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7      字數:3407
  第二十一章 二聖06

  在百濟剛與大唐交戰之初,就有許多百濟貴族逃到倭國避難,後來齊明女王決定扶持百濟質子扶餘豐回國,結果扶餘豐回國不久就與鬼室福信等人發生內訌,又在周留城被劉仁軌打得落荒而逃。再次回日本時,扶餘豐帶來了三千多百濟人。這些以扶餘豐為首的百濟人發現複國無望,就在倭國王都附近定居了下來,與倭國貴族進行聯姻,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

  後來,白村江一戰,倭國大敗,除了中大兄皇太子派去的幾千人馬逃回來,其餘貴族的兵馬全軍覆沒。倭人擔心大唐報複,就把扶餘豐綁送給了大唐請罪。

  那些留在倭國苟且偷生的百濟人敢怒不敢言,最後在中大兄皇太子的忽悠下,投靠了倭國皇室,成了葛成王手下的一支奇兵。

  這次,葛成王既然開始打刺殺大唐帝後的主意,首先就想到了這支奇兵。

  而葛成王的弟弟大海人皇子想的更比他哥深遠些。

  “兄長想用這些百濟人去刺殺大唐帝後,是沒什麽不妥,可是……”

  說到底這些百濟人是因為走投無路才投靠倭國的,而他們的真正主子百濟郡公扶餘隆還好好地在洛陽享福,據說唐皇原本是要扶餘隆會百濟舊地上任的,結果那扶餘隆聰明得很,主動表示相信劉大都督能夠治理好百濟郡的事務,他還是留在洛陽侍奉父親扶餘義慈比較好。

  如今的唐皇李小九陛下一向是以孝悌仁義聞名的,聽到扶餘隆這話,哪有不依的,又大加封賞了扶餘父子一家,並把一個宗室女許給扶餘隆為妻。

  百濟那些流亡到倭國的人,原本一大部分就是些膽小怕事的貴族人士,又頗有些消息渠道,自然知道那些跟著老國主到大唐的貴族們小日子過得不錯,完全沒有性命之憂,甚至比往日在百濟時還富庶……

  這些人心裏怎麽想,大海人皇子完全可以猜到。

  倭國給予他們的待遇是絕對不能跟大唐給的優待相比的,這些人如果打著去投奔老國主的主意,那完全是無可厚非的,或許更多的人還是衝著大唐的高官厚祿去的呢!

  別說大海人皇子能想通這一點,就是唐皇應該也打著這小算盤吧?

  所以,他兄長還想用百濟人去對付唐皇,那跟肉包子打狗有什麽區別?

  不想,葛成王看到弟弟疑惑的小眼神,立刻笑了,同樣心領神會的中臣鐮足也露出一抹微笑。

  這情景,倒像是三人當年還沒有嫌隙的時候的摸樣……

  中臣鐮足微微晃了一下神,然後如往日一樣,為大海人皇子解說他兄長的意圖。

  “大王正是要用這些人接近唐皇……”接下來的話就不用說了,唐皇夫婦駕臨百濟故地,那些流亡倭國的百濟人回去乞求歸順,那是多麽名正言順的事!

  相信以唐皇的性子,不但會親自接見這些百濟人,還會大肆宣揚對他們的優撫政策呢……

  如果在這個時候給唐皇夫婦一擊,成功率很高啊!

  而且,誰規定跟著百濟人回半島的一定就是百濟人呢?

  “可是……”大海人皇子雖覺得兄長的計劃聽起來不錯,可這計劃明顯有個極大的漏洞,“如果掌管百濟的唐將不允許百濟人上岸,那該如何是好?”或者,唐將幹脆把人扣了,而不讓他們見唐皇,那又該怎麽辦呢?

  中臣鐮足聞言,又笑道:“此事大王已有應對之策了,您不必擔心……”

  原來,幾月前倭國發生蝗災,島上各地受災嚴重,眼見要釀成饑荒了,葛成王當機立斷向周邊各國派出使者,請求借糧。

  而富庶的大唐就是倭國主要的借貸對象,恰逢大唐新春,葛成王就借著朝賀的名義向長安派了一隊兩百多人的遣唐使。

  這批遣唐使到了長安後,所受的待遇又如先前河內鯨的那隊遣唐使一樣,被軟禁在四方館,除了朝賀那天,幾乎都沒能出過驛館的大門,所以別說是趁機觀察大唐的科學技術了,就是借糧的事都沒機會提。

  直到天皇天後出發巡幸東都了,這批遣唐使才被告知可以離開長安了,至於借糧的事倒是有了答複:借多少糧食都沒問題,但要等三個月後的風信起,才能幫倭國運過去……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倭國使者團十分苦逼地離開了長安,結果在半路上卻得到消息,說是天皇天後夫婦在離開北都後居然不是往南去江南,反而往遼東去了!

