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九章 下崗工人李自成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8      字數:2318
  起點城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那裏,天策軍的強大有目共睹,而且王越今天的談話也言之有物,崇禎期盼王越能就大明的問題談點改革意見。

  王越卻兩手一攤,做無奈狀道:“陛下,大明的問題很多,朝中的大臣們也都知道,隻是都不想變而已,如之奈何?”

  說到大明的現狀,不是改不改的問題,而是想不想改,能不能改的問題。

  就算是清軍入關之後,用刀子來逼迫漢人剃頭,承認大清的正統。但是在隨後的曆史上,滿人不敢去碰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士紳集團、宗族等對基層權利的掌握,這一點根本就無法動搖,也不敢動搖。清朝的那一套,到了雍正年間,可以說把大一統的集權政治玩到了巔峰。結果呢?

  所以說,任何一種政治體製,都必須存在一個促進其發展和進步的外力。一成不變的製度,造成的後果就是滅亡。

  資本主義製度最初的形態,也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兔子在建國之初的製度,在幾十年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大明的不變,本質上是不想變。因為大明這個製度,決定了就算是改朝換代,不過是換個主人而已的變化。對於士紳集團來說,他們真的無所謂誰來當這個皇帝。為什麽?很簡單,利益關係沒有發生變化。

  一個社會統治階級的基石,居然是這麽一種心態,可想而知,這個製度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整個社會的精英階層,他們是最不願意看見變化的一群人。

  任何敢於觸碰他們利益的改變,都會被群起而攻之。張居正的改革,壓根就沒碰觸到根本,即便如此,他死之後,也被群起而攻。而最狠他的人,居然是萬曆皇帝!

  這就是明朝的現狀。非常諷刺的一個結果。一個人給國家的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卻在死後被舉國唾棄。真正做到了天下共仇之。

  明末的問題很複雜,後世的磚家叫獸多有研究,大明現在可謂千倉百孔,問題一籮筐。王越自認為沒有那個能力和精力與那些士大夫們周旋,他認為推倒重建是最佳的方式,所以有了起點城。

  王越見崇禎失望的神色,又道:“起點城就在京師左近,臣的施政方式盡在其中。如果陛下有興趣了解,可以派人來起點城觀摩,看看這其中有沒有可供朝廷借鑒的地方。

  如果崇禎派人來起點城學習,王越也無所謂,因為他知道大明不可能照搬起點城的模式。

  收商業稅、重商、重工、開海禁、改革教育、土地改革等等,哪一項改革對當前的大明來說,都是了不得的大事,何況王越也看不出崇禎有這樣的魄力和能力執行下去。

  就算讓王越和崇禎換個位置,要解決大明的問題不但曠日持久,而且困難重重。哪怕用另一個世界的資源來支撐大明的財政,能有三成落到實處,那真是遇到有良心的官員了,大部分都要肉包子打狗,進了貪官汙吏的腰包。

  崇禎沒有在王越這裏得到他想要的治國良方,隻好點頭道:“朕會在適當的時候派遣中官,去你那起點城觀摩。”

  這樣的事情,當然是要使用身邊的太監去做。

  接著崇禎又道:“中原流寇複起,戰火烹燃,如今朝廷兵力捉襟見肘,朕希望天策軍能夠為朝廷解憂。”

  崇禎暗裏的話就是,老子的十萬大軍沒了,你看著辦吧!天策軍要是不幫助朝廷剿匪,那天下大亂,流寇四起的責任你也要承擔。

  自去年盧象升離開剿賊總理位置之後,繼任者王家禎完全無法勝任,原本已經是勝利在望的剿賊局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王家禎不能服眾,上任之後,因賞罰不明,各軍懈怠。最搞笑的是,因欠餉兵變的士兵,居然是王家禎的家丁。

  十月,李自成衝出山區,走上了曆史上高迎祥的路,一頭紮進了陝西。迎麵撞上了又一個猛人,這個人叫孫傳庭。張獻忠則衝出山區,殺向襄陽。

  衝進陝西的李自成,四處流竄,在安定,被俞衝霄收拾了一頓,又去榆林,被賀人龍教訓了一頓。等他繼續亂竄生涯的時候,被孫傳庭遇上了,結果自然是好好的教他怎麽做人的過程,最後李自成帶著千餘人敗走。老婆也跟人跑了,李自成逃進山區,造反事業陷入低穀。

  不能不說,李自成是個很牛叉的人物,性格堅韌程度,真是讓人佩服啊。不過這貨在找老婆的問題上,似乎眼光一直很爛。或者說,因為性格問題,也可能是某些問題,反正他老婆跟人私奔的概率很高。

  李自成原名李鴻基,小時候家境富裕,上麵有個哥哥,李鴻名。小時候很聰明,私塾成績很不錯,但是性格跳了點,不肯好好讀書。後來他哥掛了,留下個侄兒李過。十三歲時,母親病逝,從此無人能管,逃學成了家常便飯。後來去學武,為日後造反生涯奠定了基礎。李自成的老子李守忠掛了之後,在貨用驚人的速度完成了敗家大業。

  二十一歲的李自成為自己找了一份公務員的差事,銀川驛卒。相當於現在中國郵政的正式員工吧。

  崇禎三年,朝廷為節省開支整頓驛站,裁撤數萬驛卒,一年多共省下六十八萬兩左右的白銀,於是幾萬驛卒下崗,李自成成了下崗工人。

  事後證明,這區區六十八萬兩白銀恰恰成為明王朝滅亡的代價——由於裁減驛卒,李自成下崗,憤而參加農民軍,“奮臂大呼,九州幅裂”。

  相比於李自成在陝西被人連續教育他怎麽做人,張獻忠的造反生涯達到了一個小高潮。衝出山區的張獻忠撒了歡,一口氣紮進湖廣,居然去圍攻襄陽。

  湖廣巡撫苗胙土是個廢物,任憑張獻忠在湖廣四處亂竄,要不是長江擋著,這貨能衝過長江去。

  襄陽可是個雄城,蒙古人可是攻了八年。在襄陽,張獻忠遭遇了秦翼明,這哥們是個總兵,手裏還有三千石柱土家兵,出城野戰幹不過張獻忠是肯定的,但是他守城沒問題。靠著這點家底,愣是把襄陽守住了,攻城的張獻忠被迫放棄襄陽,轉而東進。

  張獻忠匯聚了羅汝才、馬守應、劉國能、蠍子塊等人,體驗了一把當老大的滋味。二十多萬造反者,一路往東,找地方吃飯。

  現在張獻忠他們吃飯的地方,就是江北的安慶,就是王越即將上任的應天巡撫轄區內。

  王越道:“臣自當竭心盡力,清剿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