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7      字數:3363
  第二十一章 二聖

  盡管各大世家都放出了狠話,小李相公還是不為所動,還奏請李小九陛下將現在市麵上流傳的《氏族誌》全部收繳銷毀,新定《顯慶姓氏錄》,規定所有錄入《姓氏錄》的氏族必須是在朝五品以上官員所屬的家族。其中,按照貞觀的舊例,天後並州武氏、賢妃湖州徐氏以及京兆韋氏、昌平燕氏等重要外戚都列為一等世家,如李績、李義府、許敬宗、許圉師等人皆因身居相位,其家族都被升為二等世家,其餘三品以上的官員家族或入二等或入三等,不一而足。根據李三郎對氏族錄入《姓氏錄》的換算方法,隻有五品(包括五品)以上文武官員的心思家族能夠入圍,那麽就意味著新修的《姓氏錄》裏的姓氏和家族將比原先《氏族誌》裏收錄的減少至少一半。更要命的是,用李三郎的辦法收錄氏族,許多之前的一二等大世家如果沒人在朝居於高位的話,就麵臨著被踢出《姓氏錄》的窘境。隻這一項,先廢後的舅家河東柳氏、廢貴妃母家蘭陵蕭氏這些曾經顯赫一時的百年世家都被無情地丟出了《姓氏錄》,更有太原王氏、博陵崔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這些豪門世家因為家中子弟在朝中的官位不顯,遭到了降等……

  看到一大批老牌世家或被剔除或被降等,李小九陛下龍心大悅,當即親自為《姓氏錄》寫序,並詳細規定了類例,甄選出一些特例來。其中博陵崔氏本該降等的,但李小九陛下想到當初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鐵杆帝黨崔敦禮老爺子,就大手一揮,把崔氏還留在一等大世家之列。而太原王氏因為出了一個廢後,本該降到末等的,但其旁支的王方翼在這次平倭之戰中,軍功甚巨,李小九陛下就額外開恩,讓王氏暫列於第五等世家。

  其餘各世家氏族的排行情況,李小九陛下也沒有一一查看,就讓中書令李義府、侍中許敬宗、禮部侍郎孔誌約、著作郎楊仁卿、太子洗馬史元道、太常丞呂才以及崇文館諸學士共同商議著辦。

  一時,長安城裏的大小世家勳貴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天天跑去圍堵崇文館。崇文館好好一個幽靜之地,每天都像菜市場一樣熱鬧,還能天天看到一些世家為了排行問題上演全武行……

  《姓氏錄》的修訂在李小九陛下的強勢推行下,漸漸為大唐中下層的人民群眾所理解和接受。此外,由於《姓氏錄》的收錄規定,官員不分文武,隻要品級過五品,就能在《姓氏錄》上占領一席之地。所以,哪怕是出生草根、家中n代都是貧農的普通軍士,隻要他軍功卓越,勳績過了五品,也一樣可以被收錄,此舉顯然大大抬高了軍人們的地位,得到了大唐上下各軍將士的一致擁護!

  這倒是一項意外的收獲!

  當然,對於久居上位的那些老牌世家來說,李小九陛下此舉簡直是在掘他們的根本,即使李二陛下當初多次壓製山東豪族,也不敢做得這麽過分!

  這些人倒是想鬧騰啊,可是朝中沒人,還鬧個毛啊!

  當然,也有人想走走崔氏的路子,可崔家自己又沒降等,哪有那麽多時間管別人怎麽樣啊╮(╯_╰)╭

  再說,博陵崔氏原本就無人在朝了,要不是李小九陛下念舊情,如今也該放在降等的行列,現在悶聲發大財還來不及呢,哪會出頭啊?!

  而清河崔氏有崔義玄這個鐵杆帝黨在,當然更不用擔心了,而崔義玄這老狐狸早知道那些世家肯定會來找他,在修《姓氏錄》之處就向李小九陛下表明立場,不參加排位工作,並主動要求調到洛州工作,這會兒早就拍拍屁股溜了。

  深感求助無門的世家們,這才發現,‘朝中有人好辦事’這話真的一點也沒說錯!

  可惜他們醒悟得有些太晚了!

  與修訂《姓氏錄》這邊熱鬧火爆的場景相比,‘禁婚令’的推行反響並不是很激烈。

  除了一開始各大世家咬牙切齒放出話來不跟小李相公結親外,之後就再也傳出什麽言論來。

  吳詡反倒奇怪了,她一向認為這些世家素來清高,養著閨女就是用來跟別的世家聯姻的,現在不讓他們‘強強聯合’了,怎麽居然一點動靜都沒有呢?

  “阿武,你以為他們這是妥協了嗎?”李小九笑著給吳詡解惑道:“依我看,他寧可讓自家的小娘子終身不嫁,也絕不如我們的願,與他姓聯姻,免得低了自家的身份……”

  吳詡:“…………”這不是在變相地製造大批剩女嗎?

  這可不利於帝國的安定和諧!