  於是,倭國使團一路尾隨著聖駕往半島而去——自從大唐的疆域擴展到了朝鮮半島,倭國使臣來大唐就不需要再冒險渡海,隻要直接從九州乘船穿過一道海峽,從半島登陸,再走陸路就可以了,返回也是一樣的道理。

  倭國使團一路跟著天皇天後座駕到了遼東城,發現唐皇夫婦這是要遊幸整個半島呢,於是立刻把這一情報傳回了倭國,所以葛成王才能這麽快掌握李小九陛下一行的情況。

  如今倭國的使團也在半島,如果倭國這邊派出船隻去倭國接使團回國,也不算突兀。這樣一來,大海人皇子擔心的問題,就不是什麽大問題了!

  不說倭國這邊已經打定主意要在去接倭國遣唐使的事情上動手腳了,卻說吳詡和李治二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平壤城轉了一大圈,查看了幾個州府的春耕情況,又檢閱了駐高句麗郡的軍隊後,緊接著就奔赴下一站——新羅郡的金城。

  新羅郡算是半島三國中唯一一個對大唐統治沒啥抵觸的地區。

  新羅舊主金氏的子嗣十分單薄,連續幾朝都是女王即位的,好容易到了金春秋女王執政的時候得了一個兒子,結果這個王子還沒活到加冠,就被百濟亂兵給哢嚓了。

  金城作為新羅的王都,一度被百濟亂兵占領,一幹王室血脈全部被殺死,各級貴族也死傷殆盡。

  即使後來北上的新羅軍隊及時趕回來勤王,到底為時已晚,最後隻與百濟亂軍拚了個同歸於盡而已。

  之後,蘇定方和劉仁願接手了金城,光是搞戰後重建工作就搞了大半年。

  等吳詡他們駕臨金城的時候,這座城市一時半會兒還沒恢複往日的繁華,不過在唐軍的保護下,百姓們倒是安居樂業了。

  到了金城,依然如在之前的平壤一樣,吳詡首先讓大郎二郎他們先去行宮休息,自己則與李小九一起接見駐守的文武官員。

  駐守金城的現任長官是當初在貴端水大敗高句麗的老將陳名振,管理庶政的三名官員分別是原工部侍郎張文瓘、永徽五年進士裴炎以及新羅大族樸氏的一名長者。

  張文瓘長於經史律算之學,裴炎長於刑獄,樸長者則主要負責處理群眾關係,新羅上下倒是被幾人打理得井井有條。

  吳詡見新羅這邊的情況顯然比高句麗那邊和諧多了,不由大悅,於是請李小九陛下重重地賞賜了一幹官員之外,順便提議把管刑獄的青年官員裴炎調到蘇定方那裏去聽用,做到物盡其用——反正新羅這邊的治安極好,裴炎閑著也是閑著。

  新羅這邊幾乎不用做多少秀,就得到了底下臣民的極好反響。

  吳詡的心情也挺放鬆的,在金城的幾天裏都帶著幾個娃到處轉——出來旅遊的機會難得,不好好玩一玩,豈不是浪費了?

  而金城就建在半島的東邊沿海,出了城還能看到茫茫大海,兩個娃從出生到現在就沒出過雍州之外的地區,哪裏見過大海。哥兒倆乍見這一望無垠的海洋,都有些震撼,就是吳詡這貨,當初也宅得隻見過二次元的大海,真正看海也是第一次……

  母子三人對著汪洋大海感慨了一番,不知怎麽的就說到了隔海峽相望的倭國。

  “倭國蔽狹,四麵臨海,土地資源匱乏,國人多靠打漁為生……”

  吳詡遙望著海峽那麵,緩緩道:“其國雖小,民智卻高,懂得學習我中華精髓,改革圖強……”

  “阿娘,難道就因為如此,您定要剿滅倭國嗎?”太子殿下到現在還是不太明白他家阿娘為何對一個遠在海外的島國這麽執著呢?

  吳詡搖搖頭,沒有回答兒子的問話,畢竟在眼下看來,倭國什麽的,在大唐人眼裏跟沒了犄角的山羊一樣,有什麽可忌憚的?!

  說起來,以往的國人都是以別國學習本國的禮儀製度為傲呢,倭國的做派分明很對朝中那些迂腐老爺子的胃口啊!

  吳詡這種嚴防死守的做法,實在是相當古怪啊!

  吳詡沒有作聲,李弘也不好在追問,而二郎同學一直盯著大海的那一麵發呆……

  忽然,遠方天與海的交界處出現了許多小黑點……

  “這是……”吳詡的視力不行,一時之間也看不出那些黑點是啥。

  倒是二郎看了一會兒,忽然變了臉色:“是船,很多船!”

  隨侍的護衛們頓時都緊張了起來,忙請吳詡母子趕緊回宮。

  “大唐水師何在?”尼瑪!不明來曆的海船都能用肉眼看到了,阻截的巡洋艦居然還不見蹤影!

  大唐的海防實在堪憂啊……

  跟來的侍衛們的冷汗都下來了:天後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正在此時,忽聽一聲炮響,就見一艘巨型戰船從南邊快速駛來,直衝遠方的不明船隊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海防一直是天朝的軟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