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7      字數:3594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fonlt;<b></b></font>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br>

  第二十四章女皇

  在場的官員能混到如今這地位,自然都不是什麽小鹿小白兔之流。

  在見到眼前這尊‘神龜’之前,洛州的一幹官員都已經猜到了這‘神龜’就如當年益州等地官員聲稱見到‘神龍’一樣,不過是個人造祥瑞,用來討好天皇的玩意兒罷了!

  這些人原本還暗罵賈敦實好好的一介廉吏,居然也搞起這種媚上的名堂來,實在太可恥了!

  可他們心中同時想的卻是:為啥自己就沒想到利用洛水作個‘神龜獻圖文’的祥瑞呢?

  羨慕嫉妒恨啊,有木有?

  但等這些人看清楚了那石龜背上的圖文之後,他們心中再多的花花心思都煙消雲散了,隻餘陣陣寒意……

  這哪裏是什麽祥瑞神物啊,這分明是有人故意設下的局啊喂!

  什麽‘聖母臨世,帝業永昌’?

  這話明麵上是在讚揚天後,可事實上豈不是將天後的地位淩駕於天皇之上了……

  經過了上次‘傳位詔書’事件的洗禮,如今洛州的官員可是更加小心謹慎了,誰知道這石龜上的讖言是不是個陷阱呢!

  可上麵明晃晃的‘聖母’二字又是怎麽也回避不過去的。

  天皇讓一向深諳二聖心意的小李相公解釋那石龜上的讖言時,眾人其實都暗暗鬆了一口氣。

  要探明天皇的心意,還有誰比小李相公更合適的。

  誰知,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來了。

  李弘的容貌在這兩年裏已經發生了不少變化,又有小三娘在側,在場的官員一時半會兒也沒想到他的身份。

  而聽著青年說了一番話後,天皇竟然也沒嗬斥他。

  眾人都以為猜到了天皇的心思,紛紛附和那青年的話,把天後的功勞都推到了天皇身上。

  可現在小李相公一開口,眾人心裏都不由‘咯噔’了一下。

  他們難道猜錯了聖心?!

  小李相公對天後的功勳一通誇耀之後,就再次緘默不語了。

  李小九陛下的神色顯然比剛才眾人誇他本人的時候好看多了,嘴角含笑道:“天後之功遠不止於此……”

  言下之意,倒是想讓小李相公在多說幾句天後娘子的好話。

  眾人到了此時哪還有不明白的。

  大唐上下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天皇陛下對天後娘子有多麽寵愛,自從天後入了太極宮,天皇膝下的兒女就沒出過第二人的肚子。

  後宮形同虛設不算,更是把天後從幕後拉到了前朝,並立為‘二聖’。

  這些都是前無古人之舉。

  如今,小李相公忽然提到這次新修的佛經《大雲經》……

  難道,之前傳說的‘傳位詔書’並非上官儀的妄言?

  女帝什麽的,對於如今的大唐官員來說,其實也不是什麽驚世駭俗的事。

  遠的不說,永徽年間就有‘文佳皇帝’ 陳碩真稱帝,遼東三國也各有數名女主執過政。

  就是那倭國,滅國之前也曾是女王稱製,還兩度稱帝。

  唯一讓眾人接受不了的不是國中將要出現女帝這件事,而是天皇依然健在,卻起了傳位的心思。

  先前上官儀等人因為這事強諫,被抹成了白板,還累得一大堆資深官員丟了官位。

  天後也震怒不已,去了長安鏟除異己,至今還沒回來呢!

  現在天皇忽然又弄出這麽一出,倒是該附和呢還是反對呢?

  眾人不約而同都看向小李相公。

  李三郎神色不變,忽然跪地道:“天皇聖明燭照,但有喻示,臣等唯有傾心相從,絕無二話……”

  他的話音剛落,龍馬寺的主持方丈以及一幹迎駕僧侶齊也隨之刷刷地跪了下來,高呼天皇聖明之類。

  一時,除了李小九陛下之外其餘還立著的人都神色各異,不知所措。

  ==========================長安分割線==================================

  就在洛州這邊如火如荼的傳揚著‘聖母臨世,帝業永昌’這天降神諭,連《洛陽晚報》等權威媒體報刊都大肆報道‘洛水出神龜獻河圖’的神跡之時。

  遠在長安的小吳同學卻正忙得焦頭爛額呢,哪有時間關注八卦?!

