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古法煉氣
作者:手太陰肺經      更新:2020-04-01 10:14      字數:3156
  可惜他們的祈禱並沒有作用,無論是現在的陳安還是陽朔都擁有著移山倒海之能,一個東關校場完全是揮手可成齏粉,萬餘的凡人大軍也是眨眼可滅,他們的安全根本沒有任何保障。

  不過到了陳安的境界,對自身力量的把握幾乎是妙到毫巔,每一分力都會著落到實處,與同級強者對陣根本不會有什麽勁力浪費逸散。

  甚至到此時他的身上都沒有任何真氣升騰,身周也沒有任何元氣波動。他就這麽虛立於半空,與陽朔靜靜對峙。

  剛剛他沒有趁亂而遁,隻是平靜的看著陽朔布置法寶,一者是因為要盡量多拖住陽朔一會,為鳶傑逃跑爭取時間;另一者則是因為他根本就不想走。

  一個人練武到底是為了什麽?為了報仇?為了強身健體?為了高人一等?或是為了看看那更高更遠處的風光。

  陳安練武起初確實是為了報仇,而現在麽,則是為了那個當初在寒原上與小光看見莫輕鴻風雪一劍時的感歎:“走遍天下,踏遍千山,閱盡世間滄桑,縱橫江湖,快意恩仇,劍試各方豪傑。”

  上次對上張彥霆太過匆忙,如今單獨麵對陽朔,如此好的機會,如何不讓陳安心生戰意,想要試一試這仙門修真到底有何能耐,可以橫壓世間百萬載。

  鳶傑已逃,鬼麵一人未必就能追得到他,陽朔不欲再在此處浪費時間,與陳安糾纏沒有半點意義,所以短暫對峙後,他便全力出手了,力求在短時間內將君月一拿下,或將之趕開。

  他身形一側,向著陳安就撞了過去。這一撞,有山石崩潰之音,有波濤奔湧之聲,粘稠的空氣中又有沉重壓迫之感襲來,兩相配合,聲色具備,形成一股能令天地變色,日月移位,山河改道的龐然巨力,彷如要將麵前的一切都擠壓成泥,挫成齏粉。

  陳安麵色一變,這倒不是因為對手太強,而是因為麵前的對手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不是仙修嗎?怎麽會是武者。

  這一撲一撞,哪有半點術法痕跡,分明就是個武者,一個武者也能成為修仙宗派的客卿?陳安不由表示疑問,心有所惑,出手自然就慢了半拍,立時被這滾滾洪流所陷,再想拔身出來時,已然不及。他身形化光左衝右突,奈何山河變遷,滄海桑田,即便是漫漫時光也無法阻擋這大勢推進。

  雖然失去了輾轉騰挪的空間,但陳安並不驚慌,他手臂一展,炸開臂上勁力,向著山澤之力最盛處搗去。

  他這個炸開勁力與普通武者可是不同,到了他這個層次,周身竅穴都有內勁暗藏,每一處竅穴中的勁力疊加,所能發揮出的力量遠超凡人數十倍。炸開手臂上所有竅穴的內勁,層層推進下,每一拳每一腳都有開山劈嶽之能。

  至於向對方勁力最盛處硬悍,卻並非陳安逞能,而是因為那裏往往是對方的力量節點所在,變數最小,即便自身硬拚不成,一時力弱,也不虞被對方變招反製。以陳安的搏殺經驗之豐富,自然有所選擇。

  “轟”。

  一聲能讓人耳膜爆裂的炸響,形成肉眼可辨的波紋席卷了整個東關校場,震的幾乎所有人眼角耳側都流下血淚來,唯有方媛以及專前來接待她的幾位刑留城氣功大師得以幸免。但他們也很不好受,一陣惡心眩暈之感讓他們真是後悔接了這趟差事。本以為是個交好新晉氣功大師的機會,誰知道現在連小命都難保。

  其他人更是沒有任何想法,隻在場中暴力噴湧而出,短暫遲滯了封天印書效力的時刻,憑借身體最本能的逃命意識,強撐著不適蹣跚著腳步向遠離兩人的地方逃去。

  沒空去管其他,陳安這邊兩相接觸後,立時感到一股莫可能沛的龐然大力傳來,整條手臂中都回蕩著脹痛之感,並且越演越烈,他連忙展開浮光掠影的身法,身體一虛一實,將對方那強悍勁力卸掉,這才能站定身形,再次麵對陽朔的後續。

  對陳安來說他本身兩次筋骨翼膜大成肉身遠比同階強悍,又對神意九竅和形意九竅都有參照學習,對竅穴的理解也遠超他人,種種因由下,使得他在力量層麵上已經接近了武道宗師的最低標準。

