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 章 修行伊始
作者:貧道非道      更新:2020-04-21 19:55      字數:3594
  日出東方,草地上眾人撲滅火焰收拾東西。

  千尋起身時碰到了荊非,荊非驚醒,天色微明,到了回去的時候。

  既然是圍獵,當然需要拿出成果來,這是壯大聲威,同樣也是安撫百姓。

  五具龐大的骨架被壯碩的漢子抬著進了小鎮,?獸雖隻剩白骨,但看在小鎮百姓眼中依舊猙獰可怖。

  在百姓熱烈的歡呼聲中,圍獵隊伍從街上緩緩走過,不時有人送上瓜果酒水,嬌豔的姑娘們躲在門後悄悄看著經過的隊伍,看到年輕英俊體格健壯的男子紅著臉小聲的討論。

  果兒跟黃大將軍蹲在門口看著凱旋的英雄們滿臉羨慕,當看到妖獸骸骨時驚訝的蹦了起來。

  “一二三四五,五隻,不知道爺爺殺了幾隻。”果兒小聲嘀咕著。

  在果兒眼中,自己的爺爺是最厲害的,是無所不能的,孩子們眼中的世界總是這麽簡單單純。

  當看到自己的爺爺身騎黑色豹子走近時,果兒激動跑過去,口中大喊著:

  “英雄歸來了。”

  荊非見果兒過來,抬手打了聲招呼,果兒哼了一聲轉過頭去。

  荊非摸摸鼻子,尷尬的笑了笑,看來還在為沒能參加圍獵的事生氣。

  狩獵隊伍不會馬上解散,要去附近幾個小鎮和縣城遊行一遍,以往通常要三五天才會結束。

  張老對此不感興趣,與鄭君澤打了聲招呼後帶著果兒進了院子。

  院子裏,果兒圍著爺爺奔奔跳跳,要爺爺講圍獵的故事,張老牽著果兒的手坐到院中椅子上繪聲繪色的講了起來,蹲坐在張老膝蓋上果兒瞪大眼睛聽著。

  當張老說到鄭軍候一刀斬斷?舌頭,隨後眾將士一擁而上將其斬殺時,果兒高興的連連拍手。

  張老自始至終沒有提荊非遇襲之事,在他看來,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不應該背負任何沉重的東西。

  荊非手握長槍在院中慢慢舞動著,陽光掠過樹葉灑在爺孫倆身上,一個朝氣蓬勃,一個神采奕奕。

  荊非回頭看了一眼嘴角微翹,他喜歡這種寧靜。

  馬步穩紮,腰間扭轉,反身前刺,空氣中隱約有破空聲響起,這是近日鍛煉的成果,同時也是三階?獸肉的成效。

  第二天一早,三人一犬趕著牛車去了縣城,車上衣服被子碗筷兵器堆滿了半個車廂,果兒與黃大將軍趴在車窗口望著逐漸遠去的小鎮,那是生活了八年的家,恐怕以後很少再回來了......。

  平坦的泥土路上塵土微揚,牛車很穩,如那趕車的老人。

  城門口千尋不在,據說還在其他小鎮遊行,此次圍獵吳東旭一路是千尋率先發現了?獸蹤跡,荊非為千尋又立一功而高興。

  客棧依舊是風臨客棧,催易與王老都不在,張老的意思是先在靈修院附近租間院子,等找到落腳之地再去靈修院報道。

  有錢好辦事,在荊非給了掌櫃的十兩銀子後,下午時派出去的店小二便找到了合適的院子。

  院子與靈修院隔著一條街,不遠,也安靜。

  院子主人舉家遷往老家小鎮,臨走時托付城裏的親戚幫忙租出或賣掉。

  荊非正愁沒有落腳地,便出錢買下了小院,收起地契荊非笑著對張老說道:

  “還是自家院子住著舒服。”

  來到此方世界已有半月。

  至此,荊非在這裏終於有了一個名義上的家。

  時間緊,家當沒有布置,小院內空蕩蕩的,荊非有點懷念果兒家的那棵樹以及樹下的椅子。

  陽光明媚,樹蔭搖曳,椅子輕晃,何等愜意。

  惜若最喜歡梅花,那回頭便種一棵梅樹吧......。

  忙活了一個晚上終於將院子清掃幹淨,四間屋子,三人一狗正合適。

  張老沒有提租金的事,經曆了生生死死,荊非與張老一家關係變的微妙,有些事不需要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崔易回到靈修院已是兩天以後,荊非已種下梅樹幼苗,看著三尺高的小樹隨風輕晃,不知花開幾時。

  測靈大會結束不久,靈修院修行的孩子不多,僅有六人,修行資質皆是三四品,如今荊非與果兒到來又添兩人。

  一間寬敞幹淨的靜室內,荊非與一群八九歲的孩子端坐在蒲團上,四下看看,有種鶴立雞群的感覺。

  催易坐於正前方,荊非跟著其它孩子站起來拱手行禮,口呼先生好,催易微微頷首,眾人依次坐下。

  傳道受業解惑便為師,師者先生也,此為修行的第一課。

  “尊師重道,知恩圖報。”

  第二課主講修行境界的劃分。

  人與妖相鬥數萬年,各種修行法門五花八門,如今這片大地之上以練氣與練體為主流體係,其中練氣者先以靈氣灌體淬煉身體,使身體與天地間靈氣契合,為以後修煉打下基礎,此為修行第一境。

