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7      字數:3420
  第二十一章 二聖

  大唐這次圍剿大海人的軍事行動,無論怎麽看都是十拿九穩的。

  雖說,從陸路向北進發的蘇定方軍動靜比較大,可東西兩側還有劉仁軌和薛仁貴掠陣呢,實在是不該讓大海人這甕中之鱉逃掉的!

  事實上,大海人在得到大唐和渤海、蝦夷兩國四麵來襲這消息後,也已經覺得突圍無望了,然而他的王後額田姬的一席話讓他茅塞頓開。

  四路大軍雖然氣勢洶洶,卻強弱不均,到來的時間也有差異。

  額田姬表示,如果大海人要固守出羽城,下場隻有被俘或被殺,如果選擇從四方之中勢力較弱的一方突圍,甚至還能打個時間差,從而逃出生天呢。

  大海人覺得額田姬的話十分有道理,而現在的情形也跟當初他在大和國與兄長被唐軍圍困的情形差不多,一旦錯失時機被唐軍團團圍住了,那就死定了!

  隻有趁著唐軍和渤海、蝦夷二國聯軍還未形成合圍之勢時采取行動。

  不過,狡猾的大海人並沒有照著額田姬的想法,直接往西北麵渤海、蝦夷二國進攻的方向跑,而是趁東西兩邊拖延唐軍艦隊的時候,暗中派心腹到陸奧東北沿海準備船隻。

  就在蘇定方軍一路勢如破竹打到出羽國邊境的時候,大海人在出羽王宮留下一個替身,自己已經帶著額田姬和少數心腹悄悄溜出了出羽城,一路向北跑了。

  所以,蘇定方雖然拿下了出羽城,卻發現王宮的倭王竟是個西貝貨的時候,他冷汗都下來了。

  更讓他鬱悶的是,出羽政府的一幹文武大臣都還不知道他們的王早就金蟬脫殼了,更勿論知道大海人跑哪裏去了。

  蘇定方沒法子,隻好寫了請罪則子,讓人立即送到洛陽去,自己則帶著精銳去追捕大海人一行——能神不知鬼不覺溜出出羽城而不被察覺,說明大海人一行的人數並不多。

  蘇定方不怕對方跑得快,就怕對方回頭一喬裝,躲到鄉村野地裏去,那可就麻煩了!

  而遠在洛陽的吳詡收到‘戰事順利,但大海人卻跑掉了’的消息後,氣得差點吐血:尼瑪!離日食出現已經不到一個月了,關鍵時刻,這老蘇又給她掉鏈子了,真是氣死她了!

  吳詡也不敢把這事告訴李小九,免得他憂心之下病情加重,隻能咬牙切齒地發了密令到倭島,讓已經占領出羽的劉仁軌把那個假倭王連同一幹倭人文武百官都鎖拿了,通通送回洛陽來獻俘。剛剛拿下的倭島北部地區,暫時交由薛仁貴鎮守,同調集南部幾個州府的青年幹吏過來協助……

  至於第一個打破出羽國大門的蘇大將軍麽,還是先抓到人再說吧!

  天後娘子這封飽含怒氣的密詔一到出羽,三位大將軍都看得出了一頭冷汗。

  吳詡的意思很明確,剿滅大海人的事刻不容緩,而且不管他們抓住的人是不是真的大海人,都得必須立刻馬上弄回大唐去獻俘!

  劉仁軌和薛仁貴一向是惟君命是從的,自然沒什麽異議,領命之後,當即分頭幹活去了。

  苦逼的蘇大將軍則是滿腹委屈和怨氣,委屈的是他好不容易打破出羽城,卻以為一時疏忽,讓大海人心後門給跑了,眼見著的首功一件化為泡影了!

  怨氣麽,主要還是針對跑得不見蹤影的大海人一幹人的。

  娘的!這大海人好歹也是一介藩王啊,居然真的屈尊就卑喬裝成平民百姓隱匿了,這叫他怎麽找啊?!

  總不能把所有倭人都抓起來一個個找吧?

  不說蘇大將軍在倭島焦頭爛額地四處抓人,卻說劉仁軌接了天後娘子之令後,當即寫了一封大大的捷報回長安,然後帶著假倭王和倭國一眾文武大臣,乘著百艘大船會大唐了。

  捷報到了長安,當天就發表在了國中各大報刊上。

  大唐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大讚天皇天後英明神武的。

  原本因為修訂《姓氏錄》亂作一團的世家門閥,乍聽捷報也都悚然一驚。

  這次軍事行動完全沒有在朝中露出風聲來——就算在朝上說,沒有人在中樞的一些世家也不一定能得到消息=。=

  眾世家本以為大唐能拿下三分之二的倭島已經是極致了,一些世家原本還想以此為借口彈劾李小九陛下‘窮兵黷武’‘留下後患’神馬的,誰知這才過了幾個月啊,李小九陛下就這麽不聲不響把人倭島全滅了!

  感情中間停戰的那段時間不是因為大唐的兵力不逮,完全是讓邊關將士們休個春節啊!

