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7      字數:3582
  第二十章征伐12

  風助火勢,倭人的數百條破木船不過一炷香時間全部成了火船。

  那些沒被唐軍弓箭射死的倭軍頓時成了火人,哭爹喊娘地翻滾著,或是跳河求生……

  與此同時,唐軍的箭矢如疾雨般落下,沒有被燒死、淹死的倭人們頓時又成了刺蝟。

  等到戰鬥,或者說是唐軍單方麵屠殺倭軍結束的時候,天色已經大亮了。

  江麵上到處漂浮著冒著黑煙的殘船破舢和密密麻麻的屍體……

  江水散發著血腥氣和焦臭味,色澤由原先的清澄變成了烏黑混沌的顏色。

  唐軍將士經過一夜激戰,開始在主將的帶領下清點傷亡,打掃戰場。

  這一戰,唐軍的損失相當小,除了在岸上絞殺倭軍的劉仁願和扶餘隆部損失了約五百兵馬外,劉仁軌和孫仁師水師幾乎沒有傷到一兵一卒。

  而倭軍的四百艘船隻全部被燒毀,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所有海軍死傷殆盡,僅有兩千多留在岸上大營的倭軍生還,全部向劉仁願部投降了。

  不過,經過仔細清點後,唐軍發現倭軍的先鋒大將雖然戰死了,但偽百濟王扶餘豐卻不知所終了。也不知是不是在唐軍突襲之初就已經帶人逃走了。

  扶餘隆表示非常憤怒,表示願意親自帶兵去追殺扶餘義慈。

  劉仁軌當然不敢答應,他顧不得先向李小九陛下報捷,立刻向在新羅的陳名振和金漣薛仁貴傳訊,讓他們注意阻截後援的倭國水軍。

  等薛仁貴和陳名振軍將後援的倭軍截成數段後分而殲之的時候,李小九陛下才得到白江口大捷的消息。

  年輕的聖人相當興奮,要不是還得在朝堂上端著架子,李小九陛下非當場跳起來哈哈大笑不可……

  滿朝文武聞聽捷報,無不喜形於色。

  雖說倭國不過是海外一個小小島國,國力軍力都不是大唐的對手,但半島畢竟懸於海外,留在百濟和新羅的唐軍的人數也不算太多,尤其是當朝中眾臣聽說倭國傾舉國之力殺向百濟的時候,除了少數人外,一幹文武都對劉仁軌能否抵禦倭國進攻不抱什麽希望。

  即使劉仁軌之前連拔偽百濟王數座城池,逼得百濟君臣內訌,刀不血刃幹掉了百濟複國兩個主將鬼室福信和道琛,再加上李小九陛下未雨綢繆派孫仁師和扶餘隆兩萬水師相助,許多沙場老將也不太看好大唐這為數的海軍能幹掉一幫以海為生的倭國人。[綜]何處尋歸路

  期間,蘇定方多次想要請戰,都被小李相公一眼瞪了回去。

  然而,劉仁軌真不愧是天生的副將,在朝中一幹文武都不看好他的情況下,竟然以損失不到千人的代價,把十萬倭國大軍打得落花流水……

  這一戰果,連小李相公都始料未及,蘇定方更是羨慕嫉妒得眼睛都紅了……

  吳詡因為身子不便,這兩天都沒跟著李小九上朝,不過她得到大捷的消息一點也不比李小九陛下晚。

  “姑母,如今倭國兵敗,正是我大唐收服東海的最佳時機,侄兒想加入薛仁貴麾下……”武敏之一早就進宮麵見吳詡,趁著太子殿下和潞王殿下都不在,向吳詡提出想去百濟的願望劍聖。

  上次李小九陛下派了數百官吏去百濟的時候,武敏之也曾想請命一道去的,結果因為太子殿下的阻撓,他隻好暫時按捺下這個念頭,如今劉仁軌以一當百幹掉了十萬倭軍,薛仁貴大軍也要開始剿滅剩餘倭國大軍主力了,武敏之哪裏還坐得住。

  “姑母……”一向以冰山臉示人的英俊少年難得露出一副懇求的神色來。

  吳詡此時還沉浸在火燒小日本的喜悅中。

  猛然聽得武大郎要去半島幹仗,吳詡毫不猶豫地拒絕道:“不成。”

  過了今年武大郎就出孝了,她家武媽媽正緊鑼密鼓地要給心愛的孫子尋個媳婦兒呢,要是她敢答應送武敏之出去打仗,還不被楊氏念叨死啊?!

  再說,別看著百濟那邊戰況一片大好,可那個該死的扶餘豐也不知逃到哪裏去了,這個家夥就像藏在暗處的老鼠一樣,冷不防什麽時候就出來咬人一口,實在惱人。

  而根據線報,倭國後續增援的水軍也不是個小數目,有了前麵十萬軍隊的團滅為鑒,這後來的十萬人估計不會那麽容易消滅……

  作為武敏之的便宜姑姑,吳詡當然希望武敏之的地位能穩固些,最好是能掙些軍功回來。

  而武敏之也是個有誌氣的孩子,居然想跟薛仁貴去虐小日本一把……

  這話聽起來是挺爽的,可吳詡依然不能放少年去冒險,去打海戰什麽的可不比騎馬打仗,武功再高也要看運氣。

  劉仁軌、薛仁貴之流都是絕世名將,吳詡用起來一點都不擔心,可武敏之這娃吧,雖不算是紈絝子弟,也有幾分真本事,可到底沒見過什麽動輒千軍萬馬的大場麵,這萬一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她可怎麽向楊氏交待啊!不作了就乖乖躺下來

