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作者:紀煬      更新:2022-12-19 18:56      字數:3446
  第110章

    擺在十二歲皇子麵前的, 是兩個問題。

    應該按照祖宗律法,把關市稅給到宗室, 還是依照紀煬的請求, 撥到城牆用。

    十二歲,現代小升初的年紀。

    但身為皇子,他卻要考慮這樣的國家大事, 好在他有父親,有下麵的臣子,還有自己本身就勤勉的性子。

    雖不是什麽天縱奇才, 可他懂事理,明是非, 能分辨忠奸。

    “以往關市稅不多, 約莫有幾十年並未開放關市, 那時候宗室的銀錢都夠用。”皇子想到自己叔叔伯伯姑姑們往日的奢靡, 開口道, “對比起來,還是修建城牆更重要。”

    那是起過好幾次兵亂的邊關。

    以最樸素的想法, 也該想到, 那邊的城牆有多重要, 加固收複的古博城多重要。

    其實宗室的人未必不明白。

    但明白, 跟把錢用在自己身上,那是兩回事。

    皇子徐九祥認真道:“父皇,應該把關市稅交給灌江府, 建設邊關。”

    縱然自己的兒子沒有說出什麽深刻的道理,但他心思淳厚, 能夠考慮到事情的根本, 就說明是個明白孩子。

    更是個聽勸的孩子。

    皇帝微微點頭:“那就建設邊關。”

    皇帝沒說的是, 就算皇子說按照律法給到宗室,他也會點頭。

    但他同樣會讓皇子看看,把銀錢給到宗室的後果。

    他的孩子自己是知道的。

    勤勉有加,克己守禮。

    在普通孩童中還算聰慧,但作為帝王的兒子,作為未來的太子,他缺了些狠,缺了些果敢。

    更缺了些敏銳。

    若是普通人家的唯一兒子,也能繼承家業。

    可他是皇子。

    或許是作為父親,他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

    不過今日聽皇兒的選擇,皇帝隻覺得心裏放下了大半。

    有時候明是非,比任何聰明機靈都有用。

    皇帝批準了紀煬的文書,仔細教導皇子其中的道理。

    更說了為什麽紀煬要把這件事告訴自己。

    身為皇帝,下麵的臣子給你出門辦事,遇到事了,難道讓臣子直接扛下去?

    人家為你賣命呢,一邊辦事,一邊還要頂住壓力。

    難道作為主事人看戲?

    這定然不成。

    紀煬也心知他遠在灌江府,自己料理不成這些事,直接把事情推到皇上這,既是投誠也是表示親近。

    咱們是一起的,所以老大您幫幫忙,肯定可以吧?

    宗室要錢,是進自己荷包。

    紀煬要錢,那是給徐家江山建設城牆。

    選哪個,簡直一目了然。

    雖然皇帝是為了徐家江山穩固,紀煬是為了邊關百姓安全。

    但聰明人總能找到合適的中間點。

    汴京勤政殿內,皇帝父子兩人還在進行今天的教學。

    灌江府的紀煬已經到了邊關古博城。

    他帶著大批材料過來,剛進城門,就看到幾個穿了官服的人在城門口鋪水泥。

    城門口左邊那半已經鋪設好了,看樣子還澆了水在做硬化,另一半正在施工。

    好笑的是,官員們擼著袖子在仔細鋪,旁邊勞役們則看著他們做事。

    沒辦法,水泥剛做出來不多,還是珍貴東西。

    工部的這幾個官員舍不得浪費一點,這城門口的道路肯定要親力親為。

    從去年十月到,現在次年正月下旬,他們過年的時候都在研究水泥,越研究越覺得這東西甚至可以跟傳統城牆一起使用。

    一個當胚子,一個澆築,如果有結實石料在裏麵,那簡直更完美。

    這兩三個月裏,他們不僅按照要求做出水泥,甚至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通過對前城牆的實地考察,建造圖紙都開始畫了。

    如果不是天氣不合適,估計已經開始動工。

    這次給古博城城門口修路,則是他們自己突發奇想,試試做成路麵怎麽樣。

    還專門從沙漠裏曬出細小砂石扔掉,隻留大顆粒沙石,還在水裏洗了許多遍,這才用來攪拌。

    如今看來,他們因地製宜的做法果真不錯。

    紀煬來了之後也沒進城,幹脆跟勞役們站在一起,看著汴京來的工部官員們灰頭土臉幹活。

    不是他不幫忙,也不是他手下閑著。

    是工部這些人正驚歎水泥的可塑性,說什麽都不讓他們動手。

    等韓瀟聽到消息出城,幹脆跟紀煬一起看工部官員們修路。

    又一會吳將軍手下的衛拓來了,同樣在一旁看著。

    衛拓就是當初古博城內幾支叛軍之一,當初他手下李弦到太新縣偷偷換東西,被紀煬逮了個正著。

    沒想到卻是他們命運變化的開始。

    所以衛拓每每看向紀煬,總會覺得心裏激動,感謝紀煬給他一個複仇的機會。

    他被吳將軍派來跟著工部,畢竟他是土生土長的古博城人,對此地最是了解,有他帶著可以事半功倍。

    衛拓怎麽也想到,自己當初還是人人喊打的叛軍,現在卻是正規軍了。

    更別說工部的對他十分客氣。

    聽說他是紀煬一手提拔後,關係更加親近。

    這會紀煬過來,他自然趕緊趕到,沒想到竟然一起在城門外,“監督”這些四品五品官員修路?

