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國美
作者:國手丹青      更新:2020-04-19 09:42      字數:1230
  1928年,時任大學院長的蔡元培先生擇址杭州西子湖畔,創立了第一所綜合性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院,揭開了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篇章。作為國內學科最完備、規模最齊整的第一所國立高等美術院校,中國美術學院在近九十年的發展曆史中,數遷其址,幾易其名,從國立藝術院、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浙江美術學院到如今的中國美術學院。這個過程中,始終交疊著兩條明晰的學術脈絡,一條是以首任校長林風眠為代表的“中西融合”的思想,一條是以潘天壽為代表的“傳統出新”的思想,他們以學術為公器,互相砥礪,並行不悖,營造了利於藝術銳意出新、人文健康發展的寬鬆環境,成為這所學校最為重要的傳統和特征。

  進入新世紀,中國美術學院校園更新,理念傳承,學科拓展,院係重組,實現了學校曆史上的跨越式發展,學院於2015年成功入選浙江省第一批重點建設高校,2016年獲批成為浙江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文化部共建高校,2017年,學院入選國家“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美術學學科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美術學被列為全國重點學科,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建築學等4個學科被列為浙江省一流學科。中國美術學院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美術學、設計學獲得A+評級,排名全國並列第一;藝術學理論獲A-評級,排名全國並列第三;戲劇與影視學獲B+評級,排名全國並列第六。目前學院設有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三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國美術學院高度重視文化傳承創新與藝術教育的雙重職責,致力打造視覺藝術東方學體係,打造具有東方文脈與方法特質的一流視覺藝術學科群,以“三育人”為核心,實施“大類招生、分類培養”的策略,設立專業基礎教學部,實現“兩段式”教學法,在專業內建構“實驗室-工作室-研究所”融通的三環結構教學模式。開創性地完成了“五學科十+學院”學科結構改革。建立以“勞作上手、讀書養心”和“人民之心、美美與共”的實踐教學體係,形成本、碩、博多層次的辦學格局。

  中國美術學院作為首屆全國文明校園單位,校園占地1000餘畝,建築麵積近30萬平方米,地跨杭、滬兩市,擁有南山、象山、張江三大校區,2003年建成的南山校區成就了水墨美院的現代演繹,2007年投入使用的象山校區則孕生了藝術家園的望境塑造,同時良渚新校區也正在籌建中。獨具匠心的校園成為杭州這座曆史文化名城的新名片。現有在校學生9000餘人,教職工約千人。

  中國美術學院作為研究教學型大學,秉承“行健居敬會通履遠”的校訓,倡導“多元互動和而不同”的學術思想,營造“品學通藝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人才培養環境,培養具有基礎理論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德藝雙馨優秀人才,擔負起引領中國當代美術發展方向的責任,遵循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蘇喆夢想成為其中一員,和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並肩戰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