慮地打聽著挪威冬季的蕭肅。其實,與既高冷大氣又溫柔可人的挪威風光不同,這個國家的藝術家為人們獻上了另一條風景線。

  以蒙克為代表,這位時而粗獷霸氣時而輕觸人心的挪威畫家,他的作品總讓人久久佇立於前,揣摩,思考,回味。

  位於奧斯陸的蒙克美術館裏收藏著這位傑出藝術家的大多數作品。臨近著奧斯陸自然博物館,花草樹木的自然氣息濃鬱著感染著整個美術館。於是,削弱了建築的莊嚴正經,增加了自然的柔和清新。

  夏季到訪自然是最美麗的時節,門口的櫻花樹恬靜著呼喚人們的到訪。哪怕隻是在門口逗留片刻,也會被深深的吸引。有趣的是,這座美術館主要是由日本出光公司讚助的,必然每年也是吸引了很多日本遊客的到訪。

  這種對藝術品的關懷,也讓細膩與溫婉的日本風格從整個美術館的細節中不經意的流出。

  走進美術館。不同於死板的生平介紹,蒙克的一生伴隨的

  是一排排的畫桌與畫筆。隨意使用的紙張也讓前來參觀的大朋友小朋友坐下來,一邊聽著蒙克的藝術人生一邊畫著心中的作品。

  也許對於蒙克來說這是最好的欣慰,看見自己的故事與作品感染著後代的人們,意義悠遠而綿長。

  展廳裏的作品大多風格迥異,這源於蒙克的經曆。蒙克的記憶裏滿含著對病逝親人的思念和對生命的思考,誇張與嚴肅可以同時並行於他的畫作間。

  求學的過程又伴隨著傳奇的自我認知,從拜師於挪威寫實畫派,到自我意識的突破毅然決然的去了法國,從掙脫了吉普賽流浪生活的頹廢,到移居德國開始全新畫派。博物館中的各類作品都能體現出他永無止境的創作天賦與傳奇人生。

  蒙克的思考多數停留在生命,愛情與死亡。

  經曆過太多次生離死別的憂愁,蒙克把對死亡的恐懼轉變成了一首對生命的讚歌。遠處的月影是他獨有的特殊象征,人們在明朗的月光下自由的享受生命。

  從年輕女孩的純潔聖白,到成熟女人陷入熱戀的激情,到老年女人的黯淡拘謹,這一首生命的歌曲唱出了特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也唱出了他對時光流逝的感歎。

  又或是他覺得生命需要珍惜來享受,死神的嘴臉才會這樣可惡地出現在他的畫筆之下,貪婪地吸取著年輕的生命。

  眾所周知,《呐喊》蒙克最出名的作品。這一幅當今最值錢的畫作不僅畫出了蒙克焦慮與緊張,也以巨大的傳神力讓所有人都感同身受地緊張。

  遠處血紅色的天空,伴隨著漸漸走進的黑衣人,這些焦躁的元素都為這幅畫增加了無比深刻的印象。也許是山下的精神病醫院讓他感受到了生命的絕望,也許是飛速的工業發展讓人窒息,他歇斯底裏的尖叫中透露出一種壓抑的釋放,也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將近的恐懼感。蒙克出神入化的表現力讓現代人震驚也得到了認同。

  且不說這幅畫有多麽價值連城,現代的電影電視藝術作品中也經常出現尖叫者。

  帶著內心無比的衝擊和震撼,走出博物館在咖啡廳小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夏天陽光充足暖風和煦,走出室內深呼吸,讓咖啡的香味與自然的美妙驅散內心的緊張。

  除了可以欣賞到美麗的風景,還可以體驗一下咖啡廳的小小特色。蛋糕上的呐喊者以可愛的萌態讓人忘記了心中的緊張感,反而卻讓人喜愛到難以下口。巧克力蛋糕的濃鬱,水果蛋糕的清甜,這或許也是現代人對於蒙克藝術的跨界表現,讓人更容易消化,讓人更容易釋懷。

  如果挪威的自然風景讓你駐足,

  走近挪威藝術家蒙克會讓你感受內心的另一種震撼。

  為何不參觀完美術館在咖啡廳逗留片刻。

  畫布上的藝術讓人思考,

  盤中的藝術讓人更容易消化。

  蘇喆心想,這估計就是藝術的力量吧。回味此行,自己真的是收益匪淺呐。

  帶著一肚子的美好回味,蘇喆再次進入了時空隧道。當第二次進入的時候,蘇喆再不是那麽的好奇和緊張了。雖然隧道內依舊是那麽的冷。但它依舊鋪蓋不了蘇喆內心深處炙熱的火焰。那團由藝術燃起的火焰。經久不息。

  在這次有幸欣賞到蒙克大師的作品之旅中,蘇喆更是對藝術的理解不是之前那麽的透徹了。反而有種若隱若現的朦朧感。但它又在蘇喆的內心中成就了最高點。

  但蘇喆不知道的是,如果有一樣東西對你而言高於一切,那就別試圖去抓住它。如果它能回到你的身邊,那它就永遠屬於你,如若不然,意味著它一開始就不屬於你。

  但在歲月的洪流中,蘇喆一點兒也不後悔自己走上這條精彩但又看不到頭的藝術之路。即使很迷茫,但自己很快樂,也很充實。

  浮生若夢它是夢,也該盡興地夢它一場。

  此刻地蘇喆,深處冰冷地寒風之中,但他滿懷希望,這樣的他所向披靡。

  他也知道,放棄很容易,可堅持一定很酷。他隻要求自己暗自努力,然後驚豔到所有人。

  在一段時間之後,耳邊呼呼地風聲終於停止了。自己的腳掌也是有了著力點。蘇喆意識到自己又回到了那個屬於自己的世界。雖然在這個世界之中,自己一無所有,但那種科在骨子裏的歸屬感是無法磨滅的。

