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7      字數:3779
  第二十一章 二聖

  逃亡到北海道的北海道的大海人皇子根本就不在李小九陛下眼裏,北邊的蝦夷國對倭國可是有刻骨銘心的仇恨的,大海人皇子跑去北邊那跟自投羅網沒啥兩樣。

  李小九陛下和吳詡在大津宮住下之後,就在飛鳥和近江附近的王宮行苑轉悠了一大圈。

  先前的倭王齊明女王性好奢華,飛鳥王宮、馬場、水上樂園無一不建得豪華無比,連吳詡這個算是見過大世麵的天後娘子也不由歎為觀止。

  “她居然為了個水上花園發動民工修築運河?”吳詡一麵嘖嘖稱讚那水上花園的精美,一麵感歎道。

  這事要是放在大唐,非被禦史們噴死不可!

  為了玩樂而修運河啊,那可是隋煬帝才幹的出來的事!

  “媚娘你要是喜歡,咱們回去後在東都也弄一個這樣的花園?”李小九見吳詡在水上花園留戀忘返的樣子,於是笑道:“到時候就在園子裏全部種上牡丹花,你要遊賞還是宴客都行~~”

  “還是算了吧……”吳詡聞言,不由嘴角一抽。

  去年李小九陛下為了改善自家的衣食住行,可是大手大腳花了不少錢,長安那邊的大明宮和洛陽的八關宮都還在建呢!

  這些都是用來常住辦公的宮殿,那些禦史也不好多說什麽,現在要是為了玩樂修什麽牡丹園的,那就等著被噴吧!

  再說倭國這邊的戰事雖然已經到了收官階段,各種軍需軍餉、吏治民生支出也是接踵而來……

  大唐的國庫還是不寬裕啊!

  李小九陛下大概也想到了大唐眼下接手的倭國根本是個爛攤子,後續投入巨大,確實不適宜鋪張浪費。

  年輕的天皇陛下忍不住摸摸鼻子,訕笑道:“果然是由儉入奢易……”

  吳詡一聽這話,忍不住瞪了他一眼,沒好氣的道:“你不會是想要學項羽那樣吧?”當初項羽打入關中,見到了始皇帝建造的各種豪華宮殿行苑,當即斥之為‘民脂民膏’,一把火燒得幹幹淨淨——當然,這樣的事後來的隋煬帝在還是晉王時也幹過,這貨攻打陳叔寶時,就把人華麗的宮殿給一把火燒了,後來自己當了皇帝,又讓人跑江南把原先燒掉的宮室又修複回來。

  吳詡一直覺得能幹出這種事來的人就是sb有木有!

  就算那些豪華宮室都是用民脂民膏建成的,可那也是多少民工匠人門的心血啊,你就這麽一把火燒了,太浪費了有木有!

  再說,燒了以後,回頭還重建,這不是更浪費嗎?!

  李小九陛下當然明白他家阿武心中所想,當即否認道:“我沒打算學楚霸王啊╮(╯_╰)╭”他好歹也是個愛好藝術的文藝帝啊,怎麽會做出這種粗暴的事來?

  再說,他的名聲已經夠好了,不需要做這種市名的事。

  吳詡聞言,丟了一個‘算你識相’的眼神,又在水池子邊看了一會兒,讓宮人們小心看著大郎他們三個,直到快午時,這才道:“好了,咱們回吧,說不定薛郎君的則子又要來了……”

  說到這裏,吳詡忽然有種想要大笑的衝動。

  因為,這次從大唐調過來的官吏中,來濟是被分個薛仁貴的,結果這個來濟啊,還是改不了他那臭脾氣,對薛仁貴暫定治理地方的將領十分不滿,一口氣彈劾了十幾名地方將領,搞得薛仁貴十分尷尬,隻能不斷上則子辯解、請罪……

  天知道薛仁貴當時也是捉襟見肘,所以才匆匆安排了幾個粗通文墨的將士留守,這些人於管理庶政又不是專業的,而且也沒打算長久駐留,所以他們的治理方法難免有些簡單粗暴。

  要吳詡說,‘亂世用重典’正適合管理此時的倭國舊地,不然對著一幫狼子野心不滅的‘子民’還講什麽仁義道德,她可要睡不著覺了!

  顯然,在這件事上,李小九陛下也是有意無意偏袒薛仁貴的,隻是沒做得太明顯而已~~

  帝後二人在飛鳥待了三天,又回到近江大津宮。

  果然,來濟的彈劾則子和薛仁貴的‘請罪’則子又出現了。

  帝後二人又當了一回調解員,許諾會盡快從大唐各州府的能吏中選二十多名顯慶初年的進士,調到島國來管理庶政,這才把兩人安撫住了。

  除了來濟和薛仁貴的則子,南邊的程名振、孫仁師也上了則子。

  九州島在築前國失守之後,就無險可據,在黑齒常之軍的猛烈衝殺下,其餘各國都嚇得魂飛魄散,除了零星幾大國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其餘小國全部都投降了。

  如今九州島也麵臨著跟薛仁貴軍一樣的問題,就是人手嚴重不足。

  程名振當過多年的營州都督,治理地方還算有點經驗的,可他年紀也不小了,李小九陛下就擔心這老爺子會撐不住掛掉= =

  所以,從國中調來的青年才俊有一半分給了九州那邊,剩下一半留給來濟調遣,薛仁貴軍則調到北部,配合劉仁軌追擊逃逸的大海人皇子一幹人。

  不過,大海人皇子確實是有些本事的,逃到北海道後,竟然沒有被蝦夷人幹掉,反而迅速收攏了北部各國的軍事力量,在出羽國建都,以皇太弟名義稱製,與唐軍對峙了起來。

  鑒於目前大唐軍隊的人員嚴重不足,兵馬分散不說,各大領兵將帥還要忙於處理已經拿下的倭島各國的地方勢力和饑&*荒問題,李小九陛下就下令劉仁軌和薛仁貴固守越中和美濃二國,斷掉大海人皇子南下之路,其餘各將以鎮壓地方參與反抗勢力為主,先收拾幹淨倭島中南部再說。

