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6      字數:4176
  第十五章漁翁08

  “十七娘娘還真有當年三娘子的氣魄……”吳詡看著李治,故意道。

  這裏說的三娘子就是李二陛下的三妹平陽公主,是當年唯一一個在軍功上可以跟李二陛下比肩的女人。

  李治聽吳詡這麽評價,不覺露出一抹諷刺的笑容。

  “就她也敢比三娘子?!”

  李治平日裏很少把政事告訴給吳詡聽,今天不知怎麽的,忽然有了一些傾訴的欲*望。

  “十七的膽子倒是不小,可做事卻是糊塗至極!”李治拉著吳詡坐在榻上,摟著她的腰,緩緩道:“阿舅早就盯上她們夫婦了,可她卻還不懂得收斂……”

  “她當朕還是軟弱可欺的麽?”

  吳詡忍不住問道:“你要對十七娘出手了嗎?”都說新帝守孝,三年無改父道,李小九算是隱忍到底了,所以像荊王李元景和高陽公主之流都肆無忌憚地蹬鼻子上臉了。

  就算李治一出孝就先把親哥哥李泰發配去昭陵守孝,也沒能讓他們起敬畏之心。

  據說前段時間,李小九隻是把房遺愛關了兩天,高陽公主就衝到兩儀殿又吵又鬧的,把正在接受覲見的幾個州的刺史給嚇壞了!

  這樣打臉的事高陽公主之後還做了還幾件,譬如公然為房二胖討要官位什麽的,相信李小九已經忍到了極限了吧無限修仙全文閱讀!

  “何必朕動手呢……”李治失笑,意味深長道:“恐怕阿舅比朕更容不下他們呢……”

  吳詡一想也覺得有理,好歹長孫舅舅是李小九的監護人,欺負小朋友就跟打家長的臉一樣!

  “想來阿舅已經有了解決辦法了?”吳詡試探地問道。

  李治依然是一臉笑意,半真半假道:“阿武,你是不是覺得朕事事都要依靠阿舅來做,不像一個聖人所為,非常的沒用?”

  “怎麽會?!”吳詡立刻否認道。“我一向都覺得你很聰明,很能幹的!”當然也很腹黑,很無賴

  她這種毫不猶豫相信對方的神態取悅了李治。

  “我就知道你是懂我的……”李治非常興奮抱著吳詡親了好幾口。

  吳詡一頭黑線地推開他,道:“聖人英明燭照,想來是要借長孫相公之力,肅清朝堂了……”

  李治聞言沒有馬上回答,他仰麵躺倒在榻上,輕輕歎了口氣:“有些事,朕也不想汙了自己的手…………”這話算是剖心之語了,估計就是親近如長孫無忌也很難聽到。

  吳詡忍不住握住李治的手,淡淡道:“總有人要扮黑臉的,聖人也不需要糾結……”

  曾幾何時,吳詡日思夜想的是如何親手折騰死害李明達的人,可是經過這麽多身不由己的事後,她才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是多麽渺小。即使位高權重如李小九,也不能隨心所欲,想要鏟除對自己有威脅的兄弟叔伯,還得步步為營,隱忍至今……

  所以,她現在也開始學習收斂自己的情緒,可以向王皇後低頭賠笑,為的隻是在宮中站穩腳跟。

  這種事,如果放在以前,她大概會心安理得地讓李小九向王皇後施壓,甚至很可能像蕭淑妃一樣,一時得寵就不把王皇後放在眼裏……

  現在的吳詡,大概算是真正的理解了後宮女人的生存之道。

  帝寵,那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而她,從選擇了李治的那一天起,也已經沒有了退路!

  她的命運,已經跟李小九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吳詡忍不住盯著李治看。

  青年今年才25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登基三年來,帝國雖然屢遭天災**的侵害,他卻從沒有下過錯誤的命令。即使有長孫無忌、褚遂良、李績等文武能臣的珠玉在前,也並不能掩蓋其聰穎英明的青年君主形象。

  如今帝國上下不知有多少世家琢磨著把家中的女兒加進太極宮來呢!