  原本,吳詡打算在給她們老武家的第三代辦完彌月宴就趕回洛陽的。

  誰知,行李都收拾好了,卻傳來前任太子太傅於誌寧逝世的消息。

  吳詡不得不暫緩回東都的腳步,留在長安處理這位四任東宮老教師的身後事。

  其實,於誌寧的逝世也不算太令人難以接受的事。

  早在顯慶四年,於老爺子就因年老體弱,請求退休,隻是那時李小九陛下需要他作為緩衝,來對抗國舅和褚遂良宰相集團,所以於老爺子一直被留任。

  到了李弘為太子時,於老爺子依然掛著東宮太傅的職,隻是因為他在廢立皇後過程中的一直保持中立態度,沒有給李小九陛下找麻煩。

  但是,飽受政*治風雲變幻摧殘的於老爺子的身體是越發差了,最後不得不再次提出退休的請求。

  然而,正盤算著拋出‘二聖’概念的李小九陛下哪裏肯依,隻是把許敬宗丟去東宮為少傅,依然保留於老爺子的榮譽地位。

  而到了去年,東宮再次異位,於老爺子終於承受不住悲痛病倒了。

  李小九陛下不得不允許了他的辭呈。

  現在傳來於老爺子的死訊,也算是在吳詡的意料之內。

  說起來,這於老爺子也算是活生生被李家父子三代給折騰死的,這死後榮哀的事,吳詡覺得還是有必要做一做的。

  帝國不會虧待功臣,也越不能虧待功臣。

  於老爺子的後事決不能比先前崔敦禮的遜色。

  “……追封光祿大夫、太子太師……”吳詡一條條看著喪儀,一麵對李賢道:“於相公雖不是你的太傅,到底也曾傾心看顧過你阿爹和你阿兄,由你去致祭也應該……”

  “是……”李賢在一旁恭謹地回道:“阿娘您放心,兒知道該怎麽做。”

  吳詡聞言卻歎了一口氣:“元弼之臣凋零,是國家的不幸啊!”

  李二當政時期的老臣逐一凋敝,朝中一幹中堅之臣也多是年逾六旬了,而吳詡和李小九培養的那些青年才俊大多還在地方搞基層建設,一時之間也不能全部召到中央來。

  就算是這次官場大清洗,也至多是把一些屍位素餐、能力欠佳的世家子弟給換了下去而已,能替換的人才實在不多……

  中央人才青黃不接,再加上她家二郎地位還不夠穩,吳詡忽然覺得她想要過的那種甩手不幹的日子簡直是遙遙無期了……

  “阿娘不必憂心,長安洛州二地頗多循吏,雖不比於相公等德高望重,卻也是強幹之輩,適宜拔擢……”李賢這一世當了太子之後,就把心思都放在了協助他家爹娘拔擢青年才俊上,又經曆了賑災、剿賊和清理官場等事,他算是看明白了:什麽忠臣良相,什麽為李氏社稷張目,不過都是一群為爭權奪利的祿蠹罷了!

  真正的純臣……

  忠君第一,才幹卻也同樣重要!

  “二郎……”吳詡聽了李賢的話,神色倒是好看多了,“其實,這次拔擢,我有意讓你主持……”

  吳詡喜歡實幹的官吏,這幾年也頗取了不少官聲極好的基層官員到雍州洛州二地。

  李賢的建議倒也落在吳詡的心坎上。

  如今政事堂像張文瓘等人是在地方幹了許多年才進中央的,行事可比原來在中央混過多年的世家官員能幹多了……

  她跟李小九為了給朝中大換血不知籌劃了多少年,好容易熬死了一幫老頑固,連貶帶削又弄走了那些頑固派的擁躉,還趁著天災**刷了許多碌碌無為之人,現在正是安插心腹掌控朝政的好機會。

  “阿娘……”李賢怎麽也想不到,他家阿娘會願意把這機會交給他。

  吳詡擺擺手,不去看李賢驚訝的神色,道:“你阿爹的身體情況你也是明白的吧……”

  “是。”李賢有些沉鬱地應了一聲。

  前一世,阿爹因為阿兄的猝逝傷心過度,數次昏迷,幾乎也跟著去了,要不是那時的阿娘手腕強硬,朝堂還不知亂成什麽樣呢……

  這一世,阿兄沒有死,可阿爹的身體竟然還是忽然變得那樣差,仿佛把自己所有的生氣都給了阿兄一樣。

  李賢真的很擔心,因為阿娘和他的改變,也改變了阿爹的命運……

  盡管如此,他還是不得不安慰一直憂心忡忡的吳詡。

  “阿爹乃是大唐的真命天子,自有神助,阿娘您也不必太擔心……”

  吳詡卻搖搖頭,道:“你爹的病隻能靜養,一點操心的事都做不得……”

  “原本,我就打算等大郎加冠的時候,勸你阿爹退位,誰知後來發生了那麽多事……”

  吳詡說到這裏,不由又是一歎,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大概就是這樣吧。

  大郎好歹是跳出了皇位的束縛,可是李小九要怎麽辦呢?

  而李賢聽到這裏,不由一驚。

  他怎麽也沒想到,他家阿娘居然能淡薄權力至此,如果阿兄沒有死遁,那麽如今坐在紫宸殿上的人豈不是……

  想到這裏,李賢再也無法保持自己的鎮靜神色,

  “阿娘,你、你難道沒想過……”君臨天下嗎?

  吳詡聞言,立刻就猜到了他未盡之語,麵上不由露出訝然之色:“你怎麽會認為這世上真有淡泊名利的人呢?!”

  “我當然是想當皇帝的!”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