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7      字數:3429
  第二十五章歸去02

  眾人聞聲,不約而同看向被諸軍簇擁的吳詡,神色各異。

  被吳詡點名稱讚的那名中年文士一臉驚喜,若不是此刻他還與李元嘉等人對峙著,必是要上前參拜請罪。

  “武皇謬讚,微臣愧不敢當!”

  到底是讓叛逆闖進了宮中,他們這些留守的大臣可都脫不了幹係呀!

  吳詡見張文瓘等人都麵帶慚色,心下已十分滿意,又見幾位閣臣在婁宗仁的保護下毫發未傷,她更是放下心來。

  “神都之事,朕已知之,非汝等之過!”

  說罷,吳詡忽的板起了臉,對身後軍士下令道:“速速擒下叛逆,但有違抗,格殺勿論!”

  諸軍得此號令,立時高聲應諾,如狼似虎的撲向李元嘉等人。

  吳詡在親衛的保護下,退到一側觀戰,而政事堂的眾臣也在婁宗仁和禁軍的保護下轉移到吳詡這邊。

  那些藩王宗室所帶之人哪裏是吳詡手下精兵的對手,失敗被擒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所以,吳詡也沒放多大心思在戰局上,隻是向張文瓘等人詢問了李元嘉、李貞等人今日‘逼宮’之事。

  張文瓘早年也曾跟過李績討逆的,對於今日的兵禍之災倒也沒多少驚慌,隻是此刻心中略有些憂慮罷了……

  藩王謀反,還兵變逼宮,這等事情,分明又是清洗宗室的前兆啊!

  從當年的‘玄武門之變’起,李唐宗室就多遭屠戮,宗親凋零,人才疲敝。

  張文瓘自詡是大唐忠良,實在不忍心見高祖太宗之後下場淒慘,可是……

  謀逆大罪,罪在不赦!

  相對於張文瓘的小心措辭應對,婁宗仁就爽直多了,見眾閣臣都安全無恙,又見吳詡手下軍士如砍瓜切菜一般收拾一眾負隅抵抗的逆軍,他就將手上的人頭交給一旁的護衛,然後躍躍欲試地向吳詡請旨。

  “微臣不才,願參與擒拿叛逆!”別看這位婁郎君身高八尺,弓馬嫻熟,有力拔千鈞之能,卻實實在在的是個文士出身!

  此人早年參加科舉,二十歲就中了進士,在地方為官數載,官聲頗好,後累遷至監察禦史。之後不久,大唐西征吐蕃,發布榜文招募民間‘猛士’參軍,婁宗仁竟棄文從戎,前去應募。

  當時,李小九陛下一見他的形貌就深以為奇,而吳詡得知其姓名後,就力主留其在軍中效力。

  隻是沒想到的是,當時吐蕃因內憂外患,被唐軍以拉朽摧枯之勢迅速滅國了,於是在民間招募的不少青壯也沒派上用場,大多被賜金遣返原籍。

  隻有這個被二聖看中的婁宗仁被封了個朝散大夫的官職,一直留在洛陽聽用。

  想不到當年的無心之舉,讓張文瓘等閣臣今日避免了一場大禍。

  說來,婁宗仁也算是李小九和吳詡親自選拔的人才,但他在這十來年間卻一直謹慎從事,掛著朝散大夫的職,行著禁宮護衛的事,哪裏能與郭待封等人征戰沙場來得痛快,更勿論因軍功封侯,揚名立萬了。

  吳詡倒是深喜他這番低調做派——也虧得老婁沒啥名氣,才使得李元嘉等人貿然行事,栽了個大跟鬥!

  當然,吳詡在宮中也不是沒有作安排的,隻是傷亡難免有些不可預計。

  有婁宗仁這一出,原先的暗子倒是省事不少。

  畢竟,要正麵拿下這麽大一夥如李元嘉等位高權重的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眼見老婁一副目光閃閃想要再活動活動身手的模樣,吳詡竟然聯想到了那些看到食物就兩眼放光的小熊熊……

  “宗仁啊……”吳詡持著馬鞭的手遙遙指著遠處被一眾親衛護著的李元嘉等人,笑道:“你若能生擒賊首,朕不但記你護衛神都之首功,來日大唐若再有征戰,必委你為帥,如何?”

  婁宗仁聞言,激動得眼都紅了,“微臣……謹遵命!”

  說罷,他便一把扯開身上的官袍,將下擺往腰間一束,提著自己的佩劍就殺進混戰區域。

  張文瓘見狀,都麵露複雜之色。

  “護送幾位相公去後殿休息。”吳詡隻是一瞥幾人的神色,就大概猜到幾人的矛盾心思,就一揮手命龍衛帶幾人下去,免得待會兒看到了更令他們難受的場景。

  張文瓘等人焉有不知吳詡之意的,雖對李元嘉等人頗有惋惜之心,卻也沒有誰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犯顏直諫。

  幾位閣臣一走,吳詡也再沒有什麽顧忌了,當即傳令禁軍速戰速決。

  李元嘉與李貞等人本已感到突圍無望,至此更覺求生無路。

  李元嘉一直被親衛團團保護著,並不像李貞那樣已經受了好幾處傷,但他的臉色卻比受了傷還要難看。

  “妖婦禍國,篡位弑君,凡有誌之士當得而誅之!”

