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作者:鬱鬱蔥蔥2010      更新:2020-04-17 13:26      字數:4018
  第九章亂鬥

  李世民離開定州時,把一幹宮眷全部都留了下來,交給太子一並照顧。

  李治為了避嫌,特地把行宮後院與前朝議事之處封鎖隔開,他本人就在議事殿之後的偏殿起居,身邊隻留兩個宮人侍候。

  吳詡目前是屬於後勤編製,要在太子監國期間,跟著崔內侍一起管理李二陛下的私人物件,同時處理文書信件等案頭工作。

  所以,小吳同學很幸運地沒有跟一群後宮佳麗關在一起。

  而她的起居之處也在議事大殿之後,與李治的院子隻有一牆之隔。

  吳詡每天的工作也還算輕鬆,就是負責每天打掃整理一下李二陛下的私人物品,再就是按時把李二陛下寄給太子殿下的書信送給李治那裏……

  沒錯,是每天都要按時送到= =

  李二陛下自從離開定州後,就一天一封信地寄回來,而且每次都是寫得滿滿當當的n頁紙。

  事無巨細,大到軍事進展,小到吃喝拉撒睡,都要跟兒子嘮叨一遍。

  李治還是第一次離開長安監國,最初幾天也是手忙腳亂的,能得到父親的關懷慰問信,還是很開心的。

  每天辦完公他就會抽出時間來仔細閱讀信箋,並把自己覺得棘手難辦的事寫下來,然後第二天讓人送去大軍,向他爹討教……

  李世民見兒子這麽上進,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仙道至尊全文閱讀。

  兩人這麽一來一往地通著信,沒幾天李治就把政事打理得井井有條了。

  而李世民給李治留下的那五個老臣也不是吃素的,在他們的鼎立協助下,李治隻要當個橡皮圖章就可以了——大事不決直接送到軍中問他爹,小事的話……基本上劉洎幾人就會幫他搞定了,他隻要了解一下起因和結果就行了。

  於是,給李二陛下寫信嘮嗑,就成了太子殿下每天最主要的例行公事……

  -------------------------------------------戰場分割線-------------------------------------------------------

  遼東戰事一開始十分順遂。

  李世勣不愧是絕世名將,開戰後不過五日就攻破蓋牟城,然後一路砍怪切菜殺到了遼東城下。

  與此同時,李二陛下一路沿著李世勣開出來的路向前走,沿途可謂耀武揚威,意氣風發,得意非凡呐!

  唯一遺憾的是,李二陛下的愛臣岑文本在途中不幸去世了。

  岑文本出身並不顯赫,幼年時父親被誣入獄,當時還是14歲的他憑借當堂所作的一首《蓮花賦》,為父親洗刷了冤屈,此後才名遠揚。後來,他在蕭銑手下做過黃門侍郎,與劉洎還是同事關係。河間王李孝恭攻打江陵時,岑文本就勸說蕭銑降唐,使得江陵百姓免於戰火之苦。岑文本跟著李孝恭平定了好些地方,然後回到中央,不知怎麽的就被李世民給勾搭走了……

  李世民一直十分喜歡這個有才有貌、精明能幹還恭謹柔順的男人,從登基時起就不讓他離開左右,令其從秘書郎開始一路步步升遷,到中書侍郎,最後到中書令,從無貶謫。

  當年,朝中重臣顏師古被人稱為文書巨擘,深通典章文物製度,名重一時,凡皇帝詔誥,皆出其手。

  可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卻不以為然,私下對近侍表示,他家景仁(岑文本字)可比老顏強多了。

  岑文本當了多年的中書侍郎,一直是李二陛□邊最親信的人之一。當初重立東宮,他算是比較早得知李世民心意的人,還被皇帝陛下推出去為四胖請封太子過……

  誰知,李二陛下被大舅子長孫無忌一頓拍後,忽然改變主意,立了李小九。

  這下可把一路順遂的岑文本給坑慘了,從此戰戰兢兢,生怕受到新太子黨的打擊報複。

  李二陛下大概也是為了此事而愧疚,拍掉四胖後,並沒有把他、馬周和劉洎幾人怎麽樣,反而讓他們幾人入仕東宮,與新太子李治打好關係。

  岑文本是又喜又憂,喜的是聖人還是看重他的,憂的是他身上還披著‘魏王黨’的皮子呢,沒有強硬的後台,繼續這樣榮升下去隻會遭到更多人的嫉妒。

  尤其是李二陛下還無視靠山強硬的新貴褚遂良,想要提拔他總攝東宮,嚇得他急忙推拒了——這差事最後還是落在了馬周身上。

  之後,李二陛下又破天荒地不經政事堂商議,直接拔擢他為中書令……

  岑文本簡直要哭了,越多的隆寵隻會讓他越發惶恐不安!

  所以,升官拜相之後,岑文本一直不喜反憂,更對好友馬周和劉洎的快速升遷也充滿了憂慮。

  這次東征,李二陛下依然把岑文本帶在身邊,寸步不離婚前婚後,大齡剩女最新章節。

  岑文本身為中書令,掌管一切後勤事宜,李二陛下又對他十分信任,把諸如糧草轉運、鎧甲武器等物資錢財,也全部委任於他。

  岑文本是個不喜歡叫苦的人,接了任務就埋頭苦幹,終於因心血損耗,精力枯竭,操勞過度,染上了重病……

  等李世民發覺不對時,已經太晚了。

  岑文本死在幽州軍中,李世民為之悲慟萬分,讓人連夜送他的靈柩回定州,甚至因為聽到嚴鼓聲而想起岑文本之死,會感到悲傷不已,就命人停止了夜警——此舉最後還是被長孫無忌勸阻。

