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月試
作者:貧道非道      更新:2020-04-21 19:55      字數:4196
  夢裏說緣由,潭深難下鉤。

  名利終有望,當下未開顏。

  臨溪鎮的院子人在樹下坐,成平縣的院子樹在人側坐。

  明媚的陽光有點刺眼,荊非合上《夢經》咀嚼著書中的句子,看了看身旁三尺來高的梅樹,暖風輕撫細腰舞,不知何時才能畫空疏影滿衣裳。

  荊非動動念頭,身旁薄霧輕旋,仿若撥雲見日,薄霧中現出一座古色古香的書架。

  書架上陳列的書不多,都是荊非近些日子看過的。

  攤開手掌,手中《夢經》輕飄飄的飛到書架上。

  淡淡掃了一眼書架,中層靠左單獨擺放著三本書,《曲一百》《詩三百》《詞五百》,這些都是荊非精選出編錄在冊的詩詞。

  一首一千五百金,除去一百五十首,還能賣個一百萬兩黃金,換成坤玉為一千枚,三階到四階的資源基本夠了。

  衣袖輕擺,書架隱去薄霧散盡。

  這是荊非在夢中築造的藏書閣,荊非本就記憶非凡,加之夢境中可還原白日所見,近日心血來潮親自搞出一座藏書閣,藏書閣內將會擺放荊非看過的書卷。

  原來的世界就有一些記憶超群之人在腦海中築建記憶殿堂,荊非一直很向往,如今荊非也有了自己的記憶殿堂,殿堂名曰:

  “回夢軒”。

  起身走到院子中間,兩肩鬆垮,背脊微弓,腳落生根,一拳揮出隱有破風聲響起。

  練槍練拳需要行與意合,意與神合,夢境中雖錘煉不了身體,隻練神意,拳意卻能越來越重。

  至此,七重浪第一重終於練成。

  三式槍法是水磨工夫,神、意、勢不是短時間能形成的,除開這些隻論架子,荊非還是有模有樣的。

  築夢、看書、練拳、練槍、畫符每天雷打不變。

  《元符錄總綱》全書一萬多字,荊非看了一個月,實在是書中所描繪對天地的感悟太過玄奧,即便有後來之人的注解理解起來依舊艱難,也難怪修習符籙之道的人如此之少。

  又看了會《元符錄總綱》,荊非決定明天開始嚐試畫符,符紙買了近萬張,赤丹砂也充足,夠用一段日子了。

  明天是月末,靈修院會舉辦月試,院主崔易會考量這個月的的修行成果,對此荊非不是很重視,修行終究是自己的事,自己認可自己才是真滿意。

  一起修行的孩子來自各個小鎮,平時都住院內,荊非與果兒的住處離的近,又有張景昌這個三階高手照顧,靈修院也就同意了兩人回家住。

  今天果兒穿的翠綠色的練功服,出門時握著拳頭對張老說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張景昌笑著頷首說成績好咱晚上便去醉仙樓。

  二人來到靈修院時其他孩子已經端坐於靜室,崔易坐於蒲團上閉著眼存神靜思,見兩人進來睜開眼點點頭。

  靜室內擺著八張地桌,荊非與果兒在空餘的桌子前盤膝落座。

  一炷香後崔易再次睜開眼,掃視眾人一眼開口說道:

  “今日月試分三部分,分別為問卷、武鬥和拔運。考核總成績分甲乙丙丁四等,甲等者獎勵一百金,乙等者獎勵五十金,丙等者獎勵二十金金,丁等者獎勵十金。三門考核問卷占三成,武鬥占五成,拔運占兩成。”

  崔易說到這裏頓了頓,接著說道:

  “我宣布,神眠曆99012年十月,涵淵城劍南道廣原郡成平縣靈修院月試正式開始。”

  說罷張嘴輕輕一吹,身前桌子上的考卷飄到靜室空中盤旋,最後準確的落在八人桌子上。

  “第一階段問卷,時限一個時辰,提前答完者可自行出去。”

