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元神之論
作者:手太陰肺經      更新:2020-04-01 10:14      字數:3354
  現如今連天師府似乎也開始三心兩意起來,這怎能不給妖族蹦躂的空間。

  陳安正想感歎著自己被無辜卷入的苦悶,卻見玄月真顯出身形,大大方方地向一座聳立在山緣處的哨塔走去。

  “你做什麽?”陳安一呆,不應該是悄悄的潛伏過去嗎?自己現在應該還是仙門通緝的要犯吧,就這麽大模大樣的走過去真的沒問題?

  “當然是帶你越過仙妖戰線了。”玄月真不滿地回頭瞥了陳安一眼道:“你以為仙妖戰線是這麽好過的,玉磯真人的天機衍算法再加上這幾乎卡住整個山*的封天坼地陣。別說你我,就算是妖王真身也別想悄無聲息的潛越過來。”

  “怎麽可能?萬勝山如此之大,隨便找個兼顧不到的地方應該並不困難吧,山陰不行,不是還有山陽嗎?真身妖王何其強悍,這所謂天險應該也難不住他吧。還是說那個什麽大陣能覆蓋整個萬勝山?”

  這些在陳安看來是如此的不可思議,曾經在大周帶兵經驗讓他對一些地理環境有著非同一般的敏感性,走了這麽長時間當然清楚地知道萬勝山可不僅僅隻是一座山峰,而是一條延綿萬裏的山脈,其占地廣闊比之無間鬼蜮都不遑多讓,什麽樣的大陣能將這麽大片地域覆蓋。

  “山陽?”玄月真麵色古怪:“難道你到現在還看不出中央界的界門在哪裏嗎?”

  “界門?”

  陳安一怔,麵對這個與自己切身相關的問題,他下意識地回憶起剛剛一路走來的所見所感,少頃,他仿佛意識到了什麽,麵上露出一抹驚駭之色:“難道……”

  “你猜得不錯,萬勝山就是界門,界門就是萬勝山,山陰是萬勝山,是昊天境;而山陽則是昆侖山,是中央界。”

  看著這小滑頭驚訝失聲的小模樣,玄月真就有一種暢快之感,大度地幫他說了出來。她還在為陳安當初的那句“騷老娘們”耿耿於懷,這小滑頭膽敢在她百花穀主麵前裝腔作勢,裝威武不屈的伎倆,當真以為她看不出嗎。要知道她玄月真何許人也,活了近千年,什麽男人沒見過,他那點把戲早就被看穿了,要不是為了對付那雪芝,早把這小子收了當麵首,讓他天天裝相了。

  說著話,兩人已經走到了那座哨塔近前,玄月真沒有再試圖靠近,而是保持一定的距離,以法力在虛空中畫出一朵花的圖案。

  哨塔上的人很早就發現了陳安二人,但並沒有任何動作,直到確認了花樣圖案後,才在哨塔下開了個小門,將陳安二人迎了進去。

  哨塔之中有著十餘位修士,為首一人,是一名中年男子,身著黑色道袍,見了玄月真,連忙拜道:“靈神宗解進,見過百花穀主。”

  他也有著金丹宗師的修為,但是麵對玄月真卻甚是恭敬。

  仙意逍遙,權勢地位並不能讓仙修俯首,因此他敬的可不是玄月真的百花穀主身份,而是對方的實力,對道之先行者應有的尊敬。

  金丹宗師和金丹宗師可是不同的,玄月真已經得了一絲虛意,隻要不是在特殊環境中,元神可獨立存在,配上鎮派法寶,是貨真價實的元神級戰力,比解進這個普通的金丹宗師強了不止一籌,自然有著讓其尊敬的資格。

  在昊天境混了這麽久,陳安對仙修的實力劃分也多有認知。

  大道三千殊途同歸,無論是符籙還是丹道都不外呼是求道修真的一種方法罷了,最終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證道永恒。當然由於對道的理解不同,妄圖得道所使用的手段自然也是不同,這些千奇百怪的修道手段,造就了許許多多的修煉方法。

  修煉方法的不同,自然對修煉境界的劃分也是大相徑庭。

  以天師府做比,他們中大多數人修煉的是符道。可以劃分為紙符,靈符,心符和元符四種境界,以元符做為元神的最終表達形式寄托於虛空。這也是古代修真之法,玄門正宗的一種。

  再比如說玄月真和那雪芝,她們說是金丹宗師,但實際上修煉的還是玄門正宗之法。

  有煉氣化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三個大境界,為了準確計量又拆分煉氣、化神、煉神、反虛、煉虛、合道六個小境界,玄月真與那雪芝一般都是煉神巔峰並接觸了一絲虛意,有著突破為元神的希望。

