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7      字數:3538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fonlt;<b></b></font>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br>

  第二十三章 兒女

  李小九陛下來的很快,看到哭倒在地的李賢同學,他也感到驚愕萬分,當即上前把自家二郎扶起來。

  “二郎,你這是怎麽了?”難道有人欺負他兒子?還是那個消息走漏了?

  李小九陛下的神色有些陰霾,加上他此時身上正穿著大朝用的龍袍,看起來氣勢相當迫人。

  李賢也不好意思在自家阿爹麵前哭鼻子,當即止住了淚水,對他爹道:“兒隻是想起了以前做過的一些錯事,心中感慨罷了……”

  這話誰會信啊!

  李小九忍不住看了吳詡一眼,後者卻搖搖頭,顯然也不明就裏。

  真是奇了怪了!

  李小九和吳詡二人滿腹狐疑,尤其是他們一直認為自家二郎一向性子沉默,進退有度,有時候比大郎都更像個成年人,怎麽今天會這麽失態呢?

  難道是因為承襲了大郎的儲位而感到愧疚?

  兩人百思不得其解,又看李賢同學是不會說出原因的,隻能各自暗歎一聲。

  眼下的局麵也是無路可退了。

  自打孫老爺子說出大郎的身體已經不適宜為君之後,兩人就開歐式為安排大郎的後路而絞盡腦汁。

  最後,還是李弘自己表示不想回長安了……

  於是,太子薨逝的消息就傳遍了天下。

  原本兩人計劃‘安葬’了太子之後,就立刻冊封李賢的。

  結果李賢死活不吭聲,小明道長也提出了異議。

  這事就一拖再拖,搞得朝野上下都疑惑起來。

  更讓人頭痛的是,居然又有人傳起“沛王不是天後親生子”的流言來,這次連吳詡都聽到了。

  吳詡那個氣啊!

  當年為了生李賢這貨,聖駕不得不在半路上停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還缺醫少藥的,她差點連命都丟了!

  誰敢說二郎不是她生的,她都想掐死誰了!

  李小九也生氣啊,但他比吳詡沉得住氣,趁著流言四起的時候,派出了大量密衛,經過近兩個月的查訪,終於抓住了謀害大郎、李忠和李孝的幕後黑手……

  這個人居然是一直被李賢認為最無辜的李素節!

  或者說,除了李素節,還要加上蕭氏和王氏的人。

  蘭陵蕭氏,原本就是南朝皇族,拿出一點南朝禁宮秘藥也不是少年費力的事。

  而王氏,李小九陛下原先隻是把廢後王氏的母家流配遼東而已,並沒對其本家作太大的打擊,甚至還提拔了王氏的年輕將領宿衛邊疆。

  可是,太原王氏又怎麽甘心從帝國首屈一指的五大世家淪落為《姓氏錄》上的二流世家呢?

  於是,原本就心懷不甘的兩家人聯手了,並暗暗投靠了‘頗有人望’的郇王李素節。

  李素節是怎麽想的,吳詡並不清楚,這案子是李小九親手抓的,經過結果如何,她沒有去打聽。

  想來,等李小九想清楚了,一定會告訴她的吧。

  倒是今天二郎的舉動實在詭異,吳詡不禁懷疑,難道二郎聽信了流言,後來發現是錯的,所以來道歉的?

  那也不用哭成這樣吧= =

  吳詡還在那裏胡亂猜想,這邊的李賢同學已經恢複了麵癱本色,拋開他那紅紅的眼角和鼻子不說,還真看不出這貨剛剛失聲痛哭過呢!

  “阿爹,兒一定會把阿兄留下的擔子挑起來的,定不讓你們失望!”

  李小九陛下忍不住拍拍兒子的肩膀,道:“往事已矣,我與你阿娘就看二郎你了……”

  李治也不明白二郎為什麽忽然會這樣,但是既然二郎答應接下儲位,那就一定會好好幹的!

  至於明真人所說的,他改日一定要好好請教一下,既然大郎能夠逃過死劫,沒道理二郎就不能化解啊!

  顯慶八年七月,欽天監預測彗星即將出現。

  李小九陛下立刻召集心腹開了一個秘密會議,然後就在朝上下旨,命司元太常伯竇德玄、司刑太常伯劉詳道等九人為持節大使,分行天下,巡察民情。有詔命各州府五品以上官員各舉所知,不得隱瞞。

