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修改亂碼)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6      字數:3898
  第十八章外戚

  在小吳同學的眼裏,武媽媽楊氏一直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女人,嫁給阿武的老爹時她已經是個半老徐娘了,為了在是個繼子麵前挺起腰杆,以四十多歲的高齡,接二連三生了三個女兒——這種情況就是在現代也很罕見,

  由於沒能生下一個兒子,在武老爹死後,楊氏就不得不帶著三個女兒孤兒寡母的遠赴長安。

  在長安這個傷心地,楊氏先是與二女兒生離,之後又與小女兒死別,不得不寄居在大女婿家裏混口飯吃。

  原本以為下半輩子就這樣過去了,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作為依靠的大女婿也一病而逝,徒留下一個寡婦女兒和一對外孫(女)……

  如果對於一個普通的貴族婦女來說,這一連串的打擊下來,足以讓一個年過花甲的夫人心死如灰,就算不崩潰那她也該蒼老許多。

  但當李小九陛下找到他這位老嶽母的時候,李小九陛下驚訝地發現她是那麽堅強有活力,根本不像一個老婦人該有的樣子!

  楊氏的胸懷不像那種世家出來的女子那樣狹蔽,她身上流著隋楊氏的血液,大膽奔放,有魄力,以及不服老重生之冰雪炫舞全文閱讀!

  就是吳詡本人,在跟楊氏一起生活了這麽幾年,也覺得自己的心胸開闊了許多!

  楊氏不會經常教她怎麽轄製後院的女人什麽的話,她隻會告訴吳詡,該怎麽樣做才會讓自己的丈夫更尊重她!

  吳詡很喜歡這樣的女人,也一直認為楊氏是一個值得她敬重的女人。

  她經常聽到的是楊氏爽朗的笑聲,卻很少看到她哭——就算是哭泣,楊氏僅有幾次在她麵前的哭泣,也不是無措、無奈或者是無能為力的,那隻是她表達情緒的一種發泄,比如感傷女兒受苦多年終於熬出頭了,那是一種母親的喜悅……

  吳詡就從來沒見楊氏灰心絕望的樣子。

  但這一次,吳詡覺得楊氏是真傷了心了!

  “阿娘快擦把臉,這妝都花了呢……”吳詡真不知道該怎麽勸解楊氏,她是最見不得女人哭了,偏偏楊氏還哭得那麽豪放,這個……

  好好一個飛霞妝都快成猴子屁股了!

  楊氏一聽吳詡這麽說,立刻用帕子掩住臉,大雨轉小雨了……

  吳詡隻覺哭笑不得,忙讓隨侍的宮人去取洗臉水和奩盒來。

  楊氏聽見眾人都退下了,這才放下帕子,抽抽噎噎漸漸止住了哭聲,歎氣道:“我上輩子也不知做了什麽孽,盡遇見這種……”

  “阿娘這是什麽話,這些不相幹的人哪值得您生這麽大氣!”吳詡已經從跟著楊氏回別業的宮人那裏聽說了事情的經過。

  卻是許敬宗為了討好準皇後,特地把阿武的兩個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和武氏宗親中的堂兄弟武惟良、武懷運四人都召回了長安,預備將他們放進考核升遷的官員裏麵。

  武士彠死的時候,前妻相裏氏的四個兒子就剩武元慶和武元爽哥兒倆,兩人都蔭封了從七品的小官,這麽多年過去了,也就升了半級的樣子。

  而武惟良和武懷運都是族中宗長的子嗣,也最多隻做到了一州府的長史而已。

  許敬宗暗中授意吏部,將四人或連升幾級成為四品官,或者從地方幕僚遷為京官,全部都搞了特殊化了。

  一開始,吳詡看了這份條陳,就不怎麽樂意批複,偏不知又是哪個多嘴的,就先跑去跟武氏兄弟獻媚露底了……

  楊氏想著她好歹是武元慶、武元爽兄弟的嫡母,又是武惟良、武懷運二人的嬸娘,即使這四人不主動來拜訪她,她也不好不聞不問。

  於是,楊氏就特地回到李小九陛下給她置辦的宅子,下帖請這四兄弟來飲宴。

  楊氏原本是一番好意,在席上囑咐這四兄弟要好好做官,不要丟了宮裏娘子的臉麵。

  不想四人不但不感念楊氏不念舊怨之恩,還以跟吳詡有裙帶關係為恥,幾個驕傲慣了的二世祖怒氣衝衝地數落了楊氏一番,最後年紀最大的武惟良還道:他們之所以能得到升遷都是因為老爹給力,跟準皇後一毛關係都沒有!讓楊氏別在他們麵前做出一副恩人的臉孔!

  楊氏被罵得直接懵了,不等她反應過來,這武氏四人就拍拍屁股揚長而去了!

  楊氏那個氣啊,飯也沒吃,就哭著回宮了!

  吳詡初聽宮人回報武惟良等人的話,也氣得要命。

  尼瑪你們還嫌跟老子是裙帶關係,看不上?

  老子還沒嫌你們這幫廢物是包袱呢老師,我們要幸福哦!!

  一個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

  人武老爹都死了多少年了,尼瑪一個個還在六、七品的位子上混混,足見都是一幫毫無能力的廢物!

  傲個屁啊!

  吳詡對著許敬宗呈上來的關於冊封皇後大典流程的則子發了一頓火之後,腦子倒是冷靜下來了。

  武家的人她本來就是一個也不想沾,現在他們自己作死,也就怪不得她‘鐵麵無私’了!