  第二境為開脈境,當身體契合度達到頂峰時便需開拓靈脈,普通人體內有經脈,經脈與靈脈是兩回事,靈脈隻接納靈元,而經脈則是練體士力量的源泉。

  開脈之法有三種,通過功法修行,引導靈元在體內流動以次開拓靈脈為上法。

  請修為高深之人代為引導靈元開脈為中發。

  以丹藥符文相互配合而強行開脈為下法。

  功法引導最為溫和,辟出的靈脈與自身最為契合,而其它兩法輕率的同時也少了對自身的感悟。

  第三境為凝液境,靈脈中靈氣飽和後,凝氣化液,可容納更多靈元。

  第四境為歸元境,這方天地的靈氣來源於坤榮古樹,靈氣以木之靈氣為主,為方便以後修行各係法術,體悟大道,需將靈元純化歸一。

  第五境為金丹,凝液結丹,丹分三品。

  第六境為元嬰。

  第七境為天象。

  後三境崔易隻是提了提元嬰與天象,隻說等修為高了自然會知道。

  荊非猜測崔易自己也不甚了解。

  練體有四大境界,走的是錘煉體魄精修武道的道路。

  四大境界分別為淬體七境界,元罡境,煉神境,破碎境,就對戰實力而論,每個境界對應練氣士兩境。

  除此之外較為常見的陰神法、陽神法、元神法、蠱之道、以及專修劍道的劍士,這些法門崔易僅略微提起,並沒有一一贅述。

  而妖獸肉身得天獨厚,主走純化血脈的道路,每破一境便會生出一種神通,一些血脈較為稀有的甚至能衍生出多種神通。

  為方便稱呼,不論修士還是妖獸通常以一到八階相稱。

  第三課為靈修院修行安排。

  淬體境通過吸納靈氣從而達到轉化體質的目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當一天內身體容納靈氣飽和時便不需要繼續修煉,等第二日靈氣溢散後可再次吸納。

  如此周而複始,等身體與靈氣的契合度很高時,便不需要刻意打坐修煉,那時坐臥行都是在修行,所以此境與資質有著很大的關係,資質好的身體淬煉的越圓潤,進入二階的時間也越短。

  初入修行之人對自己的身體不甚了解,吸納靈氣入體時並不能順心如意,往往先練些拳腳功夫,待熟悉並能控製自身各個部分時,修煉起來也會事半功倍。

  靈修院其他孩子早已學會,聽過吩咐便各自閉上眼修煉起來。

  荊非將崔易說的引氣入體的法門牢牢記在心裏,閉上眼嚐試起來。

  二品靈質對於靈氣的親和性很高,一炷香之後,荊非感到一股若有若無的氣流進入身體,隨著修煉法門的運轉,氣流從上而下依次流經頭部、頸部、腹部、四肢,在四肢徘徊許久複又回到頭部,氣流每循環一次都會減弱,直至再難感受氣流的存在。

  整個過程很平靜,身體暖洋洋的,仿佛烈陽高照時有微風拂過,仿佛夏日靜躺在溪水中隨波逐流。

  一個時辰後,荊非發覺引入體內的靈氣越來越多,兩個時辰後,靈氣不再增長,三個時辰後靈氣出現減弱,五個時辰後身體再也無法吸納靈氣。

  荊非睜開眼,五個時辰的修煉沒有一絲疲倦反而更加神清氣爽。

  院子外傳開小孩哼哼哈哈的聲音,荊非環顧四周,這才發現此時靜室內隻餘自己一人。

  出了靜室,果兒和幾個孩子分散在院中練武,果兒打的那套拳據張老說是武威衛的七重浪,步法配合拳法,每踏出一步增強三成力道,當七步踏完裹挾前進的勢頭可瞬間爆發出近三倍的力量。

  不要小看這三倍的爆發,低階煉體士通過功法普遍可以瞬間爆發出近兩倍的力量,一些秘技也可達到三倍,但往往對身體有很大的損耗。

  而七重浪循序漸進可多次爆發,據說練至巔峰可推導出更高重浪。

  其他幾個孩子一個練劍、一個練棍、兩個練拳兩個練掌,都離著果兒很遠,偶爾回頭瞅一眼果兒,臉上滿是崇拜。

  坐在台階上曬太陽的王老見荊非出來招呼一聲說道:

  “第一次引氣入體,通常用時較長,同時靈質品階越高用時越久,五個時辰,很不錯了。”

  荊非點了點頭拱手問道:

  “是您老教授武技嗎?”

  王老擼了一把貓問道:

  “刀槍劍棍鞭,拳掌指腿爪,你想學哪一類?”

  荊非說道:

  “拳法吧。”

  張老在教授自己槍術時曾說過“脫槍為拳”,槍與拳很多地方是相通的,若將三式槍法轉化為拳法,拳成之日既是槍成。

  王老琢磨了一會兒接著說道:

  “讓果兒教你吧,果兒練的是最正宗的軍中七重浪,如今已至三重浪,這丫頭秀外慧中天賦異稟,教你足夠了。”

  說完,繼續逗弄起貓來。

  果兒聽到這邊的談話停下修煉說道:

  “得問過我爺爺,爺爺同意我便教你。”

  荊非說好,站在一旁觀摩起其他孩子。

  早課練氣,午課練武,晚課閱讀經典,一天的生活忙碌卻充實,想起那蟄伏在暗處的舍身殿殺手,荊非攥緊拳頭,這些依舊不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