  到了顯慶八年八月的一天,天際果然出現了彗星。

  而與此同時,郇王李素節勾結高句麗餘孽弑君謀反的事也被十二州巡察使給曝了出來。

  朝野聞訊,不由大嘩。

  李小九陛下趁勢召回李三郎、魏叔玉等人回朝,對郇王謀逆一案進行審理,並著右相許敬宗和英國公李績旁聽。

  李素節早在年初就被李小九陛下軟禁了,他當時就猜到自己做過的事情可能已經敗露了,隻是他爹一直不處置他,他還抱著一絲僥幸的心理。

  等了大半年,才被拉出來審判,李素節的心情十分複雜。

  尤其是看到主審的官員還是在京中名聲極差卻甚得天後賞識的桃花眼男人時,李素節就明白,他已經沒有活路了……

  但是,為了幾個兒子能活下去,李素節還是決定賭一把。

  審訊的過程並不順利。

  盡管李三郎等人暗中收集的證據十分詳盡,可李素節也不是個笨蛋,這些證據頂多就能指證到他王府的侍讀身上,他隻要推作失察不知,眾人也拿他沒辦法。

  而且,李素節到現在還沒有被剝奪爵位,依然是皇子親王,李三郎等人也不好對他嚴刑逼供……

  李小九陛下氣得暴跳如雷,指著李三郎這個主審官就是一頓咆哮:“你不是最懂刑獄的嗎?!怎麽到現在還拿不下供詞?!”

  李三郎聞言,並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隻是淡淡道:“是微臣無能。”

  “阿爹,不如讓兒去試試……”坐在一旁的沛王殿下忽然開口了。

  這幾日,沛王殿下一直跟著他爹上朝視政,存在感刷得極好,一些老臣已經在考慮是不是盡快上則子請天皇天後冊封沛王為太子。

  李小九陛下對自家二郎的辦事能力也十分肯定,現在聽說他要去審訊李素節一案,倒也沒什麽異議。

  結果,一直不肯開口認罪的李素節在與沛王殿下一席密談之後,居然主動伏罪了。

  朝野上下不由嘖嘖稱奇,當下如許敬宗等愛好希旨之人紛紛上表請二聖冊封沛王為太子,正位東宮。

  李小九陛下哪有不依的道理,當下與吳詡一商議,就下詔立了李賢為太子。

  李賢初登儲位,第一件事卻是為身犯謀逆大罪的李素節家眷求情,請二聖饒恕李素節的幾個幼子。

  他的這一舉動不管是真心還是作秀,都受到了文武百官的稱讚。

  正在後宮安心養胎的吳詡聽說她家二郎憑借郇王謀反一案,得到了朝中大小狐狸的認同,也不由高興起來。

  “二郎果然能幹!”吳詡如今已有五個多月的身孕了,行動比往日不便多了,隻好側躺在榻上,跟楊氏說話。

  先前太子忽然薨逝的消息可把楊氏傷心壞了,吳詡不得不稍稍向她透露了一點實情。

  楊氏性情豁達,聽完這樣匪夷所思的事後,沒花多少時間就接受了。

  朝堂上的事她也不敢多言,倒是武敏之的婚事,楊氏又開始操心了。

  “二郎自然是好的……老婦以前也同大郎誇他穩重……”楊氏說著,話鋒一轉:“倒是裴家小娘子可惜了……”

  李弘既然死遁了,那為他定下的準太子妃可就成了望門寡了。

  吳詡也不由歎了口氣,道:“到底是咱們對不起人家,等九郎回來我跟他說說,給裴家小娘子賜樁好姻緣就是了……”

  大唐風氣還算開放,政府也不鼓勵婦女守節什麽的,老公死了再嫁什麽的比比皆是。

  但那個裴氏女到底是曾經定給太子的人,要想再嫁可不容易啊。

  其實吳詡和李小九當初並不急著為李弘定親的,還不是那個楊氏女惹出來的亂子!

  吳詡想到這裏,又是一陣頭痛,問楊氏道:“我聽說大郎(指武敏之)要推遲婚事?”

  楊氏聞言,頓時一臉愁苦。

  “是啊,大郎到底還是傷心太子的事,執意不肯完婚……”

  “大郎這人十分固執,阿娘你就依他的意思吧……”吳詡無可奈何道:“許相公那邊,我會幫他分說一二的……”

  楊氏聞言,忙道:“些末小事,哪裏勞動娘子……許氏那裏,老婦去就盡夠了!”

  不是楊氏自傲,許氏隨侍清貴,到底比不上武氏顯赫,何況楊氏如今的品級在諸親王之母上,她親自登門致歉,那可是給了許氏多大的麵子啊。

  而且,太子新喪,天下一年禁婚慶之事,武大郎要推辭婚禮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吳詡一想楊氏的身份地位,也就不再堅持了,又說起小三娘來。

  小三娘跟著吳詡他們回長安後,在大明宮住了十幾日,就跑了。

  說是長安這邊的日子他過不慣,還熱得要命,不如會山裏陪他阿兄去!

  吳詡沒法,隻好放她走。

  說起這個失而複得的女兒,吳詡又忍不住連連歎氣。

  她生來就不是女子,即使多年作女子生活,也猜不到想小三娘這樣大的女孩子到底在想什麽。

  吳詡隻是希望能把這麽多年沒有給小三娘的東西補償給她而已,但是小三娘顯然並不喜歡,真是傷腦筋啊!

  要不要幹脆給她找個駙馬拴起來呢?

  想到這裏,小吳同學的思維又開始發散了:去年大考,今年京中的青年才俊正好很多啊,要不順便招個女婿吧~~~~

  作者有話要說:吧小三娘給誰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