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7      字數:3515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fonlt;<b></b></font>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br>

  第二十二章天下13

  祿東讚深諳漢家兵法,又跟隨鬆讚幹布打過不少仗,隻聽達延莽布支的一席話,就立刻發現了疑點。

  蘇定方的確勇猛,可拿一千騎來衝擊戒備森嚴的烏海大營也顯得太托大了點吧?

  別說什麽這貨當年曾用五百騎追殺突厥四萬什麽的,他們吐蕃勇士可不是那些突厥人,何況還有烏海天線可據,唐軍除非拿出至少多一倍的兵力才能破營!

  達延莽布支聽祿東讚的質疑之言,不由撓撓腦袋,也帶著兩分疑惑道:“確實如此。”其實,當時他也看到蘇定方帶如此少的兵馬也有些奇怪,不過真的跟對方交手時,他又覺得憑對方的身手,這一千人馬要踩掉他的三千騎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蘇定方敗退之後,唐軍損失了多少人馬?”祿東讚又問道。

  達延莽布支聽到這一問,居然愣住了,半天才訥訥答道:“並沒有損失……”

  以一千騎對上他三千騎,居然不損一人從容而退,這還叫大敗而逃嗎?

  達延莽布支在短暫的呆愣之後,忽然感到十分憤怒,這蘇定方是在耍弄他們吐蕃勇士嗎?他以為他們吐蕃軍中是他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嗎?!

  同樣感到被人戲弄的還有背著‘敗軍之將’惡名的蘇大將軍。

  根據小李相公的計劃,蘇大將軍帶著一千騎攻打烏海大營佯敗之後,唐軍諸將都讓麾下將士放出蘇定方慘敗的消息,反正是傳得越離譜越好……

  果然如李三郎所料,留在吐穀渾王帳的祿東讚聽說蘇定方被打敗的消息後,就立刻趕到了烏海大營。然後,吐蕃方麵的奸細就會打探到唐軍大營每天都有幾千騎兵進來,這算下來,這幾日工夫唐軍在烏海集結的兵力已經遠在達延部駐軍之上。

  而從吐穀渾王帶著臣民逃到大唐之後,李小九陛下就暫時禁止了大唐與吐蕃的貿易往來,原本在大唐的商人和留學生全部被扣留了起來,以防他們走漏大唐對吐蕃的軍事計劃,所以祿東讚並不知道在李三郎使團之後還有薛仁貴大軍墊後,他隻道蘇定方已經盡調安西、昆陵、蒙池三大都護府之兵——這就夠讓祿東讚心驚的了。

  不過,從探子之前的情報上來看,蘇定方顯然還沒能把三大都護府的兵馬都集結齊備,不然也不會天天有兵馬源源不斷向唐軍大營而來。

  祿東讚想到這裏,又開始沉吟起來:蘇定方貿然進攻有突然敗退的舉動實在是太可疑了!

  他一麵想著,一麵又把小李相公寫個他的信箋拿出來仔細研讀!

  達延莽布支立在一旁,無措地看著祿東讚,他本來是想問他家大相到底要不要出兵把唐軍大營給一鍋端了,捉了他家的丞相來,可看到祿東讚一副嚴肅神色,達延莽布支又不敢開口了,隻能看著他家大相在帳中來回踱步。

  祿東讚默默無語轉了約有一炷香時間,忽然止住步子,一拍大腿道:“唐人奸詐,我們險些中了他的計!”

  達延莽布支不明所以地問道:“大相的意思是?”

  祿東讚麵露得色,道:“那蘇定方敗得如此蹊蹺,若是旁人定會輕敵冒進,到時候中了那李郎君的埋伏!”

  “以我之見,唐軍大隊人馬應該早就到了西海郡了,他們有意做出進進出出的樣子,不過是讓我們以為他們的兵馬還沒集結完畢,而這李郎君的信更是說明了問題……”

  祿東讚頓了,也沒提李三郎給他的信裏到底說了什麽,隻道:“這大唐的李郎君足智多謀,最善揣度人心,他必是猜到我會派人監視其營地,故意做出這種假象,讓我以為有機可趁,貿然進攻……”

  說到這裏,祿東讚不由歎了一口氣:“說起來,我也已經被他給算計了……”他指的是自己一聽到蘇定方敗績的消息就急急到到烏海,分明是中了李三郎的引蛇出洞之計了!

  還好他留了一手,這次過來帶了三萬大軍,加上達延部,足有五萬人馬,估計李三郎能在三大都護府抽調的可用兵馬最多也不過三萬人左右,他未必就吃不了對方!

  現在祿東讚比較顧慮的還是吐穀渾王諾曷缽會有什麽動作,別到時他跟唐軍在烏海這裏對峙上了脫不開身,這諾曷缽趁機繞過他們,跑到吐穀渾王帳奪回地盤,那他們吐蕃軍可就要腹背受敵了!

  “你可探得那諾曷缽現在人在何處?”祿東讚問達延莽布支道。

  達延莽布支想了想,道:“大相放心,諾曷缽一直待在唐軍大營之中,並沒有任何異動!”