  偏這小子也不知那根經搭錯了,像隻攆不走的家犬似的,隻圍著她轉悠……

  可是,她不敢深信李小九的承諾。

  別看李小九現在對她山盟海誓的,以她對男人的劣根性的了解,一旦把女人收服,男人八成就要另尋新歡找刺激去了——而李小九偏偏就有那個本錢,甚至不用自己去找,無數年輕美貌的女人自己就會前赴後繼撲上來!

  吳詡自然是不希望自己跟一群女人去爭李小九的寵愛,作為一個現代人,一個曾經與李治一樣性別的現代人,她是不可能允許自己真的像一個女人一樣,隻在後宮之中苦苦地期盼著帝王的一點寵愛……

  她也該拿出一點自己的實力來,才不辜負穿越大神對她的青睞!

  “媚娘,你在想什麽?”李治扭頭,看見吳詡默默地盯著他出神,不由奇怪位麵開拓者。在他印象裏,他的阿武總是無憂無慮的,很少露出這樣凝重的神色。

  “我隻是在想,九郎你為什麽在做事的時候總會覺得有掣肘的感覺……”吳詡很認真地對李治說:“其實並不是因為你的能力不夠,隻是目前的選官製度有問題……”

  “哦?阿武,你說說看……”李治聞言,頓時來了興趣,他素來覺得吳詡的想法奇妙又有用,從小到大就喜歡纏著吳詡問問題,偏偏吳詡就是不喜歡跟他談正事。

  “九郎你還記得先帝是怎麽取士的嗎?還有,你的馬太傅可是寒門出生呢……”吳詡隻舉了馬周一個例子,李治的眼神就變了。

  “自魏晉以來,朝中官位就是世家門閥的禁臠,寒門名士卻無晉身之路……”吳詡一談到政事,就免不了眉飛色舞,渾身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魅力……

  李治幾乎忽視了吳詡豔麗的容貌,隻看到她奪目的靈魂。

  “朕如今可不比先帝當年,凡事都是阿舅在做主,凡用人都是政事堂舉薦,朕竟無用武之地……”李治忍不住用一種詢問臣下的口吻問吳詡,“那麽,以你之見,朕當如何廣納賢士呢?”

  吳詡聞言,忍不住一笑,用手指虛空一指,眨眨眼道:“前朝創建的科考製度,不就是解決之道嗎?”當年李二陛下也曾想用大力推進科舉考試的辦法打破世家門閥對朝中取士的壟斷,可是因為隴西貴族的阻撓,最終沒達到什麽效果

  聰明人一點就透,李治聽了吳詡這話立刻陷入了沉思。

  這晚,李小九陛下難得沒有化身為餓狼,讓小吳同學睡了個好覺。

  數日後,李小九陛下下詔,命中書門下與國子三館博士、弘文館學士考正先帝時編成的《五經正義》,為今後改革科舉製度埋下伏筆……

  這是後話,卻說李小九陛下忽然要求編書這件事倒也沒引起朝中大臣的強烈反應,首輔長孫相公反而十分支持,還主動要求參與。

  不過很快,太尉長孫相公就被另一件事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卻是梁國公房遺直終於收集齊了高陽公主勾結荊王李元景謀反的罪證,再次告到長孫相公麵前。

  長孫相公這次再也沒有隱而不發,直接使出雷霆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秘密抓捕了荊王李元景、高陽公主及駙馬房遺愛、巴陵公主及駙馬柴令武和丹陽公主的薛萬徹。

  此時正是中秋佳節過後不久,李小九陛下剛剛巡幸了在長安的幾位公主的府邸,其中高陽公主和新城公主的公主府,李小九陛下還特地留了下來參加宴席。

  現在李小九陛下案頭忽然出現了關於高陽公主謀反的一份詳盡報告……

  李治雖然心裏早就知道長孫舅舅要行動了,麵上還是出現了吃驚的神色。

  但當李治仔細看完那份調查報告後,他臉上的偽吃驚,變成了真震驚,忍不住問長孫無忌道:“為什麽吳王和江夏王也……”

  他的話還沒說完,長孫無忌就打斷道:“吳王李恪身在吳地卻一直與長安暗中溝通,嚐有怨懟之言,在吳地收攬人心,自詡‘地親望重,中外所向’,實為謀逆主犯!”

