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作者:紀煬      更新:2022-12-19 18:56      字數:5034
  第42章

    瑞雪兆豐年。

    今年的扶江縣格外熱鬧, 各家備的糧食足夠,甚至能換些肉來吃。

    特別是淩家湖跟上集村, 誰讓這兩個地方有作坊。

    另外三個村子也在試著種葫蘆, 準備到時候賣給葫蘆作坊,這點紀煬自然是支持的。

    以後扶江縣的葫蘆生意隻大不小,再加上即將到來的運河, 還能買到大半個承平國,銷路更是廣闊。

    是的,運河。

    如今運河的事已經定下。

    正月初五左右, 潞州知州才接到汴京的公文。

    誇讚潞州所有官員,誇讚扶江縣知縣, 又誇百姓好等等。

    還說運河可以修建, 由汴京跟潞州一起出人力勞力, 把紀知縣想要的運河修好。

    左右不到一百裏, 籌備一萬人前去修建, 不到一年便能修成。

    這種事扶江縣來想,自然感覺異想天開, 但由汴京那邊牽頭, 紀煬甚至覺得一百裏太短了。

    按照他之前想要的, 從東邊常華縣的運河, 連接一處,途徑淩家湖,玉家湖, 直接到扶江縣縣城。

    要不然幹脆貫穿整個扶江縣?

    紀煬也隻是想想,如今這樣, 已經很夠用了。

    連接這一處, 那扶江縣直接跟南邊鬆雙縣處運河接上, 以後南邊鬆雙縣商船,途徑扶江縣,再過常華縣,潞州城,最後往蘇杭揚州那邊。

    這一通,說是四通八達也不為過。

    而南邊鬆雙縣,則西區涼西州,跟涼西州那邊也算通航。

    所以紀煬說,他們的葫蘆器具不愁賣,他們扶江縣的化肥也可以賣到更多地方。

    以後再想買哪裏的農具,哪裏的棉衣,根本不用再去隔壁常華縣了。

    這個好消息傳來,紀煬把公文看了一遍又一遍,再看向興奮的扶江縣官吏們,直接說道:“運河,明年四月開始修建,年後汴京跟潞州就會籌人,從汴京工部調撥工匠,給我們修運河,修碼頭。”

    從汴京派人?

    還是工部?

    潞州還籌人?

    感覺又白嫖一個運河?

    紀煬笑道:“這可不是白嫖,如果不是扶江縣百姓辛苦勞作,讓汴京看到成果,怎麽會批下來。”

    雖說也有他使的一些手段。

    但最重要的,還是百姓們辛苦付出!

    去年實打實的功績,才是運河能成的重要原因。

    知縣大人說的話,更讓眾人心潮彭拜。

    也隻有他們大人這麽不愛攬功了,換了隔壁常華縣知縣,隻怕不知要吹噓到什麽時候。

    紀煬放下公文,又忍不住拿出來再看一眼。

    縱然是他,也忍不住激動。

    至此,他去年想做的事,基本都已經實現,可以好好享受假期了。

    畢竟等春天到來,他們扶江縣的事可太多了,二月開始修官道,三月官學開門,四月修運河的人過來。

    好在這裏麵需要他負責的,隻有官學一件事。

    其他官道運河,隻要時常查看即可,這兩個一個有潞州官員負責,一個有汴京官員負責,他?他看著!

    這種事單是想想,都忍不住笑出聲。

    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

    官學這邊,劉夫子把官學該布置的都給布置了,如今回家過年,等到初十再回來。

    走的時候還給了個清單,讓知縣大人按照單子采買。

    紀煬還好說,玉縣丞臉拉個老長。

    他就知道!

    就知道官學很費錢!

    桌椅校服,那個不要錢!這筆墨紙硯都要提供,束脩又要的極少。

    也就他扶江縣官學如此了,因為官學初建,甚至連考核都沒有,隻要是來報名的學生,基本都能入學。

    但因為隻有一個夫子,所以學生們分班上課,上一天課,休息一天。

    沒辦法,另外一個夫子回潞州城之後,說什麽都不願意過來。

    也就剩劉夫子一人。

    等扶江縣再發展發展,也許夫子就更多了。

    紀煬算過,扶江縣五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的孩子一共一百多個,現在分批來上課,還算忙得過來。

    說起來,去年年末的時候,又算了遍當地人口。

    如今的扶江縣人口已經過了一千七,民戶也超過三百六,眼看一點點都有進步,這就是好事。

    紀煬預估,等運河建好,會吸引更多附近沒有發展的民戶來這裏落戶,而本地的生育也會提高。

    那時候,扶江縣才算真正開始發展。

    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還需要長遠的計劃才行。

    等知縣大人說完,玉縣丞隻道:“大人,您說了那麽多,就是想告訴我,以後用錢的地方還多著!對嗎!”

    紀煬輕咳,小聲嘀咕:“這都被發現了。”

    “官學就是吞金獸,以後做好每月貼錢的準備。”

    “現在人少,就偷著樂吧!”