  祿東讚還是不放心,又在帳中來回踱步,忽然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道:“你立刻遣使到唐軍大營,就說我不日就到西海郡拜見大唐丞相,到時請大唐丞相與諾曷缽王一起到烏海城一聚……”

  達延莽布支聞言不由遲疑道:“那大唐丞相和諾曷缽怎麽肯到烏海城來?”

  烏海城如今已經在吐蕃管轄之下,就算大唐那個小丞相敢來,諾曷缽又怎麽肯來送死呢?

  不想,祿東讚卻笑道:“你放心,李郎君是一定會來的,他來了,諾曷缽還敢不來嗎?”

  說完,祿東讚走到一旁的小幾旁,飛快地寫好了一封書箋,裝進一個十分華麗的信封裏,交給達延莽布支道:“這封信,你還是親自送到唐營去,務必當麵交給李郎君。”

  達延莽布支雖然還是滿腹疑惑,但也不敢多言,當即接了信箋,去唐營送信不提。

  卻說李三郎受到劍南道的加急信,得知任雅相帶的那支奇兵已經順利道地找到入吐蕃的路線,不由大喜。

  當初在大殿之上,李三郎信心滿滿的向李小九陛下推薦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人選去為帶領奇襲吐蕃的奇兵,這個人就是當初借吐蕃之兵滅掉中天竺的王玄策。

  王玄策當年在中天竺遇襲,單人匹馬逃到吐蕃,借了數千吐蕃兵,滅掉了中天竺一國,見中天竺之地貶為大唐的安南都護府,在開疆辟土方麵,他跟蘇定方也有得一拚。

  隻是,王玄策並不像蘇定方那樣,喜歡馳騁疆場,他還是喜歡研究各國的經典文學和到處出使,所以,王玄策在為大唐攻下廣袤的安南都護府後,並沒有接受李二陛下的升官加爵的賞賜,而是入了弘文館研究玄奘法師帶回來的那些佛教經典去了。

  這樣一個文武兼修的天才,因為常年埋頭書案,就這樣漸漸被長安上下的人給遺忘了……

  李三郎可是在弘文館待了不少年份的,對王玄策不可謂不熟悉,別人眼裏的書呆子,在他眼裏可是件秘密武器!

  這不,吐蕃那邊剛剛有了小動作,李三郎就第一時間想到了王玄策。

  帝國最年輕的丞相——小李相公,為了吐蕃的事,屈尊絳貴拜訪了王學士多次,終於定下了奇襲的計劃。

  而王玄策無疑是帶著唐軍出現在邏些城的最好人選。

  當日,小李相公推薦王玄策的時候,包括任雅相之內的幾個老相公都十分驚訝。

  這些人誰不知道當初王玄策在中天竺的功績,更知道王玄策的勝利,完全是借助了吐蕃大軍的力量,而吐蕃軍當初的出擊中天竺的路線豈正是他們現在所需要的進攻邏些城的路線嗎?!

  這計劃實在是讓人心動,可也存在這一些問題,就是中天竺舊地已經成為安南都護府多年,那一條從吐蕃進入大唐的路線可能早就被毀掉了,現在要在找出來,有諸多困難不說,喲單不慎比吐蕃人發現,那麽奇襲邏些城的計劃就會流產!

  所以,李三郎不得不以自身為餌,拖住在北邊的祿東讚,最好是能引誘他把吐蕃南邊的守軍都集結到北邊來,這樣,王玄策和任雅相就能多一點時間找出入吐蕃的路線,而不至於被吐蕃人發現了!

  事情發展得比李三郎預計的還要順利,他派蘇定方前去挑戰烏海大營,故意敗退後,疑心極重的祿東讚竟然聰明反被聰明誤,主動跟大唐彎起了拖延戰術。

  這可正中了李三郎的下懷。

  “既然貴國的大相邀請,本相哪有推辭的道理”小李相公接到了祿東讚的邀請信後,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親自送信過來的達延莽布支聞言,不由鬆了一口氣,正要告辭回去,卻聽小李相公有笑盈盈的叫住了他。

  “將軍且慢走,有一個問題,本相要問問清楚,貴國大相既然邀請了吐穀渾王一同前往,那麽現在吐穀渾的偽王是不是也會出席呢?”小李相公雖然臉上帶著笑容,可他的目光犀利無比,如鋒利的匕首一樣,讓達延莽布支這樣身經百戰的大將也不敢直視。

  達延莽布支被問懵了,他哪裏知道破他家大相到底是怎麽安排的?

  話說,請李郎君和諾曷缽道烏海城談判,不過是個緩兵之計吧?

  至於那個傀儡吐穀渾王,又怎麽有資格到烏海城來!

  達延莽布支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小李相公的笑容越發冷豔了,如果是他的人性子的人見了他這笑容,一定是有多遠跑多遠。

  “既然將軍沒法回答這問題,不如就帶著本相的手書去問問你家大相吧。”說著,小李相公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來,丟給達延莽布支。

  達延莽布支“…………”他到底哪裏看起來像個信差?!

  作者有話要說:最近看文的親都道哪裏去了,快來冒泡吧啊啊啊……

  不然俺要沒動力碼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