  顯慶五年十一月,侵蝕倭島的大饑&*荒終於在大唐源源不斷的補給下被結束了,但在這一年裏,倭人因為饑荒,至少損失了三成人口,加上之前的暴動、內戰以及被唐軍剿滅的地方勢力,倭國人口十停裏隻剩一兩停而已了。

  國力衰弱至此,不亡國也實在說不過去!

  是年十二月,李小九陛下下詔曉諭天下,滅倭國為大唐東海郡,在倭國舊地設立遠東都護府,其下設五座都督府,四十州和二百一十六個縣。

  同時,大唐向倭島派遣了一百七十九名文武官員,分領各州縣事務,造冊安民。如當初安排給半島的官吏一樣,這些來東海郡的官員裏至少有四成是當年秋闈選拔出來的優秀青年才俊。此外,從顯慶六年開始,每年大唐都向東海郡移民千戶,同時移本島資質優秀的倭人到大唐關中學習居住,鼓勵唐人與倭人通婚,直到再無唐人與倭人之分,這是後話。

  安排好東海郡的人事和庶政之後,天皇天後就啟程回長安過新年了。

  同行的當然還包括已經被封為大唐東海侯的原倭國國主葛成王。

  這位倒黴的倭王,原本還想以‘願意投降’的噓頭拖住唐軍暫緩攻城,等待援軍的,誰知他弟弟大海人皇子在關鍵時候又一次上演私奔的戲碼,帶著他的額田姬連夜逃走了……

  沒有了大海人的軍隊,葛成王根本守不住奈良城,當下就被蘇定方攻破東門,做了俘虜。

  也幸好他早就喊過要投降的話,這才保住了性命。

  但到了唐軍陣營才知道,他的寶貝兒子和親信大臣們早就被押回長安了,就算他詐降過來,也是見不到他們的!

  苦逼的葛成王被帶回長安後,才發現他兒子大友皇子不但沒受折騰,還被養得白白胖胖的,看起來越發討喜了。美中不足的是,大友皇子此時已經不認得他爹了,還學得一口的漢話,被大唐天皇賜名為‘平福’。至於那些一看到他就痛哭流涕表示堅決沒有背叛的大臣們,似乎也白胖了不少……

  葛成王,不,應該是新任的東海侯表示非常鬱悶,但不等他對著自己家的臣下發泄一下怒氣,一個從出羽傳來的消息讓他如淋冰雪……

  消息表示,在出羽建立政權的大海人皇子在祭拜神祗的時候,遇到了神祗顯靈的情景,並在神靈指引下,發現一麵神奇的鏡子。那麵鏡子與往日從大唐傳來的銅鏡完全不同,鏡麵明亮清晰,照人時須發可見,鏡子背麵以黃金為托,鐫刻著六個神秘的符號……

  見識多廣的倭國第一才女額田姬表示,這鏡子背麵的符號是上天屬意大海人皇子登基為王的標誌。群臣聞言,立馬要求大海人皇子立刻登基,順應天命……

  大海人皇子起初以兄長葛成王尚在唯為由,不同意登基,然而群臣再三懇求,他不得不同意登基為王,號天武王,立額田姬為王後。同時,出羽朝廷還冊封了遠在大唐的葛成王為天智上王,以示天武王的王位是合法地從葛成王那裏繼承來的。

  盡管如此,大海人皇子此舉還是無異於徹底拋棄了葛成王,從此倭國的興衰與葛成王再沒半分關係……

  得到這個消息的東海侯怎麽可能不心寒,可是他又能如何?

  頂多也隻能學著百濟前國主扶餘義慈那樣,先取得了唐皇的信任,再做打算。

  顯慶五年末,正當大唐上下歡慶平定倭國,準備歡歡喜喜過個新年的時候,最早投降大唐,成為後來投降大唐的國君國主榜樣的百濟原國主扶餘義慈忽然薨了。

  原本,一個戰敗國的國主死掉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可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死了人,不得不說很讓李小九陛下和吳詡二人感到鬧心!

  如今正是分化東海郡北邊的蝦夷國、渤海國與大海人皇子的出羽政權的關鍵時期,被大唐政府當做仁政招牌的扶餘義慈卻掛了,這讓本來想跟大唐合作的蝦夷、渤海兩國怎麽想?

  扶餘義慈歸唐的時候還不到知天命之年呢,在洛陽這幾年又是受到國公級別的待遇,理論上來說再活個一二十年根本沒問題,現在卻忽然掛了,不是暴斃是什麽?

  扶餘義慈的兒子扶餘隆紅著眼睛直接跑到兩儀殿找李小九陛下求破案,最後還是剛從全國公費旅遊回來的小李相公主動攬下了樁棘手的案子。

  最後,扶餘隆也不知被小李相公怎麽忽悠的,竟然在第二天就主動撤訴,表示他爹是得急病死的,並非意外死亡的=。=

  既然家屬都表示不追究凶手的事了,李小九陛下也不會自找麻煩,當即追封了扶餘義慈一個藩王的爵位,葬於北邙山,與孫皓、陳叔寶為鄰。

  作者有話要說:小李相公回來了,滅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