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遲暮
作者:邊境君子      更新:2020-04-17 07:35      字數:2294
  張飛可不管那麽多,提起牆上的丈八蛇矛就要拚命。

  自從入了聯軍以來,好些日子沒有殺豬了。

  今天,老子就要把那袁術,當豬一樣的宰!

  “如果你想殺袁術,我不攔著,甚至還會給你鼓掌,但是玄德兄恐怕活不到第二天”

  簡自在大馬金刀的坐在劉備的旁邊,將桌子上的那些水果吃了個遍。

  他真是越發的喜歡這個張飛了,這種人,隻要想辦法走到了他的心裏,很容易就可以利用。

  到不也是想分化他們三兄弟的感情,畢竟是流傳千古的桃源佳話,更何況三兄弟每天,在一張床上睡覺,關羽和劉備在這種情況下,都能忍受他的鼾聲如雷,耳朵估計已經不太好使了。

  用間的主意,確實不太可取。

  “依我看,眼下這種情況無論是說理還是動刀,隻怕都沒有用”

  劉備站了起來。

  溫柔的看著簡自在。

  真的,沒有看花眼,確實很溫柔。

  簡自在的心裏咯噔一下,明白劉備這是想要讓自己籌策了。

  這屬於心理上的暗示。

  很多頂尖級別的大佬,都是用暗示的方法,激勵或是鞭策屬下的員工。

  很明顯,劉備已經具備了這種技能。

  現在不直接問他,隻不過是因為自己的態度,有些不好意思罷了。

  畢竟至今為止,他簡自在都沒有叫過一聲主公。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袁紹心裏可是明白的很,所以他把所有諸侯太守的糧草統一交給袁術來管理,就是想讓袁術來做這個壞人”

  “既然如此,那咱們還在這裏幹嘛,回平原算了!”

  “不如,請公孫將軍試一試!”

  聽到張飛和關羽的對話,簡自在實在忍不住笑了出來,踢了一腳地上的小石子。

  直到現在,他們還覺得公孫瓚是可靠的盟友,太天真了。

  或許是師出同門,師兄弟之間有那麽一丁丁點點的情誼,但這一路扶持,就沒有半點私心?

  就說趙雲為什麽跟劉備走了,是公孫瓚送的?那可真逗,公孫瓚是個籃子?

  是劉備曾經在公孫瓚手下當過馬仔,恰好認識了趙雲,時常暗中拉攏,那會兒趙雲在常山老家的親哥給掛了,回去奔喪了。

  後來公孫瓚在北方瘋狂殺戮,把老上司劉虞給宰了眾叛親離,弄的子龍心灰意冷,也就沒打算回去,就這都沒直接投奔劉備,而是劉備從袁紹那裏逃跑了在鄴城撞見了,這才跟著劉備走的。

  說白了,劉備能和公孫瓚走到一起,那純粹就是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暫時聯合罷了。

  果然,在聽關羽說要找公孫瓚的時候,劉備也搖了搖頭。

  劉備自己也明白,現在的他隻不過是公孫瓚手裏的一支雇傭兵而已。

  “如果玄德兄答應從客將的身份變成公孫瓚的部下,那麽我相信他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公然與袁氏兄弟翻臉,倒也不無可能”

  簡自在似笑非笑的看著劉備,他很想知道劉備有什麽樣的反應。

  因為在二袁之爭的時候,公孫瓚就堅定站在了袁術的那一邊,在袁紹的後方瘋狂輸出,差點沒把袁紹給揍死。

  如果劉備加入了公孫瓚,那麽很有可能,最終的結局是,公孫瓚會比原先死的更快,更早。

  “不瞞先生,備今生早已立誓,以複興漢室為己任,今董賊篡漢,天子蒙羞,我豈能在幽州久留!”

  他挺起了胸膛,像一個馬上就要慷慨就義的戰士。

  劉皇叔的演技果然非同凡響,很巧妙的避開了簡自在提出的尖銳性問題,而是把矛頭指向了當今天子。

  他在說這話的同時,也是在彰顯著自己的價值觀與眼力,含沙射影的概括了幽州牧劉虞和北平太守公孫瓚之間的鬥爭與麻煩,讓身為漢室的他十分為難。

  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借口。

  還是一個可以隨時反了公孫瓚的最佳理由。

  說完了這句話後,劉備麵無表情,依然誠懇的看著簡自在。

  暗示果然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劉備已經用自己的方式來告訴簡自在,他劉玄德可不是一個甘於久居人下的庸碌之輩。

  那被包裹著嚴嚴實實的梟雄之心,在簡自在的麵前,露出了一丁點兒,就是萬丈光芒!

  “玄德兄觀曹操此人如何?”

  聽到簡自在還是沒有叫主公,劉備的心裏明顯感覺到一陣挫敗感,他已經盡了全力,但還是失敗了。

  “此人暗藏韜略,頗有見地,對我等也算熱情”

  他看了看關羽,沒再吱聲。

  這些日子他可是看出來了,曹操已經對他們這個小集團,尤其是關羽,展現出濃厚的興趣。

  。。。。

  虎牢關是天下第一雄關。

  它左依大河,右靠高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交通要素,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京師洛陽的最後一道屏障。

  所以,他來了,他們來了。

  董卓帶著最為精銳的西涼軍團來了。

  可在聽聞先鋒華雄被斬,三萬前軍全線潰敗,尤其是聯軍的先鋒孫堅,已經連破好幾個要寨以後。

  原先不可一世的董卓邁著肥胖的身軀,坐到了炕上,這時候他真有點心慌。

  李儒複雜的看了他一眼,

  英雄遲暮,董卓已老。

  他見過壯年時期的董卓,渾身都是肌肉,和現在比起來,相差甚遠。

  李儒作為一個善斷的謀士,他已經替董卓做了不少的事情。

  任何一個集團的發展都離不開謀士的籌劃,即便是野蠻的西涼軍閥,也不例外。

  他讓奉詔入京勤王的董卓主動上表清君側,在舉措上就占了一個先機。

  接著,李儒的第二個計劃,就彰顯出他的能力與水平了。

  董卓已經有廢劉辯之心,他李儒沒有勸誡,而是接著這次機會,鏟除異黨。

  把朝堂之上所有不支持董卓的人宰了,這樣才能鞏固西涼軍閥的政權。

  這就是能謀與善斷之間的區別。

  出主意,讓主公拍板和站在主公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幫他拍板。

  這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以至於李儒的存在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謀臣的身份。

  他擁有西涼軍閥的半個決策權。

  當然,這也與李儒的身份有很大的關係,他是董卓的女婿,西涼軍閥是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