  “難道,就沒法子讓他們服軟了?”吳詡不禁疑問道。

  “法子倒是有,隻是現在還不能用……”李小九看來是已有成竹在胸了,隻是不知顧忌什麽,沒有把想法告訴吳詡。

  吳詡也沒有追問,其實她會關注‘禁婚令’這事,隻是因為先前答應了要給李三郎說個媳婦兒的,結果就因為重修《氏族誌》的事,人家死都不肯把女兒/妹子嫁給小李了,就算她是‘二聖’之一的天後,也不能霸王硬上弓,強聘人家的閨女吧?

  看來,等這幾件事完了,她的好好補償一下心腹愛將才行。

  很久以後的某一天,小吳同學為了補償李三郎,問他願不願意尚主,結果後者愣了半天,然後果斷拒絕了。他隻向吳詡提了一個請求,就是為劉洎一案昭雪……

  吳詡不由為其對劉洎的情誼表示感動,當即說服了李小九,恢複了劉洎的名譽。

  這是後話。

  卻說,正當長安城因為修訂《姓氏錄》和推行‘禁婚令’兩項政策,搞得朝野上下雞飛狗跳的時候。

  遠在倭島的劉仁軌、薛仁貴、蘇定方等人已經集安東都護府、東海都護府和遠東都護府的主力軍團陳兵於大海人政權的根據地——出羽國了。

  這次進軍,由蘇定方統領陸路大軍,從美濃出發,一路北上,掃平沿途各個州府。劉仁軌與薛平貴則各領百艘巨型戰船,非別從越前和伊勢出發,沿東西兩麵海岸向北進攻倭島北部。同時,李小九陛下還下諭給渤海國和蝦夷國的國主,讓他們從北部出兵牽製倭人的兵力,配合大唐的行動。

  大海人逃到北海道的時候,手下兵馬原本就不多,又與蝦夷國幹了一場,手下嫡係損失過半,即使之後借著‘靈鏡降世’登基為王,立刻收攏了出羽、越後、陸奧等地的地方勢力,他手下的兵力一時之間也抵抗不了大唐和渤海國、蝦夷國四麵而來的進攻。

  當南部諸國紛紛失守,西邊的能登島阻截劉仁軌水師失敗後,大海人立刻意識到大唐已經對其展開了合圍。

  大海人手下的文武官員都驚惶失措,幾乎有半數人都打著向大唐投降的主意,隻有王後額田姬、左大臣??等人力主與唐軍周旋。

  大海人猶豫不決,寢食不安,最後還是王後額田姬對他說了一番話,他才有了主意。

  顯慶六年四月,東都八關宮落成,李小九陛下更其名為‘合璧宮’,當月就帶著天後和文武百官駕幸洛陽,把長安的爛攤子丟給太子和小李相公等人。李小九陛下忽然來了這一出,可把一眾等著在日蝕之際抨擊帝後的人氣得直跳腳,主角都跑了,他們還鬧個毛啊?!

  而帶著老婆跑到洛陽的李小九陛下也沒輕鬆多少,前段時間一直用腦過度,他的暈眩病又犯了,隻能在吳詡的監督下臥床休息。

  好在他跟吳詡這段時間隻要等著倭島那邊的戰事結束的消息就夠了,倒也不用費太多神。

  到洛陽的時候,恰逢牡丹花開之時,李小九還真的給吳詡弄了一個牡丹園,就在合璧宮裏麵。

  吳詡雖不似真正的妹子那樣喜歡花花草草,對欣賞一下國色天香的牡丹花,還是頗有興趣的。

  而東都的一些世家勳貴早就探聽得消息,紛紛將自家收藏的好花都獻進宮來,企圖討好一下吳詡。

  吳詡是照單全收,還專門請了這些送花的世家勳貴的女眷進宮賞花。

  話說,好久沒有年輕妹子看了,整天跟著李小九這貨見那些滿臉褶子的朝臣,吳詡都已快hold不住了= =

  進宮朝見吳詡的那些世家勳貴女眷無非也就兩個目的:一是打探一下《姓氏錄》的修訂情況,看看自己家能不能留在原位或上升一點;其二,卻是為了自家小娘子的事……

  聽那些貴婦雲裏霧裏說了半天,吳詡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夫人帶著小娘子進宮來不是給她觀賞的,而是給天皇陛下看的……

  擦咧!

  這大概就是重修《氏族誌》和推行‘禁婚令’的負麵影響吧?

  後妃的母家最次也能排到第四等,這樣上位,怎麽看也比考進士容易些。

  再說,李唐宗室勉強算是五大姓之一,又不是禁婚家,嫁給皇室總比嫁給他姓要強吧……

  如今合璧宮新成,宮中卻沒幾個侍奉的嬪妃,現在向天後投誠正是個好機會!

  吳詡想不到李小九這病歪歪的小白臉居然還有人惦記著,不由黑了臉,更讓她生氣的是,一直被她寄予厚望的蘇定方,居然在攻破出羽城後讓大海人給跑了!

  作者有話要說:老蘇又要被教育,滅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