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7      字數:3497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fonlt;<b></b></font>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br>

  第二十三章兒女03

  天後娘子生下第四位皇子,這自然是帝國的一大喜事,朝野上下少不得又是一番慶賀。

  因為不是個貴主兒,各州府、各道、各都護府的大佬們都假裝上次送去的禮物根本不存在,重新準備了豐厚的禮物送到長安,給新生的小皇子為賀。

  吳詡隻翻禮單就翻得頭昏眼花,深深感歎各地官員的富庶。

  而大唐拿下吐蕃之後,整個西域乃至阿拉伯的道路就完全暢通無阻了,將來帝國的財富更是會以幾何增長的速度增長,想想就讓人興奮。

  就是吐蕃那些原住民要怎麽安置是個大問題。

  吳詡想著青藏高原那惡劣的地理條件,就連連歎氣。

  如果說把內地漢民遷到如西域、突厥舊地或者高句麗、倭國舊地都不是大問題,可把人弄到高原上去受罪,怎麽看都不太人道。

  而吐蕃那些原住民明顯也是不願意離開故土的……

  這麽一來,用之前的遷移**和民族大混合的同化方法是行不通看了。

  這可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啊!

  等李三郎從吐蕃回來,她一定要跟他好好談談這個問題——這種事還是得聽一下了解當地情況的人的意見比較好。

  話說,她好像聽說她生小四郎的次日,李三他們就已經入關了,想來不用幾天就能到長安了吧……

  這次剿滅吐蕃,李三郎居功甚偉,在朝中的聲勢一時無人可擋,取代李績老爺子是指日可待了。

  還有蘇定方和薛仁貴,這兩員大將這次攻打吐蕃,配合得十分不錯,也因此破了那些說他們倆明爭暗鬥不合的流言,實在讓她欣慰。

  最後還有武敏之……

  想著武家大郎的婚事總算有著落了,吳詡這一晚睡得十分踏實。

  但是吳詡怎麽也想不到的是,武敏之這個她一向放心的侄子武敏之,之後居然在婚姻大事上辦了好幾件糊塗事,這是後話。

  卻說小四郎出生的五日後,大唐遠征吐蕃的大軍凱旋歸來。

  這一喜訊猶如一記丟入平靜的池子中,引起無數波瀾。

  與前幾年的征高句麗,征倭國不同,吐蕃跟大唐起碼有三十多年的友好外交關係了,與之交戰簡直可以說是毫無征兆。

  在鬆讚幹布還在世時,李二陛下也好,李小九陛下也好,跟吐蕃的關係一直是十分親厚的。

  即使是在這次大唐剿滅吐蕃之前,兩國的關係也一直很好,吐蕃派來長安學習的貴族子弟所受到的待遇一直是所有外國留學生裏最高的。

  連對方的大相祿東讚也在洛陽、長安流連忘返了快一年時間,才被對方的小讚普弄回國的。

  之後,這吐蕃大相還為他家小讚普送來過一份求親的國書,隻是被李小九陛下婉言拒絕了而已。

  當時,就不信拒接跟吐蕃再次聯姻的決定還在超套上引起了一陣爭論呢。

  後來,吐蕃趁著大唐出擊倭國之際,連連告小動作,先是侵吞白蘭部,然後又滅了吐穀渾,這下朝臣們才感到李小九陛下之前的舉動是有多麽明智了。

  吐蕃一直是大唐在西邊的心腹大患,其危害比突厥更甚,當初會讓文成公主和親,也是為了減少大唐和吐蕃在西部的摩擦,安心治理西域。

  這幾十年過去了,朝中的不少人竟然忘了大唐與吐蕃和親的初衷,實在是有些可悲。

  如今吐蕃已滅,西邊波斯、大寔、天竺等國也都自顧不暇,對大唐的西域更是全無威脅,可以說在隴西一帶,大唐已經沒有對手了。

  而且,吳詡覺得大唐經過這幾年的對外擴張,也是該休養生息了很長一段時間。

  打仗可不是說著玩的,盡管這幾年大唐沒有打過一次敗仗,可消耗也厲害的很,可以說吳詡和李小九十來年賺來的大把錢財全部都耗在這幾次戰爭上了。

  其次是新收的地盤要好好打理,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處理不好,被反水了,那麽之前花的人力物力財力就全報廢了!