  大道修行,悟性、修法、運勢缺一不可,靈修院組織的每晚研習經卷便是對悟性的培養。

  問卷對於荊非來說沒什麽難度,作為一個成人,見識理解能力本就比小孩強,何況荊非自己對此也很上心,每天在夢境中劃出一個時辰來看修行方麵的典籍。

  掃了一眼問卷,十個題目,都是關於修行的基礎問答。略微思考後拿起筆在

  卷麵上寫了起來,沒有標新立異,答案簡潔且中規中矩。

  半個時辰後,題目答完,荊非檢查了一遍沒問題,吹幹墨跡後起身對崔易行了一禮便出了靜室。

  果兒聽到身後動靜回頭一看,見荊非出了靜室驀然間心頭一緊。

  “決不能輸給這家夥。”

  小聲念叨一句後低頭奮筆疾書起來。

  荊非閑來無事在院中練起拳來,半個時辰後問卷結束,一眾孩子陸續走出來。

  崔易沒有離開,起身挨個審閱答卷。

  果兒出了靜室走到荊非身邊問:“你答得怎麽樣?”

  荊非聽了收拳吐息,臉色變得有些古怪,果兒的問話讓他想起了曾經上學時考試的日子,每次出了考場同學之間總會來一句

  “你考的怎麽樣?”

  看著身高隻有自己一半的果兒,又有一種孩子問長輩考試成績如何的感覺。

  想到這裏荊非笑了起來,果兒見荊非不答反而笑了起來,皺著細柳般的眉角說道:

  “那就是答得很好嘍?”

  荊非收攏了笑意,摸摸下巴道:“應該不錯。”

  中午吃過飯休息了一個時辰,下午的武鬥考核開始了。

  院中青石板地麵上有一個鵝卵石圍成的圓圈,武鬥便是在圓圈內進行,武鬥雙方有一方開口認輸比試結束,跌出圈子比試結束,一炷香後比試結束。

  對手由抽簽決定,每人比試五場,成績綜合勝負和比試者對敵過程中的表現。

  荊非抽到的是名叫耿樂的孩子,有人說字如其名人如其名,放在耿樂身上卻正好相反。

  耿樂是一個幹瘦的孩子,不耿直也不快樂,一天到晚沉著一張臉,荊非很少見其說話,偶爾開口也是冷嘲熱諷火藥味濃重。

  荊非曾聽別的孩子聊起過耿樂,家住黃曲縣,父母健在家庭和睦,有一個姐姐,荊非想不明白他為什麽不快樂,心中默默打上了問題兒童的標記。

  圈子內,兩人對立,一大一小一高一矮。

  荊非有點糾結,平時和果兒也經常對練,但兩人畢竟熟悉,別看果兒小,到現在為止荊非還沒贏過。

  看著那隻有一半高的孩子荊非不知該如何出手。

  崔易和王老站在圈子外笑眯眯的看著,這樣的比鬥他們也是頭一次見,不免抱了幾分看熱鬧的心態。

  耿樂見荊非遲遲不動手,陰陽怪氣的說道:

  “怎麽,仗著自己年齡大,要讓我先出手。可以啊,但你可要做好心理準備,到時別說我以小欺大。”

  這才一開口就把荊非嗆到了。

  沒等話音落下耿樂貓著腰衝了過來,別看那身板小,速度卻是不慢,兩三步便到了荊非身前,前腳落地後借著衝力出手就往荊非襠下掏去。

  荊非被這突如其來的陰損招式嚇了一跳,雙手下壓的同時本能的往後一跳。

  耿樂見一招無效弓腰從地上彈起,這一跳三尺來高,停滯空中時雙腿蜷縮右手成爪向荊非眼睛抓去。

  荊非矮身側頭躲開又往後退了一步,心中納悶,這小子平時都練拳法和腿法,怎麽還藏了手爪功。

  耿樂見出手又一次落空也不氣餒,落地後又向荊非下三路抓去。

  兩人一個不屈不撓步步緊逼,一個則手忙腳亂節節後退。比鬥凶險的同時也充滿了趣味。

  圈子外王老看著耿樂笑著點點頭,對於耿樂這孩子他還是很欣賞的。

  這片大地崇尚強大的實力,多數人修行並不是為了長生久視日月同庚,在他們看來修行的目的隻有斬妖立功光宗耀祖,這是幾萬年來烙印在骨子裏的思想,很難改變。

  耿樂如一隻狡猾且發狂的猴子,上躥下跳專門盯著荊非的下三路和眼睛出手,每次出手角度都有變化,前後攻出七招,荊非同時後退七步。

  熟悉了耿樂的套路後荊非應對的輕鬆起來,就在準備出手反攻時圈外崔易宣布比鬥結束。

  荊非愣了愣神低頭一看,一隻腳踏在了圈子外麵。

  這時耿樂一臉鄙夷的說道:“詩千金,也不過如此。”