  經過岑文本之逝,李二陛下的大軍行軍速度也略緩了些,直到五月初,大軍才與李世勣的先鋒軍在遼東城下勝利會師。

  李世民帶著美酒牛羊,大肆犒賞了將士們一番,舉行了盛大的篝火晚會。

  次日一早,李世民身披鐵甲,親自上陣,指揮將士用火箭進攻遼東城,然後登城……

  三日後,遼東城破。

  李二陛下像是憋著一口氣似的,攻下遼東城後就馬不停蹄地帶著十數萬鐵騎大軍往前推進。

  兩個月之間被人連破數座大城,高句麗也慌了神,急忙派高延壽、高惠真兩名大將帶兵十五萬來阻擊唐軍。

  此時,李世勣已經勢如破竹一路殺到了白岩城下,聽說高句麗援兵已到,就親自為先鋒去攻擊高延壽。

  李二陛下則自己領著大軍在白岩城外一座山上駐紮,伺機而動。

  結果,高延壽的援軍根本不堪一擊,被李世勣打得七零八落落荒而逃,最後主帥高延壽投降,白岩城被破。

  李世民大喜過望,給他駐紮大軍的山取名為‘駐蹕山’,並刻石記錄功績。

  這事很快就通過信件傳到了定州。

  “阿爹果然神武!令高延壽小兒望風而逃……”

  李治聽吳詡讀著他爹的信,興奮地在議政殿直轉圈圈。

  吳詡聞言暗暗翻了個白眼。

  什麽望風而逃啊……

  分明是李世勣老狐狸怕李二陛下跑到前麵去,不小心磕著碰著了,所以才讓他爬到山上去待著的= =

  話說這高句麗的名將也不過如此嘛╮(╯_╰)╭

  這麽容易就被ko了……

  “聖人信上說了,要在白岩城休整數日,前方的安市城,易守難攻……”吳詡說到這裏,就把書信遞還給李治。

  接下來的內容一般都是李二陛下對李小九的各種毫無營養的思念之語,她要是再繼續念下去,非活活肉麻死不可,還是讓李小九自己去承受那甜蜜的負擔吧…………

  李治大概也明白吳詡心中所想,訕笑著從吳詡手中接過厚厚一遝信紙,道:“辛苦你了,阿武……”

  “太子若沒有什麽吩咐,妾就告退了……”吳詡一看時間也差不多了,就屈膝告退。

  本來,吳詡隻是負責打理議政殿,管理物品工作的,最近卻成了李治的半個秘書,幫他磨墨執筆之餘,還要兼任念家書的差事……

  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十幾天前,李治的一個侍妾楊氏擅闖了李治辦公的後殿,並且不小心弄壞了一份很重要的文件舊愛,請自重!。當時,李治大發雷霆,命人把楊氏立刻遣送回長安,然後下了禁令,不許任何女眷進入議政殿範圍內!

  那時正是李治最忙亂的一段時間,他大手一揮驅趕走了隨侍的宮人,可把小順子等人忙壞了,即要照看著太子殿下的個人生活,又要協助太子殿下辦公……

  天知道,他一個小內侍知道個什麽協助辦公啊?

  他連字都不認識幾個好不好!

  公事上根本幫不上任何忙,小順子也隻能眼睜睜看著太子每夜挑燈夜讀,第二天頂這個熊貓眼去上朝……

  這樣幾天過去了,相公們固然讚賞太子殿下勤政,小順子等隨侍之人可擔心死了:要是被聖人知道太子殿下讀則子磨墨寫字什麽都要親力親為,還不削死他們啊!!

  於是,小順子就去求崔內侍了,請他幫忙找個執事女官來幫幫忙……

  崔內侍想了想,心裏倒是有個人選。

  這行宮中的女官還有哪個比吳詡更懂文秘工作呢?

  但吳詡好歹是個嬪妃,能留在議政殿,已經是特例了……

  崔內侍是個謹慎的人,猶豫之下就私下問了當天值日的相公。

  那天正巧是劉洎值日,他聽完之後隻是哈哈一笑,表示武才人與晉陽公主有師生之誼,也曾指點過太子,說是師徒也不為過。而武才人如今還是萬春殿執事女官,領尚宮分例。聖人既然許她留守議政殿,自然有其道理,請她過來佐助太子也無不可!

  崔內侍聽到劉洎這麽說,心裏也稍稍鬆了一口氣,就讓小順子私下向太子殿下去舉薦一下,看看太子的意思。

  李治自然是求之不得,立刻把這事跟幾位留守輔臣說了一下。

  幾人裏劉洎早就知道原委,自然不會反對,高士廉等人聽說太子是為了更好的處理政務尋找幫手,也都沒有意見,而且他們也多少聽說了那個楊氏宮人的事,當然不希望東宮後院的人在議政殿這樣嚴肅的地方跑進跑出的!

  既然聖人這麽信任這個武才人,讓她協助一下太子,也無不可!

  而且,幾人都聽說這個武才人比太子年長許多,多年教導公主,從無惡名,他們自然也不會往什麽旖旎的方麵去想……

  他們不會想,李治會想啊。

  而且是克製不住地想一些兒童不宜的事……

  譬如,吳詡每天幫他念李世民的來信時——

  吳詡的嗓音比較柔軟,說話聲會不自覺地帶上南方人特有的軟軟的鼻音,隻是她自己總覺察不出來,這種聲音有多麽勾人。

  李治特別喜歡聽她念信,也特別喜歡讓她念最後幾頁的內容……

  每次聽她念到那些刻骨思念的語句時,他就忍不住要硬了!

  作者有話要說:開學了……

  各種暴躁,好想寫肉啊啊啊……

  ps:要不要讓小九大發神威把小吳同學給強了呢= =

  估計他也憋很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