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三章 寶物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9      字數:2129
  董小宛連忙叮囑廚娘掌握湯品的火候,跟著惜惜來到花廳看稀奇。

  王越見董小宛進來了,哢嚓一聲也給她拍了一張,拿起照片抖了抖遞給董小宛道:“這個贈給小宛姑娘!”

  董小宛接過來一看,還沒來得及驚歎,卻呀地一聲,連忙脫下圍裙,原來走的匆忙,圍裙都忘記脫了。

  董小宛小臉一紅,風月場所的女子著裝是有講究的,這也太隨意了。

  王越卻笑著道:“小宛姑娘剛才樣子更有小家碧玉的韻味呢。”

  “讓公子見笑了!”董小宛說著又好奇地問道:“這個畫片是怎麽回事?為什麽會瞬間而得?卻如此逼真,栩栩如生。”

  王越晃了晃相機道:“這個叫照相機,它的作用就是拍照片的,也就是你說的畫片。各位姑娘青春靚麗,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就讓它留下你們最美好的時光吧。”

  其實王越是打算將秦淮八豔都拍下來,這些照片流傳後世,肯定非常珍貴。

  可惜王越再怎麽解釋,這些大明人士還是搞不懂照相機的原理。不過幸好沒人迷信這個東西會攝人魂魄,那是舊社會某人異想天開之後,以訛傳訛的結果而已。

  剛才王越算是偷拍,這下知道了照相機的新奇之處,在場的人都要擺POSS留影。

  很是熱鬧了一番,這才靜了下來,董小宛拿著幾張自己的照片看了又看,愛不釋手。

  欣喜之餘,她抱起琵琶對王越道:“為了感謝王公子的畫片,奴家奏一曲《春江花月夜》獻給公子。”

  王越笑著道:“洗耳恭聽!”

  董小宛一陣輕攏慢撚,琵琶聲叮咚清脆如小溪叮當,好似珠落玉盤,猶抱琵琶半遮麵,小宛展開歌喉,猶如黃鶯鳴翠。

  與李香君等人從小在煙花之地接受專業培訓不同的是,董小宛的藝術才華屬於家學淵源。家裏開著繡莊,而刺繡非常接近繪畫,所以她的詩文繪畫,針線女紅都非常了得,後人稱她為“針神曲聖”。

  雖然王越對琵琶不內行,但不妨礙他欣賞,清脆的琵琶,優美的歌喉確實悅耳。董小宛親手製作的湯品也上來了,這是一種佛手鯽魚湯,味道非常鮮美。

  小宛一曲終了,餘音未止,一洗淤積在眾人心中的鬱壘冰山。

  “好,此曲隻能天上有,人間哪有幾回聞!”王越誇張地道。

  今天喝的有點酒意了,他一高興把手上的手表取了下來遞給董小宛道:“今日讓小宛姑娘下廚辛苦了,本公子就以此物報答吧。”

  王越是個實用主義者,他自己用的這塊手表雖然不是那種價值幾十萬的頂級貨色,這塊手表在後世也要賣到兩三萬了。

  這機械手表做工比較小巧,男女都適合戴。手表的外圍被三圈細碎的人造鑽石包圍,周圍還用白銀打造城一圈圈的花紋,表帶也是如此,在手表的中間,一根細長的秒針正在滴答滴答的走動著。

  手表一亮出來的瞬間就散發出七彩的光芒,有句話怎麽說來著:“巨龍和女人對會散發出亮晶晶光芒的東西,天生就沒有抵抗能力。”

  董小宛不由自主地接過手表,細細打量,不禁問道:“這是什麽物件?”

  王越道:“這是手表,和座鍾一樣可以用來計時。”

  座鍾在萬曆年間已經從歐洲傳入大明,這時代的座鍾非常笨重,也非常稀有,價格當然也相當昂貴。

  “王公子,這太貴重了,小宛愧不敢當!”董小宛忙不迭地想把手表還給王越。鍾表她是聽說過的,那是蘇州頂級富豪的家裏才有的物件,而且這個手表如此精細華美,可想而知有多麽昂貴。

  王越擺擺手道:“寶物贈佳人,實至名歸!今天能夠有幸品嚐到小宛姑娘的美食,本公子心情大好,你就不要推辭了。”

  李貞麗正好過來看到這一幕,連忙向董小宛一打眼色,笑的見牙不見眼地對王越道:“哎呀,王公子的好意我們小宛收下了,真是太謝謝王公子了。”

  說著李貞麗對其他眾女道:“姑娘們,快快拿出你們的絕活,讓王公子品鑒。”

  她看出來了,這是個土豪,隻要把王越哄開心了,好東西大把的有。

  李香君等女也是兩眼放光,剛才那手表拿出來的她們的眼睛都沒有眨一下,的確是寶貝呀,於是表演節目更賣力了。

  李貞麗的語氣,王越也聽出來了,但是他也有點無奈,這次來逛青樓,他是帶著銀子來的,手表隻有一塊。這裏畢竟是秦淮八豔薈萃之地,那就不好再拿手機出來糊弄人了,否則影響就不好了。

  既然要賣力表演,那就要拿出點新花樣。這時卞玉京唱了一首紅樓夢中的曲子《枉凝眉》,用的確是南曲唱法。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是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是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

  王越皺了皺眉頭,八三版的紅樓夢可是王越心中的經典,聽卞玉京唱的曲子是用時下一些流行的曲子來套上的詞,很不適應。

  收了王越的手表,董小宛不由得關注起這個人來,細心的她發現了王越的表情變化,不禁問道:“王公子,這曲子不愛聽嗎?”

  “這曲子不對,不該這樣唱的!”王越搖頭道。

  曲子戛然而止,卞玉京有些慌張地道:“難道奴家唱錯了?”這可是她新晉為這部名聲大躁的紅樓夢譜寫的新曲,為此還引以為傲呢。

  王越道:“啊,沒說你唱錯了,隻是我心目中的《枉凝眉》不是這樣唱的。”

  “那該如何唱?”眾女異口同聲道,這時代的歌曲唱法變化不大,就如戲曲一般,都是一個調調。

  收音機在京師地區的銷售時間還不長,江南這邊偶爾也有人從京師帶回收音機,但數量稀少,離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所以在場的眾人沒有聽過原版的《枉凝眉》,那就更沒聽過樓雙兒版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