  說完拽著臉轉身離開圈子。

  荊非尷尬的笑了笑,走到果兒身邊後果兒搖搖頭,努力的做出一副怒其不爭的表情。

  “給師傅丟臉了。”

  荊非很配合的玩笑道。

  結果果兒來了一句:

  “我沒你這樣的徒弟。”

  果兒排在第三場,對手是一個叫李哲的小胖子,小胖子貌似對果兒有點慫,一直在防守,最終被果兒一拳撂倒在地,爬起來後一臉委屈,好在沒哭。

  八個人,四場為一輪,第一輪結束第二輪開始。

  這次荊非排在第二場,對手叫任冉,是幾個孩子裏個子最高的,外表看起來很憨內在也很憨,出手便學著耿樂一拳攻向荊非下三路。

  荊非氣笑了,當這是鳥窩嗎,一個個都想掏。

  腳步輕快的向右一挪,這是從王老那學來的七星步,適合小範圍躲閃移動。

  任冉一拳打空,猛烈的衝勢讓身體往前一晃,荊非借此機會精準的抓住任冉腰帶順勢一帶,任冉向前跌出四步,荊非緊隨其後在其屁股上補了一腳,任冉失了重心,一個前撲趴到圈外。

  圈外果兒故作老成的點點頭,這個應對不錯。

  似乎趴地的姿勢不雅觀,任冉爬起來後滿麵通紅,狠狠地瞪了荊非一眼。

  兩輪比試後荊非放開了手腳,這個世界的孩子不能以原來的眼光看待,自己缺乏實戰經驗,想要補足就得摒棄舊有思想,以學習的態度去應對。

  接下來三場敗一勝二,將自己逼出圈子的是一個和果兒同樣大的小姑娘,小姑娘叫石閔柔,是縣城內崇越武館館主的掌上明珠,六歲便跟著父親練武,偏愛劍術,一手遊龍劍法刁鑽詭異。

  果兒五場完勝,除了石閔柔,其他孩子沒人能接下三拳。

  耿樂很狡猾,除了輸給果兒,戰平石閔柔,其他三場贏的都很輕鬆。

  武鬥考核結束後崔易將一眾孩子喚到靜室內。

  第三階段為拔運,測試運氣,修行之人講究機緣,而運氣便是機緣的一種。

  此時崔易手裏拿著一個竹筒,竹筒內插著二三十根竹簽,竹簽分七種,分別是上上簽、上簽、中上簽、中簽、中下簽、下簽、下下簽,每人抽三次,最後取均值。

  竹簽在竹筒中轉動起來,速度由慢到快,如果眼神好盯得緊,抽到上上簽便是抓住了運氣,崔易是認可的。

  荊非沒這本事,盯了一會兒便眼花繚亂。

  抽了三次運氣一般,分別抽中了上簽、中簽、中下簽。

  果兒運氣倒是很不錯,一次上上簽、兩次上簽。

  抽完簽崔易和王老進了隔壁房間,半個時辰後兩人走出來公布月試結果。

  各階段成績都有公布,並根據具體表現作出點評。

  荊非問卷甲等,武鬥丙等,拔運乙等,綜合乙等。

  果兒問卷乙等,武鬥甲等,拔運甲等,綜合甲等。

  其餘六個孩子隻有石閔柔是甲等,剩下五人四個乙等一個丙等。

  有人歡喜有人憂,當崔易發放獎勵時憂愁也變成了歡喜,除了石閔柔和果兒其他孩子都是普通家庭出身,幾十兩黃金對其來說數目不小。

  荊非同樣除外,人如其名,詩千金,可不缺這點錢。

  果兒拔得頭籌很高興,大聲喊道:

  “今天去醉仙樓,我請客,他買單。”

  說著指了指荊非。

  其他孩子聽了鼓掌大聲叫好。

  荊非看了眼天空,紅日漸斜,和這群孩子待一起渾身輕鬆。

  離開靈修院時崔易忽然叫住荊非說道:

  “下次問卷記得寫名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