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7      字數:3499
  第二十章征伐15(下)

  話音未落,就見一個身穿朝服的小小少年大步衝進百福殿。

  不是太子殿下李弘是誰。

  吳詡看李弘的樣子像是剛從兩儀殿那邊過來的,不由有些詫異。

  “大郎,怎麽這麽快就下朝了?”

  李弘小朋友的臉色十分不好看,瞪了一眼立在一旁的小李相公,然後恭恭敬敬向吳詡問了安,這才答道:“阿娘您應該是知道的,今日大朝原本就是為送各國使節的……”

  每年天朝過春節,大唐四周的藩屬都要趕來恭賀,順便撈點好處。而過了元宵後,天朝就會辦個歡送會,把那幫在天朝白吃白喝一個春節的各國使節都遣送出去——不過,如倭國喜歡這樣厚著臉皮在天朝蹭吃蹭喝偷師的國家可不容易這麽打發。

  這不,今天李小九陛下才在朝上提出要開歡送會的決定,倭國使臣就拜伏在地,表示倭國仰慕大唐天朝文化,希望讓本國的少年們留在大唐學習大唐的文化知識,增長見識……

  “阿爹並未答應倭國使臣的請求……”李弘小朋友說到這裏,臉上還有兩分疑惑不解之色。

  “倭國鄙遠,民風尚未開化,百姓生活貧苦……倭國雖算不得我大唐的屬國,但其使臣為其百姓苦苦哀求,實在可憫……我朝若能傳授倭國一些律法經史,幫助教化其國中的臣民,也是大善……”

  看來,太子殿下似乎很不理解一向以仁愛萬民著稱的李小九陛下為什麽會拒絕倭國使臣的小小祈求呢?

  吳詡不禁搖搖頭,連一旁的小李相公聽到少年這話也收斂起了笑容。

  相信大唐朝野上下跟李弘想法一樣的人不在少數,尤其是那些骨子裏以天朝大國之民自居的人。

  就是李小九陛下,即使被吳詡洗腦洗了這麽久,乍一見倭國使者卑躬屈膝的模樣,也難免猶豫了一下,居然沒有直接拒絕了對方的要求,將對方遣送出國。

  話說,既然倭國使臣給皇後娘子和太子殿下都送了禮物,沒道理不給皇帝陛下送禮的。

  想到這裏吳詡的臉色就有點黑了……

  而此時,還不知道自家阿娘的思路已經不知道跑到了哪裏去的太子殿下,忽然想起了剛進百福殿時某人在誹謗他的事,於是十分別扭道:“阿娘,這倭國使臣雖然莫名其妙給兒和阿爹都送了……禮,可兒覺得他們也沒什麽壞心,是真心仰慕咱們大唐……”

  吳詡聞言幾乎要撫額長歎了,看來她家大郎的腹黑程度還遠遠不夠啊。

  而作為教導太子殿下的老師小李相公則是一臉無奈回視皇後娘子盯視,半晌才開口道:“不知太子對倭國的‘禮物’可喜歡?”

  少年聞言,白皙的小臉立刻紅了,也不知是氣的還是什麽的,口上斬釘截鐵道:“當然不喜歡啦!”突然拔高的嗓音頗讓人覺得欲蓋彌彰。

  吳詡覺得她又有撫額的衝動了了七皇“弟”,乖乖上榻!

  小李相公捅到太子殿下這麽肯定的答案,倒是笑了。

  吳詡幹脆讓隨侍的宮人內侍都退了出去,隻留在小順子、阿韋、小玉等幾個心腹。

  “太子為什麽不喜歡那些‘禮物’呢?”小李相公也不知是不是逗人上癮了,還圍繞著倭國送個李弘小朋友的‘禮物’做文章。

  “既然太子不喜歡倭國送的‘禮物’,那為什麽還要為其向娘子陳情呢?”

  “這是兩回事!孤就是覺得咱們大唐乃是天朝大國,怎麽能跟一個小小島國計較呢?”李弘小朋友的耳朵都紅了,也不知是為倭國辯解還是為自己辯解。

  “那太子的意思是,聖人既然受了倭國使臣的禮,卻沒有應允倭國使臣的小小請求,聖人就沒有了天朝大國君主的風度咯?”小李相公嘴角勾著一絲諷刺的笑意,目光炯炯地盯著李弘小朋友。

  “這……孤沒有這麽說,孤隻是覺得阿爹他……”太子殿下被問得張口結舌,半晌不知道該說什麽去反駁李三郎的話。

  “微臣請問太子,您還記得春秋時越王勾踐是怎麽打敗吳國的嗎?”小李相公繼續逼問道。

  “大膽!”太子殿下聞言頓時惱了,“你竟然把小小倭國比作越國,那大唐豈不是……”

  李三郎這話豈不是還暗指倭人送美人就如同越王勾踐送西施使美人計了嗎?不但諷刺了他阿爹是夫差一樣的昏君,還詛咒大唐帝國會像吳國一樣被手下敗將越國打敗?

  實在太可惡了!