  不過,比起新地盤的打理問題,吳詡更擔心的卻是舊地盤的治理。

  如今大唐帝國用的官階製度、行政轄區製度和軍隊製度都有些適應不了當前帝國的發展了。

  吳詡躺在榻上這段時間無聊得要命,就開始考慮深化改革的問題。

  隻可惜她前世也不是什麽大人物,即使經常上上論壇,看看軍政大事,發發牢騷什麽的,可他對一個國家的運轉還是屬於一知半解的狀態。

  還虧了她當年在李二陛下麵前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禦前宮女,總算對大唐的行政製度有些了解,後來跟了李小九,她也代過一段時間的政,結合自己了解的一些政治手段,吳詡自認她的一些思想還是算進步的,所以改革勢在必行。

  她把這想法跟李小九說了之後,後者竟然沒有一點異議,還立刻召集了政事堂的幾個年輕相公討論改革的事。

  好吧,其實有的時候她總覺得李小九比她還要激進許多。

  因為還要坐月子,李小九跟心腹討論改革方案的會議,吳詡就沒能參加。

  不過有趣的是,作為帝黨核心,政事堂青壯派之首的小李相公居然也沒參加李小九陛下的秘密會議,而是跑到紫宸殿來聽候天後娘子的教誨。

  吳詡心裏詫異,卻也沒有宣之於口,一見李三郎首先就讚揚了一下他在這次平吐蕃之戰中的功績。

  “娘子謬讚了……”李三郎今日仍是穿著一身緋袍,端端正正坐在屏風之外,讓吳詡看不清他的神色。

  “微臣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我大唐千秋萬載……”

  這話說得實在正氣凜然,可熟知對方性子的吳詡隻覺得有一種狂抽嘴角的衝動。

  “李相真是國之棟梁啊……”

  顯然吳詡也不是那種愛把冠冕堂皇的話當口頭語的人。

  所以,李三郎笑了。

  “娘子,吐蕃之事,咱們就不談了吧,微臣這裏倒是要先恭賀娘子了……”李三郎指的是吳詡順利誕下小四郎這件喜事。

  吳詡也是一笑。

  她跟李三郎相交一向不特別注重尊卑之別,經常一不注意就叫對方‘三郎’什麽的——這也是李小九陛下總看某人不順眼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吳詡也就當李三是個極好的哥們兒,而對方在討好自己想要討好之人的方麵,顯然十分有手段,至少吳詡就比較喜歡跟李三郎聊聊瑣事。

  吳詡想起當年自己跟李三結識是在京郊行宮懷二郎的時候,這一轉眼居然已經十幾年過去了,不得不讓她感慨啊。

  李三郎是昨天到的長安,當時直接進宮麵聖,交割了芒鬆芒讚、文成公主等人,他就回府邸休息了。

  今天他本該是留在府中休息,順便等著賞賜的旨意,不想居然跑到宮裏來了。

  不管對方是不是特地來看望她的,吳詡都感到十分高興的。

  “你還沒見過小四郎吧?”吳詡一麵說著,一麵讓阿韋去把小四郎抱來,準備展覽一下。

  跟著吳詡的這般宮人內侍都是老人了,都知道這小李相公是天後的重要心腹,跟幾個皇子的關係都不錯(?),這私下來看望新生的小郎君也不算奇怪。所以,這幫人去抱小四郎來見一個根本沒有血緣關係的外男,完全沒有壓力。

  於是,正睡得十分香甜的李旦小朋友又一次被他那無良阿娘丟出來展覽了。

  “怎麽樣?我家四郎長得不錯吧?”吳詡十分得意地看著屏風外的李三郎沉默的樣子。

  李三郎沉默了起碼有一炷香時間,才露出一抹笑容,“娘子家的四郎君日後定是個讓全長安的小娘子都心碎的人物啊……”

  吳詡聞言忍不樁切’了一聲,撇嘴道:“不就是讓你誇他兩句嘛,這麽小氣!”

  “是……是微臣不對。”小李相公忙賠笑道:“四郎如此美貌,微臣實在是無法用膚淺的言辭來讚美他,還請娘子恕罪!”

  吳詡聞言不由‘噗嗤’一聲笑了。

  “好了,恕你無罪~~~~”其實能讓長安第一俊相公說‘美貌’的人,吳詡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人還是她的兒子,她怎麽能不高興呢。

  “微臣聽說,四郎出生當日,天皇就為其取名為‘旦’,可是有什麽寓意麽?”其實李三郎比較在意的是這件事。

  吳詡聞言,不由嘴角一抽,她怎麽知道當時李小九是不是抽了,給兒子取了這麽一個名字,讓她每次叫兒子的時候都有一種沒蛋也疼的感覺。

  “四郎出生的時候,正好是日出時分……”這個大概是目前最主要的官方說法吧。

  吳詡雖然對小四郎名字的讀音蛋疼不已,但也不得不說這個字的寓意十分好,比他家二哥的強多了。

  四個兒子裏大概就二郎的名字最低調了,結果那個娃也低調得讓吳詡和李小九摸不著頭腦。

  說不定就因為這樣,李小九給三郎取了個‘顯’,給四郎取了更了不得的‘旦’,大概就是想讓兩個兒子充分顯示自己的能力吧,別長成二郎那樣陰沉╮(╯_╰)╭

  “日出為旦,四郎的名字取得實在好……”李三郎意味不明地說了這一句話後,忽然轉換了話題:“娘子,請恕微臣無禮問一句,最近您是不是十分寵信一位真人?”

  作者有話要說:李三回來了,小明同學要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