  還是等之後打高句麗的時候,放他跟蘇定方去增長一下見識算了╮(╯_╰)╭……

  想到這裏,吳詡故作嚴肅道:“大郎不必多說了,倭國之事聖人自有主張,就是我也不好多說……”這事隻好推到李小九身上了,反正武家大郎也不會跑去求李小九的=。=

  果然,武敏之聽吳詡說李小九陛下早有安排,隻能冷著一張俊臉不吭聲。

  吳詡看得有趣,也不逗他了,笑道:“大郎也不用惱,以後有的是機會呢……”

  說著,吳詡又向武敏之把如今高句麗國中的形勢分析了一遍,道:“高句麗如今內憂外困,根本無力南侵,等倭國一滅,出兵遼東就勢在不行了!”

  “到時候,我一定向聖人進言,讓你做個先鋒大將軍,如何?”

  吳詡這半哄半騙的話果然讓武大郎麵色稍霽,他對吳詡微微一躬身,淡淡道:“侄兒多謝姑母了……”

  “好了,你有時間就多去軍校轉轉,這行軍打仗可不像書上說的那麽簡單……”吳詡坐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來在榻上來回走動。

  “你看看蘇定方,調兵遣將、衝鋒陷陣,哪一點不厲害?為什麽聖人不讓他回百濟?”

  武敏之聞言,露出一副深思的表情來。

  “理論和實踐缺一不可,你讀了這麽多年書,也曾去江南一帶遊曆過,這讀萬卷書和行萬裏路,你覺得各有什麽不同嗎?”

  武敏之聽了這話之後,沉默了半晌,又向吳詡一拜,道:“姑母,侄兒受教了超級未來醫術最新章節。”

  吳詡不禁笑眯眯地上前摸摸冰山小子的腦袋,道:“大郎,你放心,等幹掉了倭國,你想去東邊就去東邊,想去西邊就去西邊……”

  冰山小子隻能陰沉著臉,任皇後姑姑蹂躪,敢怒而不敢言。

  吳詡看得有趣,忍不住又摸了侄子兩把,在後者忍不住要爆發之前收回手。

  “安西都護府的裴行儉才幹不錯,你如果有意去西域,就跟著他去曆練一番……”老裴能跟蘇定方這樣的軍事奇才的名聲不相上下,可見其本事不凡,如果讓武敏之去他手下學習學習,應該受益匪淺。

  不過,去年武大郎跟著小李狐狸去吐蕃當間諜,回來後不是一心想去安西都護府當兵的嗎?

  這會兒怎麽改主意了?

  這事她可得私下裏找李三郎過來好好問問。[HP]教授你好像掉漆了

  武敏之倒是有些詫異,他姑母居然會提及裴行儉的名字,這人在西域頗有盛名,可此人會去西域鎮守邊關,混得風生水起,可是托了自家姑母的福!

  要不是裴行儉當初在私底下勸說長孫無忌不可立他家姑母為後,聖人也不會貶謫他出京的……

  而他家姑母居然對其毫無芥蒂,實在令人歎服……

  姑侄倆心思各異,不覺到了皇子們下學的時間。

  潞王殿下邁著一雙小短腿,快步進了百福殿,他那張圓潤的小臉一如既往的波瀾不興,讓人看不出情緒,可二胖同學今天的步伐實在是透著歡快的氣息,昭示著他心情十分不錯。

  因為,就在剛才,二胖同學在崇文館得到消息,他家那位弱不禁風的阿爹居然發下詔令,命駐守半島的唐軍聚集兵力,不日東征倭國。

  不說潞王殿下心情愉快,卻說李小九陛下也雄心萬丈,正琢磨著親自掛帥去高句麗揍人呢。

  就在百濟、新羅的百姓在大唐的治理下越來越安居樂業的時候,高句麗國內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泉蓋蘇文的權威是沒人能夠冒犯的,即使傀儡高句麗王高藏對他恨得牙癢癢,也不敢輕舉妄動,隻敢在私底下懂點小手腳。

  在李三郎的建議下,李小九陛下送了不少細作到高句麗,經過這幾年的努力,這些細作已經在高句麗站穩了腳跟,還在泉蓋蘇文的幾個兒子之間的關係方麵下了不少功夫。

  泉蓋蘇文的長子泉男生並不是他的嫡妻所生,卻占了一個長字,雖然沒什麽過人的能力,卻頗得泉蓋蘇文的重視。

  這就讓泉男生其他幾個嫡出的弟弟十分不忿。

  而高句麗在與百濟聯合侵略新羅,最後被唐軍打敗後,高句麗國中對泉蓋蘇文的反對浪潮達到了頂峰。

  泉蓋蘇文也算能屈能伸了,戰敗後果斷接受了大唐的懲戒,割地賠款,得到了喘息的時間。

  但之後李小九陛下冊封他長子的行徑,就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而更讓泉蓋蘇文想不到的是,就在他鎮壓完國中反對勢力,準備響應倭國夾擊半島上的唐軍時,他卻在一次赴宴之後猝死了!

  泉蓋蘇文這一死,他的繼承人泉男生就遭到了兩個嫡出的弟弟攻擊,狼狽逃到大唐,投靠了李小九陛下………

  作者有話要說:離間計又一次見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