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6      字數:3455
  第十七章立後

  吳詡對李治的行為實在是不知該說什麽好,平時看他挺聰明的呀,怎麽在這件事上就顯得這麽急躁呢,

  他也不想想,他現在麵對的可不僅僅是已經久無子弟在朝中的王氏而已,這後麵還有一大批關係盤根錯節的世家和他親舅舅長孫無忌呢,

  “你這麽心急做什麽,才剛剛把皇後弄下去,就急著扶我上去,沒得讓朝臣們認為王氏幹的那些事都是我栽贓的呢,”吳詡一想到那些自詡忠直之臣的家夥正想法設法給王皇後脫罪,無所不用其極的樣子,就是一臉鬱悶。

  天朝的人自古以來最會幹‘黑人’、‘自黑’、‘洗白’這些活兒了,明明是鐵案也能給你翻出個三五七個陰謀論來,

  反正不管怎麽說,隻要一個事件最後隻有一個得益者,那麽那個家夥就慘了,壞事絕壁全是他幹的,失敗的人一定是無辜的!

  這次皇後倒台,李小九陛下又急不可耐要立武昭儀,是個人都要懷疑吳詡的清白。

  真是躺著也中槍啊!

  明明王氏自己幹壞事被河蟹了,憑什麽說是她吳詡想要上位,陷害了王氏母女呢?

  那些證據可都是實打實地從安仁殿搜出來的,難不成她還能硬塞給王氏母女不成?

  李小九陛下當然不會告訴吳詡,王皇後的罪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她對吳詡有迫害之心,僅憑這一點,李治就容不得她。

  但是,吳詡的話也不錯。

  要重立新後,沒有朝臣們的支持,根本是行不通的,他是有點操之過急了!

  李小九陛下表示非常不爽,本想著接阿武回宮後就能給她一個驚喜的,誰知竟是大大地丟了一回臉!

  他說怎麽這些老家夥在廢後的時候這麽好說話呢,原來是在這裏等著她呢!

  想要給王氏翻案,可沒那麽容易!

  相較於吳詡對繼立為後的不甚在意,楊氏的心思倒是活絡了不少。

  她是個見過大世麵的女人,知道李小九陛下既然已經放出話要立華娘為後,那可就是不成功便成仁了!

  當年李二陛下欲立楊妃為後,結果遭到大臣們的反對,結果如何呢?

  好好的三個兒子,死的死,廢的廢,出繼的出繼……

  算起來,那楊太妃跟楊氏還有幾分血親關係呢!

  所以,不能讓同樣的事在華娘身上重演!

  就在李小九陛下一籌莫展的時候,楊氏私下向李治進言,要李治試著說服一下政事堂的幾位相公,讓他們同意他的決定,適當的時候可以考慮向他們許些好處……

  這不就是讓皇帝陛下收買臣下麽?

  李治聽了丈母娘的主意,雖然有些囧囧,但細想之下也覺得可以一試。

  不過李治素來謹慎,在行動之前稍微分析了一下如今中樞的幾個參知政事的情況。

  如今閣中幾位相公中,柳奭已去,來濟和韓逺是新晉的,雖然之前是一直力挺王氏的,可在立繼後之事上他們也不好開口,所以不足為慮。

  剩下的三人,就是他舅舅長孫無忌,輔政大臣褚遂良和軍中元老李績驅魔異能者全文閱讀。

  很明顯,這三個人裏至少有兩個是不會同意立阿武的!

  形勢相當不妙啊……

  李治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先攻克最難的一座堡壘——他舅舅長孫無忌。

  不過在此之前,李治決定先利用吳詡創辦的《長安日報》為重立新後的事預預熱。

  這《長安日報》是在永徽三年的時候,吳詡試探性地弄的一個小報刊,上麵登的多是一些世家小八卦(消息來源主要由武媽媽提供)和朝廷的一些惠民政策,後來在‘高陽公主謀反’一案中,《長安日報》全程跟蹤了這樁案子的審理經過和結果,許多別的州府的人士為了得到這樁案子的第一首情報,還專程跑到長安來買《長安日報》,使得那段時間的《長安日報》供不應求,加刊了好幾倍。

  由於小報的廣而告之,國中上下對‘高陽公主謀反’一案的知情度相當高,雖然最後朝廷對兩王、兩公主、三駙馬的判決比較苛刻,民間也沒有出現“海內冤之”的流言,倒是對李小九陛下為吳王和江夏王求情的這一段真情流露,表示了極大的讚揚,更加確信現在的聖人是個非常寬厚仁慈的人。

  朝廷如果有什麽做錯的事,那一定是大臣們不好!