  “可是……”李治當然不可能不猜忌吳王李恪,可是他阿舅鏟除三郎的手段未免也太簡單粗暴了點吧?

  而之後的江夏王李道宗、侍中宇文節、九江公主駙馬執失思力等人分明是無辜被誣陷的好吧!

  李治忍不住皺眉,道:“此案事關重大,朕請阿舅嚴加審查,切不可冤屈無辜……”

  荊王李元景和高陽公主夫婦有造反之心,他倒是相信九天霸神。

  房遺直提供的證據裏就十分詳盡地羅列了高陽公主夫婦兩人某年某月某日與某些人在公主府或在荊王府密談,誹謗朝政,詆毀君主之類大逆不道之言……

  其中還有一條也引得李治十分憤怒,就是高陽公主曾經在公主府招攬胡僧和道士,舉行占卜之術,來揣測宮中的人事。

  而高陽公主做這些巫蠱活動的時間偏偏就在吳詡生小五郎和小三娘的那幾天前後……

  隻憑這一條,李治就恨不得把高陽公主千刀萬剮。

  而高陽公主居然也對密談和占卜之事都供認不諱。

  至於高陽公主駙馬房遺愛,則是不斷試圖與遠在昭陵行宮的齊王李泰聯絡,甚至秘密蓄養死士,企圖營救李泰……

  這三人自然是死有餘辜,李治不可能為他們說一句話。

  至於吳王,李治可不相信他會沒有僭越的野心,可是他如今已經主動退回藩地,在民間又十分有聲望,怎麽可以隨便處置?!

  再有就是諸如李道宗、宇文節這些人分明與上述幾人沒有任何關聯,隻是與他家阿舅政見不合罷了,這樣被隨意攀扯上謀逆的罪名,也不太好吧……

  李治還待說什麽,長孫無忌已經強硬地表示:“聖人,謀逆之事事關重大,老臣豈敢輕忽?!如今的結果,都是老臣明察暗訪,費盡心力所得,豈會有冤屈無辜之事?”

  一句話,這就是鐵案了!

  李治默了半天,最後還是執拗道:“這個案子,朕要親審!”他是要弄死高陽公主夫婦沒錯,可長孫無忌的做法卻讓他感到一陣心寒!

  長孫無忌當然也是有自己的打算,他如今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了,按照他們長孫家的平均壽命來看,他的年紀已經很不小了,也不知能再輔佐李小九陛下幾年了。

  他活著的時候還能勉強壓得住李氏宗室中一些對李治有威脅的皇親貴胄,他若是不幸亡故了,他的兒子都是不成器的,手下的褚遂良還不能獨當一麵,同僚宇文節與他麵和心不合,李績又是個隻懂行軍打仗的武夫……

  到時候,九郎該怎麽辦?

  如今高陽公主謀逆一事,正是掃清朝堂中可能禍害九郎的隱患的最佳機會!

  長孫無忌覺得,即使他會因此背上鐵血的惡名,也在所不惜!

  “聖人若執意要親審,老臣亦無話可說,但謀逆之罪若不重判,聖人之威信必將受損,請聖人慎之……”長孫無忌麵無表情地給自家外甥提醒道。

  “此事,朕自有決斷……”李治臉色很不好看,他怎麽也不會想到自己跟阿舅的同盟會因為這樁案子產生這樣大的裂痕。

  正當李治和長孫無忌爭之間的氣氛變得萬分僵硬的時候,殿外忽然傳來急報。

  “啟稟聖人,齊王薨了!”

  “什麽?!”李治聞言,一臉震驚地站了起來,而坐在下手的長孫無忌則是一臉的諱莫如深,仿佛對這個消息一點都不意外。

  作者有話要說:先發四胖的飯盒=。=

  下麵還有很多外賣要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