  “好了,大郎,你不用說了……”眼見自家兒子又被人欺負了,吳詡忍不住打斷了兩人的對話,道:“李相公說的話你該好好想想,為什麽你阿爹對倭國這樣冷淡……”

  說到這裏,吳詡臉色還是十分難看,幾乎有些咬牙切齒道:“如今倭國別說送你阿爹兩個美人,就是送兩座金山來,他也不會讓倭人留在大唐學藝的!”

  太子殿下聞言,臉越發紅了,一雙眼瞪得老大,滿是疑惑不解。

  正在此時,殿外傳來宮人們的通報聲,說是李小九陛下駕到了。

  三人都起身迎接。

  李小九陛下也跟太子殿下一樣,朝服都沒換就直接過來了。

  他身後跟著的是新任的禁軍副統領武敏之同學。

  這次李績老爺子總領各路大軍進攻高句麗,武敏之再三懇求吳詡,最後總算如願以償加入了李老爺子的大部隊。

  到了高句麗後,武大郎同學主動請纓為先鋒,帶著一千騎兵在金山擊敗了圍困唐將高侃的泉男產軍,之後又跟著龐同善消滅了高句麗西北方向對新城最有威脅的一支高句麗軍隊,使得從西北麵出擊的唐軍能夠順利與從安市城出擊的李績大軍在馬訾水會師。

  之後,武敏之因為在金山之戰的出色表現,終於被征伐高句麗的幾路將領和李績麾下的軍士所接受,也不再有人把他當做是個憑著皇後的關係跟眾人搶軍功的沒用小白臉了。

  回了長安之後,武敏之就憑軍功直接從從五品的禦前議事侍郎升為正四品的親勳翊衛羽林中郎將,兼太極宮禁衛副統領。

  在禁衛正統領空缺的情況下,禁軍副統領就應該是完全掌控整個太極宮的軍事力量的第一人了,簡直是非李小九陛下的心腹莫能當此重任。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武敏之同學先前的侍郎之位是文職,位階雖不高,上升的空間卻很大重生之始於一九八六。如今,武敏之忽然轉了武職,實在有些出人意料,畢竟在和平年代,要讓一員武將走到權利的頂峰是很困難也很危險的事……

  很多時候,吳詡都搞不清楚她這個侄子到底在想什麽……

  或許,武大郎同學認為走武職的路子升遷得更快,而不用被別人議論是借著裙帶關係往上爬的,而且武將所掌握的力量也比文臣更重要,更能得聖人(或儲君)的重視……

  以吳詡的腦子,也隻能往這方麵想了,畢竟朝中有個李績老爺子這樣的典型例子在,說不定武大郎也想學上一學,日後也可以為他表弟保駕護航呢……

  至於她家大郎似乎不是很理解自家的表哥的想法,或者說,李弘小朋友並不讚同武敏之棄文從武的做法。

  因此,自從武敏之自帶幹糧去了高句麗,太子殿下就一直很生氣,即使人回來了,也一直與之冷戰。

  吳詡也很久沒見這表兄弟倆聯袂到百福殿來了。

  今天可真巧啊,該來的人都來了!

  吳詡一想到剛才李三郎提起的,她家李小九陛下受了倭國送的禮這件事,就有種想磨牙的衝動。

  “聖人怎麽這會子過來了?公事都辦好了麽?”你丫都已經收了人家泥轟國的美人了,居然還不答應人家的‘小小請求’,太卑鄙了有木有!

  不想,李小九陛下的臉色比吳詡還難看得多,黑著臉看了一眼立在一旁的李三郎,不由自主的哼了一聲,一副不想回答的樣子。

  我勒個去!!

  你小子擺臉色給誰看呢?!

  吳詡聞聲,不由一挑眉,直想提提泥轟過美人的事刺一刺李小九的,可大郎和武敏之這倆小輩還在眼前呢,總要給仁愛慈祥的李小九陛下留點麵子吧?

  吳詡隻好咳了一聲,轉開話題道:“聖人大概還不知道吧,倭國使臣今天送了兩個小美人道我宮裏,我想……”

  她話還沒說完,就見李小九陛下的臉色越發黑了,怒氣衝衝道:“什麽?他竟然也給你送人了?”

  怎麽?就許給你送美人,就不許給我送美人了嗎?

  小吳同學十分不滿地瞪著李小九陛下,後者大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話不太對勁,忙咳了一聲,緩下語氣道:“咳……朕…我的意思是,這倭國人實在狡猾,不得不防……”

  “朕已經決定讓外事院三天後就送他們全部回倭國,這個……那些送來的人最好是咳……一個都不要留……”

  吳詡聞言忍著翻白眼的衝動,道:“我本來就沒打算留人,聖人您多慮了……”

  “那就好、那就好……”李小九陛下聽吳詡這麽說,不由暗暗鬆了一口氣,又道:“這次送倭人回國,朕打算派出遣送使……”

  所謂遣送使,就是大唐政府護送他國使臣回國的使者。

  倭國地小人稀,又遠在海外,以前的隋朝當政時期也好還是李二陛下當政時期,都沒派過遣送使,所以李小九陛下做出這一決定,是十分有深意的。

  作者有話要說:情人節快樂親們~

  今天的影院、餐館都爆滿了有木有?!

  於是,俺隻好帶弟弟妹妹去電玩城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