  都到了這時候,還說這些沒用的話,真是不知所謂!

  吳詡都懶得去看到底是誰在那邊亂吼亂叫的,她的注意力已經轉到了要如何活捉李元嘉、李貞等一幹造反頭子上。

  能夠趁亂殺了幾人當然是最好的,可眼下上皇病情不明,又有晏駕的傳言在外,東宮雖明確表示了‘不從逆’,可之前被李衝的反武言論一傳,吳詡還真不好痛下殺手呢,否則,不正應了李元嘉所說的,她要借機屠戮宗室的話了麽?!

  李衝之流可以死,李元嘉和李貞卻一定不能死!

  想到這裏,吳詡的眉頭皺得越發緊了……

  那李元嘉、李貞叔侄顯然是不肯俯首投降的,逼急了來個拔劍自刎,臨死吼上幾句煽動人心的話,也是一樁麻煩事!

  既不能硬拿,隻能靠智取了!

  吳詡想畢,便暗暗向自家親衛作了個手勢,便從護衛叢中走將出來。

  “阿叔對朕有何不滿,尋上皇、太子傾訴便是,奈何闖宮造反?”

  這一聲嗬斥傳來,雙方兵士俱是一頓,李元嘉與李貞的親衛趁勢聚攏到了二人身側,竟又成對峙之勢。

  李元嘉的手原已緊緊按著自家佩劍的劍柄,自度事若不協,便要自裁的,忽見吳詡現身,他頓覺精神一振,嘴上卻冷笑道:“妖婦不必惺惺作態!汝可敢上前與吾對質否?!”

  “上皇是因何駕崩的,汝可敢言明?!”

  吳詡聞言,也不答他,竟又上前了幾步,直把阿韋等人看得心也要跳出來了!

  那廂李元嘉、李貞等人也看得眼中冒火,隻恨吳詡狡猾,走到離諸人數百步開外就止步了。

  “我竟不知上皇何時崩了,阿叔好靈通的消息!”吳詡臉上帶著諷刺的笑意,一麵撚著鬥篷上的花邊,一麵在原地踱步,仿佛閑庭信步一般。

  “朕不過放個假消息出來,你們就這樣迫不及待自投羅網了,可見對朕早有不滿!”

  “其心可誅!”

  李元嘉聽到這話,恨得幾乎目呲盡裂。

  “妖婦,休要得意!”

  話音剛落,就聽“咻”的一聲弦響,兩枝羽箭先後射向吳詡所在。

  眾龍衛見狀,驚得幾乎撞牆,悔不該聽了吳詡的令,沒個人貼身護著她!

  李元嘉可是出了名的文武雙全,一手連珠箭便是當年的太宗皇帝也不是對手!

  別看吳詡所立之處離李元嘉尚有數百步距離,若後者奮力一擊,結果實在難料啊!

  不說眾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裏,卻說當事人吳詡此刻反而比任何時候都要清醒。

  對於李元嘉的箭術她還是略有了解的……

  早在李元嘉憤而開口之際,吳詡就已經把全部注意裏放到了對方手上了。

  一見李元嘉放開佩劍舉起了弓,吳詡就立刻對已經悄悄潛到了對方陣營的人吼了一聲:“動手!”說完也管不了自家形象如何,便往身後一滾再滾,直滾出了射程。

  饒是如此,那兩枝羽箭還是先後釘在了吳詡的鬥篷角上,貼著肉紮進了泥地了,直看得阿韋等人冷汗直冒,眾人心有餘悸,忙七手八腳將自己主子給攙了起來。

  吳詡的冠也歪了,髻也毛了,臉也灰了,一副狼狽樣,嘴上卻還直叫喚:“好個李十一,果然名不虛傳……”

  與此同時,那廂裏還想補上兩箭的李元嘉已經被潛伏到身邊的龍衛給扭了膀子拿住了。一旁的李貞也沒能脫身,原想著自盡來,卻因手上有傷動作慢了一拍,剛舉了劍,就被不知何時摸到身邊的婁宗仁給敲掉了,也被扭了臂膀按倒在地……

  眼見主首被擒,一幹叛逆哪裏還有什麽施為,當即棄械投降。

  一場宮變就此消弭。

  吳詡誌得意滿,心裏歡暢,麵上卻還要作威嚴狀:“今日參與除逆者,朕與東宮皆有重賞!”

  一時,眾將士麵帶喜色。

  吳詡於是又道:“賊首已擒得,尚有餘孽未清,兒郎們還需努力!”

  眾軍士聞言,齊聲高呼願為吾皇分憂。

  與此同時,李元嘉、李貞二人已被反剪雙手縛了上來。

  二人一身狼狽,見了吳詡居然沒有破口大罵,隻是看著她冷笑不已。

  吳詡原是不想跟他們說話的,見此情形不由有些詫異。

  李元嘉卻不等吳詡發問,就自己說了:“成王敗寇,老夫無話可說!但你也別以為拿了老夫和八郎就完事了!”

  “宮變若不成,東宮也休想活命!”

  “什麽?!”吳詡聞言,臉‘唰’的一下就白了。

  難怪她總覺得還漏算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