  蘇喆猛地睜開眼,發覺寢室依舊是很安靜,瞅了眼徐昊的床鋪,他依舊是平靜地睡著。看來沒有發生啥意外。蘇喆向著窗邊看了看,遠處已經破曉,目光所及之處正是大片的魚肚白。

  蘇喆好想起床站在窗邊好好享受此時的朝陽。但是他還是克製住了這股衝動,因為這不是在藝博,自己現在住的的雙人間。自己的舍友徐昊還在睡覺,自己不能自私到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雖說起床產生不了太大的動靜,但即使這樣也不行。

  蘇喆從小被母親嚴格教育,學習成績的好壞母親並不是太過於看重,在蘇喆的印象之中,母親曾不止一次的因為生活中的習慣問題和禮貌修養問題對自己動手。

  甚至他還能想起母親一隻手拿著雞毛撣子,怒目之下衝著自己說道。哪怕是現在,這句話依舊在自己的耳邊餘音嫋嫋。

  “我不反對你滿背紋身,但向老人讓座這件事兒,就是你必須應該所堅守的底線,因為這是你骨子裏的善良不能丟。”

  也正是因為這份骨子裏的善良,蘇喆才得以在這麽多次與長輩相處的過程中留給長輩很深的印象。這就是母親留給自己無價的財富。

  蘇喆也曾有想過,母親沒有給自己留下太多的財富,不能讓自己向別的孩子一樣站在較高的平台上生活。但是,本就一無所有的他,正是因為母親,讓他有了生命,讓他有了在這美好的世界遊覽的機會。正是因為母親,蘇喆知道見老人要問好。扶老人過馬路,給老人讓座。

  見到長輩要謙恭。飯桌前應先等長輩動筷子才可以吃飯。等等的一切。就是母親為自己留下的無價之寶。

  他從心底裏感謝母親,他有幸遇到這麽一位偉大的母親是自己幾世修來的福分。

  蘇喆有時就在想,如果說真的存在轉世輪回的話,他多麽希望母親投胎成為自己的女兒,讓他有機會將母親賜予自己的愛加倍的還給她。讓她也好好感受被一個人傾其所有愛的感覺。

  其實自己一文不值,正是因為母親明目張膽的偏愛才是自己於這苦難的世間唯一的救贖。

  長長的呼了一口氣,蘇喆調整了一下思緒。對於母親的思念就像漩渦,它會不斷的吞噬自己所有的思想和注意力。這也許就是母親最後的驕傲了吧,她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對於自己愛和思念摻雜任何的雜念於其中。那將是令她久居地下難眠的唯一之原由。

  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思緒,蘇喆掀開了自己的被子。看了眼表,差不多到時間了。雖然說自己一晚上沒有睡覺。毫不避諱的說,自己這會兒已經很困了。但是蘇喆更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一個小時後應該上課。

  更讓蘇喆期待的是,在這節課上,劉小明老師會親自宣布對於昨天的新生考核結果,蘇喆滿心期待。對於這個結果,自己是有很大的把握爭奪第一的頭銜的。但就是希望從那個理想的人的口中讀出自己的名字。這樣的肯定就已經足夠了。這就是身為一個強者該有自信和好勝欲。

  再一次理智的克製了上頭的睡意。蘇喆起身下床。在梳洗完畢之後,蘇喆瞄了一眼表,差不多還有三十分鍾左右的時間。但徐昊依舊睡得很香,沒有一點兒要醒來的意思。

  終究麵子不敵責任感,敗下陣來。蘇喆緩緩地移步到徐昊床前。伸著胳膊搖了搖他地手臂。在看到徐昊緩緩地睜開眸子之後才放了下來,然後冷淡地說到:起來上課了。

  其實吧,兩人對於彼此的厭惡感隻是源自於麵子和嫉妒。如果說沒有王倩雯的話,說不好他們會成為很好的朋友。

  徐昊轉頭瞅了瞅蘇喆,思維緩慢的轉動著,但依舊是理清了。他也是沒有說話,但很感激。但是見蘇喆沒有搭話的意思,也就沉默了。

  蘇喆也是為了避免尷尬,拿起桌上的書坐下來開始靜靜地品讀起來。

  徐昊也是火急火燎地刷牙洗臉。他也能隱約地感覺到,蘇喆坐下來看書是有意地在等自己。但是這種感覺很微弱,他不知道會藕斷絲連地持續多久。所以徐昊也是努力地快一點,再快一點。

  終於,在徐昊滿頭大汗的收拾好之後,蘇喆已經知道,這會兒不出意外的話已經遲到了。

  但這兩人都是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主兒,誰也不願意開一句。於事依舊是冷冷的走著,一前一後,很有韻律和節奏感。陽光普照的造成,他兩周圍竟有一層淡淡的霜。估計這就是兩個人的結界了。

  在兩人步履匆匆的趕到會場時,後門沒關。

  兩人並沒有蒙著頭衝進去。而是選擇了肅立於門口,主席台上的劉小明看到後,點頭示意兩人可以進來了。二人這才向著座位慢跑而去。

  這時的王倩雯倒是鬆了一口氣,她倒是想不明白今天到底是怎麽了,按道理來說蘇喆是從來不會遲到的呀。

  當時間持續到上課十分鍾的時候,王倩雯都認為是蘇喆和徐昊在宿舍打架了,都有一種想去拉架的衝動,但終究還是忍住了。

  這當她看到二人到了之後,才是放下了心口懸吊的大石。而且看兩人的狀態並沒有打架的跡象,那就應該是單純的遲到了。王倩雯猜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