  古時修者追求長生久視,認為肉體終究會腐朽,隻有精神能夠長存,但即便神明不死,也已遠離真實世界,隻存在於虛幻之中又有什麽用呢。

  因此隨著無數先人前赴後繼的追尋,終於有著元神之論問世。

  元神介於虛實之間,能神明在上,亦能夠顯聖化實,由是元神之道,便成為諸天萬界正途,玄門正宗。

  對於元神之途的探索,古往今來,從未停息過。首先是三清觀的先輩們探索遠古先民的存在形式,總結出一套以道寄托元神的修煉方法。即以一種大道承載脆弱的元神,使之經曆雷劫洗禮,轉陰為陽,永恒存世,這也是合道之說的由來。

  這種方法中正平和,有理有據,一步一個腳印,漸近大道,不負玄門正宗之名。

  隻是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這種方法的弊端,合道之人,不止修為趨近大道,連性格思想都與大道貼近,行為模式幾近機器,再無人性。到了最後人們不禁反思,到底是道成就了他,還是他成就了道。

  以道門至高的三清為例,這麽多年來不是沒有人修煉到三清的境界,隻是修煉到那個境界的人全都消失了。沒人能說的出他們是被三清融合成為化身,還是替換變成了新一代的三清。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人們心中都清楚,這絕不是他們想要的永恒。

  保持個性獨立才是長生的真意,被大道融合成為永恒的一部分,這種永恒不要也罷。

  所以很多人不再以道作為寄托元神的載體,反而思索起其他實質性的東西,比如符籙,法器以及丹。於是催生出天師府,劍宗,上陽宗這些玄門正宗的別派勢力。

  這種方法的確能保持個性,但修煉到至高境界後,人們卻發現前麵沒有路了。肉體會腐朽,器物也同樣會腐朽,雖然這個年限可能會以億萬年為單位,但也絕對不是永恒。想要永恒,隻有合道。

  而且器物也帶屬性,也像大道,最終的結果還是向著合道發展,與三清觀的道路殊途同歸。

  仙門無數年來想了無數辦法,都不能超脫這個桎梏,這個死循環牢不可破。

  甚至還有人在絕望之中,發表元嬰之論。

  以自身為載體,培養先天元胎,肉身可滅,元嬰長存。等元嬰成長為新的自己,再結元嬰,周而複始,輪回永存。

  這看起來是個辦法,輪回往複,永恒不休,看起來似乎這就是永恒了。

  但其實這不過是個無性繁殖的取巧辦法罷了,元嬰的確能保持個性,但不得大道,永遠無法修煉到至高境界,沒有護命之法在大劫到來時照樣灰灰。

  由是這些年以來,仙門中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研究新的方法以求超脫,那便是金丹大道。

  不借助任何載體和媒介,靠著強大的意誌,砥礪自身,將精神抱成金丹,靠著這顆具有元神屬性介於虛實之間的金丹,成就大道,是為金丹大道。

  這種方法成就的元神強悍無比,不比載道元神稍差半分,且同樣能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更高的層次。

  隻是由於能以這種不靠外物,隻憑自身的方法成就金丹的人十分稀少;兼且時限尚短,還未有人能夠觸摸到三清那個層麵,所以至今沒法驗證是否能夠獲得最終超脫,但這畢竟是一個希望,是全部仙修的希望。

  這也是為什麽三清觀一家獨大,但還是沒有禁絕這些異端邪說,還與之結為道友,共創仙門的原因。他們也想看看最終超脫,絕對永恒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金丹之說,是近古以來仙門最新的學說,也就最近萬年左右,於仙門而言不過是最近興起的一種言論,可是對於中央界的武者來說,卻是過去了好幾代人,所以中央界之人都習慣稱呼仙門羽士為金丹宗師,用金丹的境界去為仙門羽士定義,而實際上,在仙門中真正的金丹宗師少之又少。

  包括之前的張彥庭,以及陳安麵前的玄月真修煉的都是玄門正宗的載道之法,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金丹宗師。

  至於為何會如此,那當然是因為金丹之法太難,全靠自身意誌打磨,萬界雖遠,但有如此強大意誌的人又有幾何。而且這畢竟是個新型的道路,未有人能夠證實,載道之法雖有隱患,但那也要到三清那個層麵才能凸顯,亙古以降能夠修煉到三清那個層麵的人又有多少。擔心隱患什麽的,簡直是杞人憂天,先能修煉到元神再說吧。

  所以金丹之道在仙門之中,實在沒幾個人去修行,而且基本都是天賦差勁的昊天境土著,他們在玄門正宗的修習上實在沒有什麽優勢,隻能在最新的金丹之路上想想辦法。

  所以在仙門內部是不稱呼金丹宗師這個詞匯的,他們自詡羽士,互稱道友,尊謂尊者、真人、真君、仙君……

  隻有中央界的武者,才會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以煉氣門徒,假丹修士,金丹宗師,元神真人來稱呼仙門羽士,因為這樣正好可以對應武者的九竅、元靈、天象、金身,簡單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