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7      字數:3665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fonlt;<b></b></font>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br>

  第二十四章

  “阿爹,幹吧!”李衝年少氣盛,也不等他爹李貞理清思緒,就開口道:“上皇遜位也就罷了,竟然把皇位給了武氏,這如何對得起宗廟社稷?您可是太宗皇帝的骨血啊……”

  “可是……”李貞原還有些猶豫,但他家王妃接下來的一席話就讓他下定了決心。

  “大王莫不是忘了當年齊王之事了?”越王妃長孫氏這裏提到的齊王便是當初權傾一時,被上皇李治捧殺的李泰。

  且不說李泰死得冤不冤,李泰的下場至今還被仍在世的所有藩王引以為戒。

  帝王的‘恩寵’啊……

  見李貞的神色略有些鬆動。

  長孫氏和李衝二人暗暗交換了一個眼色。

  “阿娘說的是啊,如今太宗諸子惟阿爹您尚在,且受封三公,武氏怎能不忌憚?”李衝又道:“武氏心胸狹窄,待自家氏族尚不容情,何況我等?”

  “先前,武氏初登帝位,帝國上下支持武氏者甚眾,故而阿爹您和眾叔伯祖未有妄動,如今……”

  說到這裏,李衝一臉激動道:“如今國中將有大災,上皇病危,武氏必急於控製宗室,隻怕將對叔祖和阿爹您不利!”

  李貞聞言,越發沉吟不語。

  李衝再接再厲道:“自上皇遷居終南山,宗親老臣早有不滿,而十一叔祖久在中樞,斷不會無的放矢,阿爹……”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李貞忽然開口打斷了兒子的話,伸手在虛空抓了一把道:“你以為為父就沒想過反武嗎?”

  “武氏所能依仗的可不僅僅是國中上下的民心聲望,還有兵權,你懂嗎?”

  “你以為就憑我等藩地的這點衛軍能與朝廷相抗衡麽?!”

  李衝被他爹一頓訓,頓時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不過口中還是不服輸地嘟囔道:“當初太宗被息王借故抽走了九成心腹兵將,危若累卵,還不是憑著數百人就發動玄武門之變,奪了天下!”

  “玄武門之變”大概是大唐自太宗之後所有皇帝的噩夢。

  那時,太子建成的局勢大好,眼看著已經把死敵李世民逼到了要兵沒兵要將沒將的死地,可是就沒想到李二這種家夥會選擇造謠誘敵拚死一搏,直接發動宮變把建成和元吉給哢嚓了,從源頭上滅了太子黨!

  “宮變”,實在是花費最小,成功率最高,收益最大的造反辦法!

  李貞竟然有些怦然心動。

  說來,眼下的局勢要想發動一鈔宮變’,也不是什麽異想天開的事。

  如今宮中統領已經不是武帝的心腹武敏之了,而是李氏宗親的一個小輩,既然姓‘李’,那麽李貞就有把握將那人爭取過來。即便說服不了對方反武,至少也能讓對方保持中立不作為——就像當年的李績一樣。

  而他家十一叔李元禮身為三公,在長安經營多年,斷不會一點勢力的沒有!

  既然,這次韓王叔主動來信,怕是已經有了準備……

  而此時,長孫氏又道:“大王有所不知,據妾打探所知,如今大明宮的禁衛大統領依然從缺,但是副統領之位,那位有意提拔英國公之孫……”

  長孫氏是長孫詮的族姐,與十六娘和二十一娘都交好,故而對兩都乃至宮中的消息相當靈通。

  “你是說,李家的大郎?”李貞聞言,不由一驚,頓時明白了為什麽他家十一叔會這麽著急要反武了!

  李績那隻老狐狸,退就退了吧,竟然還不忘把自己的孫子給推出來!

  這可是那個老狐狸手把手教出來的小狐狸啊!

  那位可真會選人!

  李衝聽了長孫氏的話卻一臉喜悅,道:“阿爹勿憂,若那位真的選了李家大郎,那可就是天助我等!”

  “此話怎講?”李貞倒是聽說過這個李家大郎,不過李績那老狐狸將這寶貝孫子護得太好,使得外人幾乎都不怎麽了解這位青年才俊的性情。

  “兒曾與李家大郎有幾麵之緣,相談極為投契,兒觀其言行,與英國公的性情卻大不相同!”李衝略一沉吟,回道。

  “李績素來以純臣自居,他豈會容自家子孫背叛聖人!”李貞不以為然道。

  在他看來,與其去結交李績老狐狸的孫子,倒不如花點精力去打探另一個即將上任副統領的宗室小郎君的情況呢!

  “阿爹莫不是擔心李家大郎會聽從英國公向著那位?”李衝不禁嗬嗬一笑,又道:“李大郎頗為桀驁,又身在東宮,對那位可沒什麽臣服之心!”

  “你是說……”李貞忽然像是明白了什麽,目光炯炯地看向自家兒子。

  李衝笑道:“阿爹身為李唐宗室的中流砥柱,自當以匡複社稷為己任!”

  “上皇既去,理當東宮即位,相信滿朝文武都不會有異議!李家大郎素來敬重太子,對那位登基可是相當不滿呢!”