  宗師之所以稱之為宗師,是因為他們的每一個方麵都達到了人間巔峰,武者極致。他們升華了本命法如,理解了武道奧義,能調動周身所有竅穴一同發力,亦能將武道法理完美融入進每一招每一式之中獲得加成,單以力量論絕不是天象巔峰所能比擬的。層次差距之大,甚至比之九竅圓滿之於天象還要超出許多。所以陳安也僅僅隻可以說是接近,並非達到。

  可通過剛剛的接觸,陽朔在力量層麵上比他還要強悍一個層級,那豈不是說,對方已經堪比武道宗師了。

  麵對這一事實,陳安麵上沒有半分懼色反而有著少許喜意,這當然不是因為對方隻是堪比並非就是,現在的陽朔就算對上真正的武道宗師勝負也未可知,是貨真價實的武道宗師級戰力,絕不是普通的金丹宗師可以比擬的。

  陳安現在的處境可以說是相當危險,一個不甚就有可能被陽朔徹底擊敗鎮壓,乃至擊殺當場。他之所以還不知死活的麵露喜色,完全是因為通過剛剛那招的試探,他已然洞悉了陽朔真正的身份。

  這陽朔竟然是罕有的古法煉氣士。

  靈樞觀經閣中的典籍有記載,上古有煉氣之士,納天地之真炁,采草木之精華,觀日月之變換,練胸中五氣,聚頂上三花,修繕己身,斂法自持。

  他們與仙修不同,不修內丹,也不練符器,隻注重自身的修煉,絕不假於外務,在這點上其實和武者類似。但實際上也與武者截然不同,武者是以我為本,我觀世界,我主沉浮,以此凝聚自身的武道意誌,獲得道路;而煉氣士則認為人乃天心自然的一部分,唯有融入天地才能得證大道。

  他們體悟自然,體悟天心,並沒有自己的武道意誌,武道法理,所以陳安剛剛一招之下,就試出了陽朔的底細。

  不過雖然上古煉氣士的道路與武道修真都不相同,但卻實實在在的是仙修和武者的起源,是修真和武道的鼻祖,現今的武道和修真功法之中都能找到上古煉氣士的影子。

  上古煉氣士曾經輝煌了一個紀元之久,見證了人類的崛起,他們是在遠古之時人類與自然環境對抗能夠存續下來的真正依仗。

  在那個紀元交替的時刻,末日浩劫葬送了先天神靈,大地之上一片哀鴻,所有勢力都重新洗牌,帝嚳定下三界秩序,立下神人之界,神的歸神,人的歸人。

  先民們再也得不到神明的庇佑,一切荒原隻能靠自己的雙手開拓,一切妖魔也隻能靠自己的力量斬殺。就是在這個時候,煉氣士橫空出世,他們靠觀察模仿天地自然的變化,來獲取力量。

  根據獲得力量的途徑,形成了星宿,神宵,元法,陰陽,歸無,形意,風俗,天命,天人,真我……等等支脈,並留下傳承,為今人的世界觀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

  在他們最輝煌時,還留下了蓬萊三山,昆侖遺跡這些至今聞名寰宇的仙門道場。

  隻是時光荏苒,歲月蹉跎,古法煉氣士終究湮滅在曆史的長河之中,曾經輝煌的幾十個支脈,也隻剩下一個名稱還能在類似靈樞觀這等古刹的藏經閣典籍中看到。唯一遺留下來的傳承卻隻有星宿、神宵、陰陽和形意四者,而他們能留傳下來的原因,還是因為修真和武道的大興。

  後人悟通煉氣士的星宿、神宵、陰陽三脈,又得道家思想的指點,這才有了如今仙修的存在。所以即便是到了數個紀元後的今天,還有很多大喊複古的仙門修士自稱為煉氣士。

  至於“形意”則是武道鼻祖,武道通神之說,就是借鑒了形意一脈的思想。

  眾所周知,所謂武道通神指的便是通過模仿先天神靈的道路來獲得提升,但是先天神靈天生強大,一出生就有非人的境界,最弱的都相當於武道宗師的層次,一旦成年便擁有不下於金身強者的實力,怎是人類可以比擬的。

  武道先驅們通過不斷的摸索探路,創造出各式武學典籍,補全了通神之法,鋪平了通往金身的道路,使得沒有血脈沒有異能的凡人也可以武道通神。這其中最大部分的指導思想理論基礎就是煉氣士的形意一脈。

  看陽朔的招式中雖無武道法理加持,卻有真正的山川崩塌,河流改道之勢,所得傳承當是形意一脈,這也是一開始陳安會認錯的原因。而看清之後,陳安之所以會驚喜,便也在於此。

  煉氣士的“形意”做為武道鼻祖,對陳安來說有太多的借鑒意義,若能得觀,並加以悟透,他絕對能在武道一途上邁進一大步,宗師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