    玉縣丞深吸口氣:“可也沒有哪家官學這樣便宜,您一人一月隻收十文錢,還送套衣服,幹脆不要錢好了。”

    “天下間也沒有這樣的啊。”

    想當初老大人教他跟淩縣尉寫字,他倆雖說沒有直接給銀錢,但每月葷腥不斷,臘肉雞蛋也不斷的。

    紀煬聽到這話,卻頓了頓:“有個地方這樣。”

    紀煬又笑:“我知道有個地方,不論男女都可以免費讀九年的書。”

    ???

    怎麽可能!

    反正也沒人知道,紀煬幹脆道:“如果你成績好,下麵的三年也不要錢,等上到大學,四年學費也很便宜。”

    這個時代是有大學的,但此大學非彼大學。

    玉縣丞更是雲裏霧裏。

    玉縣丞掰著指頭算了算:“也就是說,隻要好好學習,可以上十六年的學?前麵都不要學費?”

    紀煬微微點頭:“若有一天承平國能做到這樣。”

    後麵的話紀煬沒說,真能做到這樣,應該也不錯。

    “哪有國力能支撐這樣的費用。”玉縣丞喃喃道,“不過我要是在那,說不定也能讀很久。”

    這個倒是真的,玉縣丞自幼沒有父親,就這還靠自己當上本地縣丞。

    給他機會,隻會走得更遠。

    紀煬收起感慨,起身拍拍玉縣丞肩膀:“賬麵上留個大家月俸吃喝就行了,要那麽多錢幹嘛,大方點,再給官學置辦點東西唄。”

    ???

    在這等著他呢!

    怎麽會有這樣的知縣!

    人家都想讓縣衙越來越有錢,您倒好!稍微有點銀子!就花了!

    咱們扶江縣衙門,還不如淩家湖,上集村百姓有錢呢!

    不過想到知縣大人方才說的話,讓窮苦的小孩有書讀,不至於像他這樣,好像也不錯?

    這個錢,出!

    好像又被知縣大人忽悠了!

    紀煬現在有多快樂,收到汴京之後的信就會更快樂。

    信件自然是好友們送來,隻是現在的好友已經沒了麻奮,剩下這兩三個,全都是給他寄過銀票的人。

    他們看熱鬧不嫌事大,按照紀煬說的,把糞便化肥跟山澤稅聯係到一起,十足惡心到不少人。

    聽說有幾個穿著奢華的宗室子弟,最近衣服都變得素淨了,讓皇上好一陣笑話。

    之前吵著要在陛下麵前提加稅,如今也是紛紛閉嘴。

    誰讓這事說出去名聲確實不好聽。

    紀煬又出了個風頭。

    但也讓不少人放下疑慮,覺得他不過是運氣好,搗鼓出來這東西,還是個沒什麽腦子的。

    紀煬看的直想笑,不錯不錯,希望他們繼續這麽認為。

    他可沒想扮豬吃老虎,是他們不信啊。

    然後是林家大公子寫信,不過這次寫信正式很多,還特意說明了,是他家祖父讓他寫的。

    倒也沒說別的,隻是長輩問候。

    但林啟自己寫信,就多了些暗示,提了紀煬幫他祖父吸引火力,他家沒那樣突出之類的話。

    紀煬挑眉,這個倒是沒想到。

    無心插柳,竟在這事上幫了忙,林啟既然提了,說明林大學士也是認的。

    他這身上多了層林大學士的保障,還不錯。

    除了這些之外,兩邊的信都提到同一件事。

    那就是紀煬庶弟母子的情況。

    估計去年是他們母子兩個最倒黴的一年。

    先是科舉沒中,被人嘲笑,下次科考入仕,隻能三年後再來。

    剛開始大家還同情他,說都怪紀煬。

    但紀煬功績一出,風向自然倒了。

    有紀煬好友們帶頭嘲笑,再加上庶子身份不被大多數人待見,這笑話的人肯定更多。

    還扯出他個庶子,如今占著嫡子的位置,還詆毀嫡子等等。

    所以這庶弟母子不管去哪都被人笑話。

    這並不是重點,他倆最大的依仗,自然是側室娘家,她娘家哥哥已經是戶部左侍郎,前途無限。

    可化肥的事,因為牽扯紀煬,戶部尚書直接把這明顯能揚名的肥差交給戶部右侍郎去辦。

    讓他平白撿了個大便宜。

    人家戶部尚書其實並非針對他,隻是明知道伯爵府嫡子庶子之爭,還讓人家嫡子掙來的功績,給庶子生母家沾光。

    不是明擺著惡心人。

    從哪個方麵來說,都該避嫌的。

    但結果就是,右侍郎平白得了件好差事,左侍郎冷遇。

    兩者對比,看笑話的人越來越多。

    甚至讓伯爵府嫡子庶子的矛盾愈發明顯。

    至於站哪一邊,自然看自己的立場。

    最讓這件事變得好笑起來,還是伯爵府上書請功,伯爵本人向陛下請功,自然要把嫡子做的事算到自家頭上。

    這樣一來,又顯得伯爵府家主有了偏向。

    庶子一脈更加難做。

    現在出門都會被嘲笑。

    陛下那邊也有意思,並未誇伯爵府,而是誇紀煬本人,又添了去世老侯爺的讚揚,稍稍安撫老侯爺後人。

    勉勉強強算端了個水,卻有明顯對紀煬本人很有好感。

    紀煬未在汴京,卻感受到汴京各種勢力的熱鬧。

    當然,他也是熱鬧本身,不是他,沒那麽多笑料可談。

    汴京內外,見過紀煬的,心道果然是他,隻是比之前多了些本事。

    沒見過的,十分想看看這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物。

    滿汴京哪個沒聽過紀煬的名字。

    紀煬本人則換上衣服,準備開始給官學招生了!