  “你說得是!”李貞撚須沉吟道:“隻是……不知東宮的態度如何……”

  對於太子李賢,許多藩王都是不甚了解的,這位東宮太子簡直像個足不出戶的宅男,除了之前主持過一次編書行動外,在政事上幾乎沒有什麽突出表現。

  至於太子李賢在公事之外結交兩都青年才俊之類,也做得比較低調。

  以至於大部分藩王都認為這位東宮是個低調而循規蹈矩的人——如當年的上皇一般。

  當然,東宮畢竟還沒有入駐太子妃,更多後院的事也不是外人能知道的。

  但是,越王李貞卻在那一刻下定了決心。

  如果有了東宮這個借口,起兵什麽的,把握就比較大了!

  神龍三年六月,並州、豫州、越州等地出現百年難遇的旱情。

  是月,越王李貞扶先帝燕太妃之靈柩入京。而本該隨同李貞一同進京的世子李衝卻以留在藩地處理旱情為由,沒有到長安來參加其祖母的葬禮。

  有了李衝這個先例,不少被要求進京的藩王也依葫蘆畫瓢,都找了各種借口不肯到長安來,隻是派了自家不太受重視的子侄參加燕太妃的葬禮而已。

  ===============================東宮分割線==============================

  金鑾殿。

  “這些人果然坐不住了!” 一身太子常服的李賢正襟危坐在上首,他的手上捏著一疊書信,神色看起來頗有些陰森。

  此時,青年下麵還一左一右坐著的兩名清俊男子,卻是留在長安主持大局的首相李三郎和這幾年頗被女皇看重的大理寺卿狄仁傑。

  前者出現在金鑾殿也是常事,而狄仁傑卻是第一次被太子私下傳召,原本心裏還有些惴惴,但當他聽到了太子已經截獲了宗室造反的證據後,這位未來的首相頓時嚴肅了起來。

  狄仁傑在擔任大理寺卿之前,本就是在大理寺擔任大理寺丞的,專司負責刑獄的,所以對這種造反案件尤為敏感。

  君不見當年的‘高陽公主造反案’牽連了多少無辜?

  如今太子的這一手‘證據’,怕是能把李唐宗室所有的藩王都牽連進去吧!

  “太子,此事關係重大……除了這些語焉不詳的私信,可還有其它證據?”

  狄仁傑此話一出,上座的太子頓時沉下了臉,而對坐的李相公也用一種耐人尋味的目光看向他。

  狄仁傑也知道自己有些魯莽了,但他實在懷疑此事的真實性。

  李賢的眼中已經出現了失望之色,大概是不明白他阿娘為什麽這麽看重眼前這個愣頭青。

  這時,李相公開口了:“懷英有此一問,可見處事謹慎……”

  “然,懷英可知聖人早有撤藩之意?”

  聽到這個問題,狄仁傑愣了一下,隨即點點頭。

  他可是考經史出身的,對西漢七王之亂的來龍去脈可是相當了解的!

  之前上皇當政的時候,上皇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實在是太過寬容了,封地食邑大把大把地給,狄仁傑還為此上過密諫呢。

  以當今的性子,撤藩是遲早的事,但這也不能隨便給人扣個造反的帽子吧?!

  看到狄仁傑不讚同的神色,李相公不禁搖搖頭——果然還需要曆練啊這娃。

  “懷英以為,宗親們肯坐以待斃等聖人撤藩麽?”

  “當然不肯!”不等狄仁傑回話,李三郎斬釘截鐵道:“你以為聖人收了各藩的兵權,改革了兵製,那些宗室就沒法子了嗎?”

  “你以為這是什麽?!”李三郎將手上的一封書信甩在麵前榻上。

  “以今上的性子,還不需要偽造證據,構陷他們。”

  李三郎冷冷一笑,最後道:“懷英若是不信,不妨等著看吧!”

  “你如今可是大理寺卿,審判叛逆之時可不能徇私枉法哦!”

  狄郎君聽到這話,臉上頓時紅了,也不知是羞的還是惱的。

  “微臣自當秉公處理,不負聖人之望,相公不需擔心!”雖然不明白今上為什麽忽然對其大力提拔,狄仁傑還是深感知遇之恩的。

  至於李唐宗室的事,不是他這個外人可以置喙的!

  “既然如此,狄卿你就先下去吧。”李賢雖然不是怎麽喜歡狄仁傑,卻也知道如今的大理寺沒有誰比狄仁傑更得用了,接下來的一場硬仗可少不了讓這貨來善後的!

  狄仁傑退下之後,李賢也不再端著儲君的架子了,直接開口朝李三郎怒道:“為什麽阿兄會出此下策?!”他指的是李弘決定隨吳詡的龍輦從終南山別業回洛陽吸引刺客這件事。

  這消息傳到長安的時候,禦駕怕是早已經在回洛陽的半道上了。

  就算他想去阻止也已經來不及了,可惡!

  作者有話要說:目前在邊疆某山區進修,電腦網速什麽的都極為坑爹,於是更文就蝸牛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