  一幹心懷鬼胎的世家大佬忍不住開了個碰頭會,為了在《姓氏錄》上占個好位置,這幫老爺子早就忘了當初的結盟初衷,這些日子不知打了多少嘴仗,甚至動手的也不在少數。

  就算有幾個還沒老糊塗的,已經隱隱猜透李小九陛下要以重修氏族誌為名,打壓世家的,也在聽說那些毛頭小子要降他們家氏族的等級時,失去了理智……

  士可殺不可辱!

  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即使已經有許多世家沒有子弟在朝堂之上了,這些百年大族也不是好惹的。

  之前李小九陛下借著改立皇後的事,就狠狠給了幾個老牌世家一擊,接下來的科考製度、學校製度、廢除賤籍等等一係列政策下來,這些世家要在看不明白年輕的皇帝陛下要幹什麽,他們就白活了!

  直接對上皇帝,他們的實力還是不夠的,可是要拔除支持新政、推動新政的二把手——皇後吳詡,這幫人絕對是信心十足的。

  尤其是原先在朝中占領大半天下的儒學子弟,對於吳詡提倡法學、科學,增加律法算農學科的進士比例的行為,非常不滿。

  即使是李唐遵從的道家,也因為吳詡比較偏向佛學(?)而頗有微詞。

  世家、儒生加上一班神棍,這一奇怪的組合就開始策劃起扳倒天後的密謀了。

  也是他們幸運(或是不幸?),負責製造輿論的人竟然無意中發現了李淳風的天文觀測結果,知道在不久的將來,大唐境內會出現日蝕現象……

  這個消息簡直像是一記強心針,讓這些人熱血沸騰起來。

  那些隻會動筆杆子的酸腐,立刻就將日蝕與後宮幹政的事情聯係了起來,當即用世家豪門提供的經費開始編撰一些‘天象有異,是因為有災星作祟’之類的謠言,不但把當年呂後亂政的曆史故事誇大百倍,還順手臆造出當今天後當年是怎麽炮製‘醉骨’的恐怖傳說出來………

  吳詡簡直要氣笑了,她都不知道自己這天後這這麽恐怖的一個人物,還好如今大唐上下都有看正規報刊的習慣,那些小道消息也隻能騙騙不通世事的書呆和外國人而已。

  隨著日蝕的具體日期越來越近,吳詡也發動《長安日報》、《洛陽晚報》等各大媒體科普了不少漢代科學家關於日食形成的研究著作,還專門辟出一個版麵,舉辦了全民猜想的活動。

  結果,還真應了‘高手在民間’這句話,有好些讀者根據漢代製造的渾天儀推理出了太陽會發生日食是因為月亮遮擋的緣故!

  一時之間,的愛好空前高漲,甚至有人提出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學說……

  這一出人意料的活動讓原本指望保持日蝕的神秘性的神棍們麵如土色。

  到了日蝕到來的那一天,因為早就有了心理準備的民眾,不但沒有恐慌,還呼朋喚友一起來觀賞日蝕,甚至如平常賞月觀景一般,擺上小酒小菜,點上蠟燭,一邊吟詩作對,一邊猜猜太陽會消失多久神馬的……

  乃們也太淡定了一點吧?!

  聽完侍衛們對市井小民們對日蝕的反應,吳詡隻覺得哭笑不得。

  天朝的百姓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果然很高啊!

  這倒省得她再解釋為什麽太陽被天狗吞了會跟倭國滅亡有關係了!

  對於小日本的自稱,小吳同學一直是十分膈應的,當初李三郎要以滅倭對應日蝕也是應急之策,現在不需要費心解釋了,吳詡怎麽能不高興呢?

  再說,倭國的出羽政權一滅,整個倭國就算是徹底消亡了,這世上再也不會出現一個叫‘日本’的國家了……

  隻這一件事,就讓吳詡心潮澎湃,不能自己!

  至於跑掉了一個大海人又有什麽關係呢?

  連倭人自己都不知道大海人已經溜了,她隻要認定被抓來獻俘的那個家夥就是大海人不就完事了嗎?

  當然,事情也不可能想吳詡想的那麽順利。

  畢竟,大海人的親哥哥孩子長安呢,這次大唐掃滅出羽政權,在洛陽舉行獻俘儀式,免不了邀請東海侯過來觀禮的,到時候這貨要是吼上一嗓子‘那不是俺弟弟’,事情可就糟糕了!

  為此,吳詡還特地跟遠在長安的李三郎打了一聲招呼,可千萬別像蘇定方那樣在關鍵時候給她掉鏈子啊!

  小李相公笑眯眯地接了天後娘子的密旨,回頭就親自到東海侯府拜見了那位侯爺,向他‘報喜’去了……

  結果,被小李相公拜訪過後的東海侯當晚就犯了急病,隻能遺憾地表示不能出席洛陽那邊的獻俘儀式了!

  從此,長安城關於小李相公的恐怖傳說又多了一樁……

  作者有話要說:解決了倭國,該準備迎接四包子了=。=

  ps:今天是女人節,祝天下的妹子和媽媽們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