  吳詡當即把吏部新送上來的考核官員的則子批了意見,讓他們不必考慮武氏兄弟的任職情況了,直接無視這四個人吧……

  吏部那可是人精紮堆的地方,吳詡的批複一下去,眾人都心裏有數了,看樣子這四個家夥是惹了不該惹的任務了,居然被明令擱置了……

  要知道長安的消費水平是很貴的喲,從地方來的土鱉連房子都租不起的大有人在!就算某些土鱉出得起錢,人家還不一定肯租給你呢!

  吳詡才不管武家兄弟能在長安待多久呢,她就是要把這幾個家夥徹底無視了!

  解決完吏部的事,吳詡這才得空來安慰楊氏——其實楊氏也不是那種需要別人安慰的女人。

  她聽說吳詡沒有同意吏部關於將武家師兄弟升遷的則子,隻是歎了一口氣,也不再多說什麽。

  這年頭宗族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沒有宗族籠罩的寒門子弟要想出頭,除了考科舉,沒有第二條路。但科舉出身的官宦人家,卻是沒有萌蔭可言的。

  而武家這樣原本沒什麽根基的家族,好不容易出了個像武老爹這樣的牛人,竟然沒有一個有能力的子孫能夠繼承下去,楊氏怎麽能不歎氣呢!

  吳詡看楊氏一副萎頓的樣子,隻好又勸道:“阿娘也不必煩惱了,武氏子孫不肖,我也不好徇私,索性不讓他們身處高位,還是保全了他們呢!”

  “華娘你的意思我明白,隻是你阿爹好不容易掙下的一份家業……唉!”楊氏到底還是糾結武老爹這個國公的位子,到底應該傳給誰。

  吳詡一聽楊氏的話,就明白了她的意思,於是笑道:“阿娘原來是在煩惱這個!”

  “您也不必多想,有我和聖人在呢,必叫您稱心滿意!”

  說來武家這兩個兄弟也真是蠢透了,還以為武老爹的位子遲早都會傳到他們頭上,就對楊氏這麽無禮!

  也不想想武老爹的國公位子是怎麽來的!

  要不是吳詡混出了頭,武德年間那麽多元勳功臣呢,哪輪得到武老爹被追封!

  子承父業這話是沒錯,可誰規定周國公的爵位一定是傳給他親兒子的呢?

  楊氏沒有兒子,不要緊!

  她就想辦法給她過繼一個不就成了!

  吳詡心裏打定主意,卻沒有立刻跟楊氏提及,這種事她也有許多不懂的關竅,還有涉及到不少法律知識,倒是該跟李小九好好商議一下。

  吳詡把楊氏勸走之後,又叫來小順子,讓他把立後大典的則子打回禮部,批複就倆字:重做!

  看樣子,某人實在是太閑了,居然管到她家的事來了,還是多幹些本職工作吧那些年混過的兄弟全文閱讀!

  而自信滿滿一心以為能拍好了準皇後馬屁的許敬宗尚書,看到吳詡批複的‘重做’二字給嚇了一大跳:媽呀!這尼瑪不是先帝的字跡嗎?!

  不說禮部尚書摸著冷汗開始用心幹活,卻說負責起草立後詔書的李喵同學已經洋洋灑灑寫了一篇精彩文章,送往中書省審批去了!

  褚遂良因為上次禦前頂撞李小九陛下,被拖出了兩儀殿,雖然身上還掛著尚書右仆射的職位,卻已經被禁止上班,在家聽候處分。

  而長孫舅舅當日在兩儀殿暈倒,也請了病假。

  李績老爺子一直龜縮家中未出,即使接了給皇後冊寶的任務,也沒有從國公府出來過……

  於誌寧老爺子也病了……

  於是,如今政事堂中隻剩來濟、韓瑗和崔敦禮三人。

  三人看了李義府遞上來的那份封後詔書後,神色各異。

  來濟的脾氣最是急躁,看完之後氣急敗壞地拂袖而去。

  韓瑗倒是想麵見李小九陛下進諫,可王內侍哪肯放他進去!

  至於崔敦禮,他原本就是李小九陛下親自提拔的親信,見兩位相公都跑了,他就做主來審核。

  結果,崔相公看了如此華麗的一份文稿,先不管其內容真實與否,他因詔書的華美文辭沉醉不已,不由自主拍案叫絕。

  “不愧是與來相公齊名的文士,被埋沒至此,實在可惜!”

  於是,這份封後詔書,崔相公一字不改就直接審核通過了!

  當晚,在李小九的強烈要求下,吳詡給他念了這份冊封的詔書。

  李治是聽得津津有味,甚合他心意。

  而吳詡隻覺得黑線滿頭。

  這詔書裏說的人還是她和李小九嗎?

  怎麽聽著就像同人呢?

  不管吳詡怎麽無語,這份封後詔書還是以正式文件發行了下去,不僅通過政府內部的邸報發給各州府,還刊登在了國中最大的幾家報紙上。

  此外,被吳詡折騰了近半個月的許敬宗也收到了準確消息,他提交的第n+1個方案終於被準皇後接受了,大典的日期也同時被定了下來,就在今年十一月初一。

  按照李治的心思,封阿武為皇後是越快越好,可同時他又希望封後大典辦得越隆重越好。他的阿武應該穿上最華美的鳳袍,戴上那頂他為她珍藏多年的鳳冠,大大方方地坐在他的身側,真真正正成為他的妻!

  此外,他還下詔給皇室宗親、各州府長官以及大唐的所有藩屬鄰國,讓他們在大典的時候能夠出席盛會!

  他要讓天下所有人看看,誰才是配得上他的女人!

  當然,做好這一切準備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

  至於吳詡,她大概隻想到了一點——據說皇後的禮服有十二層那麽多,如果不是冬天穿,她非熱暈過去不可=。=

  作者有話要說:各種累=。=

  ps:不作死就不會死,武大姐快領盒飯了,親們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