    紀煬,韓瀟,衛拓,邊聊邊看修路,不知不覺中,看修路的,比修路的人都要多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在這磨洋工呢。

    工部的人一邊修一邊誇水泥有多好,更說這東西做起來便宜,應該還有很多鍛造方法,若不是時間來不及,肯定會立刻研究。

    都不用紀煬多說,這事肯定已經上了他們的日程。

    等水泥路平整了,眾人才從左半邊已經修好的地方進到古博城裏麵。

    此時的古博城內裏已經在修繕,明顯比年前好多了。

    等眾人坐下,紀煬認真看了設計的城牆圖,工部的人則道:“大致還是按照前朝舊址,有些地方做了改動,兩邊城牆一共修進三百裏,再加上加固古博城。用料跟所需都已經寫上去。”

    紀煬自然也看到了。

    幾乎是天文數字,關市稅往這上麵一放,那都是毛毛雨。

    不過沒關係,又不是隻開一次關市。

    用關外部落那賺來的錢,來修建防禦關外部落的城牆。

    聽起來,好像也很合理?

    裏麵吳將軍組織修這城牆,外麵韓瀟繼續開放關市。

    到時候此地一定非常熱鬧。

    關外部落若是有什麽動作,那此地組織起來的勞役都能讓他們退避三舍。

    紀煬來之前就想到這裏的一切。

    還有什麽好說的!

    那就開始修城牆啊!

    紀煬點頭:“先建,修多少是多少。整個灌江府供養城牆,總能修好。”

    這是一個至少兩年才能完工的事情。

    需要的勞工也非常多。

    等這些圖紙確認完畢,灌江府今年所有勞役天數都會用在這上麵,整個灌江府的男丁都會分批過來。

    就因為古博城要做這樣的大工程,紀煬才千方百計把韓瀟留在這。

    但隻要建好,那承平國西北防禦就不是問題。

    有這樣堅固的城池城牆在,還有日益兵強馬壯的守邊軍。

    那附近的縣城都不用再擔心安全,可以安安心心地發展經濟。

    厚厚的圖紙跟資料全都翻看完,紀煬看向眾人。

    此刻在這裏的,是古博城城主韓瀟,灌江府指揮使吳將軍,負責此事的衛拓,還有工部的幾個下屬。

    “二月初,便開工。”

    紀煬向來話不多。

    可他簡單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心潮彭拜。

    趕了那麽遠的路,準備了那麽久,為城牆準備無數銀錢材料。

    終於得到這句話。

    開工!

    二月就開工!

    屬於承平國西北的銅牆鐵壁,很快會開始建造。

    報名的工匠裏麵,有很多人都是古博城百姓,這裏十幾萬百姓,已經出來一兩萬人。

    一個是他們想掙這份辛苦錢,另一個是他們太知道被關外人騷擾的感覺。

    以前古博城王室不管,百姓苦不堪言,如今能把自己家大門修整好,誰不願意呢?

    除了自願報名的之外,還有灌江府重刑犯也被全部押送過來,他們大多都是之前沒被砍頭的豪強鄉紳,年前就被送過來修建營地,現在繼續修城牆。

    以前都是他們拿著鞭子在後麵督促百姓給他們種糧食,現在完全變了,成了他們辛辛苦苦給灌江府百姓修建城牆。

    吳將軍早就把他們治的服服帖帖,紀煬更想到一個古人的一個法子。

    哪個犯人做的磚石都要在上麵刻上自己的名字,回頭如果磚石出了問題,直接找到建造磚石本人,本人還在那就本人砍頭,本人不在就尋他的家眷。

    別說這樣做太狠。

    他們當初奴役百姓的時候,可沒想過自己還有今日。

    那些被他們欺壓的百姓若知道了,這會拍手稱快。

    古博城內的罪犯幾乎也是如此。

    等紀煬用牧草把涼西州重刑犯換過來的時候,負責押送的官員還道:“別說涼西州了,潞州那邊的惡徒聽到最近犯事會被押來修城牆,他們都不敢做惡事,生怕被送到你這。”

    紀煬這名聲,越來越兩極分化。

    作惡的人,看他像閻羅。

    普通百姓,看他像菩薩。

    鄉紳們恨不得他死。

    農夫卻想讓他去自己那地方當長官。

    不管到底是什麽,紀煬看著城牆一點點修建,心裏的滿足無限擴大。

    難道這就是基建的快樂?

    整個古博城都在大興土木。

    從古老的城牆裏散發新的生機。

    城牆,水渠,河道,醫療。

    慢慢來。

    作為承平國最西邊的灌江府,很快會讓世人震驚。

    成為西北最穩固的城池。

    對了,古博城的城牆已經不用怎麽操心了。

    那文饒縣養得羊他要去看看。

    當初說過,要讓灌江府的羊馳名汴京。

    現在也該到兌現承諾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