    正月二十了!

    該招生了!

    全縣適齡上學的人數共計一百二十七人。

    他這邊已經做好分兩個班的準備,最好能讓適齡的學生都過來。

    先教一個月看看資質,能繼續讀書的,那就教傳統的四書五經。不能繼續讀的,那就學常用詞,方便日常生活,方便找活計。

    從招生第一天起,來報名的學生絡繹不絕。

    紀煬還帶著江小子江乖乖過來,他倆的束脩自然是紀煬來給,還換上新書包,裏麵的筆墨紙硯也都是新的。

    就連久久不出門的滕顯也走了出來,來送他這兩徒弟上學。

    但沒過一會,滕顯立刻又回去,好像是他的葫蘆研究到關鍵地方,不能打擾。

    他倆還算有功底的,進來之後自己寫了名字年齡,然後乖乖坐到學堂裏,兩人報名的早,都在甲班。

    劉夫子看著,開口道:“反正要分甲乙兩個學堂,要不然讓男女分開?”

    其實在紀煬同意女子進官學的時候,劉夫子便躊躇過,可這扶江縣算是紀煬一言堂,他說什麽,下麵根本沒人反對。

    這會學生都來了,難道要男女一起上課嗎?

    紀煬卻道:“分開的話,女生的課隻怕人數不夠,男生的課卻要爆滿。”

    “而且一同教學,不會區別對待,大不了男女分開左右坐就好。”

    換了旁的夫子可能還要反駁,但劉夫子聽過紀知縣的一番話,最是敬重他不過,此事也就定下。

    陸陸續續,玉縣丞夫妻倆,帶著自家二子一女,淩縣尉夫妻帶了一子一女,還有家中兩個侄兒過來。

    後麵更不用講,距離扶江縣城最近的馬家灣,三江村,玉家湖人戶陸陸續續都過來。

    報了名,交了便宜的束脩,便能做到學堂裏。

    先來的在甲班,後來的在乙班,以後還會根據大家學習內容不同,再進行分班。

    距離較遠的上集村,淩家湖,則姍姍來遲。

    他們這兩個村走路來縣城至少要一天時間,按理說縣裏辦官學來得學生都會比較少。

    可誰讓這兩個村卻是整個扶江縣最有錢的村子,他們這兩處來的學生,甚至要更多一些。

    而且兩個村做了準備,各自在縣城尋個院子,再派村裏兩個門戶專門在縣城照顧全村的孩子。

    村裏到時候給他們發月錢。

    這也是紀煬給的主意。

    他們兩個村距離官學太遠,不能每天都回家,所以幹脆在縣城有個落腳點,村裏孩子們都在這,再有大人專門照顧。

    算是專門來縣裏讀書了。

    其中上集村那邊最先安置好,葫蘆江家本就在縣城做葫蘆生意,提前安置處小院,再接村裏二十多個孩子們過來。

    每家搬來米麵作為口糧,再雇同村人過來照料。

    都是一個村的,大家也放心。

    那邊淩家湖有樣學樣,他們甚至更有錢,安置得也很不錯,各家更是舍得花錢。

    家中如今不用孩子們幫忙做事,一口氣來了三十多個學生,也有不少女孩子。

    眼看著孩子們一個個進到官學裏麵,來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們心裏十分感慨。

    換做前兩年,哪想過孩子上學的事,沒想到現在真的把孩子們送到書塾裏,還有潞州城來的舉人老爺教導。

    這可是天大的福氣。

    之前淩家湖想開私塾,他們以為手頭有銀子,辦書塾也簡單。

    誰料找了好幾個秀才老爺,人家都不願意過來。

    有錢怎麽樣,有錢也要有人說情才行。

    秀才見到知縣都不用行禮的,會去你這個小村子?

    更別說舉人老爺了。

    現在知縣大人請來潞州城的夫子,淩家湖幹脆歇了自己辦私塾的想法,如今這樣也很不錯的!

    官學!

    顯然更好一點!

    紀煬看著來報名的學生,心裏也是無限感慨。

    等學生們坐到位置上,紀煬跟劉夫子對視一眼。

    他們這官學,終於開了!

    紀煬笑著道:“差不多了,放鞭炮吧。”

    爆竹聲響,他們扶江縣的官學正式開張!

    從此扶江縣也是有官學的縣城了!

    不過好像有一個問題,報名的女學生,似乎特別少?

    加上乖乖跟玉縣丞淩縣尉家的孩子,也不到十人。

    這跟他名冊上對比,差了太多。