  從永徽三年至今,《長安日報》一直是長安城乃至整個大唐最受歡迎的報刊,有些地方甚至學起了《長安日報》的辦刊模式,辦起了不少地方性報刊。

  吳詡知道後,竟也不惱,隻是讓李小九陛下下了一道諭旨,讓各州府審核這些山寨小報,如果報刊內容符合政府主流價值觀的,就頒發一個準許發售的憑證給他們,其餘的一律查封掉。

  為此,吳詡還參考了現代報刊出版發行流程,製定了一些列法律法規,稱之為《出版法》,讓李小九都放進新唐律裏麵去。

  輿論這玩意兒可是殺人不見血的利器,一定要握在自己手裏才行!

  去年年初,吳詡本來還想再辦一份《洛陽晚報》的,但是宮中多事,她又懷上了二胖,隻好把事情交給李小九給她的人去弄了。

  而李治原本想著在今年新年發行《洛陽晚報》的,到時新報開刊時,第一條就登上新後加冠的消息,可惜啊……

  計劃趕不上變化,如之奈何?!

  果然是朝中沒人,不好辦事啊!

  正當李小九陛下尋思著怎麽再去拉攏幾個文武大臣來支持他的意見的時候,忽然有一封密折出現在了他案上。

  那折子並不是通過正規渠道上來的,而是吳詡身邊的小順子直接送到了兩儀殿的內殿——李小九陛下的麵前。

  李治看完那封則子後,不禁拍案叫絕:上書的這個人是個人才啊!

  再一看落款,李小九陛下不禁微微一愣。

  李義府?

  這不是跟來濟那個傲嬌並稱雙壁的李三郎嗎?

  這小子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啊?

  李小九陛下把那折子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裏麵所書,無不是衷心擁立吳詡的話。

  李治想要賭氣不理會這則子的,可實在舍不得丟了這麽一個難得一見言辭鮮明支持立武昭儀為後的則子……

  當初因為馬周的事,李義府算是狠狠地得罪過李小九陛下,現在居然主動投誠來了,也難怪李治是一肚子疑問官仙全文閱讀。

  “這李三郎為什麽要幫助朕解決立後之事呢?”李治不由自言自語說出了心聲。

  侍立在一旁的小順子聞言,大著膽子回道:“聖人若問這個李郎君為什麽會幫助昭儀娘子,小的倒是略知一二……”

  李治聞言不由‘咦’了一聲,對小順子道:“你說來聽聽……”

  其實李治根本沒聽出小順子話裏的漏洞來,他問的是‘李三郎為什麽會幫他’,而小順子答的卻是‘李郎君幫昭儀娘子’……

  雖然是同一件事,可針對對象完全搞錯了!

  小順子見李小九陛下詢問,就把吳詡在京郊行宮偶然聽見李義府吟詩,然後讓人請他入內敘話的事說了一遍。

  “娘子在行宮待得無趣,平日裏除了逗弄兩位小殿下,就是寫些與政事有關的東西……那日也是巧了,李郎君送友人離京,無意之中走到行宮附近……”

  小順子事無巨細地把當日吳詡召見李義府的經過都說了一遍。

  吳詡行事坦蕩,那天有事咱眾人圍觀下接見李義府這個美男子的,李小九陛下縱然醋得要死,也不能說什麽。

  之後,又聽小順子說,吳詡常常邀見李義府,還讓他教導大郎(李弘)學習詩歌,李小九陛下聞言不由妒火中燒,怒道:“那小子難道不知道阿武已是別人家的娘子了嗎?朕和阿武的大郎哪輪得到他來教!不就仗著自己有幾分才學……”難不成還想學小報上寫的那些風流書生,來個偷香竊玉?!

  真是豈有此理!

  好好一本折子成了李小九陛下的出氣筒,被狠狠摔在榻上,再印上了兩個腳印子……

  李小九陛下哼哼唧唧地把李三郎罵得狗血噴頭,把小順子嚇得幾乎跪了……

  “聖人……”等李小九陛下罵夠了,小順子才小心翼翼地補充道:“李郎君應該並沒有猜到娘子的身份,不過,娘子回宮後,周國夫人曾經使人給李郎君帶過一封信箋,也不知是不是已經對李郎君和盤托出了……”

  這不是廢話麽!

  這貨要是到現在還沒弄清阿武的身份,那就太愧對他的‘李貓’之號了!

  李小九陛下恨恨地瞪了小順子一眼,個沒用的東西,居然讓一個禍害進了他家阿武的院子!

  不過……

  李義府那個小子倒是個狡猾萬分的人物,很少做虧本買賣……

  既然李義府肯向他投誠,這說明他的贏麵很大咯!

  李小九陛下轉念一想,倒是冷靜下來了。

  他撿起那本慘不忍睹的則子,又看了一遍,忽然計上心來……

  “傳長孫相公、褚相公、李相公他們進宮,朕有事要與他們商議……”

  王內侍聞言,忙應了,然後快步退出兩儀殿,去中書省傳旨去了。

  就在李小九陛下準備算計別人的時候,吳詡也在絞盡腦汁算計世家們呢。

  作者有話要說:夫妻同心,其力斷金=。=

  2013年就要過去了,祝親們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